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的精神品质,一个尽职的妻子
特蕾莎的精神品质,一个尽职的妻子特蕾莎为弗朗西斯生了16个小孩,特蕾莎一边管理朝廷内外,一边还悉心照料孩子。她的这些孩子中,要么继承领土,要么嫁给欧洲的皇室或贵族,其女玛利亚·卡罗丽娜,成为那不勒斯的皇后,其子利奥波德是托斯卡纳大公,另一个儿子斐迪南是伦巴第总督。当然,他的众多孩子中最著名的当属约瑟夫,未来的奥地利皇帝。特蕾莎女皇老公,洛林的弗朗西斯(1745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长期以来对政务不感兴趣,他喜欢经商,做一些后勤的工作,日常研究工业上的改进、军队制服的材料、马匹的喂养等等,大权交给了特蕾莎,这皇帝要是放在东方,也许会落得个和宋徽宗一样的评价,但没办法,人家就不是执掌大权这块料。到了玛丽亚·特蕾莎女皇这一代,哈布斯堡家族虽然失去了西班牙,但还有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亚、美茵茨、意大利等城邦和公国的统治权,在18世纪中期,还把持着尼德兰这个商业重地。传统上欧洲有三大女皇令人Respect,分别是伊丽莎白一
如何评价特蕾莎女皇?一个尽职的妻子,一个好妈妈,一代女王。
作为一个妻子,为丈夫生了16个孩子,丈夫有情人也不大吵大闹;作为一个母亲,为孩子安排好嫁娶和领土继承,辅佐约瑟夫成为奥地利皇帝;作为一代国君,抗衡普鲁士几近成功,为奥地利的现代化铺路…是的,看起来足够伟大了,但女皇也有烦心事。
特蕾莎女皇
国事,家事,烦心事哈布斯堡家族是欧洲最古老、最强大的贵族世家,但在风起云涌的18世纪,也挡不住欧洲的理性启蒙和隔壁小兄弟普鲁士的崛起。
到了玛丽亚·特蕾莎女皇这一代,哈布斯堡家族虽然失去了西班牙,但还有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亚、美茵茨、意大利等城邦和公国的统治权,在18世纪中期,还把持着尼德兰这个商业重地。
传统上欧洲有三大女皇令人Respect,分别是伊丽莎白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特蕾莎女皇。
特蕾莎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的女儿,查理六世死后,为了皇位继承问题,欧洲几个大国打了一仗。经过混乱的战争和交涉,皇位落在了特蕾莎老公弗朗西斯头上。
特蕾莎女皇老公,洛林的弗朗西斯(1745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长期以来对政务不感兴趣,他喜欢经商,做一些后勤的工作,日常研究工业上的改进、军队制服的材料、马匹的喂养等等,大权交给了特蕾莎,这皇帝要是放在东方,也许会落得个和宋徽宗一样的评价,但没办法,人家就不是执掌大权这块料。
特蕾莎为弗朗西斯生了16个小孩,特蕾莎一边管理朝廷内外,一边还悉心照料孩子。她的这些孩子中,要么继承领土,要么嫁给欧洲的皇室或贵族,其女玛利亚·卡罗丽娜,成为那不勒斯的皇后,其子利奥波德是托斯卡纳大公,另一个儿子斐迪南是伦巴第总督。当然,他的众多孩子中最著名的当属约瑟夫,未来的奥地利皇帝。
特蕾莎与大臣考尼茨一手掌控了“七年战争”,但无奈俄罗斯临阵倒戈,背离奥地利联盟,而选择与普鲁士结盟,因此让奥地利在关键战役战败,失去了西里西亚。
特蕾莎对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撤军十分不爽,之后儿子和俄国靠得很近,特蕾莎也总是千般叮嘱,不要落入叶卡捷琳娜二世这个老狐狸的全套。
一代名相考尼茨,策划七年战争
特蕾莎擅长处理国际问题,虽然七年战争损失了一些国土,但对奥地利造成的影响不大,但真正让女皇烦心的,还是那个和敌人眉来眼去的夫君,和拜腓特烈为师的傻儿子。
夫君,为敌人送去粮食和马匹饲料1756年时,欧洲国家在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的号召下,群起围攻普鲁士,此为“七年战争”的开端。
腓特烈二世深知普鲁士领土小,负担不起长久的战争,父王腓特烈一世留下的十万精兵,在欧洲东奔西走时,后勤大概率是跟不上的。普鲁士此时没有安全的出海口,物资全靠盟国英国输送。普鲁士自己也没多少钱,所以,战争的部分开销,也由英国提供。
1756年英国对法国宣战时,法国想尽办法阻挡英国的粮草运输至汉诺威,以切断普鲁士的物资补给。海岸线总是被骚扰,物资迟迟不到,腓特烈二世只得去找奥地利皇帝弗朗西斯,毕竟都是日耳曼民族,兄弟之间明打仗,暗地里还是要交往的嘛。
腓特烈二世
弗朗西斯此刻为奥地利召集的士兵准备粮草,因奥地利士兵是从欧洲各个统治区域开赴而来,“散装”的军队,没什么战斗力,粮草补给也不可能从意大利或者其他地区运来,因此,弗朗西斯尽可能多的囤积粮草。
除此之外,因为擅长经商,弗朗西斯还负责军队的资金开销,唯有此,特蕾莎女皇才有可能运筹帷幄,和普鲁士-英国盟军耗。英国当时是海外殖民强国,而且处于国运上升阶段,想要和英国耗,国内财政得要亏空得成什么样。
普鲁士找到弗朗西斯,弗朗西斯细细思量,若战时关闭国门不做生意,怕是自己也会被耗没钱,与其让国家贫穷并从内部瓦解,不如与敌人做生意,用所获得的金钱,维持奥地利的“散装”军队,何况,这些军队是“雇佣兵”性质的,军权在半独立的大地主手上,士兵生命,和哈布斯堡家族又有何干?
弗朗西斯一世
于是,他决定资助腓特烈二世大量的面粉和马匹饲料,作为交换,普鲁士将给予弗朗西斯大笔金钱。这些金钱,大部分来自英国。
于是,在1756年时,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士兵在前线互相砍杀冲锋,后方两国君主却正常做生意,这可真是天大的讽刺。
特蕾莎女皇很关注奥地利和普鲁士的战争动向,也联合俄罗斯伊丽莎白女皇对抗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特雷莎女皇主要负责掌控大局,财政方面的事情,交给夫君。也许是过于关注前线战局,也许是特蕾莎女皇深知没有钱也就不能推进战线,因此,他放任弗朗西斯与腓特烈二世的交易。
不过,随着战局的变化,奥地利吃了几次大的败仗,弗朗西斯在1760年左右,已经不再和普鲁士有生意来往了。
傻儿子约瑟夫和腓特烈二世做朋友直到七年战争结束时(1763年),约瑟夫都没有上前线,原因之一是约瑟夫被母亲特蕾莎保护得很好,其二是约瑟夫更适合从政而不是带领军队。
约瑟夫的青少年时期,沉浸在欧洲理性派知识分子的学术熏陶之下,尤其喜欢伏尔泰的学说。约瑟夫不喜欢文学,但对科学、经济学、历史和法律非常上心,欧洲的知识分子很喜欢这位有志青年,一如他们喜欢叶卡捷琳娜二世和腓特烈二世,但约瑟夫更年轻,也是庞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理性派对约瑟夫寄予厚望,乃年少的“哲学王”。
约瑟夫二世
七年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弗朗西斯一世退位,约瑟夫在法兰克福正式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为约瑟夫二世。从一开始他就不喜欢繁杂的加冕程序,也对政务不感冒,显得郁郁寡欢。或许是因为在加冕前的那年,其妻子伊莎贝拉去世,这给22岁的约瑟夫很大打击。
虽然约瑟夫已经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但此时特蕾莎也没有隐退,而是作为摄政共同经营神圣罗马帝国。
也许是受了欧洲哲学家和知识分子的鼓励,他决定成为一名改革者,在宁静但欢愉的奥地利掀起理性的浪潮,意味着混乱和无秩序。特蕾莎深知欧洲的哲学家们厌恶旧式的专制国王,而喜欢“开明的君主”,但在改革中,势必会让教会阶层和大地主们不满,乃至动摇统治根基。
1765年秋,弗朗西斯去世,留下2000万基尔德给儿子。这年冬天,约瑟夫试图直接联系欧洲哲学家们,好让他们在有关奥地利改革方面给出一些建议。其通信被特蕾莎获知,但找不到借口去阻止儿子。
接下来,约瑟夫变卖皇家资产,以换取足够的资金支持改革,并促使战后的奥地利快速恢复。
儿子与哲学家们的通信或许不成问题,但和奥地利最大的威胁来源腓特烈二世面对面,却是特蕾莎没有想到的。
1769年,约瑟夫做了一件让特雷莎女皇大为震惊的事情:去普鲁士找腓特烈大帝进行友好访问。这次访问,可不得了,欧洲曾经最大的两个死对头,如今坐在一起探讨人生,那还了得。他们和谈了,曾经的战士岂可白白牺牲?
然而,约瑟夫顶着巨大的压力,去往普鲁士待了三天,两人把手言欢,普鲁士国王给约瑟夫一个大大的拥抱。约瑟夫见到了57岁的腓特烈大帝,很赞同腓特烈大帝的统治理念: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号公仆。
大帝是曾经击败过母亲的敌人头子,但也教给了这位年轻皇帝一些治国之略。
首先,腓特烈大帝教会他把教会放在国家政权之下,这样就能够保持宽容与和平,而不是各种宗教纷争。普鲁士在教会问题上一向处理地很好。
其次,腓特烈还教了约瑟夫练兵和法律之道,让年轻的神罗皇帝获益匪浅。
最后,在这三天的极速培训中,一老一少两位当权者,还在共同对抗俄罗斯方面达成一致。这为之后瓜分波兰奠定了基础。
虽然约瑟夫对腓特烈大帝十分崇敬,但腓特烈大帝却对这位学生很失望,认为约瑟夫过于幼稚,且尽信伏尔泰等人的哲学理念。尽管腓特烈自己也与欧洲知识分子来往,并十分喜欢伏尔泰,但他更欣赏伏尔泰的文学而非政治理论。
约瑟夫这一次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学会了大国交往时的冷酷。时逢俄罗斯对波兰的干涉,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波兰成功地安插了大量的军队,奥利地最优秀的首相考尼茨,嗅到了新一波的外交危机,于是,在这位伟大的首相安排之下,普鲁士国王菲特烈大帝、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奥地利国王约瑟夫举行了一次会晤(1770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
两位政坛老将对年轻的约瑟夫并不在意,俄普瓜分波兰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由于奥地利和波兰,长期以来都处于比较友好的状态(天主教国家),如果对波兰太过分,也许奥地利会出手相救,因此这次会晤的真正目的,也是想看看奥地利这边的真实想法。约瑟夫附和瓜分波兰。
在七年战争中,由于俄罗斯临阵撤军,让奥地利败给普鲁士,特蕾莎记着这个仇,十分不愿和俄罗斯做朋友,更不愿意和普鲁士做朋友。但约瑟夫没有这个历史包袱,他向前看。
1772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谋划第一次瓜分波兰。
特蕾莎女皇十分生气,她是一位很传统的女人,信奉天主教,在她的统治下,奥地利境内的天主教一片欢愉,与邻邦波兰亦是欧洲为数不多的处于天主教之下的盟友。约瑟夫和考尼茨递交瓜分波兰的协定时,特蕾莎女皇忍不住流泪。
母仪天下
约瑟夫参与瓜分波兰之后,在国内进一步违逆其母一贯的宗教政策,镇压耶稣会教士,母子两人为此在皇宫吵个不休。由于这个原因,1773年,约瑟夫一再请求特蕾莎女皇不要干涉国政,但年老的特蕾莎女皇自有想法。
此时普鲁士腓特烈大帝还没死呢,俄罗斯女沙皇也正处于权利顶峰,在这两个老油条之下,约瑟夫那三脚猫功夫能行?恐怕不是这两位的对手。奥地利如果真的交给约瑟夫,宗教方面的混乱,势必将会将奥地利毁于一旦。特蕾莎女皇要对抗普鲁士到底。
经过漫长的争吵,约瑟夫终于服软,特蕾莎也让步,母子两人在国内先是没收了部分教士的财产(意味着国家政权大于宗教),并改革教育,废除刑讯,注重商业和宗教自由(在国家政权之下,才有宗教自由,这是腓特烈大帝教给约瑟夫的)。
特蕾莎对儿子费尽心血
特蕾莎女皇最后一战,是为儿子获得了巴伐利亚的一块领土。
1770年,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去世,其继承问题引发了普鲁士和奥地利新一轮的战火。
巴伐利亚有两派继承者,一派受年迈的腓特烈大帝支持,另一派受奥地利约瑟夫的支持。战争一触即发,但腓特烈大帝似乎无意再见到流血牺牲,做出了让步,仅仅是让大军在波西米亚境内的农田中尽情蹂躏,以向约瑟夫示威。约瑟夫不敢也不想和这位史上最著名的统帅作战。腓特烈大帝曾是自己的“国王导师”。
约瑟夫寻求法国的帮助,但后者仅仅只是给了一些钱,并不派兵出来做实际上的帮助。约瑟夫一时不知如何处理,只得请教母皇大人。
特蕾莎此时头脑清醒,一切都看在眼里,知道普鲁士不敢再挑起战火,也知道普鲁士不可能无功而返,于是她秘密派人与腓特烈和谈,并以曾经的神圣罗马皇帝之高位,拉来女婿法王路易十六和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来做调停人。
路易十六,特蕾莎的女婿
谈判得很顺利,普奥签订《特申条约》(1779年),巴伐利亚割让34平方公里给奥地利,其他土地归巴伐利亚的查理大公,此条约促成了巴伐利亚与巴拉丁的联合。条约也没让普鲁士一无所获,三方约定,拜罗伊特和安斯巴赫两地的无嗣统治者去世后,普鲁士将接手这两地的统治。腓特烈大帝欣然撤军,约瑟夫避免了战争,特蕾莎归隐。
1780年,特蕾莎女皇身体已经撑不住了,为夫君怀孕16次,之后又尽心辅导约瑟夫,至此,女皇气喘病频频发作,身体十分脆弱。1780年11月的出行途中,正逢大雨,淋湿了出行的大篷车,湿冷之下,女皇一病不起。11月29日,特蕾莎女皇病死,统治半个欧洲40年之后,交给已渐成熟的约瑟夫。
如何评价特蕾莎女皇?如何评价特蕾莎女皇?她是“保守力量”,不会用君权压制宗教给国家开路,但在她统治之下,奥地利并未发生法国那样的大剧变,众所周知,革命总会带来流血。奥地利也没有像普鲁士那样穷兵赎武。
和伊丽莎白一世一样,特蕾莎曾经以自身美貌服人。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一样,特蕾莎擅长在大国之间周旋,但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不一样的是,特蕾莎极度克制自己的情欲,几乎没有绯闻,是一位好妻子。
理性主义在欧洲随风飘荡,但飞不进特蕾莎统治时的奥地利。欧洲每个君主都想力压宗教,狂妄地在全球扩张掠夺,也许,只有特蕾莎依旧保持谦卑和敬畏。
(文:轻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