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传统村落与文化(可否有点平常心)

传统村落与文化(可否有点平常心)生得好。然鹅,如果有心梳理一下这些名利双收的、非凡的爆红村落,您就会发现,她们非凡的原因,不外有如下一点或几点:有没有下金蛋的传统村落呢?有的是!而且基本上都是依靠向城里人兜售“乡愁”得到金蛋的。老牌的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什么的就不用说了,新晋的成功案例在媒体上比比皆是,什么“年营收10个亿”,什么“游客数突破300万”,什么“成为娃娃去哪儿摄制组的最爱”,什么“一夜之间刷爆朋友圈”……刺激得多少村长眼红耳热、心动过速,仿佛这就是自己村落非凡的明天。然鹅,其一,非凡的明天,一定能来临吗?其二,为了明天的“非凡”,我们正在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其三,就算非凡的明天来临,那是我们需要的明天吗?一、非凡的明天,一定能降临吗?这是一个不能容忍“平常”的时代。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股劲要出人头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知道纹在多少青年的胳膊上,激励他们闻鸡起舞、发奋图强(不过俺还是没太理解为什么要成

传统村落相关的所有工作,应该围绕其作为中华传统文明基因库的定位展开。避免滥用“脱贫”、“振兴”、“活化”等名义,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地“打造”、“开发”传统村落。应以抢救、挖掘、保护、修复和弘扬传统文化为最重要和急迫的任务;以务实的目标、踏实的方法、扎实的工作实现村落的发展;尽量摆脱依赖他人的“乡愁”来实现振兴的局限。在市场的热潮中,应坚持适度的平常心,分清轻重缓急,着眼于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避免刺激、加速传统村落的异化,失去其保护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传统村落与文化(可否有点平常心)(1)

平常心,于俺这样的LOSER来说呢,就是自我麻醉、不求上进的鸦片:某些大仙大圣不是说过,平常是福、名是毒利是祸么?牛叉如始皇帝,打下偌大的江山,阿房宫绵延三百里,又能如何?还不是无花无酒锄作田。甚至沧海桑田的变幻、星云的诞生湮灭,在浩瀚无涯、无始无终的宇宙中,又值得谁多看一眼、多记一秒呢?俺浑浑噩噩到了不惑之年,不曾努力搞过一官半职仨瓜俩枣,所以患上了比较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因为很难忍受老是听到谁不到四十就已经正厅、谁又一个电话就摆平了某件对我们群众来说难如登天的大事、谁的公司又运作上市了、谁又搞到了美国绿卡……俺作为在学校教书讨生活的普通职工,老是听着这些,如果还没点平常心,那只好买块豆腐撞……算了,豆腐也涨价了。

平常心,于俺这样肩负柴米油盐酱醋茶房贷娃娃教育重压的LOSER来说呢,同时又是不可望更不可及的奢侈品。至少在眼下的地球上,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奋发上进才是绝对的正道。细菌尚在拼命地繁殖、喜马拉雅还要不停地隆高、屌丝要成为霸道总裁、身家十亿的还要奔百亿、飞机大炮要能更高效率地杀人、人工智能要自我学习、基因工程要搞出更漂亮更强壮更聪明的娃娃……平常心,是阻碍人类进(ZUO)步(SI)的大敌,必须时时警惕、刻刻摈弃。在这个壮怀激烈、万象蓬勃的时代里,甚至那些四处兜售“道心平常”的大智大德,有多少也不过是水面上的鸭子,看起来庄严(ZHUANG)祥和(BI),下面名利的小腿儿,其实折腾得欢实着呢。更现实的是,平常心可不是普通人想有就有的噢:穷得像个鬼一样还谈平常心,不是自己找抽吗?须得像“悔创阿里”的马老师那样身价过了千亿之后,再来羽扇纶巾笑谈“平淡是真”,才算有点那么个模样吧?否则大伙儿只会像看猴一样,捂嘴而笑:神经病吔。

传统村落与文化(可否有点平常心)(2)

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亦是当代这蓬勃万事中的一项。这些年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传统村落,从过去少人问津,到现在万众瞩目,真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论坛哗哗地开、论文嗖嗖地发、规划砰砰地做、资金咣咣地砸、媒体哇哇地报、游客嗡嗡地挤……干部殚精竭虑、村民热血沸腾、设计师长袖善舞、承包商乐不可支……大家伙的心啊,蹦蹦蹦地那个跳,谁敢奢谈什么平常心?哪个村能受得了甘于平淡?社会对传统村落倾注的热情日益高涨,对传统村落的期许也节节攀高,纷纷“活化”、纷纷“打造”、纷纷“开发”,要成为“名片”、“精品”、“爆红”、“AAAAA景区”……都指望着传统村落能够充分发挥出她的价值……额……说人话:挣到大钱,这才不辜负了“传统村落”这个名号,不枉大伙辛苦一场。而且,“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大家都在苦干急干五加二白加黑365地干,巴不得这只金鸡啊,能够哒哒哒地射出金蛋,明儿早上就能换成现钱,要脱贫的能致富,要振兴的能小康,要小康的能……能啥?而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弘扬……这是啥?和传统村落有关系吗?搞这些能换金蛋吗?

有没有下金蛋的传统村落呢?有的是!而且基本上都是依靠向城里人兜售“乡愁”得到金蛋的。老牌的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什么的就不用说了,新晋的成功案例在媒体上比比皆是,什么“年营收10个亿”,什么“游客数突破300万”,什么“成为娃娃去哪儿摄制组的最爱”,什么“一夜之间刷爆朋友圈”……刺激得多少村长眼红耳热、心动过速,仿佛这就是自己村落非凡的明天。然鹅,其一,非凡的明天,一定能来临吗?其二,为了明天的“非凡”,我们正在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其三,就算非凡的明天来临,那是我们需要的明天吗?

传统村落与文化(可否有点平常心)(3)

一、非凡的明天,一定能降临吗?

这是一个不能容忍“平常”的时代。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股劲要出人头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知道纹在多少青年的胳膊上,激励他们闻鸡起舞、发奋图强(不过俺还是没太理解为什么要成为人上人,成为“人”,不就好了么?)。就算终了还是没那福分搞成“人上人”,至不济也要在长城啊金字塔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求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现今的传统村落也差不多是这意思了,既然有了这块招牌,也堪称是上百万村落中的“杰出青年”、“江河学者”、“精神造就者”之类吧?如果没搞出点名堂来,成为万众瞩目的闪耀明星,上对不起天地、中对不起祖宗、下愧对后代,叔可忍而嫂不可忍。而现今的社会环境中,啥叫搞出了名堂呢?说破大天也就两个字:名、利。名嘛,最好天下皆知,村委会的四面墙上各种牌牌挂都挂不过来,各级领导各类大腕各种TV纷至沓来游客如过江之卿,刷爆大大小小的屏幕;利嘛,满足个小目标也不错,如果能够像周庄凤凰袁家村什么的,每年赚他个十几亿,也差强人意马马虎虎说得过去……

然鹅,如果有心梳理一下这些名利双收的、非凡的爆红村落,您就会发现,她们非凡的原因,不外有如下一点或几点:

生得好

世间万物,生得好最重要。熊猫就得供着伺候着,蚂蚁就可以随便踩死,此乃天道,不是任何人的错误或邪恶所致。中国话说“天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西洋话说“马太效应”,有的娃娃呢,搞起事来“一个亿,很多吗”……有的娃娃呢,在新年的时候得到个铁皮文具盒作礼物,就喜极而泣。这也确实无可厚非,差异与生俱来,天经地义。村落当然也不会例外。在混着几千万人的城市近郊,再没有看头的村子,里头餐馆的饭菜做得再难吃、旅店价格坑得再离谱、农家乐的服务态度再恶劣,一到周末也架不住人山人海,累得半死的服务员,见到什么游客就想抽。哪个投资商开发者考虑的首先不是区位?有的村落呢,偏偏生在那山高水远林茂谷深之处,在过去的乱世倒是躲避刀兵苟延残喘的好去处,可现在呢?随便一条高速公路的开通,多少个村子就从地处驿道要冲的显赫,变成偏远蛮荒之地的苍凉,迅速衰败消亡。距离最近的县道都还有好几小时车程的村子,想要“乌泱乌泱的游客”……嗯嗯,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干吧,幸運を祈る!

姿色好

地处山高水远林茂谷深的村子,是否在旅游开发上就没戏了呢?也不一定。貂蝉般的美女就算逃到哪怕连鬼都不肯去的深山老林,照样有人不远万里不辞辛劳地苦苦追寻。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有好酒,像俺这样的酒肉之徒,找遍天涯磨破铁靴也得去尝尝。有位大师教导过俺:“旅游和距离其实没有特别的关系”,俺猜测他是指那些确实“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村落。既然评上了传统村落,文化上的价值是毫无疑义的,可是就像美女一样,社会大众更欣赏的是姿色,而不是内涵。如果贵村光上百米高的瀑布就有几十条,千年银杏就有好几百棵,或者西门庆先生洗过澡的池塘就在贵村村口,或者动不动就有佛光金龙什么的在贵村飘来飞去,那就啥都别说了,多整点蛇皮袋等着装钱吧。如果有不长眼的投资商愿意奉上几千万来开发,就放狗撵,打发叫花子么?几千万?修个景区大门都还差点意思。可是,这样的村子,想必也和貂蝉姑娘一般,万中无一吧?

人缘好。

生得不好、姿色也不好的村落,是不是就没希望吸引乌泱乌泱的游客呢?凡事若没有例外,那就不是凡事了。社会上充斥着屌丝逆袭成功的鸡汤故事,村落也一样的。比如,遇到贵人重视,发话要把这个村建设好,那没得说,钱哗哗的,各级各部门求着村里花钱,光是接待前来学习考察的人员,就足够村落发财的了。或者本村有大能出去混发达了,在上千亿的家产中漏下那么一丢丢给家乡,嘿嘿,说啥?!修个牌楼只花了一千万?!那不是打俺的脸吗?给俺可劲儿造!又或者,遇到个自带超级流量的明星啊节目组啊什么的,别说让人家来振兴这个村了,人就是只在村里住了一宿,来追寻明星踪迹的粉丝们就能把村子挤到爆……娃娃去哪儿啦?又或者,遇到了个神佛级别的大师,搞个“无中生有”的超级创意,整得圈里人都说“还没去参访那村啊?拜托别说你认识我好啵……”,游客也会乌泱乌泱。但是,近三百万的村组中,能遇上这等贵人的,又会有多少呢?

运气好。

大过节的,咱也别太打击人,厚道点。生得不好、姿色也不好、也没贵人相助的村落,是否就没戏了呢?不不不!别气馁!想想凤姐!信凤姐,得永生!这社会有趣而且让人无可奈何之处在于,有些人玩了命想上头条,一切底线都抛弃掉了,就算在大街上来回裸奔,除了城管还是无人多看一眼。而有的人呢,莫名其妙地就红得发紫,就像当年的什么凤姐啊、犀利哥啊谁谁谁的……有些村落也是这样,无缘无故地就是讨人喜欢,也没特别搞什么建设,也没花什么力气宣传,驴友却是乌泱乌泱地涌入,钞票嗖嗖地飞来,看得分析家们目瞪狗呆。可惜啊,十几亿人中就出这么个凤姐,这概率比任何一种还低得多吧?更何况,自来花无百日红,这些“红”们甚至连昙花一现都比不上,早上还刷爆屏幕呢,中午就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了。运气这种事,实在是指望不得,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大家都晓得的吧。

传统村落与文化(可否有点平常心)(4)

第一至四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分布图。4153个村落中,生得好、姿色好、人缘好、运气好的村落,究竟有几个呢?

ああ言うしないでください!这样的调侃除了显示自己的无聊浅薄恶趣味之外,没什么意思。但严肃的统计分析指出,近300万村组中,只有不到5%(贺雪峰先生所言),俺乐观点,翻一倍,10%的村落具有赚取城市人“乡愁”钱的可能,许多砸下重金、尤其是作为景区来“打造”的村落,90%都在亏损。可是,这样的现实并不能阻挡各地竞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各种媒体在邪恶的大数据算法的支持下,精准地把握了社会的心态,大家都被各种网红和成功案例刺激得失去了起码的判断力。如果你要说这个村、尤其是国家认证的传统村落,搞旅游恐怕没戏,干部们立马就会去放狗,打过无效疫苗的那种。但是,俺还是想冒着被扔砖的巨大风险,说说俺的实际想法:袁家村就是袁家村,不可能有第二个、也不需要第二个;松阳县就是松阳县,不可能有第二个、也不需要第二个。为甚?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最主要的目标,不是成为什么红赚到什么钱,而在于存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传统村落中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去想法设法涂脂抹粉画蛇添足地搞什么建设勾引游客,而是尽最大的努力开展抢救和修复;传统村落的利用,应以其价值传播和发挥为出发点。相当一部分传统村落,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场所就好了,在保护传承文化之外,工作的重心应该是补足短板,让作为文化主人的村民,能够安安逸逸地过好自己的平常日子就好了;而不是费尽心机去讨好“他人的乡愁”

唉,话是说得轻巧,可是,谁能容忍平常、甘于平常呢?每个男孩都不肯否认自己是个王子,每个女孩都坚信自己就是那公主,每个岗位似乎都配不上自己的才华。很多村落左看右看横看竖看怎么看自己都是那么的牛叉,就算生得不好可姿色好,就算姿色不好可盼着人缘好,就算人缘暂时没到可运气也会好,如果没有乌泱乌泱的游客日进斗金,实在是没天理。而且,不管有多难,“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成功,先发疯,闭着眼睛向前冲”,二字加一竖,干!可是这么一干,付出的是什么呢?

传统村落与文化(可否有点平常心)(5)

二、为了明天的“非凡”,我们正在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古语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俺虽然一无是处,但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以俺的天资如果悍然进入名利场搏杀,最后必然是陷入无尽的痛苦和失望中,在郁郁不得志中度过凄惨的一生。所以俺毅然决然地选择呵护自己生与俱来的平常心:没吃过野生穿山甲也没关系,馒头挺好;穿不起藏羚羊开司米也没关系,粗布挺好;开不起布加迪也没关系,摩拜挺好;不能“天下何人不识君”也没关系,有几个朋友就好;没人谄媚讨好也没关系,别在街上被人抢就好;不能一个电话就摆平交警大队也没关系,老老实实遵守规则就好……这人啊,一旦有了过分的追求,无论身价是几百块还是几百亿,就一切皆苦、苦海无边。传统村落也一样,如果不是生得好、姿色好、人缘好、运气好,如果还不多点平常心,满脑子老想着“爆红”、想着乌泱乌泱的游客、想着数不尽的钞票,唉,没得说,传统文化啊,宁静、祥和、安详、优雅的生活啊……啥啥的就只能说拜拜了,而且,累死累活历尽煎熬,换来的可能是什么呢?

其一,初心背弃。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初心是什么?不管是什么,总之和钱、快钱没什么特别的关系。可是,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是为了要发财啊!弄个什么概念,搞个什么APP,纳斯达克一上市,一秒之间乌鸡变成金凤凰,身家千百亿,过去可望不可及的女神,都纷纷跪着爬了过来。这样的故事听多了,人心也就慢慢变了。可是呢,如果不是上帝的宠儿,普通人要想快速发达,必然就只能走邪道、歪道。有些传统村落呢,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去挖掘,放着踏踏实实的平常日子不过,一点点有限的资金不是拿来抢救文化、改善民生,反而热衷于“打造”、“创意”,“发明”各种华而不实的口号,各种花招层出不穷,中国古村落影视文化基地、中国古村落文化创意生产基地、中国古村落休闲文化基地、中国古村落养生文化基地……如雨后春笋四处开花,甚至什么私奔艳遇都整了出来……工作考验的不是扎实的建设能力,而是耍花枪的功夫(俺听到过的最搞笑的事情是:请白化病人来充当“国际贵宾”凑数什么“国际节”…… ),折腾来折腾去,乌泱乌泱的游客没见着,老房子倒了、塌了,宏伟的旅游项目也烂尾了……更悲剧的是,村民的心也乱了、散了,折腾得乌烟瘴气,传统生产形态和生活氛围烟消云散。本来还指望靠淳朴的田园生活来抵消城市病的蔓延呢,结果呢,有些乡村变得比城市还要糟糕,唉。

其二,根本灭失。

中华文明总体上就是农业文明,人活命靠的不是什么iPhoneX,靠的是一颗颗的稻谷、麦粒。可惜啊,农业这个根本,反而成为今天赚钱的巨大障碍。村落要想变得轰轰烈烈花花绿绿引起万众来朝呢,“去农业化”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现在动不动就提“多产融合”,说得好听,在某些地方其实就是干掉农业,干掉未来。没有了农业的支撑,传统文化还有依附吗?消失湮没是必然的大趋势。几十年前的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在传统村落是玩不转了,要搞钱仿佛就只能通过向城里人兜售“乡愁”来实现。随便提溜出个规划来看看,满村都是什么“体验区”、“观光区”、“游赏区”……户户皆是民宿、农家乐、书店、酒吧、咖啡屋、特色餐厅……到处都是花海、稻草人、小火车……一点点钱都拿去搞什么停车场、游步道、大牌楼、大广场、大绿化、大亮化,甚至还有各种脑洞大开的神奇旅游项目……中国的乡村旅游市场容量是无限的吗?搞去吧,最后在田地荒芜房倒屋塌人烟罕至的村落里拍摄什么“山村古尸”之类的鬼片,倒是蛮不错的说……

其三,文化消亡。

不要农业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农业根基,传统文化的消亡,铁板钉钉的结果。更加上今天我们搞文化,一切手段都是围绕拿文化卖钱展开,成功人士指出,“一切在今天卖不成钱的文化都是垃圾”!也就是说,挣了大钱的煤老板们、霜霜们最有文化。为了保护传统文化而展开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在某些地方却成了破坏传统文化的推手,不得不说是让人无比心酸的讽刺。在村落的文化积淀都没有挖掘、整理、厘清的时候,为了向城里人叫卖“乡愁”,又双叒叕看见挂牌历史建筑被改造成了高端民宿,兜售着“乡居文化”,传统村落里边又双叒叕建起了仿古“文化体验区”,每个文化体验区里都叫卖着酸辣粉臭豆腐……三年一度的萨玛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现在天天过,民俗节庆成为商业表演,祭祖成为一种游客围观嘻嘻哈哈的“文化体验”项目,旅游大师策划的土豆节、莲花节、樱桃节、狗肉节节节节节……大上文化项目、大搞文化创意、大搞文化节庆……在这一片花花绿绿轰轰烈烈中,多少我们本该珍视的文化,却无可奈何地黯然逝去了……我们有了美食文化节,却被韩国人嘲笑不懂得怎么吃粽子;我们兴高采烈地举办中秋晚会,却不知道月饼真正的涵义是什么;我们都知道“CHINA”和瓷器有关,可是烧个窑要拜多少神也不知道了……咳咳,“文化”之国,在没有搞清楚啥子是文化的时候,就已经为了“文化”而歇斯底里掉了。就这样“搞”文化,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么?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么?能够“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成为乡愁的载体,构筑中华精神家园,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向世界展示国家和民族形象”么?

其四,村落异化

为了兜售“他人的乡愁”,就只能迎合当下社会大众的旅游需求,大搞特搞“喜闻乐见”的东西,伟大的策划师、设计师兴致勃勃地设计、创意、重构、打造、改动传统村落,为了搞钱,质朴淳厚天生丽质的村姑,欢天喜地地按照“喜闻乐见”的口味,涂脂抹粉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姨太太,村落内在的历史逻辑和文化体系被无微不至地消灭、摧毁,初心是用作中华文明基因库、文化复兴前进基地的传统村落,就这样被成套成系列的转基因手段搞成了莫名其妙的怪物……为了提升村落的“文化内涵”,什么八卦广场什么养生金方都整进村来,为了提高民居的B格全村的房子都加上了“徽派”马头墙,为了改变村落的形象角角落落都装上了霓虹灯,为了优美的环境拔光了野花植上了漂亮的草皮,为了提升人气田里不许再种麦苗只能种薰衣草,为了改善旅游体验村里一律不准讲土话……比起常见的建设性破坏来,这种转基因式的“发展”,因其“正义性”而更为隐蔽,大行其道,甚至被引为“范例”在各种媒体上大力宣扬,得到普遍的推崇和艳羡,更进一步坚定了各地以此为样板和方向,追求传统村落“发展”的决心。辛辛苦苦搞“发展”的结果,就是得到了一堆不伦不类的转基因怪物,使得本来就和熊猫总数差不多的传统村落,就此彻底失去。

其五,民劳财伤

作为一个普通人,没有自知之明地好高骛远,最多自己痛苦一生罢了。可是一个村落如果不切实际地要“红起来”,那就不是某个人一生的问题了,而是折腾百家,最大的可能是劳而无功,最后造成政府公信力的损失——现在有些地方在有些事情上村民的配合程度不高,很大原因就在于过去实在被忽悠得太多了。鼓吹虚幻的明天、大上不科学的项目、大铺建设开发的摊子、大借无法偿还的外债……根本不是为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更不是为了村民日子的改善,只不过是为了避免“矮人一头”,不顾自身条件,“硬着头皮也要上”,随意指挥村民种葡萄、搞养殖、开农家乐、办民宿、搞餐饮……过度强调“一村一品”,强力干预村民的生产生活……蛮干的结果,还能是什么呢?干部累、村民累、游客累,都累得慌。有些地方小小的一个村子,哪里能盛下那么多的情怀?却又不甘于平淡。很多地方的财力本来就捉襟见肘,却喜欢重金打造高标准的示范村,某些村集全县之力确实一度被打造成了网红,集聚了大多数的公共资源,缺乏优势的村则项目难求,甚至在行政村内部,也会产生不同自然村的资源分配不均,又造成民怨的沸腾。而重点“打造”所谓重点村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却可能解决好几个村落的基本问题。贺雪峰先生指出,“激进的乡村振兴解读是农村之祸,保守的乡村振兴解读是中国现代化之福”,诚灼见也。

其六,良机坐失

中国传统文化,支撑了中国人数千年的繁衍发展,形成西方、伊斯兰之外的又一大文化类型,在世界独树一帜。而在今天大转型的时代背景中,因其在核心价值、生产形态、生活方式、社会机制等方面与生态文明的自适性,很可能让中国在后工业时代发展出一个和西方不一样但很成功的文明,为人类的未来揭示另一种道路。历史就这样赋予了当代中国乡村建设更远的意义和更高的要求,就是要保护、传承并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区别于西方的独特价值,使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凸显更长远的意义。这样,以留存在乡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来支撑以至驱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等,就成为乡村建设在百尺竿头能够更进一步的重要内容、历史选择。然鹅,我们却白瞎了优秀的中国传统,反而从洋人那里山寨了一套来搞建设,既没有搞出自身的文化成就和自豪,也没有搞出新时代中国人应有的深度和高度,更没有为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捧着金饭碗要钱,入宝山而空返,买椟而还珠……岂止是一声叹息。

传统村落与文化(可否有点平常心)(6)

三、“非凡的明天”,是我们需要的明天吗?

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这些年来成效斐然。干部们五加二白加黑,志愿者浑身沾泥忘我地工作,艺术家努力为乡村注入灵魂,设计师呕心沥血谋划蓝图……筚路蓝缕众志成城,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迅速、果决地行动起来,为传统村落赢得了存续的希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还有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尚未得出清晰的答案: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所有的努力,是为了一个什么样的愿景呢?没有这个衡量的尺度,我们怎么知道究竟是做对了,还是有偏差呢?

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的初心,是将其作为中国农耕文明基因库来定位的。李叔同啊,冯友兰啊,马斯洛啊还有谁……等大哲都说过差不多的意思,人的生活境界大概有三层:物质的、精神的、灵魂的。虽然人类社会现在还在物质这层打转,但终究会步入精神和灵魂需求阶段;届时数量稀少、内涵丰富的传统村落,无疑将是人们安放心灵的重要去处,我们有责任为这些人保留尽可能多的文化——如果我们后代的精神家园和我们的一样荒凉苍夷,那国家和民族还有什么奔头呢?在人类社会逐步转进到生态文明时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追求强起来、乡村从解决温饱到追求美丽发展、人们从活下来转向谋求活得幸福的历史阶段,这个基因库将会发挥更加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如果不能从这样的纵深来看待传统村落的价值,鼠目寸光,有花堪摘只需摘,为眼巴前的蝇头小利而把村落“开发”殆尽,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极端的不负责任。然而,在某些地方,很难看出观念、政策、措施等等对“文明基因库”这个定位有什么回应。在实践操作中,传统村落,与其说是基因库,倒不如说是煤矿好了,挖煤不赚钱了,开发传统村落去呗,尽快把这种资源变现,搞到钱才是王道。高尚一点的呢,是为了村民的脱贫啊、富裕啊搞钱;邪恶一点的呢,为了个人私利或者资本而搞钱,不过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罢了,反正都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地变现传统村落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按现有的观念、途径和方法去搞,就算成功搞成了“爆红”,传统村落也将失去保护发展的初心和意义。

理想中的传统村落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村落本身一定要成为一个物质上、精神上都具足完满的存在,我的幸福发自我心,从从容容、平平淡淡,而且和外人无关。有朋自远方来,以真性情相待,招招手多摆副碗筷;门前冷落则怡然自喜,不扫花径。“他人的乡愁”?与我何干?你若不来,我亦安好。如果游客进到一个村落,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童年的家,没有刻意的讨好和安排,仿佛一切“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和主人一起享受着平常但真切的时光,我想,这才是传统村落该有的样子吧。传统村落对“他人的乡愁”的吸引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市场的成熟,恰恰很可能正是因为她的“平凡”,我们能不能为了更好地迎接这一天,而多一点平常心?

传统村落与文化(可否有点平常心)(7)

四、传统村落:能否多点平常心?

平常心,就三个字,可在当前这个世界里,反而最不容易做到。就算某人有大勇气、大定力保持平常心,社会也不可能容忍他这样自甘堕落,非把他逼成一个鸡血青年、中年、老年不可。今天要给一个90岁以下的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他多半会认为你是向他兜售《如来神掌》的骗子,这个社会最不需要平常心、也最不可能容纳平常心。不过呢,既然码字都码到这里了,离洗洗睡还有那么会儿,就厚着脸皮再叨叨一下吧。

其一,心态要平常。

传统村落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吗?不是,否则为什么没有传统星球、传统星系之类的说法?既然不在时空之外,传统村落就始终是变化的,肉身终将逝去,传承的只能是血脉。大家痛苦地讨论什么空心村啊、困局啊、矛盾啊……淡定、淡定!传统村落,在有志之士都竭尽所能之后,消逝就消逝好了,此乃天道规律,就算你拥有三体人的科技,也不能让时光倒流、昔日重现,莫效那哭哭啼啼的小儿女情态——爱得死去活来的红颜终将变成大妈,别介意。而且如果以中国传统营造之道来看,本来就不重“永久”,房子难道不是隔三差五就要重建的么?不变的是什么?死人的坟墓。中国文化注重的是无常、是轮回、是更新。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荒草萋萋的村落未尝不是一种审美的对象,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妨把消逝的村落搞成遗址公园,让人感悟时光刻下的忧伤。更重要的是,人类社会的大势,还是以聚、合为主,将来的乡村最大可能是一系列的中小城镇,与其把钱花在那些只有修真之士才愿意混的荒山野村,不如集中财力物力精力搞好中小城镇,人强,扭不过势强啊。但是,在知天命之前,我们必须尽人事,努力抢救、精心呵护、避免破坏,让风烛残年的村落带病延年,能多存在一天,就是一天

其二,目标要平常。

俺近百岁高龄还在山上独居、自己种地挑水砍柴的外婆对俺的唯一期望就是:能吃能睡长得肥头大耳朵……全家都不指望俺什么,这样不施加压力的坏处当然多多,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算俺穷得像个鬼、卑微得谁见了都想踩一脚,但活得不算累、心里不算苦。俺希望村落也和俺一样,如果不是貂蝉般万里挑一的村落,发展利用的目标就别定得太高了,否则就只能苦干部、苦村民、苦自己,更悲催的是苦了半天还是没改变什么。努力把垃圾清清干净,有干净水喝,晚上有电能看看电视娱乐娱乐,房子稳稳当当,窗明几净风雨不侵,娃娃有学上,餐桌上不缺青菜萝卜,圈里有二师兄在畅快地哼哼,村口有个摆龙门阵的地方,邻里间和和气气,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逢年过节在祠堂里唱唱戏……够啦!非要费劲巴拉地成为什么“标杆”、“示范”、“网红”、“第一村”、“胜地”、别人梦中的“诗和远方”……是为了什么?为了家家户户都挎上LV的包包、用上黄金铸造的马桶、吃上野生娃娃鱼么?

其三,过程要平常。

好吧,不想LV的包包、不想开劳斯莱斯,那只是因为俺没出息,别拿这套去烦他人。拼命要把村落搞到爆红,也行啊,只不过呢,在这个过程中多点平常心,别突击猛干,凡事慢一点、慎重一点,多想想,多听听,想好了再动手。要说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就该像“在故宫修文物”一样,得遵循科学的规律,半点也急躁不得,搞清工序,弄明难点,慢慢来,日本鬼修个小神社,也得搞个十几年。可惜的是,当前谁能容你慢慢来?各种检查、考核、评比层层加码;各个部门的各种项目都要限期实施见效;领导为官一任没剩几天了,得赶紧造福一方;村民们日思夜盼能够“大变样”;信心满满要刷爆朋友圈的民宿投资客夜以继日地施工;伟大的建筑师催着作品完工赶快去威尼斯什么的领奖……谁能慢得下来?几乎所有的人都被看不见的鞭子抽着狂奔……文件里倒是说啦:遵循发展规律,注重建设质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有序建设、平稳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能不能让传统村落的发展利用稍微慢一点呢?能不能让传统村落继续安静一会儿呢?文化解读,能多干一些就多干一些;濒危抢救,能快一步就快一步;在捯饬那张脸的时候,能少一事就少一事;发展利用,能慢一步就慢一步。就算是我们这一代无意愿也无能力弄懂祖宗的文化遗产,但努力把它保留下来给“仓廪实然后知礼节”的后代来研究分析,也是应有之义吧?对某些传统村落,思维更开放一点,看得更长远一点,要允许一些传统村落的“落后”,不是所有的村落都需要按照社会的成功观“发展”起来。别那么着急上什么旅游项目,先把村子的禀赋、现实的问题摸清楚,再有针对性地想想怎么发展她好不好?

其四,投入要平常。

现在哪一级、哪个部门、哪个村落不在哭喊:缺钱!缺钱!缺钱……唉,资金肯定是缺的,可是,到底为了啥缺呢?村口的牌楼要300万啊,迎宾大道要900万啊,游步道要200万啊,游客中心要400万啊,标识系统要50万啊,绿化小品要300万啊,夜景照明要200万啊,立面整治要600万啊、情侣小木屋要300万啊……唉,再多的钱也填不完这么多窟窿啊,而且这些钱花来是为了啥哩……额,真傻还是装不懂啊?不就是为了打扮得光鲜亮丽一点卖个好价钱嘛……怎么有点卖女奴的既视感……为了成为他人的“诗和远方”,传统村落,到底还要花多少钱?干部们那个累啊,招商招得像鬼一样,到处哀求资本大佬、设法举债、死要面子活受罪。另一方面呢,最基本的文化挖掘、抢救、保护、传播……却一分钱都木得,TMD,连牌坊都没修好,抢救啥子文化嘛?而且文化抢救来整啥子,能卖几块钱一斤……唉。有次那位一脸倦容、头发花白的镇长愁眉苦脸地对俺说:为了这个示范点,求爷爷告奶奶设法投入2800多万元了,还专门聘请了北京的一家公司来规划设计,光设计费就付了百多万……老衲当时就吞了好几口水,心里惨叫哥哥哎,你咋不找俺呢?当然,俺也知道,有的村子心态不平常,动不动就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来个乙级单位,如果不是北京上海的,也没有什么网红大师挂帅的话,正眼都不给一个的……有次有个地儿要俺推荐个设计单位,要求规划甲级文物甲级旅游甲级……呵呵,有追求是值得表扬的,问题是那些甲级们鸟这不知道猴年马月才凑得出来的几十万设计费吗……咳咳,算了,让他们苦去吧,不艰苦奋斗,人活着还有嘛意思呢。

其五,文化要平常。

传统村落要想红呢,打“文化”牌是必须的。而失去了平常心的社会条件下,什么都要高大上,连文化也得高大上,必须在传统村落中“打造”出什么牛叉轰天的“文化”!一大波热衷于“文化”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涌入传统村落,置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解读、呵护、传承于不顾,反而大肆“打造”各种莫名其妙的“文化”,打着“文化”的幌子破坏优秀传统文化,又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严峻问题之一。随便规划一个小村子,文化园就设了七八个,什么民居文化游赏区、采摘文化体验区、婚庆文化模拟区、孝道文化展示区、生态文化保护区、桃花文化观览区……文化得不行不行的……然鹅,这都是些什么文化?出于功利的目的去“保护传承”传统文化,那么自然会变造其中不能被市场认可、不能转换成利润的部分。在消费时代,几乎所有的措施都有意识无意识地只选择了当代庸俗旅游需求下能够吸引眼球的步伐,而乡村中真正蕴含的有当代和未来价值的传统文化却被忽视和抛弃、变造。别打造什么文化好不好!传统村落本省就是文化的载体,婚丧嫁娶吃喝拉撒种田插秧祭祀祖宗演戏唱歌说方言做咸菜喂猪养鸡编篮子……这些不正是文化吗?不正是我们要保护传承的对象吗?难道因为他们太平常了,不是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就不能入保护的法眼了吗?就不能打造什么“文化IP”了吗?就不能成为旅游的吸引力了吗?如果不能,那是因为挖掘、梳理、呈现、传播的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

其六,容貌要平常。

没有平常心,一说到传统村落,就该是几百年前的那个样子,看见个红砖房就不爽,就要整治,就要干掉,动不动就要“恢复清代风貌”、“打造明代一条街”……我去,你干嘛不干脆剪掉电线、屏蔽手机信号、大家必须穿上瓜皮帽大长袍,随时都要高呼“皇阿玛”……风貌整治,出发点是什么?说白了不过是面子问题,干部的面子,专家的面子,可村民的面子有木有?面子比生存问题还大吗?我们得充分、清楚地认识到,皇阿玛已经不存在了,如懿啊、环环啊、四哥啊,在电视机里看看就行了。为了“风貌协调” 拆除、降层、平改坡、立面整治……;新建建筑限制屋顶形式、高度、颜色、材料……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和实践中是司空见惯的措施,为此消耗的资源、造成的矛盾不知凡几。拆迁要补地,降层被抵制,刷墙谁出钱,平改坡后村民没地方晒粮食怎么解决……;新建农房从哪儿弄小青砖?小黑瓦比彩钢板贵上好几倍,只准村民盖两层的房子根本不现实……,甚至有怨言“就是为了你们拍照好看!”……一方面呢,几乎所有的村落都在为资金不足而苦恼不堪,另一方面呢,却又有大把的钱眼睁睁地看着浪费掉,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反而沦落到最次要的地位。如果我们不把各个村落的文化挖掘、记录、解读、保护、提升放到最优先的位置,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而是只注重颜值,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心力只是把村落搞搞漂亮,而且是审美标准很不对头的“漂亮”,而那么我们的工作做得越多、越努力,对传统村落的破坏,也就越广泛、越深刻,越难以挽回。

其七,设计要平常。

传统村落除了相对落后(是否“落后”不能以西方的、城市的、工业时代的标准来判断)的住房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有什么是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改变的?传统村落中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有什么是需要特别设计的?人家天生丽质,原来就好得很啊!否则怎么评上传统村落的?可惜的是,大家认为这太“平常”啦,太没有设计感嘛!怎么能红起来呢?于是一群热血冲动的干部,带着一伙鸡血亢奋的设计师,在传统村落里大肆设计、大肆改造、大肆提升……弄酷耍帅,努力炮制网红,而忘却了无为是比较高的境界、最难达到的境界。唉,这个算了,不说了,得罪人。

传统村落与文化(可否有点平常心)(8)

五、传统村落:忘掉他人的诗和远方,过好自己每天的平常

传统村落,搁五六十年前,比比皆是,就如麻雀一样,是要消灭的对象。而斗转星移之间,麻雀也成了保护动物;在大量的村落消失后,幸存的传统村落一跃成为珍贵的遗产。物以稀为贵,社会的灼灼目光,就聚焦在残留的这万余个还算“传统”的村落上。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正常人呢,恨不得普天下的镜头都对准自己,想尽一起办法红起来,红起来了就有了一切,车子房子票子女子……。传统村落自然也要红起来,成为更多人的诗和远方,才能将文化遗产作为“他人的乡愁”,卖成钱。

红起来当然不是什么坏事。可惜的是,在具体的市场环境下,红起来就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初心背道而驰。一则红起来的途径在当下就是向他人兜售“乡愁”、成为他人的“诗和远方”,而这绝不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目标。二则红起来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损害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为代价,比如不当建设、过度开发、对市场的曲意逢迎等等;三则红起来后必然会刺激村落传统文化的变异,过量的旅游必然会冲击传统的生产生活形态,荡涤原来有保护价值的一切,变异的村落,不再是我们要保护的对象;四则红起来只可能持续一段有限的时间,当今有勇气在国内旅游的游客中,有几个没去过什么古村古镇呢?有限的市场容量被挥霍完后,已被改头换面换心的村落,也不可能回到从前,只会留下一片华丽的荒凉。

更何况,传统村落,都能红起来么?地理区位不好、文化区位不好、景观资源一般、也没那么好运遇到贵人牛人的村落,能红起来吗?更深层的问题是,需要红起来吗?红起来无非是靠别人的追捧,而现下异次元的小年轻都知道,人生苦短,没必要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王道。就算很功利地要赚取“他人的乡愁”,人家凭什么愿意花钱?有心智的女孩都懂得:刻意讨好和奉迎留不住浪子的心;做好自己,才是最大的吸引力。可传统村落呢?为什么要卑躬屈膝地为了市场而折腾自己?

更深入地想一想,红起来是为了什么?无非也是为过上好日子。好日子不是让别人羡慕的日子,而是自己喜欢的日子。可惜有些人还是没注意这个道理,在和别人的攀比中苦闷啊苦闷、彷徨啊彷徨。而要轻松过上自己喜欢的日子,应尽量多点平常心,饭够吃饱就好了,衣服够暖就好了,车能代步就好了,房子够住就好了……不切实际的追求,到头来苦的还是自己,这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初衷,不也是背道而驰么?

传统村落与文化(可否有点平常心)(9)

在传统村落的发展利用中,多点平常心,尽力做好里子工作,让村民能留得下来住得安逸活得舒服;面子上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个勇于平常的村落,过一种甘于平常的生活。风云人物璀璨明星层出不穷,他们红极一时划过天际留下灿烂的花火,作为凡人我们可以仰视一会儿,但不要羡慕和追逐,把脚踏在自己家园的土地上,忘掉那些转瞬即逝的光芒,忘掉他人的诗和远方,过好自己每天的平常……祈愿村民、干部、专家、社会大环境……都能多一点平常心,这样才能让传统村落的美好,不再是“从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初心,还有点儿实现的希望。

传统村落与文化(可否有点平常心)(10)

尾声】这几天有位名校名教授指出:出身社会底层的人,心理多半都会阴暗。此语如当头棒喝,俺反思了一下自2016年来炮制的二十几篇关于传统村落的“文章”, 果不其然,基本上都是在说这不好、那不好,而且尖酸刻薄,极尽嘲笑讽刺之浅薄,可自己却什么实事也没做,什么论文也没发,在村里连个公厕都没盖成过。幡然悔悟、痛定思痛、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这篇“文章”是最后一次自娱自乐、自说自话,此后将认真投入实实在在的工作。诚挚感谢各位师友和读者诸君的教导、批评和支持,谢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