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20个冷知识:关于星球大战的若干个热门问题
星球大战20个冷知识:关于星球大战的若干个热门问题星球大战的宇宙处在与我们的银河系无关的另一个银河系。虽然常有人将它与《星际迷航》比较,但在架空世界剧本设定这一点看来,与其说《星球大战》是一部科幻电影,遑论说它更接近《指环王》一类讲述英雄、美人、正义、勇气与厚重历史的传奇史诗。《星球大战》里为什么没有地球?关于观看《原力觉醒》的二三事我没看过六部曲,可以直接看《原力觉醒》吗?答案是可以,但在观影之前,为了最大程度获得快乐,我依然建议你还是简要了解一些信息,比如绝地武士是什么,什么是原力之类的。
【口袋巴士新游频道原创出品 如欲转载请告知】
引言·沙特阿拉伯有句谚语
在我的故乡沙特阿拉伯有一句谚语:“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两种人:看过星球大战的人,和
传奇开始的地方——沙漠星球塔图因,景色和我的故乡沙特阿拉伯还真有点像
关于观看《原力觉醒》的二三事
我没看过六部曲,可以直接看《原力觉醒》吗?
答案是可以,但在观影之前,为了最大程度获得快乐,我依然建议你还是简要了解一些信息,比如绝地武士是什么,什么是原力之类的。
《星球大战》里为什么没有地球?
星球大战的宇宙处在与我们的银河系无关的另一个银河系。虽然常有人将它与《星际迷航》比较,但在架空世界剧本设定这一点看来,与其说《星球大战》是一部科幻电影,遑论说它更接近《指环王》一类讲述英雄、美人、正义、勇气与厚重历史的传奇史诗。
大反派凯洛-任,真实身份吓你一大跳
什么是绝地?什么是西斯?什么是原力?为什么欧比旺要说“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正如《指环王》的世界有魔法,与之对应的是《星战》世界的原力。原力是《星球大战》世界观的核心设定。在《星球大战》的世界中,原力是所有生物产生的一种能量场。原力在哲学上类似东亚古代的“道”,原力包含一切,穿透一切,将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欧比旺所言“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便有此意。原力与生物的联系媒介是细胞内的一种被称为“纤原体”(Midi-chlorian ,又称“迷地原虫”)的微观生命形式,“ midi-chlorian”一词,源自线粒体( mitochondrion )和叶绿体( chloroplast )。能利用原力的生物被称为原力敏感者(Force-Sensitive),一个人体内的纤原体多少决定了他运用原力能力的大小,原力敏感者可以运用原力实现隔空移物、控制心灵、预见未来、原力闪电等技能。很多原力敏感者死后能让自己的意志继续保持在原力内,化为“原力英灵”,原力英灵可以与原理敏感者交流,对后者施加影响。
如同道的阴阳两面一样 原力也被东亚文化爱好者卢卡斯分为光明面与黑暗面,在星战的世界里,光明面往往伴随着诚实、怜悯、宽容、仁慈、平静、自我牺牲等正面情绪,而黑暗面则往往从愤怒、憎恨、贪婪、妒忌、恐惧、好斗、狂妄自大等负面情绪中汲取力量,光与暗的斗争构成了所有《星球大战》作品的主线。
看《原力觉醒》,需要哪些必备的品质?
谦虚,我觉得就这一条。
如果你是一位被朋友安利来看星战的新人影迷,首先需要了解,星战的世界观成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其中必然有它的时代局限性。光剑碰撞的“嗡嗡”声、激光撞击金属产生的火花,都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
此后的星战作品为了与初代“感觉”上保持一致,在 3DCG 的时代也采用了相同的画面风格,而不是技术力不足的表现。因此,谦虚,理解星战对星战世界的诠释,而不是盲目挑错,是享受这部世界观略有“复古”风的经典幻想题材电影的第一位。
关于《星球大战》六部曲的二三事
如果我想通过观看电影补完剧情,最佳观影顺序是?
在星球大战世界观设定的时间线上,电影的拍摄顺序是 4-5-6-1-2-3,故事则以(Episode)1-2-3-4-5-6的顺序发生。然而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这样看会在EP1《魅影危机》的结尾直接将在EP5《帝国反击战》全系列最高潮处最大的悬念透掉。
因此有一部分朴(xian)实(de)善(dan)良(teng)的星战迷为新观众重新编排了一个闪回顺序:4-5-1-2-3-6,这样原本的前传三部曲就成了 EP5 经典剧情发生后的闪回。如果你觉得闪回太长,或者不是连姆·尼森脑残粉,又或者不想看小鲜肉时期的伊恩·麦克格雷格,又或者并不是《速度与激情》忠实影迷,不妨就别看《魅影危机》了,在《魅影危机》里,欧比旺的师父魁罡-金(连姆·尼森饰)死了。
一位星战迷美好的一天,从穿着睡衣,怀抱玉米片,倒卧在沙发上看完全部六部《星球大战》开始(全六部 13 小时)。——泰戈尔
《星球大战》六部曲讲了怎样的故事?
读到这里,如果你真的不想再去看六部曲,确认自己真的真的真的看过《原力觉醒》之后也不会再看六部曲,或者不惧剧透(这样的壮士我只有双膝跪地给您磕一个)地义无反顾地,一定要了解一下六部曲的剧情才能安心看《原力觉醒》,那么请看下文:
“前传三部曲”
帕尔帕廷原是和平的纳布(Naboo)星系派驻银河共和国议会的代表。但他暗中怂恿经济垄断组织“贸易联盟”(Trade Federation)派机器人入侵自己的家乡,并以此为藉口攻击共和国现政府不作为,从而博得其他议员对自己的同情,使自己顺利当选为共和国新一任最高议长(Supreme Chancellor)。大约在同一时间点,(《魅影危机》)
十年后,他故伎重演,一方面派自己的西斯徒弟煽动共和国境内的分离主义思潮,组建与共和国中央政府为敌的独立星系邦联(Confederacy of Independent Systems),另一方面又让绝地指挥共和国的克隆人大军,打击分离势力。(《克隆人的进攻》)
在这场持续了三年的克隆人战争(Clone Wars)中,虽然共和国大军节节胜利,但绝地的力量被削弱,人民对民主制度失望透顶。最后,在克隆人战争即将胜利之际,帕尔帕廷利用苦肉计谎称绝地发动政变未遂,他为了银河系的安全与和平称帝,改组共和国为银河帝国(Galactic Empire),与自己的新徒弟达斯·维德(Darth Vader)一起对绝地展开大清洗。但达斯·维德的妻子临终前生了一双子女。这对双胞胎兄妹分别被幸存的绝地和反对帝国的议员秘密保护了起来。这件事达斯·维德并不知晓。(《西斯的复仇》)
“原初三部曲”
将近二十年后,达斯·维德的女儿莱娅(Leia)已经成长为起义军的秘密领导人之一,立志领导人民推翻帝国的压迫。达斯·维德的儿子卢克(Luke)也已初步接受绝地训练,并且在走私者汉·索洛(Han Solo)和丘巴卡(Chewbacca)的帮助下,从贫瘠的沙漠行星塔图因(Tatooine)踏入纷乱的银河舞台,加入了起义军。当时帝国建造了巨大的超级武器“死星”(Death Star),它能一炮击毁一整颗行星,成为帝国恐怖统治的象征。于是起义军对死星发动奇袭。在战斗中,汉·索洛击退达斯·维德,卢克运用原力摧毁了死星。(《新希望》)
不料三年后,帝国反击起义军成功,汉·索洛甚至被帝国俘虏后交给了银河系的黑帮。与此同时,卢克也知道了达斯·维德是自己父亲的事实。(《帝国反击战》)
大约一年后,汉·索洛终于被战友们救出。帝国已开始建造第二颗死星。这一次,起义军趁死星二号尚未完工就对它发动进攻。同时,已成为一名真正绝地的卢克更是孤身一人直面帕尔帕廷皇帝和达斯·维德两名西斯。在随后的战斗中,达斯·维德终于被儿子的言行和遭遇感化,脱离黑暗面,杀死了帕尔帕廷,自己却因伤重不治,死在儿子面前。起义军也很快摧毁了死星二号。(《绝地归来》)
虽然帕尔帕廷皇帝驾崩了,但帝国并没有灭亡。根据2015年9月迪士尼出版的几本《原力觉醒》先导小说的记载,起义军在摧毁死星二号后不久改组为新共和国(New Republic),与帝国残余势力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的仗。最终,共和国与帝国在沙漠行星贾库(Jakku)的上空和地表展开大规模决战。这场贾库战役以共和国获胜而告终。战后,帝国再也无力对共和国发动大规模攻势,被迫与共和国签署一份条约。帝国的所有飞船都必须待在条约规定的边界内。
《原力觉醒》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贾库战役二十九年后,当时银河系崛起了一个叫“第一秩序”(First Order)的新政权。这是一个由帝国残余势力组成的极权主义军政府,由神秘的最高领袖斯诺克(Supreme Leader Snoke)领导。与帕尔帕廷一样,斯诺克也是一位原力黑暗面使用者。斯诺克有一位下属叫凯洛·伦(Kylo Ren)。他是达斯·维德的疯狂崇拜者,但他不是西斯,而属于一个叫“伦武士团”(Knights of Ren)的组织。第一秩序效仿帕尔帕廷的银河帝国,也建造了超级武器——“弑星者基地”(Starkiller Base)。而且,弑星者基地比死星更强大。死星只能摧毁行星;弑星者基地可以摧毁恒星。(《原力觉醒》前史)
什么是“数码修复版”?有观看的价值吗?
数码修复版,指的是在星战前传三部曲公布后,卢卡斯艺术对原初三部曲运用 21 世纪初数码修复技术进行画面修复与剧情补完的版本,对当时因技术局限而无法实现,或是与而后产生的官方设定冲突的场景进行了重制。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尤达大师在原版中是由一位特技人员操纵木偶加配音来表演的,在数码修复版中,这一角色采用了真正的 3DCG 演出。《绝地归来》结尾处,民众欢庆帝国倒台的画面中,增加了前传中登场的纳布星,欧比旺、尤达大师身边站立的“绝地亡灵”也被更换为前传三部曲中的演员。
数码修复版的剧情更完整,画面也比原版略微精致一些,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不是一位资深录影带玩家,大概从开始接触星战看到的就是数码修复版。
“R2D2 蓝”竟然不是原版设计……
关于星战诞生的二三事
为什么星战会诞生在1977年,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星战的走红,有其技术突破的原因。但使电影大卖的决定性因素,则是越战结束,在漫长战争的英雄主义宣传后,残酷的现实却警告年轻人,英雄不过是战争机器巨轮卷过的残渣,是一无是处的炮灰,在美国年轻人中开始出现反英雄主义、反社会的犬儒情绪。
在这样的背景下,星战以一个纯真积极的故事,讲述了一群传统英雄的历险,正如副标题《新希望》的字面含义一样,重燃了美国民众对“主流价值观”的信任,诸如英雄主义、友情、亲情再次回到了美国人的日常话语中。与其类似的还有东日本地震背景下推出的日本动画《机动战士高达UC》,对“年轻人”、“可能性”的反复强调,为日趋老迈的日本社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光剑对砍什么的最帅了
星球大战是如何诞生的?
少年时代,卢卡斯曾痴迷赛车,然而一场事故令赛车巨星詹姆斯·迪恩死亡的同时,也使卢卡斯放弃了赛车的嗜好,改而专攻电影。在南加州大学电影相关专业毕业后,卢卡斯在加利福尼亚得圣·拉菲尔成立了卢卡斯电影公司。两年后,初出茅庐的卢卡斯开始一鸣惊人,导演了带有自传色彩的影片《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1973),这部只用了78万美元成本和57天的工作日的影片竟成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影片之一,获得了5个奥斯卡奖提名和1.45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卢卡斯影业一炮而红。
名利双收后,卢卡斯决定将自己的少年梦想付诸实施,将酝酿已久的太空史诗构想搬上银幕。1977年,在福克斯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卢卡斯以其非凡的艺术才华执导了影片《星球大战》(《Star Wars》)首部曲《新希望》成功上映,获得惊人的票房收入,而为拍摄《星球大战》而组建的技术团队“工业光魔”,也开始崭露头角。
工业光魔与乔治卢卡斯是什么关系?
工业光魔与卢卡斯,可以类比皮克斯与乔布斯的关系。乔布斯正是站在工业光魔所开创的“3D特效”领域的基础上,建立了皮克斯。
1975年,《星球大战》开拍。影片中有大量的特效,由于当时这方面的人才分散各处,水平难以保证制作出理想的效果,于是他在加州范努斯市选择了一间旧仓库,并集结了大量当时美国顶尖的特效制作人员,工业光魔诞生了。
当时,好莱坞连特效“部门”都很少见。为了拍摄《星球大战》,他开创了电影特效行业。构成“工业光魔”的人员堪称“三教九流”,有些是搞建筑的,有些是做模型的,有些是拍广告的,有些是玩机械设计的。几乎没一个人从事过电影。但也有好处:这个朝气蓬勃的团体充满了嬉皮精神,完全逃出体制限制。在早期工业光魔办公的大库房内,卢卡斯和他的团队开始了改变世界的《星战》之旅。
既不白又不胖的卢卡斯(右),还真有点不习惯
1989年,为了成功塑造深海巨怪的形象,工业光魔在《深渊》中创造了第一个不凭借特效布景,完全依靠电脑特效制作的角色。
工业光魔是卢卡斯为拍摄星球大战组建的特效技术团队,因拍摄星战而无心插柳的一系列技术创新使工业光魔成为了目前全球第一大特效制作公司。,至今仍深远地影响着电影特效领域与3DCG领域。
我是黑泽明的影迷,为什么星战剧情和黑泽明电影的情节非常像?是不是幻觉?
别说还真不是幻觉,星战迷看《暗堡里的三恶人》的话,会发现很多《新希望》的影子。首先我们看《暗堡里的三恶人》的大致剧情:
战国时代,秋月家战败而没落,勇猛的将军真壁六郎带领公主雪姬逃窜至荒无人烟之地,试图穿越敌阵携带黄金去往盟国。巧遇上了贪财的贫民大平和又七,两人插科打诨笑料不断,在真壁的威逼利诱下两人也一同担起了保护公主的重任。电影中,真壁将秋月家的金条藏在柴捆里,最终一行人被山名军抓住,敌军大将正是真壁六郎以前的战友, 在危急时刻,敌军大将弃暗投明,放走了公主一行。
而这部电影中的对应人物都出现在了星战里:
不停吵架又彼此相依为命的农民大平和又七对应 C3PO 和 R2D2 ;真壁六郎与公主则是欧比旺/卢克师徒与莱娅公主,这段关系在前传最后有更详细的描述;雪姬所在的秋月家的灭亡,对应着帝国对奥德朗星的屠杀;与雪姬经过一系列历险之后终于安全回到了秋月家盟国一样,公主最终在卢克一行人的护送下与反抗军阵营接头。R2 身体里的死星秘密图纸和又七柴禾捆里的金条都是敌人想要得到的贵重物。
你看,并不是我一个人觉得像,大家都这么认为
一个可靠的根据是,乔治卢卡斯·确实是在看过《暗堡里的三恶人》之后,才开始动笔写《星球大战》的,实际上《星球大战》的前身《星球之战》(The Star Wars)的剧本发展比公映版更像《暗堡里的三恶人》的科幻翻拍版。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美国导演,例如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科波拉(这几个人是同学)都是黑泽明的忠实影迷。
关于星战游戏的二三事
为什么我们很难找到星球大战的老游戏?
硬要掰扯的话,星战与“家用电子游戏”几乎同时诞生,也恰好经历了所谓“IP改编的黄金时代”,又随着 Atari Shock 趋于消亡。在《星球大战》第一部《新希望》上映的同年(1975年),Atari 最著名的一代电子游戏机“Atari 2600”发售,到了第三部《绝地归来》上映时,电子游戏市场已经被粗制滥造的 IP 改编游戏引发的 Atari Shock (雅达利冲击)摧毁殆尽。那个时期,在任天堂扶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游戏人对 IP 噤若寒蝉,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作为跨越时代的伟大作品,《星球大战》在其上映后的十年间却绝少能玩到与其相配的电子游戏的情况。
而真正意义上能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焦点”的星战游戏,是直到 FC 时代以后,电子游戏再次复苏,成为普通人家庭必不可少的娱乐设备以后的事情。
在拓荒时代的电子游戏市场,无论是雅达利,还是诸如动视、EA 之类的追随者,大多还没有建立起就游戏 IP 本身挖掘价值的意识与能力,当时的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 IP 改编游戏,受雅达利及其合作商雇佣的开发者(当时并没有独立开发的概念)只需要几块集成电路、付出一周左右的编程时间,就可以写出一款被认为可以上市的“游戏”。至于因这种开发流程而一度摧毁游戏市场的“Atari Shock”(雅达利冲击)是题外话,我们按下不表。
雅达利时期的 IP 游戏基本是各种《打砖块》和《太空侵略者》的拙劣变体,甚至毫无意义的色块拼凑。在这个大环境里,即使是为电影特效订立行业标准的《星球大战》,其改编的游戏也并不会跳出这套理论来开发。
不要对雅达利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1982 年发行于雅达利 2600 平台的《帝国反击战》和同时代所有急于进入游戏市场捞钱的厂商开发的垃圾游戏并没有什么区别,游戏只有一个场景,场景中平均分布着数台看轮廓大约是 AT-AT 装甲运兵车的单色色块,玩家控制代表“X战机”的小色块在飞行状态下将所有“运兵车”消灭就算过关。游戏和同时代所有 IP 游戏一样,甚至没有能称之为“Gameplay”的要素,而且没有任何剧情要素提示玩家游戏与电影有任何相关,垃圾对它来说勉强能算比较婉转的说法。
FC 时代的几部作品都非常像《银河战士》,UI布局也是一模一样
到了 FC 时代,家用游戏市场终于在任天堂的羽翼下逐渐复苏。或许受山内溥“一言堂”审批体制的影响,时隔十年之久发售的横版动作游戏《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保持了非常高的制作水准,FC 版因此也是绝大多数老一辈星战迷对星战游戏的最初记忆。
1992 年发售的新版《帝国反击战》终于包含了EP5全部电影流程,游戏采用《银河战士》的关卡设计思路,玩家可以在一个“大关卡”的空间范围内自由移动,用现在的说法叫“开放世界”,而当时代表 2D 游戏中这一玩法的游戏类型“银河战士恶魔城”(metroidvania)尚未诞生。
为什么很多人向我推荐《KoTOR》?什么是《KoTOR》?
我可以自信地告诉你,《旧共和国》系列,或者说初代《旧共和国武士》(Knights of The Old Republic,取首字母简称为 KoTOR),是《星球大战》系列历史上最优秀、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没有之一。
《旧共和国》系列可能是现今知名度最高的星战衍生游戏,系列目前包含三部作品,都是 RPG 类:
《旧共和国武士》,发售于2003年,由 Bioware 开发,这一部是系列的奠基之作,也被称为“3D RPG 奠基之作”与RPG金字塔《博德之门》的精神续作;《旧共和国武士II:西斯大帝》,发售于2004年,由黑岛工作室部分成员组成的黑曜石工作室开发;《旧共和国》,Bioware 开发,至今运营中。遗憾的是由于 Bioware 科幻游戏的重心转移至自主 IP 《质量效应》系列,《旧共和国》几乎不可能再推出游戏续作。
《旧共和国武士》初版封面
《旧共和国武士》自 2003 年发售至今,共获得 126 个奖项,包含 48 个“年度游戏”奖项,33 个“最佳RPG”奖项。IGN 将其列为二十一世纪前十年三款最佳电子游戏之一,在史上最佳游戏中位列第 27 位。除了在故事线上对星战系列本身的意义,《旧共和国武士》的诸多创新,诸如电影化叙事、多主线流程、沉浸式游戏体验,以及 C&C 机制(选择与结果)的运用,在整个电子游戏史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现今这个时代几乎所有(非日系)角色扮演游戏奠定了设计框架,从开放世界的《上古卷轴》、《辐射》,到注重叙事的《龙腾世纪》、《质量效应》,都有《旧共和国武士》的影子。
幸运的是,《旧共和国武士》恰好是唯一一款登录移动平台的《旧共和国》系列游戏,本作在 2013 年 5 月 13 日上架 App Store ,2014 年 12 月 23 日登陆安卓平台并有民间汉化版,个人认为说它是目前移动平台中国玩家能玩到的最优秀的 RPG 游戏不算过誉。
如果你是个星战迷却没玩过《旧共和国武士》,你的人生不完整,信我。
什么是旧共和国?《旧共和国武士》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风格和本传区别非常大
《旧共和国》系列剧情没有复述电影六部曲,而是从卢卡斯艺术得到授权,基于漫画《绝地传奇》(Tales of the Jedi)的世界观进行延伸,创造了一个官方承认的“旧共和国时代”。系列推出后,围绕着旧共和国时代推出的漫画、小说、设定书层出不穷。从此,《星球大战》系列作品就有了两条时间线:电影六部曲所在的共和国-帝国时代,与共和国前数万年,绝地与西斯旗鼓相当的“旧共和国时代”。
最后,《旧共和国武士》系列引入了一个远古超文明——拉卡塔人(Rakata)在旧共和国成立前创建的无限帝国(Infinite Empire)。“失落古文明”这一经久不衰的科幻话题终于也成为《星球大战》宇宙的重要元素之一。
整个《旧共和国武士》系列(含小说、漫画、参考书)所讲述的故事梗概如下:
西斯帝国的残余势力,即真正的西斯,诱骗曼达洛人的领袖终极曼达洛发动曼达洛人战争,入侵银河共和国,结果被银河共和国和绝地打败。在这场战争中,崛起了两位重要的绝地英雄,即瑞文和马拉克。他们获悉西斯人没有滅絕后,前往未知区域调查真相,结果被一千多岁的西斯皇帝维希埃特洗脑,堕入黑暗面,接受西斯文化,成为西斯尊主。他们倒转枪口进攻银河共和国,发动绝地内战。绝地利用圈套成功给瑞文再洗脑,瑞文于是帮助共和国打败马拉克,自己深入未知区域寻找真正的西斯。已知区域内的残余西斯发动第一次绝地大清洗,但被女绝地米特拉·苏里克阻止。苏里克后来追随瑞文,也前往未知区域。瑞文和苏里克暗杀维希埃特失败后,瑞文被囚禁在凝滞设备里,苏里克肉体死亡,英灵一直伴随瑞文。三百年后,真正的西斯入侵银河共和国,发动银河大战。共和国惨败,与西斯帝国签署和平协议,成为西斯的附庸,两国陷入冷战。九年后,两国重燃战火,银河战争爆发。(本梗概出自星球大战中文网文章“《星球大战》经典衍生宇宙游戏推荐”)
那么最后,有什么值得推荐的星球大战手游吗?
别说,还真有(点击图标下载):
《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如果你有安卓手机最好不过了,中文版值得玩两百个小时。iPhone 用户就惨点,目前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能让不越狱的 iPhone 运行中文版,不过 68 元的价格在“大游戏”的定位里不算贵,英文版大家可以先玩着,支持正版,互相理解嘛。
《乐高星球大战:完整的传奇》,顾名思义,这部游戏完整地把电影六部曲的所有剧情巨细无遗地用乐高小人儿过了一遍(其实是之前乐高星战作品的合集),你是乐高迷,同时又没太多时间看星战电影(却有时间打游戏)的话,可以选择通过这款游戏补完剧情。游戏手感个人亲测非常好,难度适中。价格随着外国厂商为打开中国游戏市场进行的一系列调价降到了非常低廉的水平,六部曲单买每部12元,一次买齐只要45元。
延伸推荐:
《乐高星球大战:犹达编年史》,同属乐高星战系列,但本作是只有手机玩家才能玩到的移动平占游戏,游戏以犹达大师为主视角,补完了前传三部曲时期银幕背后不为人知的秘辛。
《星球大战:起义》是《原力觉醒》的前导游戏,主要为电影造势开发,游戏剧情紧跟电影第六部,讲述从皇帝死后帝国群龙无首,到“第一秩序”崛起之间的故事。游戏以 ARPG 形式展开,玩家可在游戏中定制人物,战斗与剧情基本在水准以上,如果你想在看电影之前尽量多了解游戏的背景信息,本作是必不可少的。
《愤怒的小鸟:星球大战》即使上面都不推荐,说到星战手游时又怎么能漏掉怒鸟呢?《愤怒的小鸟:星球大战》是最早、最为有名的星战联动作品,RIVIO 在本作中对“怒鸟”进行了重制,每只小鸟都对应了星战中的主要角色,千年隼、死星也有登场,还针对宇宙空间追加了大量“无重力状态”原创关卡,虽然推出日期已时隔多年,游戏还是非常值得一玩。
《星球大战:指挥官》是星战版权由卢卡斯艺术易手迪士尼后,后者开发的野心之作。游戏玩法基本和 COC 相同,但加入了“敌对阵营”设定,玩家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帝国军或义军。游戏的场景和人物建模都严格遵循原作设定,电影中的人物会在游戏中作为英雄登场。和前几款作品相比,本作已经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网游,在时间要求上更宽松,氪金制度也已经非常成熟,还有丰富的 PVP 乐趣。推荐下班等公交或者打发短暂闲暇时间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