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国学三字经讲解:3分钟读懂三字经

国学三字经讲解:3分钟读懂三字经“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我们看,《三字经》中的三纲,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所熟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是用“义”、“亲”、“顺”分别阐述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应有的最理想状态的关系。而且这个关系是互相的,是需要共同努力来维护的。关于如何处理父母、兄弟以及夫妻之间的关系,《三字经》中曾不厌其烦的进行了反复强调。《大学》的作者是孔子的学生曾子,即曾参。“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二十四孝》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啮指痛心”,说得就是曾参的事迹。“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幼儿蒙童,应该先学习什么呢?首先要学的就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之道。《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一定要善。这个善是和善、友善、善良的意思。那么“悌”字如何解释呢?我们字面上一看就很容易明白了。“悌”乃弟之心也。就是说,做弟弟的一定要懂得

国学三字经讲解:3分钟读懂三字经(1)

许多宝妈经常为孩子的学习发愁。学什么?怎么学?从哪学呢?其实,《三字经》就是一部真正让你的宝宝快速成长入门的特色百科全书。

许多知识点我们平时常用常提,却未必了解的全面和详实。比如我们经常说到“四书五经”,可是你知道这些书的作者都是谁吗?《三字经》中则说得明明白白。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的众弟子。“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中庸》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孔伋就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他是孔鲤之子,还是曾子的学生。

《大学》的作者是孔子的学生曾子,即曾参。“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二十四孝》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啮指痛心”,说得就是曾参的事迹。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幼儿蒙童,应该先学习什么呢?首先要学的就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之道。《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一定要善。这个善是和善、友善、善良的意思。

那么“悌”字如何解释呢?我们字面上一看就很容易明白了。“悌”乃弟之心也。就是说,做弟弟的一定要懂得尊重兄长。所以,《三字经》中还专门有“孔融让梨”这样一个例子。

关于如何处理父母、兄弟以及夫妻之间的关系,《三字经》中曾不厌其烦的进行了反复强调。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我们看,《三字经》中的三纲,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所熟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是用“义”、“亲”、“顺”分别阐述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应有的最理想状态的关系。而且这个关系是互相的,是需要共同努力来维护的。

接下来,《三字经》又进一步阐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这句话的解释就是,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

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三字经》非常重视夫妻、兄弟、父子之间的“家庭伦理之道”,而且给出了维护这个关系的基本法则,那就是一定要相亲、相爱、相情。

情感是相互的,这才是《三字经》的精髓所在。也是《三字经》与《弟子规》的本质区别。

我曾经跟许多人说过,《弟子规》并不是古代蒙学的启蒙读物,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把《弟子规》作为课本让小学生诵读。原因是什么呢?大家先看一下名字就知道了,“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给弟子们立的规矩。我们随便拿出几句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样的话,只是告诉孩子要对父母言听计从而已。这并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不是中华民族的儒学精髓。因为其中缺乏一个“相互”的道理。单独让一方去完全顺从另一方,是封建思想的糟粕流毒,正是现在花大力摒弃的东西。而建立相互之间的友善、友爱、亲近、有情,才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大力倡导的精神。

一些学生家长误以为《弟子规》与《三字经》所讲内容都差不多,其实有着本质上的天壤之别。明白了这个道理,那我们继续说《三字经》。

前面说的主要是家庭之间的关系。要形成好的家风,最终成为一个和谐的家庭,是需要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这就是对于家庭的“公责任”。

除了对家庭的“公责任”,还有许多的“公责任”都需要我们大力倡导和悉心维护。于是,在《三字经》中出现了四种动物。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犬和鸡的精神是尽忠职守,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敬业。

蚕和蜂的精神则是无私奉献。

人类如果离开了“敬业”精神与“奉献”精神,那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私,最终就是唯名利是图。

也许有人会说,我凭什么要奉献呀?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如果一味索取,那么这个环境就会越来越糟,直至不再适合人类生存。因此,维护这个环境,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对于我们的环境,《三字经》花了大量的文字进行了描述,从中我们可以好好体会一下中国古人深远的宇宙观与深邃的哲学观。

三才是天地人。三光是日月星。四时是春夏秋冬。四方是东西南北。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十天干”是从甲至癸;“十二地支”是从子时至亥时。

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济(济水)是四渎。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是五岳。

工、商、士、农是四民。仁、义、礼、智、信是五常。

稻、梁、菽、麦、黍、稷是六谷;马、牛、羊、鸡、犬、豕是六畜。

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七情。

青赤黄黑白是五色;酸苦甘辛咸是五味;膻焦香腥朽是五臭。

此外,《三字经》对中国的“经、史、子、集”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中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六经包括:《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乐经》。

俗话说,学会《诗经》会说话,说会《易经》会算卦。“六经”基本上是教习人们行为规范的书籍。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三字经》非常强调学习的循序渐进。“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小学有成之后才能读四书,四书之后读五经,五经之后才能读“子”。

“子”有“五子”。“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许多人读到这里,有没有问一句,为什么是这“五子”呢?要说老子与庄子,大家可能还熟悉一些。那么荀子、扬子、文中子都是做什么的呢?

(图)老子

其实,古代的学问既有科学又有逻辑。我们看,“四书五经”主要规范的是行为,这是“经”的作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四史”,主要充实的是思想。不读经,不知礼与仁;不读史,不知信与义。那么“子”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智”。

“五子”之中,老庄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根基。基本要义就是要与天地自然相亲相和。

关于《荀子》,历来存在不少争议。荀子是“性恶论”的创始人。这与《三字经》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有些相违背。不过,正因为荀子持“性恶论”观点,所以他主张人要多学习。只有多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认识,增长见识,超越古人,超越自我。荀子著有著名的《劝学》篇,“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名句就是出自这篇文章。

要说荀子大家还有所了解的话,那么知道扬子的可能就更不多了。刘禹锡名篇《陋室铭》中有这样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里的子云就是扬子。扬子名杨雄,字子云。

还有就是文中子了。知道这个人的就更加寥寥无几了。文中子本名王通。他是隋朝人。我们不知道文中子没有关系,据说他有几个徒弟都是大唐赫赫有名的人物。其中包括:魏征、李靖、房玄龄、薛收、温彦博等。文中子著名的政治主张就是“三教合一”。他还有一本著作叫做《止学》。

现代人知道《止学》的人并不多。但这本书却倍受曾国藩的青睐。

国学三字经讲解:3分钟读懂三字经(2)

(图)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那么说了半天,为什么要把老子、庄子、荀子、扬子、文中子这五人合称为“五子”呢?其根本原因就是,此五人研究的学科是中国文化的边缘学科——玄学。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就说过,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正因为玄学比较晦涩难懂,所以《三字经》才告诉大家,要先读“经”与“史”之后,才能去读“子”啊。

看,小小一本《三字经》,我们也只是刚刚读了一点皮毛,瞬间就让我们的思路开阔起来了。原来,老子与孔子的思想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都是对天道、地道、人道的描绘和理解,只不过入手的角度不同罢了。

作者:风林秀,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特此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制作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为影视剧作品《因为遇见你》剧照,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