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怎么才能快速学习?妙不可言这堂宇宙级网课
网课怎么才能快速学习?妙不可言这堂宇宙级网课小编给你划好了知识点——往下看!首次在问天实验舱进行太空授课“天宫课堂”第三课内容丰富,干货满满
10月12日下午
“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
陈冬、刘洋、蔡旭哲
首次在问天实验舱进行太空授课
“天宫课堂”第三课
内容丰富,干货满满
往下看!
小编给你划好了知识点——
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
在太空中
将三根粗细不同的塑料管
同时放在水中
最细管子内的液面飞速到达顶端!
地面的效果
太空中的效果
这是由于在太空中
没有了重力的束缚
表面张力作用会更加明显
水球变“懒”
在水球变“懒”实验中
航天员刘洋成功演示了
紫色水球从“活跃”到“懒惰”的过程
首先,用注射器喷出空气
冲击水球
可以看到水球震动剧烈
在水球中加入一颗空心钢球后
再用同样的力度冲击水球
水球的震动神奇地变小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小球的加入能使流体的震动发生变化
太空趣味饮水
在地面
我们都是使用短吸管喝饮料
如果吸管太长
喝起来就会很费力
在天宫课堂中
刘洋用2米长的吸管
成功喝到了芒果汁!
这是因为空间站是微重力环境
仅仅依靠吮吸的力量
就可以轻松喝到饮料了
会调头的扳手
陈冬将空间站中的工具
T字扳手在空中旋转后
扳手居然会自己翻身
时而头朝上,时而头朝下
反复不停
更为神奇的是
当他将两个扳手同时旋转时
它们展现出了
完全不同的旋转姿态
这一现象是苏联一位航天员偶然发现的
被称为“贾尼别科夫效应”
你知道是什么原理吗?
太空科普课上
航天员还向同学们
介绍了中国空间站开展的
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
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
授课期间
航天员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
与地面课堂师生
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天地互动
在“天地互动”环节
有同学提问
太空中植物为何
还能把根扎进土里?
刘洋解释称
这是因为植物
不仅具有向重性,还有向水性
但也因为在太空没有重力
植物的根和茎
不能向着一个方向生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天宫课程表”中出现的实验项目均经过了精挑细选。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训练教员石玉生介绍道,在选择实验项目时,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天地的现象差异一定要显著;科学原理要清晰;视觉效果要好,要具有传播性,能够起到真正的科普效果。
太空授课
首次在问天实验舱进行
本次“天宫课堂”与以往相比
授课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以往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
首次新增了问天实验舱
问天实验舱
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段
在问天实验舱里的工作生活
都是什么样子的?
新的各种实验柜又都有什么作用?
航天员首先为我们展示了
问天实验舱的睡眠区
- “立起来的床”
在直播中,我们可以看到问天实验舱睡眠区的方向是纵向的,在地面可没办法这样睡觉,但在微重力环境下任意方向睡眠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所以可以根据设计需要来安排航天员的睡眠区方向。
此外,太空厨房、
太空自行车、卫生间等一应俱全
刘洋介绍,问天舱可以独立支撑
乘组在轨生活
舱内搭载了多个科学实验柜:
- 科学手套箱与低温存储柜
科学手套箱为航天员提供了一个密闭洁净的操作空间,让实验更加便捷可控。未来,航天员将在这里安装一台灵巧机械臂和一套显微操作系统。在各种设备的共同配合下,航天员可以给细胞做手术、穿刺,其操作精度可达到5微米。
低温存储装置相当于实验样品的“太空冰箱”,它可以提供零下80℃、零下20℃和4℃的存储温度,满足不同样品对低温的存储需求。
生命生态实验柜是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平台。陈冬介绍道,“实验柜由一个个像小房间一样的模块组成,每个房间对应不同的研究对象,就仿佛是动植物的太空旅馆,这个实验柜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未来在月球乃至火星实现长期生活。”
生物技术实验柜是主要以细胞组织、蛋白质等生物样品为对象进行研究的科研设备,配置了多种先进的细胞培养和检测仪器,“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太空生物实验室”。
变重力实验柜能够为科学实验提供高精度模拟重力环境,以便开展包括生命、流体、燃烧等多项科学实验。
利用这些科研设备
人们能够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微重力流体物理、
空间材料科学等领域
研究多种空间环境要素下的
基本科学规律、机理
关注生命生长发育和人的健康
探索人类长期太空生存
所面临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问天实验舱还能够
开展大规模舱外实验
就像是把一个大型科学实验室
搬到了太空
广东地面课堂同步开展实验
10月12日下午,在广州
广东科学中心同步设置了
“天宫课堂”地面实验小课堂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州大学城小学的
40名学生来到广东科学中心
收看“天宫课堂”直播并参与实验
在地面做实验和在空间站内
做实验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会使用到桌面上的这些道具
例如毛细管、色素水、长吸管等
来跟随航天员完成一系列实验”
广东科学中心讲解员吴诗恒
介绍实验道具后
同学们伴随着授课直播同步开始了实验
在“天宫课堂”直播中
航天员用两米长的吸管喝水
看起来非常轻松
但在地面上也是如此吗?
“我站在凳子上用长吸管喝水
感觉特别难”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州大学城小学
五年级(4)班学生叶子汛
做完实验后说道
实验中,同学们将盐倒到清水里
观察烧杯中钢球的变化
随着不停地搅拌,小球逐渐浮在水中
“在太空授课的实验中
我们看到钢球不需加入盐即可浮在水球中
所以即使是相同的实验操作
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
天地实验的结果却是大不相同”
吴诗恒向同学们解释道
此前,“天宫课堂”
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
“这是我收看的第三节
‘天宫课堂’了
我觉得每节课都非常有意义
可以学到不少知识”
四年级(2)班罗希然说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州大学城小学
执行校长王福华说:
“前两次的‘天宫课堂’开讲时
学校也组织了同步收看
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
从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态度
这对他们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上完本期“网课天花板”
你最喜欢哪个实验?
宇宙浩瀚,探索无限
期待“天宫课堂”下一课!
来源:南方 客户端(记者 王诗堃 徐勉 刘佳荣 卞德龙 实习生 曾译萱)、央视新闻、广东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