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父亲的文章:散文父亲的愿望
散文父亲的文章:散文父亲的愿望他们站在书架前,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时不时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翻阅着。一旁的大爷与父亲交谈着:“现在的年轻人多幸福,想看什么书就买什么书,不像咱们那个年代,看书都是件奢侈的事儿。”“可不是嘛,想当年我买本书都得偷摸着。”父亲呵呵地笑着应答,满脸的幸福。或许是周末的缘故,书店里的人真多啊,有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选绘本的,有十几岁的孩子相约一起来选课外读物或学习资料的,也有成年人独自前来的。最惹眼的当属一群老年人了,他们与父亲年纪相仿,穿着也与父亲相似,毋庸置疑,他们都是从乡下赶过来买书的。我十岁那年,父亲去镇上卖粮食,回来的路上遇到一家书店,他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里面的书琳琅满目,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书架,墨香四溢。父亲站在书架前看了又看,眼里满是光芒。他抽出一本书,看了看封皮上的价格,又掏出兜里卖粮食的钱,数了又数。终于下定决心,买了本新书揣回了家。书买回来,父亲还没还得及看,就被母亲发现了。
司德珍
父亲打来电话,说,现在粮食入仓了,小麦种下了,地里也没什么农活了,他这个周末进城,给我母亲买件衣服,顺便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愿望。
父亲年轻时的愿望是什么呢?我猜,一定是跟书有关。记忆里,父亲留给我的两个身影最为深刻,一个是在田间劳作的身影,种庄稼,植果树,打理菜园子,像个老黄牛般任劳任怨;另一个是看书的身影,田间地头,煤油灯下,茶余饭后,他总会挤出时间捧书阅读,一脸陶醉,仿佛书本里有一处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幼年时,家里就有一个高高的书架,是父亲自己做的,但里面的书并不多,也就几十本的样子,都是他拿旁的东西给别人置换来的,那些书早已经卷了边儿,破了沿儿,但父亲依旧宝贝似的珍藏着,反复反复地阅读着。那会儿父亲最大的愿望是可以买几本像样的新书,但当时家里的经济匮乏,解决温饱已是不易,哪有闲钱买书,他的愿望只能一次次落空。
我十岁那年,父亲去镇上卖粮食,回来的路上遇到一家书店,他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里面的书琳琅满目,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书架,墨香四溢。父亲站在书架前看了又看,眼里满是光芒。他抽出一本书,看了看封皮上的价格,又掏出兜里卖粮食的钱,数了又数。终于下定决心,买了本新书揣回了家。
书买回来,父亲还没还得及看,就被母亲发现了。母亲一脸阴云地埋怨着:“书又不能当饭吃,买这本书的钱都够咱们吃半个月的油盐了。”父亲在一旁小心地陪着笑脸,说:“这不是忙了一秋了,想看看书解解乏嘛,别生气了,我以后少吃几口饭,就省出油盐钱了。”母亲被气得哭笑不得,说了声你呀,便不再跟父亲计较。
这天一大早,父亲就坐班车来了城里。我们先去商场给母亲买了件毛呢大衣,就匆匆赶往书店。
或许是周末的缘故,书店里的人真多啊,有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选绘本的,有十几岁的孩子相约一起来选课外读物或学习资料的,也有成年人独自前来的。最惹眼的当属一群老年人了,他们与父亲年纪相仿,穿着也与父亲相似,毋庸置疑,他们都是从乡下赶过来买书的。
他们站在书架前,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时不时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翻阅着。一旁的大爷与父亲交谈着:“现在的年轻人多幸福,想看什么书就买什么书,不像咱们那个年代,看书都是件奢侈的事儿。”“可不是嘛,想当年我买本书都得偷摸着。”父亲呵呵地笑着应答,满脸的幸福。
父亲在书店里逛了又逛,选了又选,最终买了满满一箱子的书。付钱的时候,我跟他逗趣,买书的事儿,我妈知道吗,你不会又是偷拿卖粮食的钱来买书吧?父亲嘿嘿地笑着,说,这次你妈知道,她说我辛苦了一辈子,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了。
我开车送父亲回家,他的目光一直落在这箱子书上,满是喜悦。他说,接下来的日子是咱们乡下人最清闲的时光,这些书够我看一个秋冬的,真好。
我心里感慨着,是真好呀,我的父亲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有大把的时间来读书,有满书架的书供他阅读。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