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画人物最真实的画家:他偏画骨瘦如柴的老头

画人物最真实的画家:他偏画骨瘦如柴的老头而王维则在重色的青绿山水和重线的写意山水之间, 用黑白水墨开创了一种新的山水风格。选择了一种调和的新技法,“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这也就是后人常说的“破墨”山水,破墨即是以浓墨加水,多用以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这种渲染之法,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与表现力,是王维对山水画的一大贡献。黑白水墨山水画,从王维这里开了先河,他也成为水墨山水画公认的鼻祖。最能代表王维书画成就的,是山水画。唐朝的时候已经有山水画, 王维所处时代的山水画坛,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占据了主流,大小李是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在王维之前,画家们都用石青、石绿等彩色的矿物质颜料描绘风景,青绿山水是先用线条勾勒出山石树木的外形轮廓,少有墨的皴擦,用青绿颜色填之,画面观感富丽堂皇,犹如仙人之境,故深受达官贵人的推崇喜爱。与其相对峙的是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写意山水风格,特点是用线的粗细变化表现山石林木,风格可称为“有笔无墨”。如此一来,伏

画人物最真实的画家:他偏画骨瘦如柴的老头(1)

伏生

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史称“焚书坑儒”, 使古代文化典籍遭到严重破坏。在此危难之际,一位老先生挺身而出挽救这些文化古籍于水火。他叫做伏生,山东济南人,是孔子的弟子宓子贱的后裔,原为秦博士。秦国统一后,朝廷设立了博士70员以备顾问,伏生便是这其中的一员。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 伏生不忍心看到这些文化古籍遭受厄运,于是想尽办法开始拯救。他逃回故乡,冒死将《尚书》藏在了自家的墙壁之中。

就这样一直熬到秦朝灭亡,汉朝建立。天下终于安定了,后来汉文帝为了求能治《尚书》之人而发现了伏生,经历朝代更迭大起大落的伏生这时候已经90多岁了,老先生终于有机会让《尚书》重见天日了,当他从墙壁里取出《尚书》时,发现其中一部分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了二十九篇。为了不让书中的经义从此埋没,伏生于是招收了一批学生,开班授课,讲授《尚书》。

此时伏生年纪实在是太大了,老到已经不能够行走,汉文帝只好派晁错前往听取老先生口授,伏生不光是不便行走 因年迈齿落,口齿言语也不清楚,估计还有口音,晁错压根听不懂,向晁错口授《尚书》时,只好由伏生的女儿羲娥在一旁代为解说。

如此一来,伏生讲授,其女转述,晁错笔录,终于将《尚书》整理记录了下来,这就是传世的今文《尚书》,也就是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写定的《书经》。伏生口授28篇,也就是《今文尚书》。文人画的开创者兼大诗人王维将伏生老先生传授经书的场景画了下来,《伏生授经图》表现的正是伏生讲授典籍的情景。

画人物最真实的画家:他偏画骨瘦如柴的老头(2)

王维

说起王维那可是大名鼎鼎,却又非常神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多数人熟悉的王维是以唐朝著名诗人而闻名的。像“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都是王维传诵不衰的名句。然而王维不得了的还有他的绘画,古代文人墨客能画个画那是平常事,但到了王维这里就成了开创先河鼻祖级别了,他的绘画成就不逊于他的文学造诣。

最能代表王维书画成就的,是山水画。唐朝的时候已经有山水画, 王维所处时代的山水画坛,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占据了主流,大小李是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在王维之前,画家们都用石青、石绿等彩色的矿物质颜料描绘风景,青绿山水是先用线条勾勒出山石树木的外形轮廓,少有墨的皴擦,用青绿颜色填之,画面观感富丽堂皇,犹如仙人之境,故深受达官贵人的推崇喜爱。与其相对峙的是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写意山水风格,特点是用线的粗细变化表现山石林木,风格可称为“有笔无墨”。

而王维则在重色的青绿山水和重线的写意山水之间, 用黑白水墨开创了一种新的山水风格。选择了一种调和的新技法,“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这也就是后人常说的“破墨”山水,破墨即是以浓墨加水,多用以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这种渲染之法,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与表现力,是王维对山水画的一大贡献。黑白水墨山水画,从王维这里开了先河,他也成为水墨山水画公认的鼻祖。

但王维的本事远不止于此,《伏生授经图》显然是一幅人物画,王维又将这幅人物画画成了不可替代的代表作。王维画人物水平高到什么程度呢?就连画圣吴道子在他的面前都得干拜下风。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更是对王维佩服得五体投地。

苏东坡

苏东坡曾认为画画这件事到了吴道子那儿就算是达到了不可逾越的巅峰,可是他还说过,让他在吴道子和王维两人之间选择的话,他竟然更佩服的是后者。为什么呢?苏东坡专门写下 《王维吴道子画》的诗文,这样评价“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他认为吴道子占领的是艺术工匠传统的高峰;然而王维呢,则开创了一种“得之于象外”的写意格调,就像摆脱了牢笼束缚的仙鹤一般。搁我们平常人理解呢,吴道子是人中高手,而王维则已得道升仙了。

苏东坡对王维崇拜到无以复加,对王维的画作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年轻的时候曾在凤翔当公务员,有一年元宵节的夜晚,苏东坡特地跑到当地一座寺庙中观看王维画的壁画,这一看不要紧,令他大为震憾:“时夜已阑,残灯耿然,画僧踽踽欲动,恍然久之。”这是苏东坡在《题凤翔东院右丞画壁》中写下的体验,意思是虽然已过去了三百多年,但王维画中的僧人依旧栩栩如生,仿佛要从墙壁上走下来一样。

《伏生授经图》就是这样一幅令人震惊和感动的画作。伏生力挽文化古籍免于劫难之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个大事件。王维用他出神入画的精湛绘画手法表达了他对这个老先生的深深敬意。

画中伏生授经的场景鲜活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形神兼具。画中九十高龄的伏生老先生形貌苍老,须发尽白,瘦骨嶙峋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老先生头戴一方巾,头微左侧,赤裸肩背,肩上披纱,坐于蒲团上,右手持卷,左手指点,双目圆睁,大约正讲到紧要之处。

画人物最真实的画家:他偏画骨瘦如柴的老头(3)

这幅《伏生授经图》是一幅彩色人物画,但与唐代同时期的人物画相比,颜色运用非常含蓄收敛,朴素之致。此图线描手法非常高超,敷色清雅,有一种“设色见素”的效果。画中没有任何背景衬托,王维主要集中刻画人物之神态,突出主题,使老人授经时渊深静穆的神情跃然纸上,人物以白描双钩,极为工整,线条流畅自如,图中案上放着砚台与毛笔,老人双肘伏案,随着吊着的手中垂下一卷书等都衬托着画中主人翁的身份与个性,而对于这些案、具之类用品,亦用笔挺秀,复具质感。从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伏生额头的皱纹与身体上极为松弛的皮肤,非常生动而且真实的描绘出了当时老先生的身体状况。通过画面中对伏生神态的描绘,可以想象,年老的伏生讲授《尚书》时的吃力。

清初金石书画鉴藏家孙承泽对这幅画这样评价:“人物之妙,有非唐人所能及者”。唐代的人物画非常发达 有人画威严的帝王,比如阎立本的《步辇图》画唐太宗、 有人画丰腴的仕女,比如 张萱的《捣练图》里的宫廷女子,而王维却要画又老又瘦的伏生,这就显得很特别了,伏生是歌颂赞美的那一类人,因为他将生命奉献给了文化的保存与传递。

而王维在《伏生授经图》中成功地表现出了这位九十岁老先生身上蕴藏着的温雅古朴之美。这幅画的好处是将伏生的气质完美地呈现了出来,有一种如临圣者的境界,所以说这幅画不是为了取悦人们的眼睛,而是要塑造人们的心灵。它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我们每个人虽然是生命有限的个体,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让前人创造的文明永恒无限。

画人物最真实的画家:他偏画骨瘦如柴的老头(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