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叙事类写作方法:叙事的内容和主题

叙事类写作方法:叙事的内容和主题多样又相对封闭的地域、文化形态,悠久的历史,还有很多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观念、风俗、宗教、艺术等,给大西部填上了浓浓的神秘色彩。西部地理复杂多样,西北地区辽阔无垠,形成西域文化圏。西南地区山水切割,青藏高原严寒高拔,形成藏文化圏。长江流域和四川盆地连为一体的重庆巴文化圈、四川蜀文化圈、云贵高原及向东延伸的滇黔文化圈。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13个国家接壤。其中,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经济较为发达,绝大部分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经济开发的地区。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焦地,形成了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地域风情和多元民族。地域风情

前两篇我们讲了讲叙事的要素和顺序,这一篇讲到了常见的叙事内容和叙事主题,从中帮助你重构阅读思维,提升写作水平。

1、西部大开发

从中国地图上看到的西部,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2%。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

中国西部地区有12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即:西南五省区市(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西北五省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13个国家接壤。其中,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经济较为发达,绝大部分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经济开发的地区。

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焦地,形成了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地域风情和多元民族。

叙事类写作方法:叙事的内容和主题(1)

地域风情

西部地理复杂多样,西北地区辽阔无垠,形成西域文化圏。西南地区山水切割,青藏高原严寒高拔,形成藏文化圏。长江流域和四川盆地连为一体的重庆巴文化圈、四川蜀文化圈、云贵高原及向东延伸的滇黔文化圈。

多样又相对封闭的地域、文化形态,悠久的历史,还有很多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观念、风俗、宗教、艺术等,给大西部填上了浓浓的神秘色彩。

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语言,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和故事。这些,即便是同一民族,也会因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产生很大差异,民族文化由此更显丰富多彩。

多元性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在本土文化传承上,融合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从而变得生机勃勃。

历史上有三条重要通道贯穿西部:一条是穿越大西北并一直延伸至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古丝绸之路、一条是贯通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条是穿过西南云贵高原并经青藏高原通往尼泊尔、印度甚至更远方的茶马古道。

古丝绸之路,带来了贸易,传播了文化。中原汉文化、古欧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亚文化等等纷纷汇集来西部。悠远流传的独特文化是佛教,自西北流传入我国。

地域的相对封闭与分割,制约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地域广阔、交通不便、人口相对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小范围、小规模的文化发展状态。西部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缺少文字记载的稳定性,不利于对外传播和交流。

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提出和实施,西部文学概念才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辽远的西部,大多数会用原始、野蛮、神奇、粗犷来形容,遍地侠客、处处奇异。而你若踏上西北五省,就能领略到大漠雄风、孤烟落日,马背奔驰、草原夜空、神奇美景,风花雪月,曼妙歌舞,多姿多彩的民族风俗。

叙事类写作方法:叙事的内容和主题(2)

西部文学代表作品有:路遥的《冰山上的来客》、陈忠实的《白鹿原》、余华的《活着》。

1988年,路遥完成这部文学巨作《平凡的世界》。

路遥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走遍了无数乡村去寻找素材,最终用了5年时间写完。获得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直到现在,依然影响着很多人。他们普通又闪亮的人生,对爱情的抉择,对生命的追求,触动的不只是一代人的内心。

《平凡的世界》共有三部,六卷。人物众多,故事情节兼具社会生活的广度、历史的厚度和人性的深度。

路遥这样谈自己对这部作品的构想:“这部作品的结构先是从人物开始的,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庭到一个群体。然后是人与人,家庭与家庭,群体与群体的纵横交叉,最终织成一张人物的大网”。

也许在读者眼中,人物有三条线,以孙少安、孙少平为中心的两条近景主线,以田福军为中心的一条远景主线。

这三条线有各自的运动,不时分别混合在一起流动。每一个运动都构成另外两个乃至整个生活的原动力,生活就是河床,作品将向四面八方漫流。尽管源头只是黄土高原一个小山庄。

乡村和城市、普通农民与政府高官,中国社会改革从萌芽到历史走向,融为一体组成宏大的整体。

叙事类写作方法:叙事的内容和主题(3)

2、历史文化名人

历史文化名人是对人类历史和文化 产生显著影响的人,他们的领域涵盖哲学、科技、文学、军事、政治、艺术、医学等等,他们的思想、言行、作为、作品,成为我们的传统文化。

《道德经》,在与外来文化沟通交流中,日益突显其重要性。作者老子,“子”是尊称,老师的意思,“老子”两个字都是尊称,老子姓李,“老”在中国文化里代表着颇高智慧和境界。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要认真给大家讲点话,话里凝结着他一生的智慧。

老子在周朝时是史官的位置,属于史官的阶层。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档案馆馆长,以及天文台台长。

老先生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智慧高,当朝官员有事情的时候,遇到难题的时候都喜欢向他请教。相当于国师。

《道德经》是如何写成的呢?不就是那些人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先生给予答案,然后把这些答案概括总结提炼升华,形成了这样一本著作。

那么,为什么这本书要比中国其他的经典智慧更高?是因为他写作的过程。

没有问题就没有答案,他的答案是针对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甚至到今天还是困扰我们人生的重大问题。写作背景就注定了他这本书在中国的众多经典里边,深刻的思想与智慧独树一帜,所以,也被称为“众经之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