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琴的地位那么高?古琴普及之路
为什么古琴的地位那么高?古琴普及之路七弦古琴网微信号:guqin88
说到古琴,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战国时期的一位音乐家俞伯牙特别善于鼓琴,很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在一次八月十五出使楚国时,他乘船来到汉阳江口,在一座下山下鼓琴,遇到了砍柴的钟子期,子期辨识出了伯牙的曲 中之意,认出了伯牙手中的瑶琴,两人很快便结为知音,相约明年的八月十五再聚。不料子期染病去世,伯牙便在子期的坟前弹了古曲《高山流水》,弹完就挑断了琴弦,把琴摔得粉碎,长叹知音不在,弹琴谁听。《高山流水》中以琴会知音的故事一直广为大众传颂,后世还在他们相遇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古琴台。与此同时,这种历史故事的传颂也影响了当今的文学创作,在武侠剧《笑傲江湖》中也有这样相似的情节,魔教长老曲洋与衡山派高手刘正风在临死前,还要最后合奏一曲琴箫合奏《笑傲江湖》。
影视艺术文化也对古琴文化的大众传播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诸如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与北京元纯影视文化传播有限机构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古琴》,以古琴为背景音乐讲述了琴文化。中央电视台动漫频道出品的中国文化系列电视短片《文化中国》中的古琴专题,运用中国水墨画,以古琴音乐为配乐加上旁白讲解来普及琴文化。当然除普及文化知识的专题电视节目之外,在电影艺术当中也能找到古琴艺术的影子。例如,《英雄》《孔子》《赤壁》《卧虎藏龙》等电影中把古琴作为道具或是把古琴的音乐作为配乐,在表现环境和烘托人们的心境上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原作者:刘萍娉 李兵磊)影视艺术、文学艺术这些大众通俗的文化艺术促进了古琴艺术的大众性,从学古琴专业人数的增多,制作古琴的行业的兴起就可以看出。
尽管古琴艺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习的人增加了,运用的范围扩大了,但是相比于其他乐器的推广还存在着一定距离。从古琴艺术自身方面来讲,古琴艺术的风格属于淡静、虚静、深静、幽静、恬静等静态的美并蕴涵深刻的哲学思想,需要深刻的感悟,古人亦说古琴“难学、易忘、不中听”。古琴自古被赋予的“孤高自赏”性、“曲高和寡”性,使他的接受范围小,以致3000年后的今天了解古琴艺术的继承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同时,古琴作曲制谱的难度大,限制了古琴艺术的普及。古琴与其他乐器不同,其他乐器只要有曲调就可以演奏,并且不同的人演奏的大体相同,但是古琴则由于按照音节定弦,弦数多,同声的徽位多,若不注明指法,演奏的人将无从下指。从传播古琴艺术的客观方面来讲,一方面是社会变革和战乱阻碍了古琴艺术的发展,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映月的冲击,使古琴艺术备受冷落,十年文革时期,古琴也被当作四旧二破除,导致不少的传世名琴和琴谱被毁。另一方面是现代音乐的多元化对古琴艺术的冲击,文化的日益开化使得西方的多种乐器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人们去学习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方乐器,而忽视了存在与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乐器,本来普及性就小的古琴艺术在这股文化交融的大流中更是很难占主流地位。
当然也有人认为古琴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比较高雅的精英文化,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且盲目的追求它的大众性,而要保持它自身的独立性,才是真正的保存他的艺术内涵,不是要使古琴艺术大众化,而是要大众化古琴。我觉得这个观点也是可取的,对古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并不是为了在大众化的过程中改变它自身存在的价值,而是要保存它最原始的属性。
七弦古琴网微信号:guq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