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千古帝王之隋炀帝:千古帝王之隋炀帝

千古帝王之隋炀帝:千古帝王之隋炀帝20世纪80年代的大运河那大运河呢,我就跟大家先说这么多,再来看一下营建东都洛阳这件事情,为什么要在洛阳选址来营建东都?为什么要选择洛阳?首先在当时,就隋朝的疆域而言,洛阳正好是全天下的中心,那是接近正中央的,地理位置好,另外一点是什么?洛阳靠近山东和江南地区,其北面是黄河,而且周围山势环绕,从军事上讲,那是易守难攻啊,交通依靠黄河,那比大兴城(长安)要便利得多啊,最主要的就是靠近山东和江南地区,一旦这些地方出现叛乱,中央朝廷那是很快就可以做出反应的,立即就可以采取措施镇压下去,因为离得近嘛,也方便把东南地区财富运到西北中央去,刚才大运河我也提到过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首先是开运河,有什么好处啊?肯定是有好处的,不然他肯定也不会这么做,目的很简单明确,那就是要让隋朝的南北两部分给连接起来,使得中国的南北交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为什么要营建东都洛阳呢?目的就是要连接隋朝的东西两部分,在东部隋

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A勖哉夫子A,今天给大家来探讨一下隋朝的一位杰出的皇帝。公元581年,隋朝建立,隋文帝平北周,灭后梁,围陈国,将当时整个中国的北方统一,可谓是平长江天堑,割据一方。公元589年农历正月初一,这个日子可是相当特殊,陈朝的守江将士是喝的酩酊大醉,个个不省人事,更不用谈会有什么战斗力了,而隋朝正是利用了这一天,五十一万八千人浩浩汤汤的就兵分三路的南下攻打陈朝 可以说是三大军团灭南陈,第一军团也是最重要的,由晋王杨广带领下的,就是要重点突破陈朝的首都建康,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这也是隋朝南下的东线战场,同时呢也是陈朝所谓的东线防线;第二军团,是由秦王杨俊带领下,主要就是突破陈朝长江中游的防线及防务中心武昌;第三军团,清河公杨素带领下的西线大军,突破三峡的峡口,从而由长江上游直接顺流而下。三路大军,三大军团各司其职,但是最终的目标呢肯定是与东路晋王杨广大军汇合,一起攻入建康,从而消灭陈朝。那么在这里我就要说一下,这里面我多次的提到过一个重要的人物,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就是当时的晋王杨广,那可谓是大名鼎鼎啊。

千古帝王之隋炀帝:千古帝王之隋炀帝(1)

南北朝对立形势

今天呐,我就跟大家先简单的探讨一下杨广的事迹,关于杨广啊,很多人肯定是先想到什么呢?暴虐,荒淫;当然,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啊,对于大多数不太了解历史的人来说,他就是一个荒淫无道,暴虐凶狠的暴君,任用小人残害忠良导致亡国的昏君,要不怎么那么快的就把大隋的江山社稷给断送了呢?至少啊,在我们的中小学的教科书里是这么写的,我们呢,也是这么学的。这种印象还是比较深的对不对。但是我希望的是:大家能够根据客观的事实来评价一个人的功过得失,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一个人的生平事迹,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一个皇帝的功过得失主要就是看他做的事情在当时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他对以后历朝历代或者说对以后的历史发展的进程的影响是怎样的。从客观的事实出发,辩证的矛盾分析来看问题,必须看到事情的两个方面。隋炀帝在位一共是十四年,主要的事迹有这么几个,我概括了一下,可以这么说:营东都,行科举,开运河,巡西域,修长城,三下江都,扬威塞北,三征高句丽。这么多事情,大家乍一听,好像还是好事情多一些,那么究竟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以后再展开细说。我们先来看看这些事情,一个一个的说一下。有两大项工程还是影响最大和最深远的,想必大家应该也知道,那就是营建东都和开通大运河。关键是开运河也是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来看一下为什么隋炀帝要做这么两件事情。

千古帝王之隋炀帝:千古帝王之隋炀帝(2)

大运河

千古帝王之隋炀帝:千古帝王之隋炀帝(3)

隋朝大运河

首先是开运河,有什么好处啊?肯定是有好处的,不然他肯定也不会这么做,目的很简单明确,那就是要让隋朝的南北两部分给连接起来,使得中国的南北交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为什么要营建东都洛阳呢?目的就是要连接隋朝的东西两部分,在东部隋朝有了据点以后,隋朝也就便于对东部进行整合了,自然也就将强了隋朝中央对地方乃至整个全国的管理。我们都知道隋朝是怎么建立的:就是北周武帝的时候在公元577年把东边的北齐给灭了,隋文帝时期又将北周篡权又把南边的陈朝用军事手段给强行结合起来了,那么就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隐患,是什么?定都于关中地区的隋王朝,大多数的官员朝臣们还都是北周时期隋文帝杨坚集团拉拢的人,也就是关中地区的所谓的“关陇贵族”,他们与东边北齐集团的官员们隔阂还是比较大的,东西两部分还是有一定的内部矛盾的;同时,隋朝时由北向南完成的统一,而当时中国南北两地区分裂已久,内部矛盾和隔阂最大,就在隋文帝589年统一的一年后整个南方不久又发生了叛乱吗,可见还是很需要将强联系和管理控制的,非常有必要的。那么这两大工程一完工,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二者一结合,就形成中国的“经济交通,人员往来,势不可挡”的一种局面,南北东西四面八方真正形成了“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这样一种关系,从此以后,也就彻底解决了自隋文帝以来东西和南北内部严重的隔阂使其不再明显。这个问题一经解决,隋朝才算是在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上完成了全面的大统一。 那接下来我具体的给大家探讨一下两大工程的影响,先说一下大运河,“大运河沟通南北,通波千载”,这是历史给他的最多也是最好的评价了应该,他的体现最大的一个历史例子,那就是唐朝后期,公元755年12月16日开始的,一直到763年2月17日结束的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又称“天宝之乱”这场内战打得很激烈,参战方有谁啊,唐朝官军和回鹘(回纥)兵,安史叛军汉人,契丹,室韦,胡等杂合部队,真的是很热闹,非常的混乱,整个战争唐王朝前前后后一共是由前期的15万兵力增加到了后来的28万人,当然在最后唐朝取得胜利的时候统计出来伤亡报告中显示的是30万人,这就说明打到最后的时候唐军人数还在不断地上升,唐朝是不断的增兵的,可见这场战争给唐朝带来的是多大的灾难,可谓是损失惨重啊,这场战争一结束,什么后果,大家中学历史就学过,唐朝由盛转衰,而且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藩镇崛起。据《新唐书 志第四十兵》记载:“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皇室隐忧。东方割据政权一个个形成,不再给远在西北关中地区的唐王朝这个中央朝廷输送物资,缴纳贡赋了,那唐王朝怎么继续活下去啊?就是依靠这条隋炀帝当年修建的大运河,把东南地区的财富物资给源源不断的运到西北来,就是这样,晚唐王朝因此又是硬生生的撑了150多年,到这个时候了,唐朝后期的老百姓那再提到大运河,都是掀起了对它的感激之情,无不称赞啊,唐朝诗人皮日休的那首写大运河的诗非常让人津津乐道在当时,我们大家肯定也都会背,这首诗叫《运河怀古》,诗是这么写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就说明这个大运河作用是很大的,是可以在关键时刻救命的。

那大运河呢,我就跟大家先说这么多,再来看一下营建东都洛阳这件事情,为什么要在洛阳选址来营建东都?为什么要选择洛阳?首先在当时,就隋朝的疆域而言,洛阳正好是全天下的中心,那是接近正中央的,地理位置好,另外一点是什么?洛阳靠近山东和江南地区,其北面是黄河,而且周围山势环绕,从军事上讲,那是易守难攻啊,交通依靠黄河,那比大兴城(长安)要便利得多啊,最主要的就是靠近山东和江南地区,一旦这些地方出现叛乱,中央朝廷那是很快就可以做出反应的,立即就可以采取措施镇压下去,因为离得近嘛,也方便把东南地区财富运到西北中央去,刚才大运河我也提到过了。

千古帝王之隋炀帝:千古帝王之隋炀帝(4)

20世纪80年代的大运河

千古帝王之隋炀帝:千古帝王之隋炀帝(5)

东都洛阳

千古帝王之隋炀帝:千古帝王之隋炀帝(6)

东都洛阳

我呢,在这里就再举一个例子,隋朝末年的,公元613年的杨玄感叛乱,就发生在东都洛阳城。杨玄感在黎阳起兵造反,目的就是攻打东都洛阳,要知道这个当时啊,隋炀帝带着一百多万大军是在高句丽前线的,后方是极为空虚的,没有什么兵力的,杨玄感应该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优势的一方的,但就是因为洛阳城城池坚固,城高水深。同时也是因为他身为一个东都洛阳所以很快就可以号令天下,从而把周边地区,尤其是山东和江南地区的兵力迅速的调集过来支援,最终使得杨玄感是兵败身亡,可能有人会问,当时杨玄感有十万人,洛阳城兵力远不及,是如何等待援兵到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决定下一讲再和大家一同探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