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怎么的印象?世人皆知负荆请罪
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怎么的印象?世人皆知负荆请罪但是蔺相如本就贤达,自然不会计较,而且也深知群臣和睦,文武合力,才能使赵国更强大,所以都是避着廉颇。廉颇知道蔺相如有如此胸怀,十分羞愧,于是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原本是一个君明臣贤的故事,但是中间出了问题,那就是武将廉颇觉得蔺相如不过是耍了个嘴皮子功夫,居然就被拜为上卿,名不副实,所以很是瞧不起他,并表示要是见了蔺相如,一定会羞辱他。文人多,武将也多,兵法理论与各种治国思想也会产生碰撞,武将跟文臣自然也有矛盾诞生了,最著名的就是廉颇和蔺相如。早期秦国强大,著名文臣蔺相如受赵惠文王之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有了著名的完璧归赵故事,所以他被拜为上大夫。后来,蔺相如又陪着赵惠文王赴了著名的渑池之会。在这场生死交锋上,蔺相如拼命维护赵王的名誉,避免他遭受秦国的侮辱。赵王为此很是欣赏蔺相如,就再次擢升他为上卿。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漫长人生的路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可能是壮志难酬,也可能是身处他乡,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不能圆满的情感,都要学着努力让它圆满,若是不能圆满,就要学着释怀,并且重新鼓起勇气,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刻不忘自己的事情,努力把一切都做好,做圆满。
就例如世人皆知“负荆请罪”,甚至还有专门的戏剧《将相和》来传诵他们的故事,后来廉颇和蔺相如和好之后继续为赵国效力,但是你知道他们的下场如何吗?令人哀叹。
世传佳话将相和一说到古代的英雄们,很多都会想到三国时期,毕竟群雄逐鹿,英雄辈出。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跟三国差不多的时期,那时候也是英雄辈出,诸侯们争霸天下,这个时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著名的“百家争鸣”,武将更是数不胜数了,甚至在那个时代诞生了早期的兵法理论书籍《孙子兵法》,从这本书籍中,我们就可以窥见那时候的刀光剑影。
文人多,武将也多,兵法理论与各种治国思想也会产生碰撞,武将跟文臣自然也有矛盾诞生了,最著名的就是廉颇和蔺相如。
早期秦国强大,著名文臣蔺相如受赵惠文王之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有了著名的完璧归赵故事,所以他被拜为上大夫。后来,蔺相如又陪着赵惠文王赴了著名的渑池之会。
在这场生死交锋上,蔺相如拼命维护赵王的名誉,避免他遭受秦国的侮辱。赵王为此很是欣赏蔺相如,就再次擢升他为上卿。
原本是一个君明臣贤的故事,但是中间出了问题,那就是武将廉颇觉得蔺相如不过是耍了个嘴皮子功夫,居然就被拜为上卿,名不副实,所以很是瞧不起他,并表示要是见了蔺相如,一定会羞辱他。
但是蔺相如本就贤达,自然不会计较,而且也深知群臣和睦,文武合力,才能使赵国更强大,所以都是避着廉颇。廉颇知道蔺相如有如此胸怀,十分羞愧,于是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
蔺相如自然会原谅廉颇了,然后他们和好,形成文武矩阵,为赵国出力,守卫赵国。而他们和好的故事也顿多在坊间流传,有了著名佳话《将相和》。
穷途末路,英雄悲歌按理说,他们和好了,形成一文一武的力量,赵国自然就会一直平稳发展下去,即便没有秦国那么强大,但是他们也能自卫,而廉颇和蔺相如这样的重臣也能有个好的结局。
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他们的结局令人惋惜。蔺相如在赵惠文王时期,得到了重用,但是帝王的生命是有限的,赵惠文王后面很快就去世了,紧接着赵孝成王继位。
很多时候,人们说本事不大,但挺爱折腾,说的就是自不量力的人,赵孝成王也是这样的人。他本事不大,上位还爱猜忌群臣,尤其像是廉颇和蔺相如这样的重臣,而且不听自家人的话,反而觉得秦国的人不错。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当时的赵国被秦国用了一招反间计,就瞬间损失四十万兵力。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固然有秦国的将领英勇善战的缘故,但是更多的原因在于赵国本身。
赵孝成王被秦国人三言两语就蛊惑,于是派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领兵。尽管蔺相如多次劝谏,但仍然固执己见,结果赵括去了,守不住长平,布防又失策,使得白起从侧面包抄上来,一瞬间被包饺子,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坑杀,赵国一举没有缓过气来。
蔺相如本就重病,赵孝成王又如此昏聩,所以差不多是活活气死的。而廉颇虽然不像蔺相如那样,被活活气死,但是也不好过。
据资料记载,赵孝成王好不容易从长平之战中意识到廉颇的重要性,要重用他,结果又早早去世了。他的儿子继位,但儿子的昏聩相比较于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新继任的赵王,再次弃用了廉颇,而这次的廉颇没有忍着受气,而是打了当时的乐乘以后,一举离开了赵国。没有廉颇坐镇的赵国,很快就被秦国打的鼻青脸肿,于是赵王又想起了廉颇的好,又派使者请廉颇。但是那时候的秦国,把无间道玩的炉火纯青,派去的使者是秦国的人。
又因为那时候的廉颇已经八十多岁了,即便是他表现的如同年轻时一样能吃很多饭,来表明自己能打仗,但是他也真的不行了,何况那时候有个名为赵国使者,实为秦国奸细的人在中间一通搅和,所以当时的赵王最终还是没有重用廉颇。
而赵国没有廉颇这样的大将,在公元前222年,赵国国土被秦国占领,赵国灭亡。不过廉颇死在了赵国的前头,所以他没有亲自看着赵国灭亡,好歹最后对他来说不用那么残忍。
不过廉颇虽然没有看见赵国的灭亡,却是可以预料赵国的结局,而他也在后半生一直壮志难酬的境遇中郁郁而终,而且还是死在了远离赵国的魏国,成为一个异乡鬼,结果令人惋惜。
结语廉颇是赵国的大将,虽然前期嫉妒蔺相如,但是他知错就改,所以和蔺相如合起来,成为赵国的文武双璧,但是时不与他们,赵国的国君一换再换,并且个个昏聩无能,一心只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而忽视国家的利益,也不再重用老将,不听群臣的劝谏,即便廉颇和蔺相如是天神转世,也不能挽回赵国的结局,而他们也在自己不能实现的报酬中郁郁而终,不能焕发昔日的光彩。
我们感叹唏嘘廉颇和蔺相如最后的结局,惋惜他们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与志向,感叹他们最后的末路结局,但是我们却不能学他们这种挽回不了就听之任之的态度。毕竟你失去理想抱负的动力,没有人会为你悲歌,只有自己失去了而已。所以我们无能何时都要有保持实现理想的勇气和动力,不能随意放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