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时慢慢欣赏梵高的825张作品,向日葵永不枯败的灿烂
一个小时慢慢欣赏梵高的825张作品,向日葵永不枯败的灿烂1888年,梵高离开喧闹都市,只身来到法国南部的田野。立刻陶醉这明丽的一望无际的原野中。自然的色彩竟然有这样绚烂,他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当地人非常好奇,这个人每天太阳升起背着一捆画布和颜料奔向田野,从来不与任何人说话。人们看到他的时候,都交头接耳:疯子来了!没人知道,众人眼里的疯子,就是人类世界最伟大的画家梵高,就是这个时期,就是这片美丽的田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油画作品诞生了!1886年凡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 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梵高借鉴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画风渐渐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两年后,梵高渐渐厌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满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梵高的绘画不属于任何流派。当然,梵高与艺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他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这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现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也许你不知道梵高,但是你一定知道《向日葵》,那永不枯败的灿烂正是他艺术生命的象征!他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一个多次失恋、饱受精神病折磨的印象派艺术大师,一个生前穷困潦倒,寂然无名,死后却如日中天的怪才……
梵高天生并不是拿画笔的。他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自幼性格孤僻、腼腆,甚至有些羞怯。小时候,他不爱学习,更不要说喜欢绘画了,倒是在语言上有杰出的天赋,会说英语、德语,后来还学会了拉丁语、希腊语,再加上母语荷兰语,一共会五种语言。瞧,语言上简直是个天才。不要说在19世纪,就在今天,凭着会多种外语的本领,混口饭吃决不成问题,或者说应该会有一个很体面的工作。可是,从懂事起,他手里拿的就是上帝的教科书《圣经》,而且从少年到青年时代都热衷神秘主义和宗教。
24岁那年,积极备考神学院,并于1878年8月进入布鲁塞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遗憾的是,他没有获得牧师的任命。即使后来,他到比利时的博里纳日矿区也是一个非正式的传教者。第二年,由于工作过于热情,竟然被教会解雇,这段悲惨的经历在他的心灵上烙下了极深的印记,随后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
当然,梵高与艺术结缘最早是在中学时代。1869年,他中学毕业后,被送到海牙一家美术馆当学徒,因而有机会接触一些艺术作品。也是在这一午,他品尝了一个无果的初恋。梵高是经叔父介绍到这家美术馆当小职员,后来被派往伦敦。在伦敦,他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一见钟情。可是,外表丑陋,走路时佝偻着背,活像一个小老头的梵高只是一厢情愿地把尤金妮亚当作绝代佳人,为她神魂颠倒。尤金妮亚讨厌他发出的猛烈追求,坚决地拒绝了他。直到有一天,梵高亲眼看到尤金妮亚紧紧依偎在一个瘦高个男人的怀抱里热烈拥吻,才伤心地埋葬了他的第一场春梦。不过,痛苦不堪的梵高也正是在这家美术馆里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渐渐增强。当然,这时候他根本想不到自己要绘画。真正唤醒他艺术细胞的,还是在博里纳日矿区传教。
那是1879年的一天,传教之余,他在矿区闲逛,突然一个老矿工的身影进入他的视线,触动了他创作的灵感。他立刻从口袋里翻出一截铅笔和一封家信,在信纸背面迅速把那个迈着缓慢、沉重的脚步穿过黑色原野的背影画了下来。他感觉到画面上的人物、色彩表达了他多年想说的话,或者说引发了一种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的不可遏止的冲动,那是自己久违的艺术世界、精神领地……这样,梵高无意间摸进了美术世界的大门。从此,梵高刻苦习画。
此时,他已经无所顾忌,或者说一无所有了,被教会解雇,自由之身可以随处流浪。于是,他一边阅读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的著作,一边学习夏尔·德·格鲁、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画派和海牙画派的艺术,特别是贫困的折磨、对生活失去信心,使他整个身心全面沉浸到了绘画之中。1880年10月,他赴布鲁塞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与布鲁塞尔之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建立了友谊。第二年,梵高回家探亲,见到了在他家里做客的刚成为寡妇的表姐。她的美丽几乎使梵高沉醉,可是他的爱却遭到表姐无情的拒绝。为了见到她,梵高竟然拿来一盏煤油灯,将自己的手放在煤油灯的火苗上,对把守大门的叔叔说:"我的手放在灯上多久,您就让我见她多久。"梵高的叔叔见状,迅速将灯吹灭,并将他带到附近的一个酒吧,将他灌醉,告诉他"你永远不可能和她在一起"。虽然他后来还有一次恋情,但也是无果而终。残酷的爱情一次又一次地蹂躏着他的心灵,却无意间一次又一次地点燃了他艺术创作的火花。
1886年凡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 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梵高借鉴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画风渐渐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两年后,梵高渐渐厌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满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梵高的绘画不属于任何流派。
1888年,梵高离开喧闹都市,只身来到法国南部的田野。立刻陶醉这明丽的一望无际的原野中。自然的色彩竟然有这样绚烂,他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当地人非常好奇,这个人每天太阳升起背着一捆画布和颜料奔向田野,从来不与任何人说话。人们看到他的时候,都交头接耳:疯子来了!没人知道,众人眼里的疯子,就是人类世界最伟大的画家梵高,就是这个时期,就是这片美丽的田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油画作品诞生了!
可是,梵高的精神疾病也越来越严重地摧残着他的身体。疾病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作:清醒时,他刻苦作画,忘情忘我,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病发作时,他歇斯底里,痛苦不堪……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梵高因患精神病开枪自杀,不治而亡,年仅37岁,成为无数美术爱好者永远不能释怀的伤疤:
梵高生命的向日葵凋谢了,但是,梵高艺术的向日葵却迎风绽放,而且越来越美,价值也越来越高!
梵高生前曾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梵高去世百年,欧洲争相为他建造规模宏大的美术馆。梵高用自己的勤奋最终走上人类世界的艺术顶峰。
梵高的人生像他笔下的向日葵那样,有着后人无法复制的金黄灿烂。尽管生活的际遇不堪回首,甚至是不幸连绵,失业,失恋,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26岁(1879年)以后才开始专心学习绘画,起步很晚,穷困潦倒,生前只卖出一张油画。
他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但是他从来不失志,永远以无与伦比的激情面对艺术,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视角来表现他的现实世界,并为之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