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  另外,舞厅与上海啤酒公司订有合同,啤酒按日送到,内有女侍者推销;其余各色外国名酒,则由先施公司代购,陈列于柜台内,如需要可以购买享用。夏日,则有美女牌冰淇淋供应。夏天亦有冷气,舞厅在夏天的广告标语就是“扬子舞厅,两班舞星;日夜跳舞,冷气开放”。扬子舞厅一年四季生意兴隆。  舞厅营业时间,一般从下午5时至午夜12时。但为了多做生意,往往从下午1时就开始营业了。下午1时到5时这段时间,被称为“交际茶舞”时间,票价相对便宜一些,来的多是普通舞女和小职员、学生等舞客。每星期六及星期日生意较旺。  客人坐下后,侍者会上前询问客人要用什么茶、酒或其他食物,如西餐蛋糕等,或给客人单子,让客人自行填写。  如客人带有女伴,则不必多购舞票,只需付饮料费。倘若客人要购舞票,一般由侍者代购,舞票1元一本,共5张。客人和舞女跳舞时,每跳一次舞给票一张,但有些顾客为博舞女欢心,往往出手大方,一次给一本的也不少见

一九三九年,上海沪江大学商业管理学系学生关宝定,以上海扬子饭店的经营情况为题,写了一篇两三万字的毕业论文,其中一节,述及扬子饭店附设舞厅的一些情况,字数不多,但很有研究价值。因为老上海舞厅业情况,尤其舞厅内部运作情形,向来少有人提及。舞厅给人的印象,充斥着种种奢靡之风和纸醉金迷的畸态,舞厅内外,弥漫着暧昧和悬念。于是,无数故事和传奇在舞厅里发生。事实上,舞厅是上海娱乐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与近代上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1)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2)

  据关宝定描述,位于汉口路云南路的扬子饭店共8层,二楼至八楼为旅馆部,舞厅(兼茶室)在一楼,舞厅面积略小,当中即为跳舞场,弹簧地板。舞女围坐在跳舞场周边,等待着舞客的邀请或攀谈。其余桌位,客人可以随意落座。每桌上都有编号,桌面玻璃下则放有菜单酒单等,桌面则置有鲜花、火柴、烟缸等。

  顾客进出时,由站立门外的侍者为其开门;进门之后,则由舞厅内侍者安排座位,善为招待。进门处有衣帽间,专供客人存放衣帽、提包之类。客人存放衣帽时,经手者交给客人一个有号码的牌子,此牌子与客人衣帽上之牌子一样。取物时,客人对号取物。舞毕,客人领取物品时,一般给小费数角或1元;衣帽间侍者没有固定工资,小费是其唯一收入。

  客人坐下后,侍者会上前询问客人要用什么茶、酒或其他食物,如西餐蛋糕等,或给客人单子,让客人自行填写。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3)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4)

如客人带有女伴,则不必多购舞票,只需付饮料费。倘若客人要购舞票,一般由侍者代购,舞票1元一本,共5张。客人和舞女跳舞时,每跳一次舞给票一张,但有些顾客为博舞女欢心,往往出手大方,一次给一本的也不少见。一般舞女每月收入,大概在100元左右。

  舞厅营业时间,一般从下午5时至午夜12时。但为了多做生意,往往从下午1时就开始营业了。下午1时到5时这段时间,被称为“交际茶舞”时间,票价相对便宜一些,来的多是普通舞女和小职员、学生等舞客。每星期六及星期日生意较旺。

  另外,舞厅与上海啤酒公司订有合同,啤酒按日送到,内有女侍者推销;其余各色外国名酒,则由先施公司代购,陈列于柜台内,如需要可以购买享用。夏日,则有美女牌冰淇淋供应。夏天亦有冷气,舞厅在夏天的广告标语就是“扬子舞厅,两班舞星;日夜跳舞,冷气开放”。扬子舞厅一年四季生意兴隆。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5)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6)

另据笔者所见资料,各舞厅所售舞票,有1元5张的,也有1元3张、5张或7张的,全视舞厅和舞女的档次而定。舞女与舞厅拆账,一般舞厅得四,舞女得六。舞女加上其他私底下的收入,收入不菲。红舞女的生活更是豪奢,来往有小汽车接送,到舞厅后并不坐台,有专门安排好的房间给她休息,有舞客邀请时才出场,作派可以与电影明星相媲美。

舞厅分布中央娱乐区多舞场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7)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8)

上海开埠后特殊的政治格局,形成了以英租界为核心的市中心区域,由于东面黄浦江的阻隔,上海形成由东向西的推进模式。如果说外滩是上海的中央商务区(CBD),南京路是上海的商业区,那么以西藏路沿线为轴线,连带南京路及其支路,形成了上海的中央娱乐区。再向外扩散,还有周边的次中心娱乐区,如外滩、四川北路、淮海路、静安寺一带,这些次中心娱乐区各有特色、互为补充,也是舞厅较集中的地方。

  上世纪30年代后期,上海登记在册的舞厅约30家,70%集中在这一中央娱乐区域,光从南京路到延安路的西藏路沿线,短短数百米距离,就有高峰、远东、爵禄、逍遥、大新、锅台、米高梅、维也纳等8家舞厅,西藏路因此被称为“舞场路”。以西藏路为界,两侧的南京路上,舞厅似鱼骨状分布,西面都是上海一流高档舞厅,有大都会、仙乐斯、维也纳、丽都等,算上西端的百乐门,南京路西段沿线占了上海舞厅半壁江山,且总体西强于东。高档舞厅集中于此,与这里有许多高级住宅区有关。而南京路东段的舞厅有云裳、大东、国泰等,档次、数量稍逊,舞客多为公司职员、店员、学生和殷实市民。但舞厅里很少有银行职员,一般银行的规矩很严,严禁员工出入舞厅,如发现,轻则警告,重则开除。

  舞厅多位于居住区与商务区、商业区间,这样交通方便、人流分散功能强,有配套商业设施。舞厅分布抱团连片,易形成一定的气候和氛围,如四川路沿线也是舞厅集中的区域。

三足鼎立人气不输影院戏院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9)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10)

舞厅的升级换代很快,有学者估计,上世纪30年代,上海实际上有百家舞厅之多,舞厅业在全国遥遥领先,百乐门舞厅甚至被誉为“远东第一乐府”,同时期天津的舞厅为5家,武汉3家,香港7家;即使当年的日本东京,也难以望其项背。

  上世纪30年代末,上海舞女统计人数约1645人。如果每名舞女每晚与3名舞客跳舞,则每晚的舞客人数为5000人许,但有的舞客自带舞伴,加上交际茶舞或餐舞,每天进舞厅的人数约七八千人。

  不过,与电影院、戏剧院等场所比较,舞厅在家数、人数上明显相差一筹,上海市民业余的娱乐去处,主要集中在前两者。同年上海登记在册的电影院有44家,戏院81家。著名的大光明电影院座位数为1986座,平安电影院为500座,如果每晚上映电影一场,观众人数约4万人。上海戏院多,规模与电影院相似,大的剧院三四千座,小的一般也有数百座,如果平均以1000个座位计算,上海81家戏院,也是每晚演出一场,观众可达七八万人。听戏曲、看电影是上海市民的主要娱乐活动,也是大众化商业娱乐消费形式,参与度较高。在带动娱乐消费、培育城市风情、市民参与度方面,舞厅与电影院、戏院几乎三足鼎立,不容小觑。

  当时戏院和电影院的票价,不过几角钱,1元的已是高价票。相比之下,舞票的价格不菲,一流舞厅的舞票,通常1元1本,每本3张,每张可邀女郎跳舞一次;二流的1元5跳,三流的1元7跳,不入流的还廉价一些,有1元10跳甚至15跳的。但舞客通常与舞女熟识,不好意思只撕一张票,总会多给几张,甚至一跳一本(1元),想入非非的更要额外加塞,加上其他开销,如开香槟,吃茶点,那就要花几元或几十元,这样每晚所费就可想了。当时1元钱能买七八只大闸蟹,有时舞女自嘲“身价不如蟹”,但已比一般市民高出很多。

  舞女文化程度不高,但舞客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普遍较高、生活作风较洋派,是上海的“中产阶级”,如公务人员、公司职员、商人、阔少和大学生等。大学生舞客尤能博得舞女欢心,他们年轻、有知识、有朝气、单纯,尽管囊中不丰,但舞厅为聚人气,十分欢迎他们。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11)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12)

90年代最火的舞厅(现代娱乐业的兴起)(13)

舞厅是个温柔乡、销金窟,舞客沉湎其中。大学生荒废学业,有些舞客因此倾家荡产,为舞女争风吃醋。上世纪30年代中期,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打击奢靡之风,曾一度禁止公务员和大学生跳舞,公务员涉足舞场的一律开除。舞厅经营陷入窘境,一些舞厅因此倒闭。

四大金刚即使夏天人流不息

  早期舞厅只是饭店、旅馆、俱乐部等场所的附属设施,如礼查饭店、英国总会、汇中饭店、一品香饭店、大华饭店等。这些舞厅与饭店本身的豪华高雅相比,因为受场地条件限制,显得比较狭窄,无法举办大型舞会。

  1928年诞生的黑猫舞厅,位于西藏路宁波同乡会隔壁巴黎饭店内,屋顶张以锦幔,四壁饰以花纸,地板光亮鉴人,极富丽堂皇。不少作家都写到过这家舞厅。黑猫舞厅是上海第一家独立经营的舞厅,有职业舞女伴舞。当年黑猫舞厅的红舞女王吉,被小报称为上海滩的“乱世佳人”,是红极一时的交际花。

  此后,北四川路上的月宫舞厅、老大华舞厅,爱多亚路上的安乐宫舞厅,斜桥路上的圣爱娜舞厅,朱葆三路上的外国水手舞厅等相继开张。上海开始迎来舞厅业的繁荣期。舞厅作为独立对外经营的娱乐场所,较有名的是后来居上的百乐门、仙乐斯、丽都和大都会四家,号称“四大金刚”。

  1933年开始对外营业的百乐门舞厅,主体建筑3层,二楼和三楼被辟为舞厅,玻璃弹簧地板独步沪上,舞池宽大,二楼的大舞厅长40米,宽20.7米,面积为828平方米,能容纳数百名舞客同时起舞,非一般大饭店附设舞厅可比。百乐门是当年达官贵人跳舞的首选之地。著名影星卓别林来上海访问,仅停留一晚,却赶到百乐门娱乐了一回。仙乐斯舞厅建成于1936年,仿美国同名舞厅建筑,设计前卫,厅内没有一扇窗,全靠空调调节气温,号称是“上海500万人的避暑胜地”。丽都舞厅原为富商住宅,除大舞池外,附有饭店、花园和游泳池。大都会舞厅原在新新公司内,1935年西迁江宁路,舞厅分室内外两处,其花园舞厅环境优雅,独树一帜。这几家舞厅,因为有空调或室外舞场,即使在大热天,红男绿女,照样川流不息。这些舞厅的设施、规模和舞女档次,已非饭店附设舞厅所能相提并论。

  舞业勃兴,上海市民兴趣之浓厚,令人刮目,以跳舞为表象的现代城市娱乐方式,在上海呈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热烈反应。当时有媒体指出:“今年上海人的跳舞热,已达沸点,跳舞场之设立,亦如雨后之春笋,滋茁不已。少年淑女竞相学习,颇有不能跳舞,即不能承认为上海人之势。”“到舞场上去的朋友,不但是妇女、少年,而白发盈头,长袍马褂的老头儿也很多很多。”舞厅成了上海市民娱乐和社交的一个活动空间,跳舞仿佛是上海市民身份和文明程度乃至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标杆,也绽现了上海都市风情中浪漫奢靡的一个侧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