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供水管网数据采集系统维护,一块供水管道阀门井盖的嬗变

供水管网数据采集系统维护,一块供水管道阀门井盖的嬗变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电脑尚未普及,也没有复印机,打印机。单位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打字机,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在电脑上将所需不同字体的字信手拈来。一天,厂长把我叫到办公室,交给我一项任务,要我在制造新井盖的模型上写字。受宠若惊的我既激动又忐忑,望着厂长期待的眼神,我深感压力大了三分,唯恐不能完成好领导交给的任务,想到其字要代表一个如此大的国有企业,登入大雅之堂,我顿感“书到用时方恨少”。老井盖于我而言,有着与常人很不一般的情结。在我退休多年后,每每在街上看到各种井盖,我都会多看几眼,原来,那老井盖上的字(武汉市自来水公司)(修配厂制)是我当年所写,以现在的话说:我是原创。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被招进武汉自来水公司,曾先后在该公司下属的修配厂、两个水厂和公司机关都工作过。起初是一名铸造工人,由于工作积极,表现还不错,几年后便开始专门从事宣传文字工作,基层工作期间,除了写一些公务文书外,还让我练就了能书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邂逅了它,不知触碰到那根神经,使尘封多年的往事记上心头,久久不能安静。

那日,一时兴起到司门口中华路码头的江边观景台打卡,返回时,在毗邻新景点武昌里对面的马路边上,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块自来水供水管道的闸门井盖,这一发现,让我眼界大开,驻足在井盖旁,凝视着它那具有丰富内涵的图案和色彩,迟迟舍不得离去。

眼前这块井盖,无须赘述,俨然是颇具科技含量、富于创新性、且充满现代气息的铁质井盖。它将武汉具有标志性建筑的黄鹤楼和长江大桥的卡通画面融于一体,还附带二维码,确有小小圆盘藏大雅之气派,成为默默宣传武汉的一张靓丽名片。

顿时,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在此之前,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井盖的模样。

老井盖于我而言,有着与常人很不一般的情结。在我退休多年后,每每在街上看到各种井盖,我都会多看几眼,原来,那老井盖上的字(武汉市自来水公司)(修配厂制)是我当年所写,以现在的话说:我是原创。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被招进武汉自来水公司,曾先后在该公司下属的修配厂、两个水厂和公司机关都工作过。

起初是一名铸造工人,由于工作积极,表现还不错,几年后便开始专门从事宣传文字工作,基层工作期间,除了写一些公务文书外,还让我练就了能书写大幅宣传标语的一点技能,有的大到每个字一米见方,楷书、行书、美术黑体字都来。我读书时就爱好书法,经过工作的历练,字还看得过去,由此,小得领导的赏识,器重。

一天,厂长把我叫到办公室,交给我一项任务,要我在制造新井盖的模型上写字。受宠若惊的我既激动又忐忑,望着厂长期待的眼神,我深感压力大了三分,唯恐不能完成好领导交给的任务,想到其字要代表一个如此大的国有企业,登入大雅之堂,我顿感“书到用时方恨少”。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电脑尚未普及,也没有复印机,打印机。单位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打字机,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在电脑上将所需不同字体的字信手拈来。

思忖再三,我决定用美术字中的黑体字来写,既工整,又庄重。报纸上的文章标题,经常用到的就是黑体字。

办公室为我准备了各种不同型号的油画排笔,我根据井盖上所需字的大小,反复地练习,反复地书写,废字丢满了字纸篓,每个字不知写了多少次,几易其稿,最终较圆满完成。

于是井盖圆弧线上的“武汉市自来水公司”和下面的“修配厂制”的一块木料模型制作成功。

交付投产后,一块块铁质井盖陆续铸造出来,几十年来,为满足市民用水的需求,我市自来水事业不断飞速发展,供水量逐年上升。经年累月,那些由我们生产出的井盖遍及武昌城区的街街巷巷之中。

上图中的新,老两块井盖,老井盖曾拍摄于武昌水陆街的马路上,当时在水陆街的路面上我至少看到了3块。

而今,当我再次前往故地,骑着哈罗单车,沿街仔细寻找老井盖,由于马路提升,路面刷黑,老井盖早已不见踪迹,荡然无存。

伴随井盖的嬗变,当下的城市和人们的生活早已发生了覆地翻天的变化,时过境迁,互联网时代,换了人间。

供水管网数据采集系统维护,一块供水管道阀门井盖的嬗变(1)

这是在司门口桥下,武昌里对面的马路边看到的新井盖。

井盖下面是连接供水管道的阀门,当什么地方的管网需要维修时,就打开井盖,关闭或开启阀门,以便自来水管道的维修或抢修。

应该说,这是一块非常时尚、时髦的井盖。

供水管网数据采集系统维护,一块供水管道阀门井盖的嬗变(2)

此井盖就是文中所说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生产的老井盖,上面的字就是我写下的。

岁月沧桑,已不太清晰,它见证着那个时期生产力的水平和那一代自来水人的劳动和付出。

通讯员:肖秀武

编辑:霍绮萱

审核:谢铭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