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布满荆棘的诗句,在古诗词崎岖蜿蜒的道路
路上布满荆棘的诗句,在古诗词崎岖蜿蜒的道路A选项出自《离骚》,是屈原的名句,它体现的是顽强进取精神,千百年来备受推崇。“敢问路在何方”这一句,其实是1986年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曲中的名句,它也是对唐僧师徒不辞辛苦西天取经的总结。B.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C.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道题难倒了众多高手,包括此前从容淡定“过五关、斩六将”的王子豪。
小启:
盛妆新启的中国诗词大会第6季第1场,最后身临其境环节时,康震老师直接来了一道这样的题:
下面的三个选项当中,哪一项与“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含义最为接近?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C.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道题难倒了众多高手,包括此前从容淡定“过五关、斩六将”的王子豪。
“敢问路在何方”这一句,其实是1986年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曲中的名句,它也是对唐僧师徒不辞辛苦西天取经的总结。
A选项出自《离骚》,是屈原的名句,它体现的是顽强进取精神,千百年来备受推崇。
B选项出自屈原的《九歌·国殇》,其意思是: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这只是一种平铺直叙。
C选项出自李商隐的《无题》,表达的是对爱情的执着:哪怕我们相隔再远,我也会拜托青鸟去看望你。
王子豪显然是在古诗词里“迷路”了,错选了C,实际上正确答案是A。
其实,在古诗词里,与“路”有关的诗句还有很多,包括明写的阡陌交通,也包括暗写的山重水复,包括实写的花径古道,还有虚写的孤帆远影。
今天,请大家随我一起,重走“古诗路”,感受“古道”情。
白居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16岁时的作品,这首诗还有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
话说风华正茂的少年诗人白居易来到京城长安,带着自己的这篇刚刚完成的诗稿,来拜访当时的文坛领袖顾况。
在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时,不禁嘲笑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顾况其实就是说教白居易,就凭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怎么可能在长安居住下去。
虽然这句话看起来像一个笑话,但表现出了达官贵人自带的一种高傲,完全不把外来人放在眼里。
但是当顾况在看到白居易所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便连忙改口:“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意思就是说,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在长安城内立足生存。
《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四句自古以来一直是妇孺皆知的名作,到现在仍然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钉子户”。
后四句虽然意境稍逊,但依然脍炙人口,很多人都可以倒背如流。
至于“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其意思是远处的芳草把古老的道路都覆盖住了,阳光下的绿树环绕着荒芜的城堡。
岑参: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公元715—770年),唐朝边塞诗掌门人之一,太宗时功臣岑文本之孙。
大唐天宝十三年,岑参二次出塞,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青幕下做判官。前任判官名叫武就,是中唐一代名相武元衡的父亲。
奉旨归京,封常青在幕府设宴,为武判官饯行,宴会上,岑参写下了这首诗。由此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
但武就和岑参只是一般的同事关系,所以岑参在这首送别诗中并没有写两者之间的深情厚谊,而是浓墨重彩地描绘边塞艰险的环境和恶劣的天气。
在唐代,出征边塞也是职位晋升的一种途经。武就回京任职,官位得以晋升。
岑参两度出塞的目的,也是为了仕途通达,虽然“去时雪满天山路”。
在官官相护的封建官场,单凭个人奋斗,现实生活中的道路,和官场晋升之路一样,都走得不容易!
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当时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正罢官闲居在家。
然而远离尔虞我诈的官场,陆游并不心灰意冷,他在山阴(今浙江绍兴)朴实真实的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诗人在游览的过程中,遭遇山挡水阻,重重障碍,以至于怀疑无路可走了。然而经历过迂回曲折,眼前瞬间出现柳暗花明的景象,前行的道路又豁然开朗。
普通经历的旅游是如此,人生的进取过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的道路一帆风顺,只能是美好的祝愿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想将理想的光芒照进现实,必须做好三番五次努力奋斗的心理准备。诚如流行金曲《真心英雄》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辛弃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05年(宋宁宗开僖元年),年事已高的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调任镇江知府后,登北固亭,抚今追昔,感叹报国无门,写下了这首传唱千古之作。
词中“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之句,意思是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当年扬州的道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辛弃疾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作此词时,历时共四十三年。
关于词中“扬州路”,还有多种意思可以表述。
一指风流繁华之地。比如杜牧《赠别》其一里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即是如此。
赠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公元835年(大和九年),风流才子杜牧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写下《赠别二首》。
这一首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另一首则是重在抒发惜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怀。
另外,宋朝词人吴文英《风流子·前题 》中“温柔酣紫曲,扬州路、梦绕翠盘龙”这一句,也与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意思相近。
二是行政区域。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扬州置扬州安抚司。次年,更名扬州路,治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扬州、泰州、南通、通州、仪征、邗江、江都、姜堰、泰兴、海安、如皋、如东、海门、启东、六合,安徽滁州、来安、全椒和上海崇明等市、县。当时扬州路属河南江北行省。元末历经改动,至正二十六年(1366)改为扬州府。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宋朝虽有“路”级的行政单位,但始终没有设立过一个“扬州路”,扬州属于淮南东路所管辖。
因此辛弃疾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怀古》中的“烽火扬州路”之“路”,只能是“道路” 。
小结:
与道路有关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很多。
从诗仙李白的《行路难》到《蜀道难》,我们明白了自古人生之路无坦途;
从诗圣杜甫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到从千古才女第一人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我们发现人生路上,其实还有很多美好的风景;
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深知人生路上,无论是处庙堂之高还是居江湖之远,都要有家国情怀……
《诗刊》编辑彭敏三度征战中国诗词大会,两度功亏一篑,经过沉淀与修炼,终于在去年笑到了最后,冠军之路真可谓迂回曲折。
新一届的中国诗词大会,虽然无法预测谁能笑到最后,但通往冠军的道路,注定不仅不会开满鲜花,反而可能布满荆棘。
让我们一起关注,还会有哪些与道路有关的古诗词,将出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上;让我们拭目以待,还会哪些古诗词,将成为夺冠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