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牛金融规模多大:国企投资的点牛金融
点牛金融规模多大:国企投资的点牛金融用户无法沉淀,薅完羊毛立刻换地方,点牛金融只能进入高昂获客成本的恶性循环。而花钱请国资入股、夸大融资金额等便也成为了点牛金融的常用伎俩。而熟悉美国资本市场人士曾表示,“互金平台出于推高估值,对平台增信等方面的考虑,融资注水几乎是行业潜规则,当平台真实数据暴露出来后,会有不良舆论影响。”交易额累计仅为14亿,两年前C轮融资额就2亿?点牛金融由于没有强大的背景支撑,前期更是投入众多广告费以此来向消费者证明自己的实力。据点牛金融官网显示,点牛在2016年曾先后融资3轮,C轮融资更是携手钱来钱往战略品牌升级,也提到了B轮有两家国企融资。但是并没有明确说明,3轮融资的细节。交易额仅为10多亿,注册用户中可能更多的为“羊毛用户”来薅羊毛的,2016年却能获得2亿融资,截至目前更是只到账了3000万元,不由让人质疑其夸大融资额。早在点牛金融成立初期,就已巨额奖励来吸引用户投资。现在正在进行的上榜有礼活动
P2P平台本就存在虚报融资规模和融资轮次的情况,平台整改大限即将到来,点牛金融更是在2017年年底便递交了美股招股说明书。然而合规备案前突击IPO,夸大融资数据,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体量过小的点牛金融的赴美上市之旅。
P2P平台合规大限即将到来,而早在2017年12月22日,网贷平台点牛金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为“DNJR”。点牛金融拟最高募资1097万美元,这与动辄融资近10亿美元的赴美上市P2P公司相比,体量仅为那些平台的近百分之一。因此,点牛金融也被称为拟上市公司中最小的互金平台。
在众多互金平台大量赴美上市的热潮褪去后,点牛金融率先开启了新一轮赴美上市大潮。然而由于成交金额仅为14亿元,且披露的数据显示,公司仍处于亏损之中,另一方面,国资背景投资也饱受争议。业内人士更是直言融资数据也许也存在较大问题。
高昂的获客成本点牛金融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只向以汽车作为担保的借款人提供借款。截至目前,点牛金融仍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2015年全公司亏损10.6万美元,2016年一度扭亏,全年盈利16.1万美元,但截至2017年6月30日,又变成亏损53.8万美元。
交易额累计仅为14亿,两年前C轮融资额就2亿?
点牛金融由于没有强大的背景支撑,前期更是投入众多广告费以此来向消费者证明自己的实力。据点牛金融官网显示,点牛在2016年曾先后融资3轮,C轮融资更是携手钱来钱往战略品牌升级,也提到了B轮有两家国企融资。但是并没有明确说明,3轮融资的细节。
交易额仅为10多亿,注册用户中可能更多的为“羊毛用户”来薅羊毛的,2016年却能获得2亿融资,截至目前更是只到账了3000万元,不由让人质疑其夸大融资额。早在点牛金融成立初期,就已巨额奖励来吸引用户投资。现在正在进行的上榜有礼活动,更是前二十都能获得奖励,第一名奖励价值19999元的大疆无人机。把点牛金融称为“羊毛平台”,可谓名副其实。
而熟悉美国资本市场人士曾表示,“互金平台出于推高估值,对平台增信等方面的考虑,融资注水几乎是行业潜规则,当平台真实数据暴露出来后,会有不良舆论影响。”
用户无法沉淀,薅完羊毛立刻换地方,点牛金融只能进入高昂获客成本的恶性循环。而花钱请国资入股、夸大融资金额等便也成为了点牛金融的常用伎俩。
而在点牛金融的标的中,发布的1到30天标的有47页,30到90天标的有114页,91到151天的标的仅有23页,151天以上的标的有25页,也就是低于90天的短期标的更是占比超过7成。这也源于点牛金融无法获取投资者的信任,只敢投放短期标的,来获取暂时的投资者数量。
“造假”的国资背景点牛金融一直在对外宣称中,称自己是拥有国资背景的公司,为“国企投资的普惠金融平台”这或许来源于B轮融资中的两家国企辉时基金和西凤投资。
点牛金融官网记载,公司自2015年11月创立以来先后获得3轮融资。2016年1月,上线之初获得2000万元天使投资;2016年5月,完成B轮融资,两大国企联合投资;2016年12月,点牛金融再次获得2亿元C轮融资。
根据启信宝显示,辉时基金的大股东为中国健康产业基金,其持股比例为60%,而中国健康产业基金是由天津立达集团有限公司(国资委100%控股)、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沈阳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北京电视台等法人企业作为其股东,因此被认为是国企控股。也就是说,只能说辉时基金的部分股东为国企身份,并非点牛金融对外所宣称的直接由“国企投资”。
而西凤投资的大股东则是国有企业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其和宁波锦绣华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分别持有西凤投资股权的51%和49%。
但是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在点牛金融2017年年底提交招股书半个月前,西凤投资就已经将其持有的点牛金融4.0625%的股权以3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刘晓辉,西凤转让股权的估值是以7385万元计算的,而按点牛金融的发行价4.5美元/股,发行完成后总股本1500万股计算,点牛金融市值在4.42亿元左右,西凤投资当初投资的300万元如今已增值到2190万元。
有趣的是,点牛金融的工商登记里却从未出现过西凤投资这一国资的身影。业内人士质疑,这300万的股权转让费或许就是行业内流行的国资背景挂靠费。而点牛金融可能就是彻头彻尾的“伪国企投资”互金平台。
背景造假也许是行业的潜规则,但是合规问题也许会成为点牛金融上市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贷款违规,合规问题显著每日经济新闻早就报道过,截至去年上半年,点牛金科仍亏损53.8万美元,并称平台有超过18.68%的贷款违反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限额的规定。
点牛金融也仅在招股说明书一笔带过,称新的贷款将符合规定。但是,对于该平台借款人的信息透露,点牛金融却极少透露。点牛金融一般并不透露借款企业年利润,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贷款用途等关键信息。
而点牛金融此前更是因为不够合规,而屡屡被批评。2017年6月5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推动的“全国互联网金融阳光计划” 第一周资产透明度巡查报告中,点牛金融由于“牛人贷”等资产不透明被点名公示,而同批被点名批评的总共仅有10家。
招股说明书内容也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其平台有超过18.68%的贷款违反银监会2016年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12月31日为86.67%。数据的大幅下降,不排除上市前的“突击”原因。
坊间一直流传着,点牛金融2年开启IPO的原因在于被一轮又一轮的风投的对赌协议逼得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纵观其他大型互金平台赴美上市都至少成立3年及以上,点牛金融可以说是破天荒的2年上市。
就在去年12月,浑水刚刚做空了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圣盈信(CIFS),称其毫无价值,业绩夸大5倍,使得圣盈信(CIFS)股价一度大跌51.44%。
也许,点牛金融正是另一个圣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