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在时间的长河里打开尘封的记忆:品读冰春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

在时间的长河里打开尘封的记忆:品读冰春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作者的故土情愫,亦生发于祖国的锦绣河山中。李定林放歌祖国的山川,写景状物,无不倾注深情;旅途中的人物影像,充满妙趣。曾宏对国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荡漾在文字中。他们的文章,或追思怀古,或抚今追昔,充盈着爱国之情,家乡之恋,令人遐思无限,恨不能立马也去追寻一番。对故乡凡人小事的记述,是这种故土情愫的延续。两位作者在被身边的人和事感动的时候,他们也在感动别人。如李定林的《一个山区农民的十二年感恩路》,曾宏的《山村女孩,一路走好》,这两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感恩爱心之作,就是此类动情动人文章的代表。亲情、家风、家训,充盈于二人的“港湾拾贝”中,烛照着作者前行的心灵。如“您看透了世界,更亲近我们:‘唯有儿女亲情不可泯灭’”(曾宏《献给妈妈的祝寿辞》),作者如数家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细说铺陈,折射出母亲的慈爱、柔韧、坚强,正是这种母爱的强大磁场,砥砺着作者成长奋进;在曾宏《家中那束荷花》中,描述

在时间的长河里打开尘封的记忆:品读冰春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1)

文/冰春

多年前,我和曾宏、李定林相识于一次文友聚会。其时,曾宏为泸州市纪委的主要领导之一,定林亦是一个基层交通单位的“首长”;我也刚好从《泸州广播电视报》记者部主任和文艺副刊主编转岗至由该报和泸州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主办的《两江之声》杂志任主编。所谓主编者,包应一切编辑杂务印刷出版发行矣,——光杆司令一个。得知他们夫妻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文学这一口,不但喜读,而且勤于笔耕,这让我颇感意外。在泛商业化纯文学被边缘化的时代,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成绩多多的他们,业余时间却用文学的钥匙去打开心灵之门,让心中的块垒疲惫烦恼在文学的海洋融化,得到一方纯净的天地,在陶冶自己性情的同时,他们的文笔,也让读者受到启迪。意外之余,又颇多感动。于是,我经常向他们约稿,编读过他们不少文章。如今,他们将其散见于报纸杂志的散文随笔结集成《钥匙》(以下简称文集)一书出版,通读之后,不禁写下一些感想。

这是一部充满人生五味杂陈况味而又艺术地记录心路成长历程的交响乐。这在二人的“心灵之旅”“港湾拾贝”两辑中体现出来。如文集中李定林的开篇之作《钥匙》一文,从母亲给的第一把钥匙写起,写出人生的成长历程,既有苦涩,又有辉煌。在李定林的“心灵之旅”中,有等待转岗期的失落、郁闷和期盼(《坐茶馆》),有工作单位建制的撤销而不得不参加转岗考试的无可奈何(《一个半百考生的自白》),也有长期默默奉献受到职场环境和干部群众“信任度”的最大展现后的振奋之情(《漫步二十年》),总之,李定林的心灵之旅,倾情的是人生的春华秋实,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漫漫人生路后回归于平凡、平静、淡定。用他在《晒秋阳》中的表述,就是“年复一年,秋阳依旧。一切都在从容、淡定、默默之中”。

在曾宏“心灵之旅”的篇什中,《珍藏的计算器》满怀感恩之心,“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份信任和鼓励”;无论是一块玉石,一只风筝,都充满着人生酸甜苦辣的况味。这种况味,通过作者的笔端,或伏笔或直白地表露出来,都是作者人生体验和观察人生的经验智慧的结晶,读之或哑然失笑或充满黑色幽默,令人深长思之。

亲情、家风、家训,充盈于二人的“港湾拾贝”中,烛照着作者前行的心灵。如“您看透了世界,更亲近我们:‘唯有儿女亲情不可泯灭’”(曾宏《献给妈妈的祝寿辞》),作者如数家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细说铺陈,折射出母亲的慈爱、柔韧、坚强,正是这种母爱的强大磁场,砥砺着作者成长奋进;在曾宏《家中那束荷花》中,描述了作者虽从一名纪检领导岗位退休,而一生的工作,都遵循母亲教导的家训:“出淤泥而不染。”即要像荷花一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精神所在之一。正是有了“母亲”们勤劳正直伟岸做人的代代相传,使之成为不绝于后的大多数民众恪守的信条,才有了今天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以文明富强之姿,走进世界的舞台。这,也是读李定林和曾宏此类文章后,给我的启迪。他们的篇什中,举凡涉及母亲、亲情的题材,都显得情真意切,于细微处娓娓道来,颇为触动读者的心灵。

如果把二人各自的“故土情愫”“身边感动”“锦绣河山”三辑当作一个单元阅读,那么,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故土乡音乡情、令人动容的家乡凡人小事和祖国山河秀丽壮美的馥郁之气和春天之风。

留得住乡愁的是什么?大山大川名胜古迹自不必说,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却是故人故事故物和抹不去记忆的不太知名的故乡山川景物。——故土情愫生发于一枝一叶总关情之中。在李定林的笔下,无论是儿时对故乡古蔺手工面特别是母亲做的手工面的印记,还是从老王垇上远眺,对古蔺县城今昔美景的描绘;无论是陶醉于春天黄荆路上斑斓多姿的色彩,还是其获得四川散文奖的《长滩夏韵》之韵致,无不抒发出对故乡山水景物浓烈的挚爱。而在曾宏的眼里,无论是少时院落中的梧桐树、梧桐籽,还是蔺河水畔的鹅公坝,或者成年的业余舞蹈人生的“天鹅湖之梦”,抑或马蹄滩上飘香的橘花,一一给了作者以甜美的淡淡的愁绪。这种甜美的愁绪,就是深潜于内心的乡愁,是灵魂深处美的力量对故土眷恋的反哺。

对故乡凡人小事的记述,是这种故土情愫的延续。两位作者在被身边的人和事感动的时候,他们也在感动别人。如李定林的《一个山区农民的十二年感恩路》,曾宏的《山村女孩,一路走好》,这两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感恩爱心之作,就是此类动情动人文章的代表。

作者的故土情愫,亦生发于祖国的锦绣河山中。李定林放歌祖国的山川,写景状物,无不倾注深情;旅途中的人物影像,充满妙趣。曾宏对国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荡漾在文字中。他们的文章,或追思怀古,或抚今追昔,充盈着爱国之情,家乡之恋,令人遐思无限,恨不能立马也去追寻一番。

二人的“海外印记”,既有对海外见闻的如实描述,又有对海外学子奋斗历程的思索书写,或歌或颂,以文字激荡着作者的拳拳赤子之心。在“身边感动”中,有对交通人热烈的赞歌(李定林《路神抗洪救灾记》);也有不忘初心的砥砺奋进(曾宏《邹凯,泸州人的骄傲》),读之,让人感佩,顿生敬意。

记下这些阅读《钥匙》文集的感想后,忽然想到时下许多所谓的散文随笔,在华丽的辞藻外表下,充斥着虚情假意,令人退避三舍。而这本摆在我案头的文集,让我感到了质朴真切。忍不住吼了一嗓子:归来吧,真情实意的散文随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