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人为什么要创造神?古人怎么理解神的

古人为什么要创造神?古人怎么理解神的其实,最开始时,古人心目中的人神跟我们现代理解的神截然不同,那时候的人所认为的神,更多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无法表达的哲理,比如在《易·系辞·第五章》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那么,古代人究竟对神是怎么定义的?古代有没有求神的人?又有没有成神之人呢?古代的人,他们常常妄想着成仙,但断然不敢想着成神,这里面的原因太过复杂。相传为孔子后裔子思所作的《中庸》中这样说神: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这句话啥意思呢?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不见,听不着,但却使天下人折服,无处不在。从这里我们就会发现这里说的神其实是个非常玄妙的状态,并不是说一定指的有实体的鬼神。

古人为什么要创造神?古人怎么理解神的(1)

小时候《封神榜》就感觉奇怪,怎么最后姜子牙封的神都是死去的人?自己当时就想不明白,因为并不了解古代神和仙的区别,总是把这两者相混淆,甚至是混为一谈。

其实,古代的神和仙是不同的,区别很大。一句话总结就是:神在天,仙在山。神都是在天庭安排了职务的人,下界的人想成神上天被安排职务,一个硬性标准是你得死。而仙则不然,古人认为活人是可以修道成仙的。

当然了,这也不是绝对的,假如你在下界德行太高,也是可以活着成神的,也就是肉身成圣,《封神榜》中共封了371个神,其中有五个人肉身成圣,也就是有五个没有死但封神的人,分别是:哪吒、木吒、雷震子、李靖、杨戬,这五人肉身成圣,不受打神鞭和封神榜约束。

但如果我们仔细去看他们的背景,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五个人肉身成圣,多少跟道家有一些关系,而道家是修仙的,转过来就是他们五个人的成神还是跟仙多少有点关系。

古人为什么要创造神?古人怎么理解神的(2)

古代的人,他们常常妄想着成仙,但断然不敢想着成神,这里面的原因太过复杂。相传为孔子后裔子思所作的《中庸》中这样说神:

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这句话啥意思呢?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不见,听不着,但却使天下人折服,无处不在。从这里我们就会发现这里说的神其实是个非常玄妙的状态,并不是说一定指的有实体的鬼神。

那么,古代人究竟对神是怎么定义的?古代有没有求神的人?又有没有成神之人呢?

古人为什么要创造神?古人怎么理解神的(3)

一、神是何物

其实,最开始时,古人心目中的人神跟我们现代理解的神截然不同,那时候的人所认为的神,更多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无法表达的哲理,比如在《易·系辞·第五章》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

阴阳不测之谓神。

这句话属于这一章的总结,如果仅仅从字面意思上看来,这句话说的是能知道阴阳不测之事就可以称做神。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而且这句话的出处不只是只在这里,在《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中也有出现,而且比这里说得更加的详细。

后世有无数人去解读这句话,争论也是有的,比如孔子31世孙,唐朝大儒孔颖达在自己的《周易正义》中这样解释这句话:

天下万物,皆由阴阳,或生或成,本其所由之理,不可测量之谓神也,故云,阴阳不测之谓神。

我们从这些解释里可以看出来,这里所认为的神其实是一种玄奇的称呼,不是实体,不是鬼,不是仙,也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神,古人认为无法预测又无法解释,就叫成了“神”。

但是,这种认知很快就被庞大的实体神理论给淹没,如此玄妙,没有实体怎么行?于是,神开始走上“实体神坛”,但这个实体并不一定是人,事实上,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各种不同的思想,有人认为神是种玄奇的状态,有人认为神是怪兽,有人认为神是人形。《山海经》中这样说:

西海水赤,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长千尺,其眠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风雨是谒,是谓烛龙。

古人为什么要创造神?古人怎么理解神的(4)

这里说的神是烛龙,而在左丘明《左传》中则是这样说的:

有神降于莘。惠王问诸内史过曰:是何故也。对曰: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来,这里写的神已经有了实体,那既然有实体,古代有人想成神吗?答案让我们吃惊。

古人为什么要创造神?古人怎么理解神的(5)

二、神之恐惧

古代有人想成神吗?其实古人是不想成神的。这似乎有些难以理解,难道成神不好吗?在记载里,我们很少看到有人说自己想成神,都是求仙。因为这些人贪恋人世间的繁华,成神你得死了才能成神,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有那么多人追求仙道而不是追求成神的原因,因为成仙则可以长生,事实上,古人追求仙是想长生不老,是想活得更久,而成神则需要先死,人们天生就恐惧死,况且死后能不能成神这个可不敢保证。而且古代写谁碰到神,必定是后世人所写,当朝当代写的多是碰到仙,这说明当时的人并不想碰到神。

伏琛编撰的《三齐略记》中写过秦始皇的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始皇于海中作石桥,非人功所建,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感其惠,通敬其神,求与相见。海神答曰: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会。乃从石塘上入海三十馀里相见,左右莫动手,巧人潜以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我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于海,众山之石皆住,今犹岌岌,无不东趣。

古人为什么要创造神?古人怎么理解神的(6)

这里说秦始皇见海神时,不遵守约定偷画,结果惹恼了神,完全没有那种求仙时他多虔诚的样子。而且有时候,古代人写神时,对神并不一定就是友好的,比如晋代干宝《搜神记》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蒋子文者,广陵人也,嗜酒好色,常自谓己骨清,死当为神。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于钟山之下,贼击伤额,因解绶以缚之,有顷遂死。及吴先主之初,其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扇,侍从如平生。文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也,为吾立祠,不尔,使虫入耳为灾。吴主以为妖言,后果有虫入人耳,皆死,医不能治。又云。不祠我,将有大火,是岁数有大火,吴主患之,封为都中侯,加印绶,立庙堂,改钟山为蒋山,以表其灵也。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里写的蒋子文成神并不友好,而且还有可能影射了刘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心态,他们对于长生是很羡慕和追求的,但如果长生得先死,那是万万不能的,他们想要像仙家那样成就永生逍遥,而不是什么死后成神。

古人为什么要创造神?古人怎么理解神的(7)

三、神之思考

在古代民间,死后成神的人有很多,但是这里有个重要问题是,这些死后成神的人是民间自己封的。那怎么封呢?人们建祠就算是封这人成神了,受后世人焚香供奉,那说明这个人就已经成神,换句话说,古代民间成神的人,其实是一个符号,没有实体,但必定在生前就德行极好,这样死后才可以被民间封成神。

汉朝刘向《列女传》中记载:

舜陟方,死于苍梧,二妃葬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

而在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这样记载:

伍子胥死,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名曰胥山。

在民间,包拯、秦琼、尉迟恭都在死后被封成了神,我们看这些人,在生前无一不是有大功或者德行极好之人,而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都是死后被民间封神的人,后世帝王则没有这样的记载,而帝王们大多也对成神不太感冒,他们想要成的是仙,是那种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人,而不是死后被别人封成神。

古人为什么要创造神?古人怎么理解神的(8)

我们看古代一些文献时,要把神和仙分开来解读,这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仙是活人可以修成,神是人死后的德行尊称。而在民间,神是一个符号。其实,不管是成神还是成仙,都需要有大德。心存大德,以身做则,活着成仙,死后成神,都不过是一种存在状态,都是会受到后人祭拜的。

神崇拜从远古而生,经过了漫长的演化,其中有无数的人对神进行过思考和解读。有人认为是一种玄奇的状态,有人认为是一种人间不得见的神兽,有人认为是有实体的人死后成为了神。

而且,在古代时,神和仙受的崇拜完全不一样,仙更受帝王喜爱,神则被民间接受。从浅了看这是一个简单的认知问题,往深了看,这里面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

而我们如果现在看神,会发现《易经》中的解释还是比较合理的,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状态,一种事物无法形容后,就被称为了神。

古人为什么要创造神?古人怎么理解神的(9)

这个世界有神仙吗?假如人类科学可以无止境的突破,将基因研究透彻后成就永生不死,那从另一种形式上来说,或者在古代人眼中看来,这就是他们所认为的神仙。假如能有古代人看到现在的科技,看到有人拿着手机就可以千里传音,看到有人坐着飞机就可以天空遨游,那手机在他们眼里就是神人的法器,飞机就是神人的坐骑。而我们现在的人自然也是他们眼中的神。可假如有更高级的文明看我们,不过是一群我们眼中的古代人罢了!

从实体上来看,这世上从来没有神,一切不过是文明和发展的产物。但从辨证的态度上来看,人人又都可以成神,一切不过是物理和宇宙规则的突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