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阳下乡记经典歌剧:十二艺节评歌剧马向阳下乡记
马向阳下乡记经典歌剧:十二艺节评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编辑:姜方作者:游暐之(《歌剧》杂志主编、艺术评论家)“钱啊钱,和谁都有缘!……汗珠子摔八瓣,只为和它那点缘……”这是原创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中特别引人注目的唱段。这段演唱,是在马向阳瞒着大伙儿,用自己结婚的钱,垫付了村民因土地流转被骗的辛苦钱之后,那些不知情的村民,带着失而复得的狂喜、带着掩饰不住的对“金钱”的神往,欢欣无比地围着村会计怀中的那个装满人民币的双肩包,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旋律唱出的。这一段看起来非常欢乐的场面,却隐含着些许触动人心的悲凉。这部歌剧的音乐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以西洋管弦乐队演出,并加入二胡、坠琴等民族乐器,在音乐写作上大量借鉴和汲取地方戏曲和民歌的音乐元素,有着浓郁的“山东味儿”。除了音乐和演唱,表演也对于整体喜剧风格的精准呈现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导演黄定山对于演员的表演抠得很细,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演员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都在戏剧中;舞台呈现上,通过舞美、服装
中国歌剧作品中,除了《小二黑结婚》之外,《马向阳下乡记》是第二部农村题材喜歌剧。这两部相差几十年的歌剧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均是在用轻松诙谐的笔触,反映现实生活中深刻的问题。比如,《小二黑结婚》是为了抨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包办婚姻,而《马向阳下乡记》则是为了反映当前的“精准扶贫”。
我们常说“现实题材”难,到底“难”在哪里?我想就难在“现实”二字。“现实”往往体现的是当代甚至当下的社会生活,任何的艺术虚构都应该符合人们对于“现实”的认知和理解,不切实际的拔高、贬低或者浅尝辄止,都会让观众看出破绽而难以接受。因此,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最可贵之处,就是能够正视当前社会现实中存在的“贫困”。
比如,《马向阳下乡记》在塑造丁秋香这个人物时,她在剧中从头至尾只出现过两次,其中一次就是自杀。丁秋香自杀的原因是因为村里搞土地流转,自己辛苦积攒的2000元钱彻底打了水漂。2000元多吗?不多!如果平均到每天,也不过就是5元多,一瓶酱油钱,又何至于搭上性命?但是2000元对于丁秋香来说就是她全部的家当!这种情况也是当今很多贫困乡村的真实写照,由此也说明扶贫攻坚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剧中,有四位非常喜感的村妇,仿佛是不起眼的配角,其实却是贯穿全剧的线索式人物。她们的每一次出现,看似只是插科打诨,其实处处紧扣“扶贫”的主题。从这四位的言谈举止变化当中,就能够感受到什么是“贫困”当中的斤斤计较,什么又是“脱贫”之后的扬眉吐气。“贫困”的时候,这四位妇女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来纠缠马向阳,诸如“我家的母鸡在她家鸡窝里下了一个蛋”“她家的狗咬了我家的猪”等等;当大槐树村逐渐走向致富路的时候,这四位村妇依然会喋喋不休地来纠缠马向阳,内容却变成了“请你来我家喝满月酒”“请为我的儿子辅导作业”等等。所谓“人穷志短,人富路宽”,这些安排符合生活常理更充满生活情趣,让作品的喜剧色彩得以充分展现。
“钱啊钱,和谁都有缘!……汗珠子摔八瓣,只为和它那点缘……”这是原创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中特别引人注目的唱段。这段演唱,是在马向阳瞒着大伙儿,用自己结婚的钱,垫付了村民因土地流转被骗的辛苦钱之后,那些不知情的村民,带着失而复得的狂喜、带着掩饰不住的对“金钱”的神往,欢欣无比地围着村会计怀中的那个装满人民币的双肩包,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旋律唱出的。这一段看起来非常欢乐的场面,却隐含着些许触动人心的悲凉。
这部歌剧的音乐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以西洋管弦乐队演出,并加入二胡、坠琴等民族乐器,在音乐写作上大量借鉴和汲取地方戏曲和民歌的音乐元素,有着浓郁的“山东味儿”。除了音乐和演唱,表演也对于整体喜剧风格的精准呈现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导演黄定山对于演员的表演抠得很细,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演员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都在戏剧中;舞台呈现上,通过舞美、服装、道具、灯光等,将大槐树村在改变贫困面貌过程中的变化直观展现出来。生活的真实以艺术化的真实来体现,让这部歌剧格外地具有一种接地气的亲切感。
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诞生不足两年,演出已近50场,而且很多演出都是深入到基层的乡镇、农村。艺术作品正因为其所具有的思想性、深刻的现实观照性,才会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马向阳下乡记》不仅让观众欣赏到了一部歌剧艺术作品,也让观众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扶贫,扶真贫”。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的目标,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而文艺作品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给了我们答案。
作者:游暐之(《歌剧》杂志主编、艺术评论家)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