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古代文化:从桑字
复兴中华古代文化:从桑字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首先对桑字做了解释,他说:“桑字,意味着桑木。”(见闻一多《释桑》)桑甲骨文【桑】《说文解字》说:“蠶所食葉木。(蚕所食叶木。)”
桑,指桑树。中国是世界上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商代时采桑已是妇女的重要活动。甲骨文、金文中有“桑”的字形。
桑字(还有蚕字)最早主要出现于殷墟卜辞中,都是有关祈祷农业和桑蚕业来年丰收的祭祀记录,同时也透露出有关古人采桑养蚕活动的信息。
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桑叶饲蚕,桑木坚实、细密,可制器具,桑葚可食用、酿酒。
桑甲骨文
【桑】
《说文解字》说:“蠶所食葉木。(蚕所食叶木。)”
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首先对桑字做了解释,他说:“桑字,意味着桑木。”(见闻一多《释桑》)
甲骨文的“桑”字(下排的刻画,像是采桑筐)
甲骨文中出现的“桑”字有二十多处,其形有不同,归纳起来可分两类:
从形态分析,甲骨文“桑”字,是指一种树干很短分枝很多,可能是属于低矮分枝多的养成形式,相当于今天的低干桑,又称地桑。(如上图上排图形)
甲骨文“桑”字,是属于树干高大、上有两个主分枝的高干桑,又称树桑。(如上图第下排图形)
采桑图(河南辉县出土青铜壶盖)
采桑图(故宫博物院藏青铜钫)
这两种桑树形态,均可从战国出土的青铜器物上的采桑图案得到印证。
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的青铜壶盖上的采桑图,图中的妇女左手提桑笼,右手采摘桑叶,桑树和妇女同一高度,可见这是低矮的地桑。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战国时期青铜钫上的图案,其中的采桑女形象和手执桑笼的姿态和上述青铜壶采桑图完全相同。
宴乐铜壶(战国)
采桑射猎图(故宫博物院藏青铜壶)
采桑射猎图(故宫博物院藏青铜钫)
树干高大的树桑。战国出土器物上所见的采桑图案如采桑射猎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到,树干有两个主要分权,采桑女要爬上树,坐在两个分权处或主枝上采桑。有的桑筐挂在树枝上,有的桑筐在下。采桑女有的在树下提着桑筐,有的像接取桑叶的样子。
再对照甲骨文“桑”字中,有些只见桑树,不见桑筐。有些“桑”字在桑树枝条间挂有桑筐,有的桑筐放在地上或由桑女提着。有的桑女在桑林里手舞足蹈,好似在欢庆桑蚕丰收。由此,从甲骨文中所见的桑字形态分析,可知殷商时已有成片的桑林,并有低干和高干两种树型。
甲骨文中还见带女字旁的“桑”字,这些桑字反映出采桑是妇女从事的劳动。可以想见,商代种植桑树普遍,采桑养蚕已是妇女的活动。正是有这样的基础,中国古代才发展出丝织技术,在古代世界中居于领先地位。
中华丝绸文化历史悠久,从采桑养蚕开始。
基础识字,从“一人”开始,学习汉字的分类,认知“天地人”
新生上学季,识字开篇第一课:天地人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古汀大语文、海外汉语,汉字思维馆加盟】
汉字师认证课程,让你成为一名合格的汉字老师、一名汉字启蒙师!
想了解详情,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想 了解《人字学习法》,私信留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