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博物院藏品(馆藏贵州走进)
贵州博物院藏品(馆藏贵州走进)195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胡承志先生在贵州省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的浪雾山坡上采集到第一件被当地老百姓叫作“四脚蛇”的小型爬行动物化石,经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杨钟健研究员研究后命名为: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huiYoung,1958)。“贵州龙”既是科名也是属名,故通常将胡氏贵州龙简称为“贵州龙”。贵州龙是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20年来,我倾尽所有,专注收集贵州龙化石,业绩不凡;从化石爱好者成为一名贵州龙化石的守护者、研究者和传承人;与国内外大学、科研团队、大师工匠合作,采用互联网、3D打印、激光雕刻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技术开发生产贵州龙系列文创产品。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龙这一贵州独有的古生物,我不断撰写书稿向更多的人科普贵州龙的魅力。一块化石就可以讲述一个故事,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的贵州龙化石标本,栩栩如生地记录和再现了贵州龙繁盛完整的一生。因爱好与同
一位原本所学和工作都和古生物学毫不相干的药师,却对小小的贵州龙着了迷,究竟是怎样的机缘和热爱让他花费20年的时间,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投入在收集保护和宣传贵州龙上。又是怎样的魅力,让他对此乐而不疲。
胡小波 贵州省胡氏贵州龙研究院院长,2019年编著出版了《走进贵州龙》并荣获“2019第三季中国影响力科普图书”“2919年度贵州化石影响力人物。”
因爱好与同姓走进贵州龙
我是一名药学工作者,国家执业药剂师,因爱好与同姓之缘结识了胡氏贵州龙。还记得在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第一次见到贵州龙化石时,那难以名状的惊异与激动。自此后,我便与之不离不弃,结下不解之缘,仿佛穿越亿万年时空,融入它的世界。
20年来,我倾尽所有,专注收集贵州龙化石,业绩不凡;从化石爱好者成为一名贵州龙化石的守护者、研究者和传承人;与国内外大学、科研团队、大师工匠合作,采用互联网、3D打印、激光雕刻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技术开发生产贵州龙系列文创产品。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龙这一贵州独有的古生物,我不断撰写书稿向更多的人科普贵州龙的魅力。
一块化石就可以讲述一个故事,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的贵州龙化石标本,栩栩如生地记录和再现了贵州龙繁盛完整的一生。因爱好与同姓,让我与贵州龙越走越近、越爱越深,甘苦自知,乐在其中。
白骨胡氏贵州龙化石 彭浩 / 摄
贵州龙是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
195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胡承志先生在贵州省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的浪雾山坡上采集到第一件被当地老百姓叫作“四脚蛇”的小型爬行动物化石,经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杨钟健研究员研究后命名为: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huiYoung,1958)。“贵州龙”既是科名也是属名,故通常将胡氏贵州龙简称为“贵州龙”。
胡氏贵州龙是我国最早发现、研究、定名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也是原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它对脊椎动物,特别是海生爬行动物的演化及古地理分布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光明日报》以《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贵州龙化石被认定》为题报道,震惊世界。
胡氏贵州龙是一种小型海生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2.47亿年至2.37亿年前贵州兴义一带广袤的陆缘海滩,贵州龙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里,喜群居生活;以东方肋鳞鱼、糠虾等小型水生动物为食;生殖方式为“卵胎生”。
胡氏贵州龙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四件化石珍品之一。
海百合(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供图)
贵州龙是贵州的文化名片
贵州有占全省面积92.5%的山地、丘陵和73%的喀斯特地貌。而在两亿多年以前的贵州则是一片汪洋,由于陆地板块汇聚及造山运动,使原来埋没在海底的沉积岩发生强烈挤压、变形,最后褶皱成山,出露于地表,形成了今天贵州千姿百态的崇山峻岭、喀斯特溶岩地貌,以及蕴含着丰富古生物化石的沉积岩。
贵州龙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件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也是原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它对于研究早期爬行动物的起源、生物演化、分类、古环境演变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贵州龙这一震惊世界的发现,也让世人重新认识贵州这片孕育生命、繁衍生命、生生不息的沃土。总之,贵州龙极大地提振了贵州人的文化自信,成为贵州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今,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内已经建成“贵州龙博物馆”“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贵州龙原位化石保护馆”;由化石爱好者创办的“胡氏贵州龙化石馆”“三叠纪古生物博物馆”等也相继在兴义、贵阳涌现。同时,贵州省胡氏贵州龙研究院与科研团队合作,以“精、奇、特、独”胡氏贵州龙化石为基础素材,通过MR、AR、VR开发二维码数字图书,不断推出贵州龙动漫、3D贵州龙等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贵州龙与非遗蜡染、牙舟陶相结合的文创产品,不断丰富胡氏贵州龙的文化内容,延伸贵州龙的品牌价值,讲好贵州故事,为多彩贵州,山地公园省发展高质量旅游做出新贡献。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设有6个展厅和一个互动展区,分别为序厅、4个常设展厅和1个临时展厅。其中四个常设展厅分别为“神秘贵州”“多彩贵州”“富饶贵州”“奋进贵州”四个常设展览。馆内展陈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异彩纷呈。步入其中,浓缩的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变逐一呈现。四个常设展厅涵盖了贵州古生物化石,贵州地质地貌,贵州矿产,以及贵州地质学历史。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馆内一景 涂敏 / 摄
该博物馆馆藏古生物化石、矿物晶体、岩矿标本、自然资源文化物件、地质资料等10万余件藏品。据2020年底统计数据显示,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数量排名全国第六,原始地质资料数量排名全国第三,馆藏实物地质资料中岩心长度排名全国第八,标本数量排名全国第三,光薄片数量排名全国第四,岩屑数量排名全国第四。
镇馆之宝——梁氏关岭鱼龙(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供图)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云潭南路与兴筑路交汇处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以提炼主题故事、突出标本展示、满足科普需求为定位,整体陈展空间按照国际惯例设计,打造集“科普 信息 游客 休闲 娱乐”五心合一的地质公园博物馆,主要包括兴义地区及兴义动物群、海生动物下海的原因及演变历程、海生爬行动物从兴义走向远洋、兴义动物群的生物多样性、兴义动物群与华南其他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的关系、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景观及人文特色六个展厅。
贵州龙化石(贵州图片库发)
位于5公里外的乌沙泥麦古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则是化石挖掘的抛面,是人类了解2亿多年前古海洋场景和古生物圈演化历史的重要证实材料,游客能够在此深切地感受远古时期三叠纪地球的形态。该园区化石资源丰富,化石组合和库存特征清楚,产出密度大,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之一。两个场馆分别展示了远古时期地质地貌形成特点、场景还原人和化石挖掘出土剖面全貌,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视角,细致的布展物品,全息式投影设备展示了化石的形成物种的多样性以及当时地球环境的特点。让参观者在每个过程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球历史的更迭和变化。
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乌沙镇324国道线一侧
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于2006年9月28日开园。这是一座原址保护馆,埋藏的化石形成于距今二亿二千万年前(晚三叠世)的海湾环境。主要化石门类包括:鱼龙、海龙、楯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及海百合、菊石、双壳类、牙形石、鹦鹉螺、腕足类、鱼类和陆地生长异地保存的古植物化石。该公园是以展示2.2亿年前(晚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的国家地质公园,园内分鱼龙化石馆、海龙化石馆、海百合森林化石馆、原位保护馆区、游人挖掘体验区等场馆。
馆内鱼龙化石 李乃华 / 摄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关索镇外环路文化中心旁
来源|《贵州全域旅游》杂志
策划|赵车
文|胡小波
编辑|陈景雄 张芬 胡岚
编审|张齐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