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书论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书论及译文其中“谢司马”应为谢安。谢安为王羲之至友。谢安于升平四年(公元360年)出山为桓温西司马,时41岁。此信应写于此年,次年,即升平五年,王羲之逝世。因此,此书应是王羲之晚年书写。 《寒切帖》 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 释文: 每念长风,不可居忍。昨得其书,既毁顿,又复壮谓,深可忧。 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得(叔)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 前所经由, 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致此四纸飞白,以为何似?能学不? 王羲之章草《寒切帖》,纸本。天津巿艺术博物馆藏。

王羲之《书论》载于朱长文《墨池编》等书。其论既承卫铄 又继蔡邕 重要的是“字居心后” “意在笔前”之“心”、“意”之说。“心”、“意”指的是意会、意趣、情韵、情致。“势”指的是由此“心”、“意”引申而来的对于所书字形的具体审美要求。“势”的把握 就是字的形体的动态美的创造 就是书法主题个性的充分展示 无论是临摹、构思还是创作都是这样。王羲之以“意”评书 这是书法艺术走向独立、自觉在理论上的反映。

原文:

夫书者 玄妙之伎也⑴ 若非通人志士 学无及之⑵。大抵书须存思 余览李斯等论笔势 及钟繇书 骨甚是不轻 恐子孙不记 故叙而论之⑶。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 有偃有仰 有攲有侧有斜 或小或大 或长或短。凡作一字 或类篆籀 或似鹄头⑷;或如散隶 或八分;或如虫食木叶 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壮士佩剑 或似妇女纤丽。欲书先构筋力 然后装束 必注意详雅起发 绵密疏阔相间⑸。每作一点 必须悬手作之 或作一波 抑而后曳。每作一字 须用数种意 或横画似八分 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 而屈折如钢钩;或上尖如枯秆 或下细若针芒⑹;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 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作一字 横竖相向;作一行 明媚相成。第一须存筋藏锋 灭迹隐端。用尖笔须落锋混成 无使毫露浮怯 举新笔爽爽若神 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⑺。为一字 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 须字字意别 勿使相同。若书虚纸 用强笔;若书强纸 用弱笔⑻。强弱不等 则蹉跌不入⑼。凡书贵乎沉静 令意在笔前 字居新后 未作之始 结思成矣。仍下笔不用急 故须迟 何也?笔是将军 故须迟重。心欲急不宜迟 可也?心是箭锋 箭不欲迟 迟则中物不入。夫字有缓急 一字之中 何者有缓者?至如“乌”字 下手一点 点须急 横直即须迟 欲“乌”三脚急 斯乃取形势也。每书欲十迟五急 十曲五直 十藏五出 十起五伏 方可谓书。若直笔急牵裹 此暂视似书 久味无力⑽。仍须用笔著墨 不过三分 不得深浸 毛弱无力⑾。墨用松节同研 久久不动弥佳矣⑿。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书论及译文(1)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书论及译文(2)

《长风帖》临摹本,纸本,纵27.5,厘米,横40.9厘米,11行,102字,草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长风帖》又分称《长风帖》、《贤室委顿帖》、《四纸飞白帖》。

释文:

每念长风,不可居忍。昨得其书,既毁顿,又复壮谓,深可忧。 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得(叔)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 前所经由, 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致此四纸飞白,以为何似?能学不?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书论及译文(3)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书论及译文(4)

王羲之章草《寒切帖》,纸本。天津巿艺术博物馆藏。

《寒切帖》 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

其中“谢司马”应为谢安。谢安为王羲之至友。谢安于升平四年(公元360年)出山为桓温西司马,时41岁。此信应写于此年,次年,即升平五年,王羲之逝世。因此,此书应是王羲之晚年书写。

此帖书体遒勁妍润,沉著流動,写时好像毫不费力,体现王羲之晚年书法高度成熟,水到渠成,极致妙处。正如唐人孙过庭说:“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所以能够“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

释文: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老久悬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书论及译文(5)

《上虞帖》草书,唐代摹本,硬黄纸本,纵23.5厘米,黄26纸本。现藏上海博物馆。

《上虞帖》系唐摹本。前隔水有北宋徽宗赵佶瘦金书"晋王羲之上虞帖"月白绢签。钤有南唐"集贤院御书印"半印、“内合同印”,北宋“政和”、“宣和”、双龙、“内府图书之印”,“政""和”、“宣”“和”连珠等朱文鉴藏印记。曾经南唐内府,北宋宣和内府,明晋王府、韩逢禧,清梁清标等鉴藏。

释文: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

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

修龄来经日今在上

虞月未当去重熙旦

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

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

甚令人耿耿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书论及译文(6)

王羲之《汉时帖》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书论及译文(7)

王羲之《其书帖》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书论及译文(8)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书论及译文(9)

王羲之《旃罽胡桃帖》敦煌石室临本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书论及译文(10)

王羲之《瞻近龙保帖》(唐人临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