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亲爱的回家感人片段,桂林版亲爱的温暖上演

亲爱的回家感人片段,桂林版亲爱的温暖上演

亲爱的回家感人片段,桂林版亲爱的温暖上演(1)

  “伟伟”(左二)一直紧握着父母的手。(民警供图)

  几天前,一场桂林版《亲爱的》迎来了温馨的结局——在桂林、长沙两地民警的努力下,被拐32年的“伟伟”(化名)终于回到了家乡灵川县潭下镇,见到了久别的父母、家人。
  亲人相认的一刻,“伟伟”哽咽地喊了一声“爸妈”,隔断32年的亲情化作了团聚的眼泪。

  压在心口的“石头”
  “伟伟”今年已经35岁了,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一直在长沙市生活,已经结婚生子。
  平凡的生活中,“伟伟”并没有表现得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但多年来一直有块“石头”压在他的心口——有一段关于“故乡”的童年记忆,总是在“伟伟”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记忆里家在一处小山村,村旁有山、有水、有树林……这些都和长沙繁华的城市景色完全不同。
  随着年纪长大,伟伟已经习惯了长沙的生活,但关于“故乡”的记忆却愈发清晰。经过反复“推敲”后,“伟伟”意识到,自己并非长沙本地人。
  但亲生父母是谁?记忆中的“故乡”又在哪?“伟伟”怎么也记不起来。
  在距离长沙约490公里的灵川县潭下镇,退休的幼儿园老师李姐心里,同样压着一块“石头”——
  时间追溯到1989年,李姐带当时只有三岁的侄子,在自己任教的幼儿园里玩耍,想着幼儿园没啥危险,李姐就让侄子在幼儿园游乐场里自由活动。
  到了上午11时许,李姐准备叫上侄子吃午饭,但找遍幼儿园,也没见侄子的踪迹。之后,一家人也报了警,可大家想尽办法、多方寻找,却始终没有孩子的踪迹。
  “这么多年了,我根本就没脸见孩子父母,孩子走失都怪我粗心啊……”虽然已经过去了32年,但谈及此事时,李姐依旧在责怪自己,孩子走失的愧疚也成了压在她心口的“石块”。

  3代民警接力寻亲
  今年11月,两人心口压着的“石块”终于落地了——
  原来,在2021年“团圆行动”中,长沙、桂林两地公安局分别为长沙的“伟伟”,和桂林的李姐一家进行了信息登记、采集。
  经过先进的大数据分析和DNA比对技术,民警发现远隔近千里的伟伟和李姐一家,极大概率存在血缘关系,伟伟极有可能就是当年从桂林灵川县潭下镇走失的李姐的侄子。
  得到这样的消息后,灵川公安局民警第一时间找到了李姐一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一家人,并进一步核实李姐一家的信息。
  与此同时,退休民警老谭听到了消息,也来到了潭下派出所,而他正是32年前,受理李姐侄子失踪案件的民警。
  根据老谭的回忆,当时为了找回3岁的伟伟,派出所几乎是全体动员,甚至还发动了周边村子的村民一起寻找,连一些难以进入的深山、密林也都去了,依旧一无所获,这也让他至今感到遗憾。
  就在他退休前,他特意把伟伟失踪的材料进行了整理,并托付给了接任的民警。而如今,早前老谭托付的接任民警,也已经调离了潭下派出所,这次为李姐一家登记走失信息的,已经是第三任民警了。经过进一步比对,两地民警最终确认,远在长沙的伟伟,正是李姐一家走失的孩子。
  “已经换了3代民警了,多亏大家都没忘记这个走失的孩子,真的是好样的。”当寻亲成功的结果被确认时,老谭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迟到32年的拥抱
  今年12月5日,“伟伟”时隔32年再次回到了记忆中的“家乡”,模糊的山水、树林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民警告诉记者,在开往祖屋的路上,伟伟几乎没有说一句话,而是发呆地看着车外的风景,眼角也不时泛红。
  另一边,李姐和伟伟的父母早早地等在了村口,村子里的邻居也大都出来了,都在恭喜一家人:“被拐的孩子终于回来了,家人团圆了,什么都好了……”
  上午9时许,当伟伟走下送行的警车,早已站在车旁的家人瞬间红了眼,千言万语化成眼泪,一家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感动。
  据灵川公安局民警介绍,自今年公安部部署开展云剑·2021“团圆行动”以来,灵川公安局在上级公安的领导下,按照“一信息一档案一工作组”的工作要求,积极对失踪被拐儿童进行了攻坚、梳理,逐一开展相关核查、侦查行动。
  与此同时,市局刑侦支队也提供了大量信息提取、筛选,经多方努力才最终促成了这次团聚。
  而这次跨越32年的寻亲之旅有了圆满的结果,也给了灵川公安局民警极大的鼓舞,大家也决心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失散家庭续起血脉亲情……
  记者陆鑫 通讯员阳胜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