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库表格(从新手村到)
乡村振兴人才库表格(从新手村到)成功攻下这个课题,让他和项目组士气倍增,余宏伟开始将目标瞄准高端经济型桥梁钢,他通过与集团研究院的联合攻关,成功开发国内级别最高、难度最大的桥梁钢种,以优良的性能和保障,成功中标沪通长江大桥、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等。随后,他将优化组批原则成功应用于公安长江大桥、银川黄河大桥、成贵高铁贵州鸭池河大桥、洞庭湖大桥等重大工程用桥梁钢的生产中,使2014年完成18万吨的桥梁钢生产业绩,使鄂钢桥梁钢板成功跻身于国内一线品牌,并成功打入东南亚重大工程——孟加拉国PADMA大桥。参加工作后,余宏伟先后参加管线钢、桥梁钢、船板钢、容器钢等课题,积极协助负责人开展试制工作,相继参与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他热衷实践,凭借出色的业绩从最初的一般参与者逐步成长为主要负责人。重大工程是他勤学苦练的试金石。参与港珠澳大桥项目时,余宏伟与团队决心啃下港珠澳大桥用某钢种优化组批攻关这块硬骨头。针对规格繁杂,钢板轧制带出品较多
2009年余宏伟大学毕业进入鄂钢,2012年他成为大罐钢项目组带头人,2013年又成为桥梁钢项目组负责人。
今年,他获得武钢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人员创新奖,并被列入鄂钢公司关键人才库的一员。
“要做就做最好的”
7年前的夏天,26岁的余宏伟从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专业硕士毕业到鄂钢。面对大转炉、宽厚板等产线新环境,他那时起就下定决心:“要做就做最好的。”
参加工作后,余宏伟先后参加管线钢、桥梁钢、船板钢、容器钢等课题,积极协助负责人开展试制工作,相继参与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他热衷实践,凭借出色的业绩从最初的一般参与者逐步成长为主要负责人。
重大工程是他勤学苦练的试金石。参与港珠澳大桥项目时,余宏伟与团队决心啃下港珠澳大桥用某钢种优化组批攻关这块硬骨头。
针对规格繁杂,钢板轧制带出品较多等突出问题,他多次梳理生产订单,对生产过程不可避免的带出品进行套尺,最大限度地提高合格率。通过对生产过程跟踪和清理,制定最佳组批原则,合理优化调整方案,使港珠澳大桥用该钢种一次性能合格率较2012年提高16%,原品种合格率较2012年提高12%,创造出可观利润。
随后,他将优化组批原则成功应用于公安长江大桥、银川黄河大桥、成贵高铁贵州鸭池河大桥、洞庭湖大桥等重大工程用桥梁钢的生产中,使2014年完成18万吨的桥梁钢生产业绩,使鄂钢桥梁钢板成功跻身于国内一线品牌,并成功打入东南亚重大工程——孟加拉国PADMA大桥。
成功攻下这个课题,让他和项目组士气倍增,余宏伟开始将目标瞄准高端经济型桥梁钢,他通过与集团研究院的联合攻关,成功开发国内级别最高、难度最大的桥梁钢种,以优良的性能和保障,成功中标沪通长江大桥、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等。
“大罐王”的美誉
初春万物复苏。好消息在充满希望的时节传来:鄂钢成功拿下中石油某地项目用大罐钢供货合同。
中石油该项目是是国家安全战略重大工程,干好这一单是鄂钢进入中石油等大型客户采购平台的基础。
余宏伟作为项目负责人,深知责任重大,他提前做好试制准备工作,天天泡在现场。不论白天晚上,节假日也在炼钢、宽板、质检等环节做好跟踪。
针对冶炼成分波动较大等问题,他和现场人员创新冶炼模式,制定不同热处理工艺,使原品种合格率达88%以上,在40天内完成全部钢板交付任务,创造鄂钢大罐钢首次接到合同就提前完成的佳绩。
还没来得及回味,他便又投身到中石油另一项目试制工作中去。为解决调质薄规格钢板这个世界性难题,余宏伟天天工作在现场,对1200余块钢板一一梳理分析,制订不同的热处理试制工艺,全程跟踪。他通过试制摸索经验,实现性能合格率达100%,按期交付合同,使鄂钢大罐钢在国内占据一席之地。
好男儿当起“巧妇”
面对钢铁“寒冬”,企业生存尤为艰难。一次次的成功后,余宏伟没有停歇,为响应“降本增效”号召,他还要竭尽全力当个“巧妇”。
为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鄂钢压力容器用调质钢市场竞争力,余宏伟在短流程制造工艺技术上,又在部分厚度规格上实现工艺创新,从而省去抛丸、离线淬火工序,降低生产成本近20万元。
同时,他结合鄂钢宽厚板实际设备状况,通过调配优化轧制工艺配合,实现了鄂钢HG785D首次生产并成功低成本制造。
在余宏伟心中,降本潜力是挖不尽的。他再接再厉, 2015年他带头完成的一些技术成果,甚至颠覆了某种钢板的传统设计理念,有效控制了吨钢成本。
来源:今日鄂钢
原标题:每一步都有新高度
撰稿:张蕾 姚振园
摄影:赵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