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交叉韧带重建取小腿内侧肌腱,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解剖学重建距腓前韧带的手术方法

交叉韧带重建取小腿内侧肌腱,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解剖学重建距腓前韧带的手术方法在距骨端原韧带止点处清理以后打入另外一颗铆钉3、距骨端打入铆钉 采用传统的手术入路,也就是前内、前外入路,关节镜下清理并探查距腓前韧带的残端,下图可见ATFL的两端指点都是空的,也就是符合一个陈旧性ATFL撕裂的患者的标准,没有韧带了,只能考虑重建了。2、腓骨端清理,建立骨槽并打入铆钉 我们知道ATFL的腓骨端是一个片状的,在腓骨前下缘覆盖大约1CM的范围,因此我们以磨头清理腓骨前下方,只到暴露出松质骨,然后在这个长1cm的骨槽内打入两个铆钉,以前我们只有金属铆钉,现在可以用可吸收的啦

记得前一段时间我曾经写过一个微博,发表了一番感慨,觉得希望还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当时提到了一种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的手术方法,也介绍了那个研究从被拒到逆袭成功的案例,近期那个文章正式刊出了,在这里就可以和大家好好介绍这个手术方法,需要原文的朋友可能需要私信我,因为目前PUBMED上只能看到摘要。

下面先睹为快吧,先看标题,这个杂志是《国际骨科杂志》,目前是世界骨科学会(SCOT)的唯一官方杂志,中文题目也和我们的题目差不多。

交叉韧带重建取小腿内侧肌腱,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解剖学重建距腓前韧带的手术方法(1)

需要说明一点,该手术方法使我首创的,取名为“解剖学重建距腓前韧带”,至于说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解剖,我只能说即使是在手术已经非常成熟的前交叉韧带重建都没有完全意义的解剖学重建,我们这种方法也只能是接近解剖学位置的一种重建方法。首先先来看看这种手术的操作方法:

1、关节镜下清理,并探查主要要的韧带残端

采用传统的手术入路,也就是前内、前外入路,关节镜下清理并探查距腓前韧带的残端,下图可见ATFL的两端指点都是空的,也就是符合一个陈旧性ATFL撕裂的患者的标准,没有韧带了,只能考虑重建了。

交叉韧带重建取小腿内侧肌腱,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解剖学重建距腓前韧带的手术方法(2)

2、腓骨端清理,建立骨槽并打入铆钉

我们知道ATFL的腓骨端是一个片状的,在腓骨前下缘覆盖大约1CM的范围,因此我们以磨头清理腓骨前下方,只到暴露出松质骨,然后在这个长1cm的骨槽内打入两个铆钉,以前我们只有金属铆钉,现在可以用可吸收的啦

交叉韧带重建取小腿内侧肌腱,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解剖学重建距腓前韧带的手术方法(3)

3、距骨端打入铆钉

在距骨端原韧带止点处清理以后打入另外一颗铆钉

4、移植物准备

一旦确定需要进行重建,我们就可以取肌腱移植物了,有几种可以选择,常见的自体腘绳肌腱中的一条或者腓骨肌腱的一部分等,我个人比较倾向半腱肌或者股薄肌,肌腱的质量好而且影响小,取了以后剔除肌肉组织,然后编织

5、移植物带入固定

按照下图的构型固定肌腱,也就是移植物中间固定在腓骨端,两端均固定在距骨端(此图为宋斌医生亲手绘制,除了本图还会画各种解剖图,欢迎预订)

交叉韧带重建取小腿内侧肌腱,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解剖学重建距腓前韧带的手术方法(4)

术后照片如下图

交叉韧带重建取小腿内侧肌腱,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解剖学重建距腓前韧带的手术方法(5)

以上就是主要的操作步骤,所有的手术都有一定的手术风险,采用该术式潜在的风险是可能会骨折,所以需要选择骨量相对较大的患者,同时该术式推荐的适用人群包括:陈旧性损伤患者,韧带组织不明显或吸收完全;患者运动诉求高;踝关节不稳症状明显;对于那些只是韧带松弛或者新鲜损伤患者还是乖乖选择修补或者保守治疗吧,重建并不适合所有患者;该手术还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要求,毕竟是镜下操作,而且空间相对比较小,所以最好用小关节镜,操作轻柔,我采用的是三个入路的方法,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个入路以外还有一个前下方的辅助入路,用来建立距骨端以及韧带固定。

手术后的处理也很重要,手术做得再好没有相应的康复也是枉然,建议术后是有支具固定,6周内避免负重,但要加强力量训练,支具使用3个月,6个月慢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