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的七种表现:孩子感到害怕是因为无知
孩子害怕的七种表现:孩子感到害怕是因为无知但是实际上,幼儿园开学以后的第二个星期,她就出现了极大的抵触情绪,耐心跟她沟通之后,我就掌握了她不想上学的点。幼儿园开学的时候,按照常理她有半年的托班经历,开学以后是熟悉的环境和老师,熟悉的同学,不同的是班级里来了十几个新同学,对她来说,幼儿园生活已经很熟悉了,不会再恐惧感,也不会太排斥上学这件事。对这个话题,我很有说话权,因为我家就有一个非常胆小的宝宝,现在孩子已经三岁半,我才找到了正确应对的方法。我不止一次介绍过,我家有一个19年出生的宝宝,现在已经3岁了。在今年年初,把孩子送到小托班提前适应幼儿园,到现在她已经是幼儿园小班的幼小学生。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家有胆小宝宝,家长是很头痛的,孩子轻易就会产生恐惧感,会联想到不好的画面,然后拒绝。
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家长最常应对的方法是“避开”,安抚孩子,让孩子从恐惧感中抽离出来,其实这不是一种好的应对方法。
对这个话题,我很有说话权,因为我家就有一个非常胆小的宝宝,现在孩子已经三岁半,我才找到了正确应对的方法。
我不止一次介绍过,我家有一个19年出生的宝宝,现在已经3岁了。
在今年年初,把孩子送到小托班提前适应幼儿园,到现在她已经是幼儿园小班的幼小学生。
幼儿园开学的时候,按照常理她有半年的托班经历,开学以后是熟悉的环境和老师,熟悉的同学,不同的是班级里来了十几个新同学,对她来说,幼儿园生活已经很熟悉了,不会再恐惧感,也不会太排斥上学这件事。
但是实际上,幼儿园开学以后的第二个星期,她就出现了极大的抵触情绪,耐心跟她沟通之后,我就掌握了她不想上学的点。
首先她不喜欢的是外教课,外教课上老师会让孩子们看动画短片,短片中会有怪兽形象,这种不美好的画面刺激了她,让她感到不舒服,感到害怕。
另外班主任老师也会给他们放一些动画,她在家对动画是很挑剔的,激烈的画面她都拒绝,但是动画中基本上会存在正面和负面两个方向的人物形象,所以她根本就不看动画片。
孩子害怕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根本原因没解决当孩子感到害怕以后,我之前的做法是避开,既然孩子感到害怕,那就不让孩子接触这些东西。绘本都是挑选过的,宝宝基本上喜欢看的是温暖、温馨的内容,基本都是暖色调,一些色彩比较激烈的,内容会有对撞的绘本,都拿开。
孩子不喜欢黑暗,晚上睡觉开着灯,给她营造一个温暖的环境,陪着她安心入眠。
而这样根本就解决不了实质问题,这样孩子更喜欢自己的小家,不喜欢外界的环境,对幼儿园有抵触情绪。
后来我告诉她必须要上学的时候,她跟我提到了视频的问题,这个时候我才意识我的引导问题,因为一直使用回避的方法,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跟老师沟通了这个问题,我开始正面引导孩子,老师在学校也进行了一些引导,我们达成了一致,我对宝宝说:如果遇到你不喜欢的画面,你暂时可以逼着眼睛,捂着耳朵,但是其实这些都是假的,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怪兽。
到学校以后老师也给她做了心理疏通工作告诉她这些画面都只是设计出来的,其实不是真实存在的。
自从我们正面应对这个问题以后,孩子的抵触情绪就逐渐消失了,可以正常上课了,上学也变得积极了很多。
我一早就知道孩子的问题,但是确实之前没有正面应对这个问题,所以我翻出来之前收起的绘本,昨天跟宝宝一起读了《你是我的好朋友》这本书,这本书前边色彩都是明亮的,到小莫迷路以后天黑了遇到了小狼,画面突然就成了黑色。
当时翻到这一页的时候,宝宝的第一反应是皱起眉头,迅速合上书说不想看了。
我知道这个节点她又产生了恐惧心理,我赶紧跟她说:没关系,小狼怕黑,但是他遇到了不怕黑的小莫,两个好朋友会相互照顾相互帮忙,一起度过黑暗的。
在我的引导下,她重新翻开绘本,皱着的眉头舒展开了,我相信她此时已经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感,并且从友情中感受到了温暖。故事的结尾是小莫和小狼成为了好朋友,各自回家。
谈不上喜欢这个故事,但是她至少不会再因为害怕而排斥这个故事。
不过最后她提了一个问题:小狼长大以后会不会把小莫吃了?
让我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不过我还是告诉了她真相:故事里一定不会这样,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大自然中就不会了,大自然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狼和鼹鼠本来就不在一个食物链层级上。
宝宝把这本书合上说:不读了,我不希望小狼把小莫吃了。我是真的只能捂脸了。
当我们足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后,我们是可以通过绘本来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的,引导孩子去正面解决这些问题,一定会比去回避这些问题要有效果很多。
孩子的成长不只是一个纵向的过程,横向心理发展和纵向心理发展一样重要,我们要关注孩子存在的问题,耐心引导沟通,用温和的手法引导孩子自主客服这些问题,孩子才会逐渐变得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