陈情表艺术特色怎么讲?半岁丧父9岁才会走路
陈情表艺术特色怎么讲?半岁丧父9岁才会走路大厦将倾,非人力可以挽回。蜀汉败亡,李密也无力回天。蜀汉败亡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听说过李密的大名,就征召李密步入晋朝仕途。这一年,李密44岁。李密的祖母刘氏已经96岁高龄,已经重病卧床多年。李密日夜服侍祖母,生怕祖母有个三长两短。李密为了照顾祖母,几次拒绝了晋武帝的征召。李密虽然起步比别人晚,但是进步比别人快。李密的病好了之后,读书非常刻苦。李密拜蜀汉大儒谯周为师,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了蜀汉有名的青年才俊。李密被刘禅征召,步入蜀汉朝廷的仕途。李密多次代表蜀汉出使东吴,是蜀汉后期重要的谋士。刘禅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不管怎么样,李密的母亲已经改嫁了。古代的时候,交通不方便,改嫁出门的母亲,想见孩子很难。从四岁开始,李密的人生就没有母爱了。年迈的祖母刘氏,看着病重的孙子,只能想尽一切办法,为李密治病。祖母的爱,让李密大病痊愈,捡回了一条小命。死里逃生的李密。一直不会走路。别人家的
三国时期,蜀汉有一位才子,名叫李密。此君是四川人,跟隋唐时期的造反专家李密是两个人。三国的李密,是个苦命的娃娃。李密出生才半年,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古代的时候,父亲是家中顶梁柱。失去父亲的孩子就算是孤儿,所谓的孤儿寡母,说的就是李密和他的母亲何氏的遭遇。
家中的顶梁柱没有了,何氏只能和李密相依为命。何氏辛辛苦苦把李密养到四岁,李密还不会说话。何氏本来就是寡妇,再加上儿子又有病,娘家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劝何氏改嫁。何氏一开始舍不得儿子,但是经不住兄弟们的一再劝导,只好改嫁了。
李密爹死娘改嫁,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随母亲改嫁,去当一个拖油瓶。第二条路就是留在家中,由奶奶抚养。李密的爸爸没有兄弟,祖母刘氏舍不得孙子离开家里,只好拖着老迈的身体,承担起抚养李密的责任。
母亲何氏改嫁的时候,李密4岁,祖母刘氏56岁。古代的时候人均寿命低,年近花甲的刘氏,随时可能离世。刘氏毅然决然承担起了抚养李密的责任,只可惜,祖母再亲也弥补不了李密缺失的母爱。《晋书》记载,李密天天哭着要妈妈,结果哭出病,差一点死掉了。
刘禅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不管怎么样,李密的母亲已经改嫁了。古代的时候,交通不方便,改嫁出门的母亲,想见孩子很难。从四岁开始,李密的人生就没有母爱了。年迈的祖母刘氏,看着病重的孙子,只能想尽一切办法,为李密治病。祖母的爱,让李密大病痊愈,捡回了一条小命。
死里逃生的李密。一直不会走路。别人家的孩子,三岁走路就算晚了。李密九岁了,还不会走路。那个时候,祖母刘氏已经61岁了。祖母没有放弃治疗,而是到处请名医为李密医治。祖母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九年不能走路的李密,终于迈出了人生第一步。
李密虽然起步比别人晚,但是进步比别人快。李密的病好了之后,读书非常刻苦。李密拜蜀汉大儒谯周为师,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了蜀汉有名的青年才俊。李密被刘禅征召,步入蜀汉朝廷的仕途。李密多次代表蜀汉出使东吴,是蜀汉后期重要的谋士。
大厦将倾,非人力可以挽回。蜀汉败亡,李密也无力回天。蜀汉败亡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听说过李密的大名,就征召李密步入晋朝仕途。这一年,李密44岁。李密的祖母刘氏已经96岁高龄,已经重病卧床多年。李密日夜服侍祖母,生怕祖母有个三长两短。李密为了照顾祖母,几次拒绝了晋武帝的征召。
司马炎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州县的官员,以为李密是思念故国蜀汉,几次三番催李密赴任。李密自知朝廷已经猜忌自己了,就写了《陈情表》,向晋武帝说明自己不赴任的理由。李密本来只想做一个情况说明,没想到写出了一篇千古奇文。
李密在《陈情表》里面,首先为母亲改嫁的事情辩解,他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晋朝的时候,虽然没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法,但是人们对寡妇改嫁的事情,依然颇多非议。那个时候的妇女,碰到丈夫去世了,原则上要守“柏舟之志”。所谓的“柏舟之志”,就是逼寡妇发誓要守寡。
李密的母亲改嫁,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确实是有违儒家圣教。李密一句“舅夺母志”,就把母亲改嫁的事情,描述得非常合理了。按照李密的说法,何氏本来立下“柏舟之志”,是舅舅非要强迫母亲改嫁,母亲迫不得已才被舅舅夺志。
李密从小到大都缺少母爱,他在《陈情表》里面,依然为生母何氏辩解。李密的孝顺之情,透过《陈情表》跃然纸上。李密为母亲改嫁辩解之后,就重点描述祖母抚养他不容易。李密说:“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世民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密强调祖母抚养他不容易之后,就向晋武帝表态说:“祖母把我抚养成人,如今卧病在床。如果没有我服侍,祖母将十分凶险。祖母已经96岁了,我才44岁。我侍奉陛下的日子还长,服侍祖母的日子短暂。我请陛下恩准,让我为祖母养老送终之后,再去侍奉陛下。(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李密的《陈情表》一经成文,便名满中夏大地。晋武帝批准了李密的请求,让他送走祖母之后,再为朝廷效力。李世民下诏修撰的《晋书》,也把李密当成孝子楷模加以褒扬。李密为了服侍祖母牺牲仕途的事迹,为何被当成是孝子楷模呢?
有道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举一个反面的典型现象,大家就知道李密的孝心有多么难得了。古代的时候,父母去世了,当官的儿子要回家丁忧守孝。有很多的士子,害怕丁忧影响仕途,纷纷隐瞒父母的死讯。这样的现象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许多实例。把李密的孝行和隐瞒父母死讯的士人相比较,那就是高下立判了。
本文史料来源:《晋书.李密传》《陈情表》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