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惠民保险是怎么缴费的?各地惠民保掀投保热潮
最新惠民保险是怎么缴费的?各地惠民保掀投保热潮“我觉得惠民保产品设计中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转移支付的功能。比如城市中很多老年人,他们的个人医保账户可能常年‘亏空’,因为要经常看病吃药,因此对于惠民保产品,你让他们自己掏钱购买就觉得心疼,但是作为他们的子女可能正值壮年,个人医保卡中结余资金并不少,为家庭成员承担起惠民保资金并没问题。这一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庭成员之间医保账户资金不能共享的问题,也激起了市民的投保热情。”对此,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精算博士王涛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根据此前中国药科大学徐伟团队在《普惠险核心问题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个人医保账户为我国从以公费医疗为主的医疗保障模式向社会医疗保障模式的转变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账户运行的20多年中,个人账户资金从2003年的291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0096亿元,人均个人账户资金结余在17年间提高近11倍,由此可见,个账整体运行稳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进入年中,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产品也迎来投保高潮期,自上海“沪恵保”开放今年投保以来,短期内预约参保人数突破370万人;与此同时,国内其它地区城市也相继发布各自惠民保产品的参保工作。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6月以来,天津、杭州、内蒙古、青岛等地都纷纷启动惠民保投保。据众托帮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龙格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4月中旬,2022年惠民保已在22省63地推出94款产品,覆盖超2500万人次,保费收入25亿元;而自2020年惠民保产品面世以来,近三年的数据显示,2020年惠民保在23省83地推出112款产品,覆盖4000万人次,保费收入46亿元;2021年惠民保在28省122地推出177款产品,覆盖1.4亿人次,保费收入140亿元。
“我们预计,今年的惠民保产品保费收入可能会创下新高,覆盖的参保人群也会更广,比如上海、杭州等地都将新市民纳入了参保范围。由于可以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进行购买,同样可以盘活万亿的存量医保结余资金;另一方面,惠民保产品能够在基本医保之外,对于重大疾病的治疗进行二次报销,减轻患者的医疗支付压力,也使得有更多比例的患者能够实现将重疾成为慢病或者延长寿命的目标。”6月10日,上海一家大型寿险公司政保部负责人秋韵(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位受访业内人士看来,惠民保产品的普及,将搭建起以基本医保 惠民保 消费型商业医疗险 重疾险“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医保产品体系,对于我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起到健全的作用。
盘活万亿医保结余资金
一方面,可以通过医保账户支付的惠民保产品确实可以减轻重疾患者手术及用药上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盘活沉淀已久的万亿个人账户医保结余资金。
根据此前中国药科大学徐伟团队在《普惠险核心问题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个人医保账户为我国从以公费医疗为主的医疗保障模式向社会医疗保障模式的转变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账户运行的20多年中,个人账户资金从2003年的291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0096亿元,人均个人账户资金结余在17年间提高近11倍,由此可见,个账整体运行稳定,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结余过度的问题。
“我觉得惠民保产品设计中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转移支付的功能。比如城市中很多老年人,他们的个人医保账户可能常年‘亏空’,因为要经常看病吃药,因此对于惠民保产品,你让他们自己掏钱购买就觉得心疼,但是作为他们的子女可能正值壮年,个人医保卡中结余资金并不少,为家庭成员承担起惠民保资金并没问题。这一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庭成员之间医保账户资金不能共享的问题,也激起了市民的投保热情。”对此,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精算博士王涛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
在王涛看来,从个人医保账户支付惠民保保费,本身也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因为个人医保账户属于“活水”,每个月都有进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支出,有些人可能十多年下来积累了以万计的金额,正好可以为家庭多配置一层保险保障。
“有人担心惠民保随着覆盖面越来越广,保费也随之越积越多,会不会像医保账户那样出现结余。这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惠民保产品的宗旨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保本微盈摊销商业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而且各地产品也会根据每年产品运营情况对于保费或者保障范围进行调整。相信各地会有经营盈余,但是并不会以盈利为目的。最重要的是,惠民保涵盖的重疾药品和治疗手段,可以减轻国家医保账户的支付压力。”王涛指出。
根据龙格的统计数据,截至4月中旬,已有30个地区的37个地级市共30款惠民保产品支持医保个账支付保费。比如芜湖、重庆、兰州、珠海、汕头、惠州、中山、绍兴、嘉兴等地。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在目前推出的产品中,特药保障几乎成为了惠民保标配保障责任。原因是在惠民保产品中提供特药保障,既能切实分摊被保险人的经济负担,又能够让被保险人得到精准高效的品质治疗与服务,对于被保险人的治疗获得感和保障获得感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特药扩容,已经成为今年惠民保产品的一大亮点。以今年的沪惠保为例,其在原有国内21种特药保障的基础上,增补更替已纳入医保目录7种特药,并扩展药品至25种,适应症由原来的17种扩充至23种,进一步满足群众急需的高额药品保障。”对此,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采访时表示。
“四位一体”产品不可或缺
尽管当前惠民保产品大卖,但在商业保险公司资深营销人士眼中,假如消费者认为只要有医保和惠民保产品,就足以撑起个人未来疾病风险的保障,那也是大错特错了。
“现在很多中青年人,觉得有了惠民保之后,对于商业医疗保险的认可度就降低了很多。这其实并不可取,在惠民保出现之前曾经国内的保险市场上出现了众筹保险红极一时的状况,很多互联网巨头推出了每天只要几毛钱就可以获得十万保障的那类产品,对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被叫停。前年的疫情让健康险产品保费规模不断攀升,显示居民对于健康保障的重视。但是很多人都只购买了消费型的百万医疗产品,而忽视了长期的重疾险产品。”对此,上海特许财富规划师、MDRT前中国区主席谢芳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
在谢芳看来,我国“四位一体”的医保产品架构已经成型,但是处于顶端的重疾险同样不可或缺,因为无论是基本医保、惠民保、报销型医疗险都有自身的免赔额以及赔付标准,真正能实现全覆盖的还是期缴的重疾险。
“以基本医保为例,一般来说重大疾病或者突发意外的医药费中,有1万元是属于免赔范围,另外比如救护车、住院陪护费、护理费等几类项目也不在报销范围内,这样的话就是有数万金额患者要自理;惠民保产品虽然没有免赔额,但是它所针对的就是重疾中的自费药的购买和治疗手段的报销,可以说它是针对基本医保之外产生的额外医疗费用进行报销;那么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所谓消费型百万医疗保险,要看清的是它的保费同样有免赔额1万元,还有它的报销是针对基本医保已经报销后的自费部分进行二次报销,且不重复报销。所以这三类可以说都是有自身的报销盲区的。”谢芳指出。
谢芳表示,当前很多城市白领热衷购买消费型医疗险,只有当看清百万医疗产品的条款才能明白这种也是一种补充型的产品,不能真正完成疾病风险的全覆盖。
“比如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一个正直盛年的男性或者女性到底需要多少医疗保障才能免除后顾之忧。如果以当前国内一线城市中产阶层的经济实力和财务规划角度来看,在重疾配置上要备足500万的重疾风险保障。这类产品是以重疾发生即完成赔付为目标,就是说投保人一旦被确认重疾,保险公司就给付保额,至于如何治疗、怎么报销甚至保险金如何分配都是由投保人自主处理。当前重疾风险发生几率越来越高,治疗费用也越来越贵,百万起步初见疗效是正常,那么还要加上休养加误工费、家庭开销等等费用,这都需要以高保额的重疾险来做匹配的,当然这类产品的保费也是比较贵的。”谢芳受访时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