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勇士跨过鸭绿江:热血长江第一漂
热血勇士跨过鸭绿江:热血长江第一漂勇士尧茂书梦想启航同时,尧茂书开始收集长江各段水文、气象、地质等资料,同时不断加强体能训练。1982年,他在金沙江虎跳峡试漂后,又在岷江和玉龙雪山流域进行了多达10余次预漂,都获得成功。肯.沃伦要来中国漂流消息传来后,尧茂书再也等不下去,决定提前挑战亚洲第一大河——中国母亲河长江。1985年,美国职业探险家肯.沃伦打算进行长江漂流,成为世界上第1个长江全程漂流者。消息传到国内,中国漂流爱好者群情踊跃“中国人的长江,凭什么让外国人成为第一个全漂者?”亢奋的爱国主义激情下,西南交通大学摄影记者尧茂书率先向长江发起了无动力长漂挑战。美国职业探险家肯.沃顿对探险与漂流,自幼生长于乐山长江边的尧茂书是虔诚的,他的偶像是世界上第一个登上全球五大洲高峰并完成亚马逊河流域无动力漂流的日本探险家植村植。1980年,尧茂书就给国家体育总局写过信,提议组建长江漂流队,没有得到回复。
1986年夏天,为了赶在美国职业探险家肯.沃伦之前完成对长江全程漂流,让母亲河荣誉属于中国人,西南交通大学摄影师尧茂书在金沙江遇难后,民间人士又自发组织起洛阳队,政府组建中科队继续长漂。由于技术落后,三只漂流队10遇难,1987年又死亡7人。是勇敢与鲁莽代价还是不遵守客观规律悲剧?36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比徒步中国第一人余纯顺遇难引发的口水更大。
86年长江漂流现场
2018年,当导演谢隽把这段历史以纪录片《热流》完整呈现时,一些人认为他们是为国家荣誉牺牲,是最纯粹爱国者。也有些人认为属于疯狂与空洞的爱国主义,为了美国人一句话,前仆后继死亡意义何在?对此,《热流》没有作出定义,1万人眼中有1万个哈姆雷特,价值与价值观,在不同世界有着不同的判断。
长江漂流有着鲜明的历史印记,或许只属于80年代洛阳漂流队
1985年,美国职业探险家肯.沃伦打算进行长江漂流,成为世界上第1个长江全程漂流者。消息传到国内,中国漂流爱好者群情踊跃“中国人的长江,凭什么让外国人成为第一个全漂者?”亢奋的爱国主义激情下,西南交通大学摄影记者尧茂书率先向长江发起了无动力长漂挑战。
美国职业探险家肯.沃顿
对探险与漂流,自幼生长于乐山长江边的尧茂书是虔诚的,他的偶像是世界上第一个登上全球五大洲高峰并完成亚马逊河流域无动力漂流的日本探险家植村植。1980年,尧茂书就给国家体育总局写过信,提议组建长江漂流队,没有得到回复。
梦想启航同时,尧茂书开始收集长江各段水文、气象、地质等资料,同时不断加强体能训练。1982年,他在金沙江虎跳峡试漂后,又在岷江和玉龙雪山流域进行了多达10余次预漂,都获得成功。肯.沃伦要来中国漂流消息传来后,尧茂书再也等不下去,决定提前挑战亚洲第一大河——中国母亲河长江。
勇士尧茂书
得知他要漂流消息,重庆橡胶厂提供了两艘加厚橡皮艇,上海潜水设备厂送来BJ-1潜水救生服,尧茂书又分别向峨眉电影制片厂借了16厘米摄像机,乐山影像公司玛米亚、美能达相机和7000元钱。
已怀孕4个月妻子被他劝着做了人流,与父亲最后一顿饭中,尧茂书在哭声中跪了下来。“为什么一定要去”,父亲老泪纵横,来回喃喃着一句话。
尧茂书在青海格拉丹东
1985年5月29日,尧茂书和哥哥尧茂江从成都出发坐火车到了青海格尔木,而后,搭货车骑马骑牦牛,6月11日到了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穿着印有“中国长江”的衣服与防寒帽,站在沱沱河边无比骄傲。
6月20日,兄弟俩“龙的传人号”橡皮艇正式下水。六月二十四日,完成沱沱河漂流后,尧茂江要赶回去上班,兄弟二人匆匆分手。7月20日,在通天河渡口直门达下游数十公里处,藏族同胞发现有一艘红色橡皮艇倒扣在江心礁石上,是龙的传人号,历时33天后,壮士生命戛然而止。
尧茂书的尸体没有找到,只有猎枪、相机、证件和日记本见证了他的离开。尧茂书妻子从此不提与尧茂书生活往事,同事认为他不务正业,不值得。尧茂书遇难消息一直被隐瞒,直至参加烈士追认大会,老父亲才知道孩子遇难消息,丧子之痛下含恨病故。姐夫冲印他留下的胶片时,被小偷偷走,姐姐一气之下选择了离婚。
值得吗?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值得不值得不能用今天的价值标准评判,任何年代,都有为了梦想与追求倒在路上的求索者,但正是这种精神,推动了人类历史大车一路从洪荒而来。
挑战生命极限
尧茂书的遇难,不但没有让长漂的火焰熄灭,反而燎原起爱国青年们更大激情。可以这么说,无论是尧茂书还是余纯顺,都像一匹腾空的烈马,给当时的中国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1986年夏天,美国漂流队,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四川省政府牵头),洛阳队(民间组织)先后从长江源头下水。相比装备精良的美国职业漂流队,只经过三个月基础训练的两支中国漂流队勇敢无畏,但装备与技术却辜负了勇气,从开始就注定了悲壮。
故事简单而粗暴,三支漂流队10人遇难,美国队一人牺牲,摄影师西皮死于肺炎。6300公里长漂中虎跳峡是最惊险一段,当时全国媒体都来了,面对激流翻滚的江水,有队员犹豫了,很快又被记者的期待否定:“你们不漂我们漂”。利用碉堡式密封船,洛阳队科考队躲过一劫,又开始下一段生死未卜的漂流。
埋葬美国摄影家西皮现场
科考队漂流队的密封船正在穿越虎跳峡
《热流》诚实的还原了长漂后生还人员心灵世界,“几乎所有人都在反思,为牺牲的队友自责,三支队伍付出10条生命,很多内疚不是来自恐惧,而是眼睁睁看着队友遇难无能为力……”
32年之后,已成为房地产商的王岩看完纪录片后哭了两次。
杨勇弟弟开车来为哥哥加油,未到虎跳峡出车祸而死,杨勇所在科考队14人有8人牺牲。36年来,他一直不愿提及这段经历。
80年代是一个热血沸腾年代,面对荣誉和生死,顶上去就完了。长漂不是故事,是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无论有多少人不理解,它都用正能量启迪后人:人这一辈子要有点奔头,最后回首时能够自豪地说“我没有虚度一生”。
热血初心,勇者无畏,致敬1986年长江漂流中所有勇士,没有谁有权利笑话他人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