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疾控公众号靠谱吗?上海疾控女侠

上海疾控公众号靠谱吗?上海疾控女侠其实,不仅是吴凡,从屡爆金句的张文宏教授到“我们一天不见就浑身难受的”邬惊雷主任,在上海,“抗疫防控要听专家的话”已经成为市民的一种遵循。也正是这些深入人心的科普,为上海市民穿上了一件“无形的防护服”。而在一个月之前的发布会上,针对如何提升防疫意识,吴凡曾提出三个“千万”:“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刻,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放松措施。”近期,针对市民在家如何进行抗原检测采样,吴凡也给大家提出建议:“要狠一点、准一点,下得去手。”有网友说,听后感觉很“酸爽”。抗击新冠疫情两年多来,上海已经举行了127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这位专家经常出现在发言席,在回答完时下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后,不断提醒着市民牢记“三件套”“五还要”。很多参与新闻发布会报道的记者见到她出席都立即“心领神会”:吴老师又来给大家“上课”了。高频次的“魔性”提示让市民耳朵快“听出了茧”,也让健康科普和防护意识深入人心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3月19日电(记者袁全)19日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说:“网格化筛查的推进,实际上是一个‘排雷’的过程,把存在隐匿传播和潜在的风险排查出来,对于社会面清零、保护市民健康安全都非常关键,‘这个决定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简单的“排雷”比喻,将当前防疫工作向大众说清楚、道明白。

吴凡,医学专家,人称“疾控女侠”。在她的专业领域里,应该能讲出很多“行话”;不过,但凡出席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她一定会说“大白话”,把专业的医学知识掰开了、揉碎了,用“外行”听的懂的语言说出来。

事实上,“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抗疫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第一责任人”,“战胜疫情,没你不行”,“打法变了,科学精准不变”,这些上海市民耳熟能详的“金句”,都来自吴凡。

上海疾控公众号靠谱吗?上海疾控女侠(1)

抗击新冠疫情两年多来,上海已经举行了127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这位专家经常出现在发言席,在回答完时下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后,不断提醒着市民牢记“三件套”“五还要”。很多参与新闻发布会报道的记者见到她出席都立即“心领神会”:吴老师又来给大家“上课”了。

高频次的“魔性”提示让市民耳朵快“听出了茧”,也让健康科普和防护意识深入人心。“看了这么多场疫情发布会,吴凡副院长的发言令人赞叹,基本脱稿,逻辑清晰,表达流畅,通俗易懂!”有网友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还是在19日的发布会上,吴凡说,有些朋友这两天问两轮核酸筛查结果早就出来了,怎么小区到现在还没有“解封”?她又接着说:“要等一等,等了之后进行研判,研判结果需要经过专业部门分析。”一句“等一等”,打通了信息隔阂,成为疫情之下市民心头的安抚剂。

而在一个月之前的发布会上,针对如何提升防疫意识,吴凡曾提出三个“千万”:“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刻,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放松措施。”近期,针对市民在家如何进行抗原检测采样,吴凡也给大家提出建议:“要狠一点、准一点,下得去手。”有网友说,听后感觉很“酸爽”。

其实,不仅是吴凡,从屡爆金句的张文宏教授到“我们一天不见就浑身难受的”邬惊雷主任,在上海,“抗疫防控要听专家的话”已经成为市民的一种遵循。也正是这些深入人心的科普,为上海市民穿上了一件“无形的防护服”。

互联网时代,“短、平、快”的语言更符合传播规律。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替代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不仅能让防疫工作发挥更大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更能抚慰紧张抗疫之下人们焦虑的心境。

不管是讲“行话”还是讲“白话”,不变的是这样一大批医学专家对防疫工作的热忱与付出。不久前,参加完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吴凡刚“落地”上海,就马不停蹄地回到单位投身防疫工作。她说:“今天晚上就将投入防疫工作。”

专业够硬、闻风而动,这是诸多防疫专家两年多来的真实写照;相信科学、实事求是,也指引上海一步步完善精准防控策略,在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找最佳平衡点。(参与采写:向香)

来源: 新华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