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童推荐:苏童金宇澄路内推荐

苏童推荐:苏童金宇澄路内推荐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嫉妒》中的故事素材,部分来自于张玲玲10年的记者经历,部分来自做编剧时写了一个片段的故事,也有一些出自“自己也说不清的理由”。张玲玲说,回头看每段职业经历都是受益的。比如做记者,如何去唤起广泛的共情,如何进行事件纵向和横向梳理,如何处理时间、间接引语、直接引语、主谓语;做编剧,因为写作一直处于被推翻的过程,常常需要拷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故事才算有意思的;现在做版权,需要读大量当代小说,对当下的文学状况有所观察。“当然,究竟做什么职业,对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小说家,其实不那么重要。不管你做过什么,工人也好,仓库管理员也罢,如果不去写作,经历仅仅是经历,不会变成写作的养分和素材。常常有人问我,做记者对写作有什么影响?其实不去写,任何经历都是无用的。”在张玲玲的观察中,眼下大多数青年写作者处于“双职业”。“先要活下去。要写出好的作品,得允许自己先写点不太行的

苏童推荐:苏童金宇澄路内推荐(1)

《嫉妒》是1986年出生的张玲玲的第一本中篇故事集。编辑林潍克说,从约稿、改稿到出版,这本集子用了两年时间,虽然漫长,也有瑕疵,但作为小说集的责编,“还是很骄傲”。他评价,“这是一位几乎以虔诚的信徒姿态对待写作的青年作家。”

《嫉妒》腰封上印着“多少荒唐、任性、残酷,都假借爱之名。苏童、金宇澄、路内诚意推荐”。书中收录同名小说《嫉妒》及《岛屿的另一侧》《破碎故事之心》《似是故人来》《去加利利海》《无风之日》《新年问候》等7篇。故事背景都发生在南方的城市,在当代人的生活中,从青年、中年、老年三种视角,切入一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困局,有些困局源自外部的时局,有些困局源于内心。

苏童推荐:苏童金宇澄路内推荐(2)

张玲玲大学毕业后做过记者,后来做编剧,如今在一家影视公司做版权采购。“同事说,玲玲看中的,肯定卖不了。他们都习惯了。”作家书店举行的《嫉妒》新书分享会前,张玲玲接受记者采访,语速飞快。这场分享会的题目是她自己定的——职业的小说家和理想的写作。“其实在影视业的两段职业经历都挺惨淡。在编剧公司做的那年,一个剧本也没做出来,根本到不了制作环节,有时刚写了梗概就被推翻了。做版权采购,有一年时间只买了一个。”“老板为什么要这样的员工?”她笑起来,“如果我将来能成为一个有点作为的小说家,一定要感谢老板。”

苏童推荐:苏童金宇澄路内推荐(3)

张玲玲期许自己成为职业写作者。“刚开始做记者时,带我的老师对我说,做记者之核心不是理想主义,而是职业精神。对我来说,写作者的职业精神是你很清楚即将开始的工作可能会失败,你会在其中犯许多错误,摔无数跟头,遇到许多棘手难缠的问题,但你还是把自己按在椅子上去写,直到写出一点什么。”

《嫉妒》中的故事素材,部分来自于张玲玲10年的记者经历,部分来自做编剧时写了一个片段的故事,也有一些出自“自己也说不清的理由”。张玲玲说,回头看每段职业经历都是受益的。比如做记者,如何去唤起广泛的共情,如何进行事件纵向和横向梳理,如何处理时间、间接引语、直接引语、主谓语;做编剧,因为写作一直处于被推翻的过程,常常需要拷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故事才算有意思的;现在做版权,需要读大量当代小说,对当下的文学状况有所观察。“当然,究竟做什么职业,对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小说家,其实不那么重要。不管你做过什么,工人也好,仓库管理员也罢,如果不去写作,经历仅仅是经历,不会变成写作的养分和素材。常常有人问我,做记者对写作有什么影响?其实不去写,任何经历都是无用的。”

苏童推荐:苏童金宇澄路内推荐(4)

在张玲玲的观察中,眼下大多数青年写作者处于“双职业”。“先要活下去。要写出好的作品,得允许自己先写点不太行的,然后再出来一点好的。当然也可能一直写不好,但你还是得先活下去。”在影视公司就职,她试着理解“影视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东西”,但“确实感觉比较隔阂”。“我只能判断这个小说,我喜欢还是不喜欢。但我喜欢和市场喜欢的标准之间有多少距离,判断不出来。所以我觉得作家去影视圈是相互添乱,作家不见得瞧得上影视圈,影视圈也不一定真想要作家,很少有两栖成功的案例。像格雷厄姆·格林、福克纳这样的大咖级小说家,当时在好莱坞混得也挺边缘。”

“不过,有个情况非常实际,影视改编对书籍销售的反向拉动很明显。我的工作每年要做数据分析,如果小说改编影视剧,书很可能马上就会卖到断货。其次,现在的阅读,明星驱动比作家驱动要大得多。感谢金宇澄老师推荐我的书,他的《繁花》朱一龙推荐过。如果可以,我也想找肖战推荐。”张玲玲笑道,“不知道肖战老师想不想看。”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