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两个简单的原则: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

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两个简单的原则: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稍微深究一点,还是「潜意识」,你被潜意识牵着鼻子走,掉坑里;还是你领着潜意识,潜意识领着你,一齐走往更好的人生体验。表面上看区别在于,是否“节制”“控制”和“适量”。刚才知乎实验室推送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长期喝可乐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有的人,喝成了人民艺术家,如品红酒一样喝出了文化、情绪和信仰;有的人,却喝成了大胖子兼重症糖尿病。这就有趣了,同样是人喝可乐,待遇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20190711 人生四问-第41篇 41/365 成都,大雨!淋雨一直走,能洗个澡的大雨。

“我是谁?”“我是我的武器,积累了亿年智慧的潜意识、情绪、情感。”

前言:

此文是今天被雨淋了个透的甜菜君,关于[人生四问]第41篇文章。

[人生四问]系列,回答“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去何处?”“如何度过当下?”,探索如何让当下更幸福的方法



正文:

刚才知乎实验室推送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长期喝可乐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有的人,喝成了人民艺术家,如品红酒一样喝出了文化、情绪和信仰;有的人,却喝成了大胖子兼重症糖尿病。

这就有趣了,同样是人喝可乐,待遇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表面上看区别在于,是否“节制”“控制”和“适量”。

稍微深究一点,还是「潜意识」,你被潜意识牵着鼻子走,掉坑里;还是你领着潜意识,潜意识领着你,一齐走往更好的人生体验。

今天我们来聊潜意识第3篇: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与潜意识和解的6个方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长文一篇(约3k字,阅读需5分钟左右),看完保证收获满满(拍胸脯保证!)。

目录:

1. 潜意识的特点:人类共性及个体差异;



1. 潜意识的特点:

总的来说,潜意识是感性的,像小孩,任性、冲动;脆弱、敏感;倔强、固执。

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两个简单的原则: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1)

1.1.大脑运行机制决定了潜意识:情绪化、噬甜及情欲、不能延迟满足。

潜意识在漫长的亿年生活,首要任务是保证人活命、繁衍下一代。因此,

1.1.1.情绪上,他在感觉危险时,冲动、易怒;1.1.2.饮食上,贪吃、爱甜、爱囤脂肪。

就像一个守财奴一样,矜矜业业,在远古时期食物短缺时,这个技能救过祖先们的命,才有了我们。

食色,人之本性。追求繁衍,对肉欲、情欲有本能的渴望。

1.1.3.行为上,不能延迟满足,“重要的事”都要拖延。

下一秒可能就被老虎、狮子撕掉了,现在能享受到就要立刻享受!所以,要看书/阅读/复习,我先看一眼手机再说。

1.1.4.习惯上,自动化、无意识的小动作。

固定的口头禅、开门时习惯性先踏出的脚……都属于心理的自动化系统,潜意识的行为,不占大脑工作区,减少耗能,活得更久。


以上第一点,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潜意识特点,是骑象人骑在身下的大象,有自己的运行机制。以下第二点,是个体差异,每一个人可能不同的点。


1.2.每个个体成长过程中,被压抑和否定的固定模式:需自己观察。

所有被打压的、受伤的都不会消失,它只是被压抑在了潜意识里。一次又一次在重要事件出现时,左右你的人生。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心理学专业名词,简单讲就是:不受你自己控制的重复,你可能知道这样是错的,但还是忍不住要去做。


举个栗子:

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两个简单的原则: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2)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日本高分电影豆瓣8.9分,讲述了松子这位忍不住讨好男性的女人,被嫌弃的一生。

松子小时候很可爱、讨喜,擅长做鬼脸。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父亲因为妹妹生病、工作压力开始忽略松子时,松子总是忍不住想要做鬼脸讨好父亲。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久了,就成了一种本能。

长大以后,松子也忍不住想要讨好“貌似爱她,实际上对她不好、伤害她”的男性,一次又一次,陷自己于泥地。

不剧透太多,说一个其中典型的男性,“因为爱松子”而诬陷松子,害松子失去工作。松子后来得!知!真!相!后,选择原谅并和他相爱,为他杀人入监狱,出狱后被他抛弃,理由是“他配不上她”,松子还一直放不下……

人生如何走到如此地步,所以她也说“生而为人对不起”。

这是一个潜意识极端化的个例,松子被编剧塑造成——一位缺乏自觉性和反省的悲剧人物,这样才能引发艺术创作上的共鸣。


在现实生活中,“受伤的潜意识”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碰壁,我们也都是碰一壁就要长一点智商,找一次方法,再来!

治愈潜意识,走出这个怪圈,是我们通往幸福必须通过的路,绕不过去。

更多「了解潜意识」的内容,可参考前两日文章:

1、潜意识: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我折腾哭你|3个角度深度看懂潜意识

2、潜意识≠失控/麻烦/冲突!潜意识2大优势,完胜AI!你不了解下?




2.与潜意识和解的6个方法:

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两个简单的原则: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3)

2.1.提高「自我觉知」,应对95%潜意识(即大脑自动化)的4个方法:2.1.1.冥想:

心理实验已证明,冥想是锻炼大脑的方式,就像跑步是锻炼身体肌肉的方式一样。每天5分钟,你会活得更加“清醒”!

具体操作方法,点击这里:每天五分钟,锻炼大脑、提升幸福感!

2.1.2.记录时间:

这个方法来自彼得·德鲁克,管理学大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两个简单的原则: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4)

记录每一天的时间,并在一段时间(一周/两周)之后,分析你的时间都花在哪些地方,并作出调整优化。是时间管理技巧,提高效率的方法,之所以比一般的“时间管理、时间规划”有效,就是克服了潜意识的自动化。

记录,让你在每一个重要事件节点去觉知,你在做什么,回顾一天、一周你做了什么、能做什么。然后再做调整,才有意义和规律。

出版于1979年8月的这本书,《奇特的一生》也验证了这个方法,不仅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效,提高自觉性和幸福度也同样有效。

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两个简单的原则: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5)

格拉宁,讲述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这位厉害的人能将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和秒钟。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建树极深的同时,也是精通很多其他领域,并且家庭美满幸福,身体健康(82岁高龄离世)。

不要求大家像所有伟人看齐,我们先定一个可执行的小目标:记录一下,一天24小时,整点时间段自己在做,记在记事本上、手机上都可以,关键是要记录、回顾。

2.1.3.规律吃健康食品、睡觉、锻炼:

这个方法来自《自控力》,提高自控力的一个很重要的纬度是提高「自我觉知」。心理学家在各个方面的实验都证明,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管是从脑机能、内分泌、心理状态上,都有助于提高清醒觉知的状态。

这应该是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却可能是最难以持之以恒做到的(我也是啊~)。

2.1.4.“盯腐尸”:

这是佛陀的方法和建议,有点狠嘎。

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两个简单的原则: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6)

佛陀曾因难以抵挡肉欲的诱惑,就去看腐烂的尸体,来让自己清醒。应该是提醒自己,一切皆空吧。

有点像《红楼梦》里可以救贾瑞命的镜子,“风月宝鉴”。

有点像“吸烟有害健康”宣传报里,吓人的肺部图片。

不得不承认,有时狠得下心对自己“狠”,也是爱自己的方式之一。



2.1.治愈「受伤的潜意识」,化解被压抑的悲伤:2.1.5.记录梦:

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最常出现的地方,还有口误、不能抑制的冲动……

都有意识的记录下来,慢慢的,你会发现规律:重复的相似事件出现,可能唤起某段痛苦的记忆。不要逃避,去看,看到就是治愈的开始。不评价、不判断,允许她痛苦,允许她脆弱,你只是去看。然后,试着安慰。

这一点很难的地方是,梦很难被记住!零碎、遗忘快。

给大家一个参考方法:在枕头边放纸和笔,一醒过来就把还记得的都写下来,画下来,越快越好,不要想不要思考,记得什么出现什么就写什么画什么。

最开始不必深究,记录得多了,你就懂自己了。

2.1.6.和自己聊天:写日记、写给自己的话。

写日记、写和自己对话,与别人难以启齿的、痛苦的、丢脸的,都写给自己,害怕被看到,就藏起来或者烧掉。

写作的过程,能够治愈心理的伤,它是发泄和倾听的一种方式。对于潜意识里,积累的伤,被伤害、不被爱,你要记得: It's not your fault!

“ It's not your fault!”第一次听到时,哭成一个傻子,一个人一边哭一边笑。这句话来自电影《心灵捕手》,1997年的经典电影,豆瓣评分8.8,豆瓣电影top250排名83(感觉要成为一个荐影账号了,笑哭)。就不多剧透了,感兴趣的小伙伴自行观看。

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两个简单的原则: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7)

It's not your fault!

“过去的,不是你的错,不要再害怕伤害;未来,你值得去过更好的人生。”

就像松子,不被父亲关注和爱,不是她的错。不是她不可爱,不够好,不够努力。不是任何人的错,不是妹妹生病了转移了父亲的精力,不是父亲能力不够不能同时照顾周全所有人……只是,人并不完美,人生不完美,人生的旅程不完美。

那一段已经过去了,未来,你要带着全部的你(潜意识的你、意识里的你),你们一起努力,去获得更多美好的人生体验。去做更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来弥补曾经受过的伤;去做更多让自己感到有成就的事情,来满足曾经失败的失落;

你们要团结起来,要看向同一个方向:未来的无限可能性,未来的一切尚在选择和酝酿之中。

抱一抱,我脆弱的自己,你/我已经长大了,不用再躲起来。未来,我会保护你,我也交由你保护!

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两个简单的原则: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8)


【甜菜君】研究幸福|一切为了过好此生。

学应用心理学,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证,现在主业:研究幸福。

题图来自互联网 ,基于 CC0 协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