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六种理解: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孝的六种理解: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回答,不要慢慢吞吞地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偷懒不做。父母教导我们时,要恭教而不可随便。将他们的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切不可件逆。让他们伤心。《弟于规》告诚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有一位名叫开方的贵族,在齐国做了大官,10年都没有回去。工作算是勤奋吧?然而,管仲却把他开除了,理由就是他在齐国10年了,从来没有请假回去看看父母。在管伸眼里,像这样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又怎么会忠于自己的君主呢?所以不可以为官。那么,儿女的孝心应该如何体现呢?
孝”字由“老“字和“子”字构成,意即子辈对父辈的尊敬爱戴,延伸下去,就是对人类生命智慧、生存理念、事业技能、经验情感的主动效仿、效法、接替和传承。
在古人眼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孔子的弟子曾子在病逝之前,把自己的弟子召集到身边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身体完整无损吧! 我一生遵守孝道,不负父母所望,遵守《诗经》上的谕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就要心安理得地去见父母了,懂了吗?小子们!”这是两千多年前典型的孝子心态。
孝顺的人们深知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儿女的健康与安全,自己的身体如果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带来忧愁;自己的品德如果有缺失,一定会让父母感到羞辱而没有脸面。这就是《弟子规》中告诚我们的“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有一位名叫开方的贵族,在齐国做了大官,10年都没有回去。工作算是勤奋吧?然而,管仲却把他开除了,理由就是他在齐国10年了,从来没有请假回去看看父母。
在管伸眼里,像这样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又怎么会忠于自己的君主呢?所以不可以为官。
那么,儿女的孝心应该如何体现呢?
《弟于规》告诚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回答,不要慢慢吞吞地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偷懒不做。父母教导我们时,要恭教而不可随便。将他们的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切不可件逆。让他们伤心。
本文由@唤醒国学 原创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醒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