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师表结局,出师一表真名世
诸葛亮出师表结局,出师一表真名世这是一个极其考研人性的时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利己心,也就是私心,是主导几乎所有历史走向的更根本原因。诸葛亮是怎样处理的呢?他哭泣着跪在刘备身前,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臣必定竭尽自己所有力量,报效忠贞之气节,继续至死为止!)”诸葛亮画像诸葛亮是唯一死后建庙的权臣入蜀之后,他鼓励发展农桑,蜀锦远销吴国,魏国;兴修水利,自秦李冰作都江堰以来几乎处于废止状态水利工程,在他的手上获得了新生,高效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经济上重视盐铁,制五铢钱,流通全国,同时改进井盐工艺,提高产量,提拔蒲元,改进冶铁工艺,改进连弩,提升蜀国的兵备。对内依法家之策治理蜀汉,使得蜀汉 “科教严明,赏罚有度,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虽然六出祁山,五伐中原,蜀国人民依然生活安定,没人说他穷兵黩武。以至于后人评论:“武侯死殆五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蜀汉(季汉)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和散文家。隐居隆中,自比管仲、乐毅,人称“卧龙”。刘备三顾始见之,为备画据荆益、联孙权、拒曹操之策,佐备取荆州,定益州,遂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备称帝于成都,以亮为丞相。备死,亮辅后主刘禅,以丞相封武乡侯,兼领益州牧。整官制,修法度,志复中原。屡次北伐,与魏相攻战。建兴十二年卒于五丈原军中,年五十四,谥为忠武。
诸葛亮
短短的200多字,道尽了诸葛亮传奇的一生,在包子看来,超脱功业之外,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自秦汉以来的2000多年间,越过了封建时代的刀光剑影,尔虞我诈,时过千古,人品,能力,道德,著作依然熠熠生辉的,也仅有诸葛武侯一人而已。
建安十二年起,26岁的诸葛亮遇到了一生的明主刘备,而后按照隆中三分天下之策,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入西蜀,定汉中,四处颠沛流离的刘备,这才有了一块生存之地,结束了被曹操撵得狼奔豕突的日子。定计三分天下,诸葛亮的韬略堪称当时的翘楚。战略指定之后,部署相关的战术执行也是谨小慎微,步步为营。如此才能在孙刘的包围之下,生生开辟出了蜀汉的生存空间,从这点上来说诸葛亮才华惊人,功劳之大,刘备麾下无人可比。唐代时还将他列为“武庙十哲“之一。
诸葛亮是唯一死后建庙的权臣
入蜀之后,他鼓励发展农桑,蜀锦远销吴国,魏国;兴修水利,自秦李冰作都江堰以来几乎处于废止状态水利工程,在他的手上获得了新生,高效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经济上重视盐铁,制五铢钱,流通全国,同时改进井盐工艺,提高产量,提拔蒲元,改进冶铁工艺,改进连弩,提升蜀国的兵备。对内依法家之策治理蜀汉,使得蜀汉 “科教严明,赏罚有度,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虽然六出祁山,五伐中原,蜀国人民依然生活安定,没人说他穷兵黩武。以至于后人评论:“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此而久也。”
十七年间,每每刘备征战于外,诸葛亮则运筹于内,章武三年,四月下旬,刘备于白帝城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定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取其位。)”
诸葛亮画像
这是一个极其考研人性的时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利己心,也就是私心,是主导几乎所有历史走向的更根本原因。诸葛亮是怎样处理的呢?他哭泣着跪在刘备身前,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臣必定竭尽自己所有力量,报效忠贞之气节,继续至死为止!)”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他做到了,辅佐刘禅之后,他兢兢业业,谨小慎微,用他自己的话说 那是“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故而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年过半百,积劳成疾,五次北伐,生生将自己累死在了五丈原。
熟知历史的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的朝代更替,八成是权臣取代了前朝皇帝,从王莽开始,到曹丕代汉,再到司马家代魏,刘裕篡晋,杨坚代周,李渊窃隋,赵匡胤陈桥兵变,赵光义斧影摇红…… 这些一时风光的英豪们,建功立业,说白了,都是在给自己打江山。
邮票上的诸葛亮形象
谁都知道,诸葛亮要想取代刘禅是轻而易举,强枝弱干,必定天下动荡,功高盖主,大权旁落之后必然是血雨腥风,这是历史规律,也是人性使然,是人的利己心在主导,权臣未篡的,如霍光,张居正,也是骄奢淫逸,家人狂妄不法。
这个问题上,几千年来,只有诸葛亮在这样一个大权独揽的位置做到了不但皇帝不猜忌他,而且令得天下人都没有猜忌他,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各种阴谋阳谋层出不穷的三国时期,不论吴国或者魏国,没人在诸葛亮身上用过反间计,尽管猜忌,是人类的天性,但是诸葛亮做到了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招没用,实在令人感叹不已。
抛开一个人的私德,只谈论他的功业,是中国史书一大特点,为什么,那些名人,大帝们的德行不值一提,曹丕还算可以,没有对前朝皇室赶尽杀绝,柴荣对赵匡胤可谓青睐有加,转眼柴荣一死,赵大就逼宫孤儿寡母,柴宗训也终于未能活过20岁,赵二有样学样,斧影摇红下让赵大死的不明不白;至于李世民屠戮兄弟,霸占嫂子,杨坚逼得外孙让位……中国的英雄们更愿意用一句“成大事不拘小节“来为自己的行为做解释。
诸葛亮则与众不同,清正廉明,仅有十五亩薄田,八百株桑树留于子孙,教导后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他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好品质所有的向往。刘备白帝城托孤与他,因为他深深的知道,如果诸葛亮不值得托付,那这个世上还有谁值得他托付呢?
我们都知道,谥号是中国古代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相当于对一个人一生之盖棺定论。经纬天地、道德博闻曰文,威强敌德、克定祸乱曰武, 文臣的谥号一般为文字后跟:正、贞、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等,武将一般后跟:宁、毅、敏、惠、襄、顺、肃、靖、等。在这两者之上,还有一种更高的级别,专门为出将入相的大牛准备,叫做通谥,而通谥中,等级最高的,就是忠武。诸葛亮死后,谥号即是“忠武“。
写到这里,包子不禁掩卷长叹,世事浮沉,读史犹如凭栏望远,高山江河,树木花草,鸟兽鱼虫,皆是风景,五千年历史长河,扬帆而过的英雄辈出。而诸葛亮,如青山绿水间一株屹立山巅的古松,不矫揉造作,不攀附而生,风神疏朗,揽日月入怀,千古映照,风骨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