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的美剧:这部万圣节超级美剧实在太值得一口气刷完
万圣节的美剧:这部万圣节超级美剧实在太值得一口气刷完关于中国内地的美剧浪潮,口袋君觉的,可以大致分成三批。10年前,口袋君可是美剧字幕组成员哦。1)底层逻辑 2)商业本质。以下,听我娓娓道来:虽然目前做的工作是推荐电影,但真正让口袋君当年入欧美影视这个“坑”的却是美剧。
本周末,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即将到来。
北美院线方面,《电锯惊魂》系列时隔7年重新回归,第8部《竖锯》绝对是血浆重口恐怖片影迷的福音。
长期追口袋电影公众号的粉丝,都清楚:
口袋君的影评经常会跑题,影评不止于谈电影/剧集本身。因为理工科出身的口袋君,很重视两种思路:
1)底层逻辑 2)商业本质。
以下,听我娓娓道来:
虽然目前做的工作是推荐电影,但真正让口袋君当年入欧美影视这个“坑”的却是美剧。
10年前,口袋君可是美剧字幕组成员哦。
关于中国内地的美剧浪潮,口袋君觉的,可以大致分成三批。
第一批是《老友记》派。
从1994年开播,到2003年终结。《老友记》陪伴了一代美国人度过了自己的黄金岁月。
这部神剧的名号实在太响,当时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
由于彼时宽带还没有全面铺开,第一批接触《老友记》的中国影迷,大多数通过盗版DVD来看片儿。
当时有个论坛叫friends6(目前已关站),论坛里面的人素质极高。
里面的成员,很多都不看字幕组压制的片子,直接下海外资源,看完后就上来很认真的讨论美剧。
的确,《老友记》培养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美剧迷。
多说一句,口袋君自身英语能力的重大突破(能开口流利地交流、演讲、听译水准),也是花了2年时间,精读《老友记》236集的所有对话而练就的。
第二批,当然是《越狱》派。
2005年9月1日,培养一代中国美剧迷的《越狱》在Fox台播映。
口袋君记得当年流行在MSN上写日志,同班女生80%都极迷温特沃斯米勒,大量日志都在感叹米帅有多帅,多聪明。
看来一张英俊的脸庞+一颗百科全书般的聪明头脑,永远是男性吸引异性(/同性)的最佳配方。
当时看的时候,都是通过风软、伊甸园、破烂熊、以及如今已经一统天下的人人影视。
那时verycd一发资源,立刻速度满格,最高峰的时候,有10几家大大小小的字幕组在翻译《越狱》,几乎每个大学生都在追《越狱》。
《越狱》的大火,加上2005年中国宽带的大发展以及字幕组文化的生根发芽,又为中国内地培养了海量美剧迷。
《绯闻女孩》《实习医生格蕾》《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等一大批公共台剧集,令这批美剧迷吃到了洋荤,大开眼界。
最高峰时,口袋君一周可以追10部美剧(当时比较空 现在没有这时间和精力)
第三批,就有如今以HBO《权力的游戏》和Netflix《怪奇物语》为引领的收费频道/流媒体的美剧观影群体。
近两年内,口袋君已经放弃了所有公共台的美剧,追了N年的CBS美剧《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真人秀《幸存者》,纷纷弃剧。
除了看电影,口袋君目前看的所有美剧都来自于HBO和Netflix。
之前发过一篇《从钱的逻辑来分析为什么蜘蛛侠英雄归来肯定会引进》,其实从钱的逻辑来分析,也能解释为什么高素质观影人群纷纷放弃公共台美剧,而转战收费流媒体的剧集。
说的通俗点,就是因为四个字:商业模式。
说的再直白点,就是一句话:究竟谁来买单。
无论是中国各大卫视播放的热播剧,还是美国五大公共台放映的美剧,最终的买单者都是广告主。
广告主付了那么多钱,当然希望最终能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上去。
所以必须进行长时间“贯耳+洗脑”。
而电视剧有着极强的收视粘性,一旦入坑,基本上就是40小时,甚至上百小时的时间投入。
中国卫视,采用的是1个月-2个月的集中式密集洗脑。每天播两集,动辄连播40天,雷打不动。
前年口袋君跟风看《芈月传》的时候,真尼玛痛苦啊,连续1个半月的晚上黄金时间都交给了这部剧。现在想想真是浪费时间。
美国公共台,则采用的是横跨秋、冬、春三季的长期洗脑。当年追看各种周播美剧的时候,口袋君最痛苦的就是美国这节日、体育比赛真尼玛叫多,这些美剧说停播就停播。
后来想明白了:9月1日到来年的5月31日的热门美剧播放季,一共9个月,也就是36周。而这些美剧一季基本控制在20-24集。
也就是说,为了延长广告主的洗脑时间,当中至少要停12次。
连续性不足,看的断断续续,这就是公共台美剧的最大痛点。
而且,中美免费剧集长期广告式洗脑,都会带来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集数太多,注水严重。
所以中国式大剧,很多都是传记片,从角色的1岁,扯到80岁。每一年拍一集,正好80集。
其实,一个好的故事,基本上控制在7到20小时,是个比较合理的量。这方面,日剧做的真很不错。基本控制在10集左右,口袋君近年看的几部日剧,都很爽。
英剧,像《神探夏洛克》也太少了,一年就拍三集,俗称“三集片”。
所以,HBO和Netflix的美剧才会那么受欢迎。因为真正给剧集买单的是观众本人。
HBO当年立台之本,就是只关注用户满意度,不关注收视率。
不过,HBO的改革还是不够彻底,还是一周一集的周播制。太保守,看不爽!没劲!
终于! 拯救全球美剧迷的明星级公司出现了:
谈到Netflix的崛起史,都会谈《纸牌屋》(不过口袋君看了几集没追下去)。
关于Netflix近年来为什么越来越流逼,口袋君想说四个关键词。
首先是大数据宣传。
Netflix说之所以会拍《纸牌屋》这套剧,是因为后台数据显示:大卫芬奇+凯文史派西的组合是最受用户欢迎的。
口袋君一直觉得这个说法实在太扯了。
媒体公关的宣传意义大于本身价值。
第二就是开创了暴看(Binge-Watch)。
这个是真正的创新点。Netflix会在一天之内,把全季所有集数一次性放出。
经常会有中美剧迷,通宵刷完,然后第二天到社交网络上炫耀剧透。
这种创新其实是根本性的颠覆。
最大的好处就是:Netflix美剧“电影化”倾向显著。
像《怪奇物语》《毒枭》这种爆款的本质就是一部:
10几个小时的电影
第三则是窗口期的破坏性创新。
口袋君曾经说过,窗口期就是电影行业商业模式的本质:播放的屏幕越大,付费越高、越先看到。
但近年来,胃口越来越大的Netflix想要“蓄意破坏”这一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商业模式。改成:
谁买我会员,谁先看到
哪怕已经像是《玉子》(投资5700万美元)、《光灵》(威尔史密斯主演 投资超8000万美元 12月22日上线)这样完全可以当北美院线大片来宣传的顶级制作,Netflix也照样坚持:各大影院和Netflix线上同时公映。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这些Netflix大片如果在影院大规模上线,票房不会差。
但拥有电影院这块商业地产的大佬们,却十分忌惮Netflix的这种:釜底抽薪式的“破坏性创新"。
在《玉子》上线时,美国和韩国的大多数影院都拒绝放映。
面对这样的情况,Netflix CEO Reed Hastings作出了令口袋君震撼无比的回应:
没事,我们Netflix只对付费会员负责。
Reed Hastings
第四,则是创作自由度。
越来越多的好莱坞行业精英前往为Netflix打工拍片的路上。
除了钱的动力之外,他们其实最希望得到的就是:
充分表达自我的创作自由度
卡司、剧情、最终剪辑,你们电影人来定。
综上所述,Netflix的底层逻辑就可以总结为霸气侧漏的三句话:
我们,Netflix负责出钱+宣传。
你们,电影人负责把内容做到极致。
用户,负责每年交100美元,看爽片。
在这种商业逻辑的召唤下,Netflix在全球已有1亿订阅用户。每年就是100亿美元的会员费。
这个体量也已经和北美本土票房已经差不多了。
不过,Netflix还不满足,在今年60亿美元的基础上,明年打算再投80亿美元,制作原创内容。
《怪奇物语》就是在Netflix精品原创策略下的产物。
口袋君以下来给您说说,《怪奇物语》第一季有多棒。
比起其他收费台的重口美剧,《怪奇物语》既不黄暴、也不烧脑,更没有太多恶趣味。但8集刷完,口袋君全程嗨爆。
豆瓣8.7
IMDB 8.9
烂番茄94%
剧情非常简单。一个名叫Will的小学生失踪了!
同学、亲人、妈妈一起找他。
在寻找的过程中,孩子们遇上了一名不会说话的超能少女:小11。
渐渐地,整个小镇的所有人都卷入了一场超自然力量的神秘事件。
剧情,听上去波澜不惊呐,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影片的海报推荐语道出了玄机:
一封写给80年代的情书
A Love Letters to the 80s
90后又要问了,在我出生前,北美究竟发生了什么?
太多留名影史的佳作都诞生在上世纪80年代。
因此,《怪奇物语》本质上,就是站在80后经典巨人的肩膀上再创作,属于套路集式的美剧。
首先,致敬了恐怖大师史蒂芬金的《小丑回魂》。
第二,片中很多台词都提到了阿汤哥
其中有一位主角约女友的台词,令口袋君听了很有感觉:汤姆克鲁斯的新片《乖仔也疯狂》下周要上映了,我们一起去看吧。查了查公映日期:1983年8月5日。
第三,当然是致敬了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E.T.》。
片中超能少女小11,刚来时,孩子们都叫她EL。
L倒过来看,就是T。
而小11被小男孩发现后,悄悄地在家中安排了一个角落,让她悄悄地住下,不敢让父母发现。这不就是《E.T.》的剧情嘛。
小屁孩是讲义气的好人,科学家都是无情的冷血动物。
E.T被研究所追杀、小11也遭受同样的命运。
最经典的高潮自行车逃亡戏,也简直如出一辙。
导演妥妥地是斯皮尔伯格的忠粉。
但是,如果仅仅是剧情元素上的拿来主义,《怪奇物语》与消费情怀的国产青春片,并无区别。
这部美剧,不仅做到了得其形,同时也领会了灵魂。
在营造悬念方面,导演使出了斯氏最擅长的“犹抱琵琶半遮面”
在这部美剧的大半部分时间,终极悬念都是:
只给观众看冰山一角,所谓见到的不恐怖,没见到的才是真正吓人。
小11这位超能少女是整部《怪奇物语》最大的悬念。
她是谁?有什么超能力?她要到哪里去?
对这些问题,导演利用剪辑技巧,一直保持“遮遮掩掩”的神秘感。
一边有条不紊地讲述当前故事,一边又时不时插入小11的痛苦回忆。
让观众如盲人摸象般,将超能少女的身世,一个个地解码。
导演深谙:
展示冰山一隅,才能让观众脑补出背后无限的悬疑空间。
深入骨髓的悬疑感,就是《怪奇物语》最好看的地方。
对于小11的超能力边界在哪里,导演也一路挖坑,然后填上,又再挖,又填。
通过不断螺旋上升式的剧情推动,让看似平庸的套路,成为一道道层层递进的陷阱。令观众越看越是欲罢不能。
或许,有人会就此断定:
《怪奇物语》只是一部讲述小屁孩儿的儿童探险记。
但你忘了80年代,整个美国是什么政治背景?没错,冷战末期。
整个冷战要到1991年才结束,因此1983年这个时间点,是冷战最为紧张的时刻。
仔细看过此剧的影迷,会发现,
《怪奇物语》是一个没有“父亲”的架空异世界。
失踪小男孩Will的家里,只有薇诺娜瑞德扮演的妈妈在那边想尽办法。
而亲生父亲早已离开他们,是个只知道吸毒到处鬼混的渣男。
其他孩子家庭看似完整,但父亲都毫无存在感,在家庭重大事务上没有话语权。
反而,是死盯小11的大反派布伦纳博士,以Papa自居。
这种“父亲”的缺位和异化,无疑直指冷战背景下的美国政府,秘密部门对公众隐瞒真相,还监听公民,使当时美国社会普遍对权威不信任。
而影片也通过悬疑片的外壳,展示了身在小镇中在进入少年、青年、中年后的人生图景。
少年:小11。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何去何从。
青年:Nancy。明明是个学霸,却总嫌弃自己不够cool,还得面对失去贞操后的舆论压力。
中年:薇诺娜饰演的单身母亲,婚姻失败、儿子失踪后,生活一败涂地。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镇上,所有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迷失。
直到怪物的出现,让他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本质。
种种颇具深意思的设定和关系隐喻,包裹在电影大片级的高超制作水准下。
把一个集合了异空间怪物,阴谋论,人体寄生,冷战竞赛,超能力少女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科幻电影老梗的电视剧拍的丝丝入扣,令人信服。
这套刺激的悬疑剧,真是越看越有味道。
另外,口袋君不得不感叹,这帮00后小演员的演技实在太赞。
小孩子演起戏来的入戏程度,一点都不比成人差。
这一点,也是斯皮尔伯格酷爱用儿童演主角的根本原因。
北京时间明天上午,Netflix将在2017年万圣节档期,放出《怪奇物语》的第二季,这次是9集。
已经有死忠粉,还没看,就去打5星了。
从新近发出的预告片来看,第二季依旧延续了上一季的悬疑暗黑风,光是预告,就让人看的极为过瘾。
第二季的故事,依旧发生在这个与世隔绝的霍金斯小镇。
时间则是一年后的万圣节。
第一季的末尾,有个非常重要的伏笔,就是失踪小男孩Will从逆世界被解救后,咳出了一条诡异的虫子。
而小11为了挽救Will,牺牲自我,放出大招,毁灭怪兽,将自己弄进了逆世界,生死未卜。
尽管表面看起来,一切都回归平静。
但小镇与逆世界的纠葛,远远没有结束。
Will,在第二季中,经常会看到恐怖景象,还声称,在里面看到了小11。
八十年代元素依旧源源不断。
四人组更是COS成捉鬼敢死队,一副死拼怪兽的架势。
第一季的菊花怪没了
第二季的蜘蛛怪强势现身,体型更大,威力更猛。
毫无疑问,第二季的紧张感和诡异感,将更胜于第一季。
更刺激、更鬼畜的超自然故事,肯定没跑了。
而小11如何重磅归来,将是第二季的最大剧情爆点。
面对这样的顶级好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
追,追,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