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中华民族的定义与特点,原创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定义与特点,原创中华民族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由于自晚清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及政体更迭和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略,原来华夷之变的民族观念逐渐演变为中国作为国家共同体的国族概念,“中华民族”一词最终由其意原指汉族发展为包括今天汉、满、蒙、回、藏等所有中国大小民族。也就是说,随着历史的发展,梁启超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其含义也是不断丰富发展的。今天大家使用的“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总称和统称,梁启超提出并运用的所谓“中华民族”其含义当指汉族之意,确切地说,指的是古华夏族和从华夏族发展至今不断壮大的汉民族。这可从随后梁启超先生的文章中得以进一步印证。1905年,梁启超先生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多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并明确地指出其含义,“今之中华民族,即普遍俗称所谓汉族者”,它是“我中国主族,即所谓炎黄遗族 ”。梁启超先生在古代中国,并无今日所说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中华”一词


中华民族的定义与特点,原创中华民族(1)

中华民族一家人

讲起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属于什么民族时,大家对“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可谓是耳熟能详,中华民族是中国所有民族的集合,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那么“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究竟怎么来的呢?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呢?回望历史,近现代有两位学者对此概念做出过杰出贡献。

中华民族的定义与特点,原创中华民族(2)

梁启超先生

在古代中国,并无今日所说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中华”一词古以有之,是中国本土词汇,而“民族”则属于外来词汇,是近代以来西方英文单词nation翻译过来所用之词汇,清末时才被引入我们中国)。“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最早由近代著名政论家和学者梁启超先生首先提出和使用。1902年,梁启超先生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这样写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这是“中华民族”一词在中国的最早提出和使用,不过,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中华民族”是否与今天我们使用的概念一个意思呢?从上下文整体来看,两者内涵显然是不一样的。

今天大家使用的“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总称和统称,梁启超提出并运用的所谓“中华民族”其含义当指汉族之意,确切地说,指的是古华夏族和从华夏族发展至今不断壮大的汉民族。这可从随后梁启超先生的文章中得以进一步印证。1905年,梁启超先生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多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并明确地指出其含义,“今之中华民族,即普遍俗称所谓汉族者”,它是“我中国主族,即所谓炎黄遗族 ”。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由于自晚清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及政体更迭和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略,原来华夷之变的民族观念逐渐演变为中国作为国家共同体的国族概念,“中华民族”一词最终由其意原指汉族发展为包括今天汉、满、蒙、回、藏等所有中国大小民族。也就是说,随着历史的发展,梁启超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其含义也是不断丰富发展的。

以中国历史发展及中国政体更迭来说,辛亥革命后,随着满清王朝被推翻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族”概念的含义随着时代语境的转化开始与梁启超先生所言的“中华民族”概念含义发生很大区别。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当时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频繁出现的“中华民族”概念可见一斑。例如,1912年9月,首次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开始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本国之部》(由当时的中华书局出版),既强调汉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体,也说明其他各族与汉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实体。显然,在该教科书中,“中华民族”概念由梁启超先生所言的汉族变为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由汉族和其他民族共同构成的民族实体,其含义与今日众所周知的“中华民族”概念大体上已经一致了。

以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来说,此概念虽然在不同时期也是有不同的含义及争论的,但随着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特别是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致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全民族参加抗战,“中华民族”概念超越以往各种不同含义而成为凝聚人心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战的象征词汇,成为包括中国境内汉族和各个少数民族在内的所有民族的统称。经过八年抗战(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则为十四年抗战)“中华民族”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并促成了新中国的诞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果说近代梁启超先生最先提出和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和日本侵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又使得“中华民族”概念含义不断发展,那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当代,“中华民族”的概念则最终名副其实成为中国人妇孺皆知并且定型的名词概念了。

中华民族的定义与特点,原创中华民族(3)

费孝通先生

对“中华民族”概念做出这种贡献的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费孝通先生对“中华民族”概念做出的突出贡献主要是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阐释了中华民族的“名”和“实”。1988年,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概念。费孝通先生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干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此论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将“中华民族”的“名”(即“自觉的民族实体”)与“实”(即“自在的民族实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理论上最终将汉族和各个少数民族构成的中国民族归纳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可谓是从整体上彻底解决了整个中国民族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民族认同问题,将中华民族概念的“名”和“实”彻底定型了。

综上所述,今天大家司空见惯的“中华民族”概念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梁启超先生提出使用、辛亥革命后发展演变和新中国成立后由费孝通从理论上科学揭示最终定型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回顾过去,展望历史,了解“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过程,是要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如果以昨天、今天和明天比喻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三句古诗可以串联其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第一句是中华民族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第二句是中华民族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第三句是中华民族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祝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李帆:《概念史与历史教科书的研究》,《河北学刊》2019年第1期,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