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温庭筠与鱼玄机:温庭筠的送人东游

温庭筠与鱼玄机:温庭筠的送人东游然而我们发现不是,问题出在二诗的题目上,温庭筠的是《送人东游》,是他送人而不是人送他,鱼幼微的是《送别》,也是她送人而不是人送她,若是人送她的话诗题应叫《离别》才是。那么既然他俩都是送人,那人就是他俩之外的第三个人了。持温鱼情人说者还考证出,这一年是公元861年,鱼幼微十七岁,温庭筠四十九岁。这就好了,如果年龄没有考证错误,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这对忘年交的异性朋友是一道去楚江和汉阳渡边,共同送别另一个男人,这人是否名叫李亿?三年前的一个春天考上的状元,在崇真观题诗时为鱼幼微的才华所动,温庭筠成人之美,让他们两个做了鸳鸯,自己宁可当一棵牵线搭桥的老树。有人考证此诗是温庭筠写给鱼幼微的根据,是在这一年里鱼幼微也给温庭筠写了一首诗,题目叫作《送别》,“水柔逐器知难定,云出无心肯再归。惆怅春风楚江暮,鸳鸯一只失群飞”。温庭筠诗里写到“汉阳渡”,鱼幼微诗里写到“楚江暮”,温庭筠诗里又写到“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庭筠活着的时候如能想到,后世有人说他的《送人东游》是写给他的女学生鱼玄机的,会不会他在死前也像晴雯一样说出那句“早知如此…”。关于这话,也有人称晴雯没有说过,或者没有这么说过。因为要写谁是温庭筠笔下那个东游的人,我又翻了一下《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发现晴雯不仅说了,而且连着说了三遍,第一遍见了宝玉就呜咽:“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第二遍是剪下指甲,又脱下贴身的小袄,一起交给宝玉道:“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第三遍想到已是生离死别,哭了起来:“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大家尽管各取所需,随便拿去用好了。

温庭筠与鱼玄机:温庭筠的送人东游(1)

温庭筠

我们要为温庭筠感到冤枉的是,他连鱼玄机的指甲壳和小内衣都没有留作一个纪念,到头来却落了一身膻气,死后一千多年也洗不干净。近日听说,有人还写了他们的电视剧,将这男女二人的老少恋写得让人身子发冷,便越发觉得历史这个鬼东西呀,真是让人怀疑得很。这首诗有三个名字,一是《送人东游》,一是《送人东归》,一是《送人归东》。前一个的意思好像是说,被送的那位朋友家在长江以西,在家待了一些日子,现在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去上班了。

温庭筠与鱼玄机:温庭筠的送人东游(2)

后两个的意思看来有点相反,然而统统都不知道是男是女,作者对此守口如瓶。不过我们分析那人不是鱼玄机也未尝没有道理,因为不能以今天的年轻女子能够一个人跑到美国作为参照,而应该以唐朝的情况来作设身处地的考虑。鱼玄机刚认识他的那会儿大概才十岁多一点,长到他写这首诗时也不会翻上一倍,独自出一趟远门是不能让家里的人放心的。她倒可以随父而往,可惜父亲早已死了,母女同行,母亲为了生计又正在妓院里给人洗着衣服,所以,我们才有理由认为东游的人不是她,东归或归东的人更不是她。

温庭筠与鱼玄机:温庭筠的送人东游(3)

那个时候她还不是鱼玄机,长安城外的咸宜观她连焚香许愿都没去过,她叫鱼幼微,字蕙兰。另外,诗的第二句“浩然离故关”的“浩然”两字,哪像是形容一个小女孩儿呢?唐朝的女子固然以国母杨贵妃的丰满身段为美丽,但肉多并不等于骨大体壮,人多半还是纤弱的,会写诗更容易受温庭筠的影响进入花间,本人又不是花木兰,无法浩然得起来。因此我们几乎可以武断地说,被送的是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男人,或是赶考,或是求仕。“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一联,颇有李白在黄鹤楼送别他爱的孟夫子去广陵的深长意味,“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更像是孤人远去,就此壮别。而从结尾时的“何当重相见”一句,没能看出两人约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大概是要“不破楼兰誓不还”了。

温庭筠与鱼玄机:温庭筠的送人东游(4)

鱼玄机

有人考证此诗是温庭筠写给鱼幼微的根据,是在这一年里鱼幼微也给温庭筠写了一首诗,题目叫作《送别》,“水柔逐器知难定,云出无心肯再归。惆怅春风楚江暮,鸳鸯一只失群飞”。温庭筠诗里写到“汉阳渡”,鱼幼微诗里写到“楚江暮”,温庭筠诗里又写到“何当重相见”,鱼幼微诗里又写到“无心肯再归”,一渡一江,一问一答,简直正好对上了,后者将二人比作鸳鸯,不是一对情人又是什么?

温庭筠与鱼玄机:温庭筠的送人东游(5)

然而我们发现不是,问题出在二诗的题目上,温庭筠的是《送人东游》,是他送人而不是人送他,鱼幼微的是《送别》,也是她送人而不是人送她,若是人送她的话诗题应叫《离别》才是。那么既然他俩都是送人,那人就是他俩之外的第三个人了。持温鱼情人说者还考证出,这一年是公元861年,鱼幼微十七岁,温庭筠四十九岁。这就好了,如果年龄没有考证错误,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这对忘年交的异性朋友是一道去楚江和汉阳渡边,共同送别另一个男人,这人是否名叫李亿?三年前的一个春天考上的状元,在崇真观题诗时为鱼幼微的才华所动,温庭筠成人之美,让他们两个做了鸳鸯,自己宁可当一棵牵线搭桥的老树。

温庭筠与鱼玄机:温庭筠的送人东游(6)

影视中的鱼玄机

温庭筠大概也是来看榜的,他从四十岁开始赴考,这一次满怀希望,为此还带上了他几年前收下的女学生,但他一如既往地没有考上。十四岁的鱼幼微看见新科进士们纷纷在崇真观南楼上签名留念,心中的羡慕嫉妒恨让她情不自禁,写下《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一首向男权时代发出冤诉:“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接下来,温庭筠就该为自己的好心感到后悔了,鱼幼微不是鸳鸯,状元家原来有一个娘子的,一顿乱棒打得李亿只好把这只孤苦的野鸟送出家门,从此两相分离,直到她成为咸宜观里的鱼玄机。后来的事却正如邓丽君所唱,“你说过两天来看我,一等就是三年多”,任她写下无数呼唤李郎的诗,李郎再也听不到了。

温庭筠与鱼玄机:温庭筠的送人东游(7)

然而我们又发现不是,这次的问题出在二诗所写的季节和时间上,温庭筠的诗里有一个“黄叶”,还有一个“初日”,鱼幼微的诗里有一个“春风”,后面就是“楚江暮”了。这就说明前者是秋天的清晨,后者是春天的黄昏,无论他们送谁还是互送,总不至于从头一年秋天

的一个早上送到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晚上,那人还赖在江边不肯走的道理。而且还有一个漏洞,鱼幼微说的那只将飞的鸳鸯是“失群”,而不是“失伴”,这就越发说明他们是在不同的时间,送着不同的人。温庭筠如送李亿,本应该叫上鱼幼微,鱼幼微如送李亿,也不应该说出“失群”的话,连小孩儿都知道鸳鸯是成双成对的,这么说等于在这个所谓的丈夫临走时她还当面指出他有一群雌鸟。

温庭筠与鱼玄机:温庭筠的送人东游(8)

鱼幼微写给温庭筠的诗远没有写给李亿的多,后世可以确定的只有两首,那都是在她最是寂寞难耐的时候发出的呻吟。《冬夜寄温飞卿》中她向老师诉说自己身与心的寒冷和孤独,“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寄飞卿》中她怨老师连信也懒得给她写,连能给她带来安慰的秋天的小小礼物也不寄给她,“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她几乎是在呼救了,一个女子,其情堪怜。

温庭筠与鱼玄机:温庭筠的送人东游(9)

她一跺脚,终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这首诗居然又有三个名字,一是《寄邻女》,一是《赠李员外》,一是《寄李亿员外》:“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说是赠邻女是说得上的,这女子可能是她的一个闺蜜,她要把自己近来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悟告诉对方;说是赠李员外也是说得上的,因为即便是赠给邻女,也是想传进他的耳朵,让他知道她目前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说是赠李亿员外更是说得上的,这个李员外不是别人,就是你李亿!写到最后二句,她已经打定主意,不禁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笑,你以为我会恨你吗?才不会呢,我现在随时都能找到宋玉一般多才的新欢,何必还要苦苦守着你这个王昌一样无情的旧人!

温庭筠与鱼玄机:温庭筠的送人东游(10)

鱼玄机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二十二岁,花开正好,师父走了,清静空旷的咸宜观里唯她独尊,新收了几个小徒儿,都是十几岁的穷家小女。这一方净地何时成了吃茶听琴的雅舍,吟诗作词的沙龙,但逢知己,或留宿私寓,或彻夜长谈。寒衾已暖,长夜不再,心动时她一次一次想起飞卿,飞卿竟然一次也不曾来。风流老才子温飞卿在这些日子里,未尝没有过博饮狎呢,纵酒狂欢,藐视官府的事更是常有。《太平广记》所载,某日他因“醉而犯夜,为虞侯所系,败面折齿”,这是因为他酒后在官家重地扬子院犯了夜禁,被巡逻兵的耳光打破了脸,牙齿都打折了,在坊间声名狼藉。他需要有女人的温暖和慰藉,尤其是心有灵犀的知己红颜,但他宁可赋词买笑,也决不来找他的幼微。

温庭筠与鱼玄机:温庭筠的送人东游(11)

人们不相信温庭筠和鱼玄机是干净的,万一信了,也把温庭筠这令人不可思议的禁忌说成是他自觉老迈,自觉丑陋,而为自己留下一点可怜的尊严。《旧唐书》载,温庭筠的确长得难看,曾得绰号为温钟馗,《北梦琐言》还说他有一个孙子,想在州牧门下做个门客,遭到拒绝,原因是他长得太像他的爷爷了。但这当然不能成为老丑男人偶尔高尚一回的秘密,当代周公永康年少与貌美否?缘何榻前嫩女如鱼哉!温庭筠除了不肯侵犯自己的女学生,与当今诸多“叫兽”“驳倒”行为有异,另还有许多动人的傻故事。如在考场让周围八名考生照抄他的卷子,自己却因犯规而未被录取;又如终于当上国子助教,主试科考以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公开贴出前三十名进士的文章让大众评议,这一下就惹恼了宰相杨收,将他贬为方城县尉。温庭筠一到任就死了,送他上任的纪唐夫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居然学他也写诗道:“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作者介绍:我是“失眠金红筋骨”,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参考资料

《送人东游》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