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狂花更新日期:摇滚狂花飒吗
摇滚狂花更新日期:摇滚狂花飒吗01而我对任何敢于拓宽影视题材和打破人设边界的新浪潮之作永远抱有敬意。男性导演视角下没有不适和偏见的女性角色,好久没见了。作品不强行上价值不表面正能量,真的好久没见到了。虽说《摇滚狂花》尽可能的随心所欲,但是由于种种局限难以酣畅淋漓。
上线五天即大结局,《摇滚狂花》很大方。
除去紧凑的排播,如此极具反叛精神的国产剧也算珍稀物种。
一个又丧又拽的烂人女主兼混蛋老妈,好久没见了。
大肆展示抽烟酗酒扯国粹的程度,好久没见了。
男性导演视角下没有不适和偏见的女性角色,好久没见了。
作品不强行上价值不表面正能量,真的好久没见到了。
虽说《摇滚狂花》尽可能的随心所欲,但是由于种种局限难以酣畅淋漓。
而我对任何敢于拓宽影视题材和打破人设边界的新浪潮之作永远抱有敬意。
01
不被「母职身份」绑架的「哀乐中年 」
张爱玲曾说,所谓“哀乐中年”,大概那意思就是中年女性的欢乐里永远夹杂着一丝辛酸,而她们的悲哀也不是完全没有安慰的。
人近四十的彭莱(姚晨 饰)处于事业失败、梦想破裂、家庭关系糟糕的尴尬处境。
早婚早育又早离后,丢下六岁的女儿白天,单飞去美国过了浑浑噩噩的十二年。
国内知名朋克乐队主唱来到摇滚帝国却怀才不遇,在冷清简陋的舞台上抱着吉他潇洒任性地哼唱着《爱拼才会赢》,尽管现场观众寥寥无几。
以护工维持生计的彭莱,一遍遍地和她照料的老人们复述着自己的光辉历史。
好一出精神胜利法。
一通来自国内好友大崔(常远 饰)的电话再次点燃了这个生活中的loser。
回国参加前夫葬礼是走过场,昔日乐队重振旗鼓方是心之所向。
重拾摇滚梦想,重组狂花乐队,重振当年雄风。
一群老牌过气滚人指望着上综艺翻红,可以直接报出《乐队的夏天》的名字。
彭莱是破碎而又鲜活的。
从小父母离婚被搁置给酒鬼姑姑拉扯长大,而后怀揣着追逐音乐的梦想离开小镇北漂。
十九岁怀孕不顾前夫反对,坚决生下女儿白天(庄达菲 饰),带着襁褓里的孩子走南闯北。
她确实是一朵狂花,像野花一样狂妄盛放。
正如乐队名cue到的那部文化意义大于内容本身的经典女性公路片,《末路狂花》。
有自己的活法,有自己的态度。
无论是做女儿、妻子还是母亲,哪种身份都并不阻碍她对自我的极致追求。
内娱女性角色实在是苦母职绑架久矣。
女儿在彭莱心中固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她首先是个自私自利的个体,其次是一名母亲。
她把自己的音乐梦想置于各类情感羁绊、公序良俗以及宏大格局之前。
她做人坦荡从容,从不矫饰对成功的向往,自己不快活也不让别人快活。
压抑久的我们很难不喜欢彭莱的自信率真,敢爱敢恨甚至有些偏执的孤芳自赏。
原来当代女性既可以是无耻混蛋而又光芒万丈的样子。
海清在《隐入尘烟》上映后 曾接受电影频道采访时表示:“现在很多题材是女性题材 但都只是一些泛泛、表面的东西。”
抓住「她经济」腾空而出的《摇滚狂花》的确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女性图谱的多样性,将观众们从充满疲惫感的国产女性叙事中拯救出来。
狂拽酷炫的摇滚女性设定很迷人。
她的身上汇集了不少国内摇滚女乐手的身影。
众所周知,女乐队屈指可数,女乐手也寥寥无几,人在中年还坚持摇滚梦的女性更凤毛麟角。
单就《乐夏》第一季前九强乐队,几十号人口中只有两个女性面孔——新裤子的贝斯赵梦和刺猬的鼓手石璐。
无意争辩搞摇滚的女性是否比穿着粉红短裙的女团成员飒得多。
但是赵梦和石璐都在19年的夏天为我们贡献了另一种独特的音乐女性形象。
她们对少女或者御姐的人设都并不感兴趣,只是癫狂地追求自我,纯粹地享受音乐。
事后知晓石璐单亲妈妈的身份时还有点惊讶。
难以将其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样子与此加以联系。
而石璐也无意对女鼓手之外的任何花边新闻兜售营销。
她只是尽情地疯狂甩动手中的鼓槌,敲打出振奋人心的乐章。
无论本剧以女性视角解读的摇滚精神是否到位,至少彭莱这个人物立足了。
她不再是男性叙事里的调味品,也不是脸谱化的贤妻良母或是空洞的精英女性。
她是自己生活里的主角,而非“他们”故事里的背景和注脚。
哪怕是挫败得一派涂地的人生,那也是她自己的人生。
女性向来要的不只是独立,而是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以及保障自主权的社会机制。
无论是和男性一样在职场上叱咤风云,还是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都应是女性的自主选择权。
就像在《乐夏》中虽然摇滚乐占主流,但是作为一档针对乐队的综艺,爵士、朋克、电子、民谣、金属乐也同样散发着属于它们的音乐魅力。
02
难以被定义的「摇滚」
开头第一集彭莱表演的酒吧中,就充分乃至刻意地展现了音乐现场的氛围。
摇旗、跳水、开火车的场面还原得还算恰到好处,就是五颜六色的灯牌多少有点格格不入。
除了评委尽可能和马东老师穿得一模一样以外,乐队上综艺这块多少拍得有些敷衍。
如果能早两年或者放到明年夏天,爱奇艺完全可以用自家的乐队综艺与本剧加以更奇妙的联动,找几个知名乐队出镜表演热度也更高。
而本剧被网友诟病最多之处便是剧中配乐的不好听、不摇滚。
虽说剧组特意请来了几只专业乐队制作,但几首配乐并不惊艳,传唱度也相对较低。
无法适配题材的配乐确实是一部以摇滚为卖点的电视剧的原罪。
摇滚乐创作和表演的桥段都是蜻蜓点水地带过,十二集下来并没有几场完整精彩的演出,一把吉他一把贝斯一只架子鼓随便捣鼓两下就是排练了。
很遗憾,标榜最大噱头的摇滚元素仅是推动叙事的工具,缺乏细致的考究。
同时有人认为以彭莱为代表的大波浪烟熏妆黑夹克烈焰红唇是对摇滚人士的刻板印象。
这次手伸的未免有些过长,穿衣自由都要干涉。
如果彭莱不大波浪不烟熏妆同样有人会批评不够摇滚。
无意为其正名,只是总有人会批评。
但这次姚晨让人眼前一亮的妆容和穿搭我真的恨不得给她焊死。
直到现在我这个滚圈圈外人士也很难说清摇滚到底是什么。
中国摇滚乐迈过近四十年的历程,它不再与小众、冷门挂钩。
而摇滚和商业绝不是互相对立的。
“你知道新裤子赚多少钱吗?”
玩摇滚的不必穷困潦倒,市场包装也可以给摇滚乐带来更多的活力。
如果我非要扯摇滚是一种人生态度或者精神也显得有些牵强附会。
摇滚是不需要被定义的,定义就是摇滚所致力打破的陈规俗套。
如果非要用什么原则去限定它束缚它,反而是一种对摇滚的亵渎或者说背叛。
像剧中袁弘这个角色就挺值得玩味的。
既是热爱健身的精神科医生,也是摇滚乐队的狂热粉丝。
听摇滚的人可以干净体面积极生活。
那么玩摇滚的人也可以风度翩翩彬彬有礼。
不管滚人到底怎样生活,他们首先是个人。
是人就各有各的人生轨迹。
所以说配乐好不好听够不够摇滚还是不要太较真。
毕竟也不是每支乐队的风格与你的审美品味高度契合。
也正是摇滚的不从众、不媚众、不取悦于人更让人折服啊。
无论手中这副牌有多烂,都要努力尽情地打下去。
你看狂花乐队三个成员虽说性格迥异,但都誓不低头。
各有各的灰头土脸,也各有各的能屈能伸。
女企业家破产了跑去当司机,女歌星过气了去三线城市接无人问津的商演。
从年少轻狂到洗净铅华,从曾许人间第一流的壮志凌云到默默接受泯然众人矣的心灰意冷。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一辈子都活在摇滚的梦里。等梦醒了,凡人的日子还得接着过。 ”
这好像是大多数玩音乐或者玩艺术的人的常态。
当热爱成为饭碗,无非是金丝雀和万金油两种选择。
顶尖和通吃两条路都走不下的时候,那也只好在下一个路口及时悬崖勒马。
如今国内的几支老牌乐队无非是在不同城市的音乐节压轴出场,然后唱唱那几首广为流传的热门歌曲。
谨记,啃老本也终有啃不动的一天。
《摇滚狂花》的英译名是《Rock it Mom》 也花了点笔墨叙述母女两代人逐梦摇滚圈的故事。
十八岁的白天想休学坚持自己的摇滚梦想,也会被前人斥责不务正业、小孩玩票。
阅历丰富的他们却不懂好劣就否定你一切,以胜者之姿站在道德高点。
虽说彭莱当妈不够尽责,但我很敬佩她没有假正经地一副为你好的样子呵斥女儿“读书是唯一出路”、而是尊重女儿梦想并同意其休学的决定。
不禁有些“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的感慨。
其实,向来没有看似正确的出路,只有自己选择的路。
社会这所学校会慢慢让理想被现实掏空。
但是如果无论读到几年级,还能跟着自己的心走是多珍贵的事。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比这一生的安逸稳定还有更重要的事啊。
也许有天没音乐,我只见见你也好。
03
关于「与自我和解」这道人生课题
《摇滚狂花》披着摇滚的外衣探讨家长里短是无可非议的事实。
摇滚部分乏善可陈,但是家庭伦理这块拍出新意也算是值得鼓励的。
或许这是披层摇滚外衣才能允许出现的母亲和二代关系。
当然,摇滚与爱并不冲突。
面对十二年没见的母亲,继承彭莱反叛精神的白天对其有着强烈的报复欲。
泼冷水、烧家、卸门都是小case,把亲妈推下河、走路推到大马路上差点被撞这些更过火的行为比比皆是,亲子关系紧张到苏大强看了都沉默。
处处让对方互相出丑,是这对母女最大的乐趣。
不得不说,看她两相爱相杀也成为了我最近的快乐。
都是第一次做母亲和女儿、我干嘛要让着你的架势很会拿捏观众。
遥想之前看电影《春潮》时,郝蕾和金燕玲母女两剑拔弩张的相处模式已经够让我意外了。
这种打破传统、鸡飞蛋打的母女关系成为了一种新式奇观。
倒不必拘泥于母女身份,而是退回到个体之间的冲突与碰撞。
生活本就比电视剧更加奇葩夸张。
打破陈规的剧集还是在子孙三代女性之间埋了不少老套的梗,脑癌、装失忆、三角恋、假怀孕、老年痴呆。
本想夸本剧至少没有利用充满戏剧性的老梗故意拖沓墨迹、而是巧妙制造笑点,像护女心切的姥姥看到彭莱被欺负二说不说就扛起酒瓶的镜头就真的很有意思,结果最后两集画风突转,面对病榻上昏迷不醒的彭莱开始一顿哭诉衷肠。
这是本来津津乐道地看两母女针锋相对的观众最愤愤不平之处。
国内编剧还是摆脱不了强行煽情的痼疾。
按照影视剧的套路,大部分观众都能预料到怼天对地的母女必然在结尾冰释前嫌。
但是缺乏铺垫的温情并不合理也不高明。
因为摇滚没有拍好,所以借摇滚让这对十二年未见的母女破冰这条路并不通。
那么回到惯常的疾病叙事,堆砌而成的母慈子孝细节却严重破坏了前十集人物、情节以及剧作风格好不容易累积的「飒」,甚至消解了粗粝的幽默。
母女间难以释怀的伤害以及笨拙试探的真心可惜还是只能靠工具式的绝症解法画上拙劣的句号。
“这已经都写到最后一集了……我也不确定谁能胜出。”
导演似乎也在借大结局匆匆一瞥出现的精神科病人自嘲。
网传原剧本的结局不过是彭莱的一场梦境,白天早在幼时意外溺亡。
内疚的母亲不能接受女儿的死亡于是自我幻想了一场美梦,因此回国后所有白天身边的一切朋友都是彭莱熟悉认识的,和她本人有着丝丝扣扣的微妙联系。
彭莱之名谐音蓬莱仙境,正喻示着苦苦寻求却并不存在的海市蜃楼。
此前剧集中诸多的蛛丝马迹都有所表露编剧以梦释之的意图,只是临门一脚给刹住了。
也许是审查原因,亦或是想想荒诞的美剧路线还是不适合老中观众。
假亦真时真亦假 真亦假时假亦真。
不过如若把所有的不合理套上黄粱一梦的设定就变得合理的话,难道就不落俗吗?
无论是一场梦境还是开放式结局,众口难调是必然的。
除此之外,我倒是很满意最后两集的一些不同寻常的安排。
没有医学奇迹,即使是最后一次舞台,彭莱也没有突然恢复听力达到她梦寐以求的完美演出。
狂花乐队没有翻红重返巅峰,成员之间根深蒂固的冲突也没有简单解决。
人生不是爽文。
关于母女之间的和解其实也只是各自的憧憬罢了,导演并没有给到非常明确的答案。
但这并不影响这依然是今年我看过的国产剧里主角最像「人」的一部剧。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委屈别人成全自己那些人的劣根性终于可以摆在明面上了。
满身都是刺的彭莱是如此的狂妄造作,但是我真的很久没见到尖锐又别扭的国产剧女主了。
我诚实地表达我对这部剧的一些钟爱。
在一大票灌水又弱智的现代剧中,这个尚能完整问世的生猛题材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它有瑕疵,有刻板印象,有相对草率的结尾,有往国产剧美剧化的野心,也还是没有摆脱一些创作窠臼,但是我很喜欢它各方面的突破。
尽管我很好奇,只有通过离经叛道的元素包装方能创新吗?
虽有遗憾,但也是次很大胆的尝试。
它为当下国产剧市场的墨守成规带来了一些新的可能。
拍电影词不达意,拍电视剧絮絮叨叨。
或许电影剧本拍成短剧集是国产影视弥补节奏缺陷的新出路。
凉普洱也许没有冰美式那么提神醒脑,但是也挺顺口解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