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海南岛你会看到什么?我在海南岛十年
如果你到海南岛你会看到什么?我在海南岛十年赵敏去海南岛翁田渔村采风暮色中坐渔船归去在渔排采摘大海里的丰收果实盆满钵满的渔排上的午餐 吃的都是刚从大海里打捞上来的
时光的侵蚀一点一滴渗入赵敏的身体。
赵敏出身诡异,性情自然乖张。
赵敏日子过得孤苦,做事难免偏激。
那年那月,一地鸡毛,一地梦碎!
泪水,在某日流干。
胸中自有丘壑,既为人杰精英,当知她心。
谁年轻的时候,没有遇上几个渣女渣男呢?
又有多少人,能经得起一寸一寸的拷问呢?
东西多了想来抢的人就多了。一有机会就会残忍地践踏你,甚至“活埋”你。
传奇的代价,是无边的苦难。
“人必须为获得的天赋支付某种代价。”
人至贱,则无敌。
雨夹雪了,风大呼小叫了。
赵敏见识了人世间最冷的面孔,能够握住的,是一把苍凉。
不少人对赵敏唯恐避之不及,尤其是昔日的熟人和友人。
赵敏至此失去了相信人的能力。
赵敏跌落到人生最低谷,俗称“落难”。
赵敏被分配到报社阅览室管理报纸。每天负责将众多新来的报纸夹进铁皮架子上,再分门别类地把一摞摞旧报纸用粗粗的线绳装订成册……
一天上班时间,突然来了一个人,找到赵敏单位,找到赵敏工作的阅览室,他是第一次到赵敏工作的单位呢。他是专程来看望赵敏的。他就是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过赵敏古代汉语的蒋宗许教授。
他不像以往许多的熟人友人常来找报纸副刊编辑赵敏发稿什么的,他只是来看望赵敏,看望一个落难的学生,落难的赵敏。
似乎什么事儿也没发生过,他平静地,微笑着和赵敏聊了会儿天,然后告别走了。
他平静的微笑像一抹冬日的暖阳,照亮赵敏黯淡的心。
其实,毕业后赵敏从来没有和蒋宗许教授联系过,可在赵敏最无助最卑微的时候,赵敏的大学老师蒋宗许教授来看望她了!
一些日子过后,低谷过去,赵敏重新回到副刊编辑部做编辑,那些曾经对赵敏唯恐避之不及的熟人友人们又来找赵敏“帮忙”了,又来请赵敏吃饭请赵敏去玩了。
但赵敏的大学古代汉语老师蒋宗许教授再也没有来过了,再也没有联系过了。
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 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寻。”
2000年初,儿子考上重点大学,赵敏前半辈子那段名存实亡的婚姻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
一个声音在她耳边絮语:“……你看,你看多么蓝的天啊。一直走下去,你就会融化在蓝天里,走吧,一直向前走,别往两边看……”
呵呵,就这样一直走,再挥挥手,赵敏来到天之涯地之角的海南岛。
做一个幸福的人,一定要从今天起。
从今天起,与从网上结识的海口某中外合资企业离婚中年男人老哈做一对“柴火夫妻”。点灯说话儿,熄灯作伴儿。
老公把半辈子积累的财富全部留给了前妻。
赵敏提前退休,工资千余元,在这个红火著名的旅游城市生活,在这个“候鸟”集结的海南之岛过日子,“把一个铜板掰成两半用”,“我们现在是穷人”,老公对赵敏惯性的大大咧咧提出善意的警告。
结婚第二天,赵敏在昔日恩师、著名散文诗人蔡旭的帮助下去海口晚报做了招聘记者。编辑是有编制的,招聘者只能做记者跑采访,每月按绩效评分,领记件工资。
跑采访赵敏不陌生。坐公交车,坐黑摩托,她只身跑遍了海口这个陌生城市的大街小巷。
赵敏独家采访了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海南省琼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英蓉。年轻时王英蓉以一曲《张文秀》成名,把琼剧艺术带出了海南岛,得到了田汉、梅兰芳等戏剧大家的垂青。中年时王英蓉的《红叶题诗》声震南洋,不仅被拍成了琼剧唯一的一部电影艺术片,还远播东南亚,成为琼剧艺术至今无法企及的高峰。赵敏写了长篇报道《海南有个王英蓉》,发表于海口晚报,对振兴琼剧艺术尽一份力量。
赵敏在记者专题部,为聋哑女孩寻找出走的妈妈写专访,为被丈夫抛弃的重病妻子鸣冤呐喊写专访,为关押高墙内的贩毒女犯年轻的大提琴手记录忏悔心声……
一年跑下来,赵敏每月工资平均千余元。加上退休工资,赵敏挣的钱不过两千余元。
老公对赵敏说:“为了你那个读大学的儿子,你也要出去努力工作啊!”
他说的是事实。赵敏认账。
赵敏儿子读重点大学的生活费,读研究生的学费、生活费、租房费等等赵敏和现在的老公全付;老公的女儿读名牌大学的生活费,读研究生的生活费等等赵敏和老公全付。
老天爷是公平的,他为你打开一扇窗,就会为你关闭一道门。
赵敏辞去海口晚报招聘记者工作,特别去海南日报社主办的南国都市报应聘编辑。编辑比记者工作更稳定工资也更高。经过层层严格评选,赵敏得到了录用通知。谁知都市报的编辑白天休息,晚上通夜上班,这对赵敏的新家应该是致命的打击,赵敏还未上岗就主动放弃了这个来之不易的省报编辑职位。
人到中年,家庭是第一位的,对于赵敏尤其如此。
接着海南日报社主办的教科导报招聘编辑,赵敏顺利被聘。赵敏负责校园文学版面,编发学生的散文、诗歌、小说,以及美术作品。赵敏开了“知音姐姐”信箱,赵敏给学生发表的文章亲笔写点评,一时搞得风生水起,在海南岛教育界有了影响。
受经济效益制约,教科导报缩小规模,原来的十几个编辑被解聘。报纸版面减少,出版期数减少,只留下赵敏一个编辑维持日常出报。不久连激光照排车间也用不起了,总编辑让赵敏一周之内学会使用激光照排的“飞腾软件”,她必须集编辑、激光照排于一身,为报社缩减开支。
一周之内学会使用“飞腾软件”,请海南日报社激光照排车间师傅业余时间教赵敏。总编辑指令,付给激光照排师傅的学习费用600元也要赵敏自己出。
回家诉苦,老公对赵敏说了一句:“技不压身嘛!”
一周之后,赵敏学会使用“飞腾软件“,不久便运用自如了。同时,赵敏练就了电脑五笔盲打如飞。
海南日报社激光照排车间主任对总编辑说:“她随随便便就学会了?!”
总编辑舒了一口气:“她聪明啊!”
夸一个出门只知道右拐的人聪明,是应该高兴还是难过?其实赵敏的智商情商都不高,但她有自知之明。
此时唯一出路: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在赵敏初到海南岛最困难的那两年,赵敏退休的原单位绵阳日报社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人事处处长张金花得知退休职工赵敏去海南后的的经济困境,向报社组织作了汇报,经过报社领导的集体研究决定,除了赵敏的1200元的提前退休工资外,每月组织上给她补助600元生活费。还是祖国好啊,赵敏泪涌。
2005年平安夜,老公先天性心脏病突发,送海南省医院,当即被推进CCU急救,并马上给赵敏发了“病危通知书”。赵敏不敢告诉老公实情,独自跑进卫生间浑身颤抖地哽咽痛哭,回到CCU急救室面对老公还要装着没事儿。好在这先天性疾病来得快好得也快,十多天后老公就出院了。老公上班第一天跨进办公室对同事们说的第一句话是:“活着真好!”
2004年赵敏被海南省南海出版公司招聘,不久升任为总编辑助理,协助北京总部女总编辑把最后一道政治、文字关。2005年春节期间赵敏代表南海出版公司,出席了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在海口燕泰国际大酒店举办的盛大的“海南省社科、新闻出版、文艺界迎春茶话会”。
此后因为赵敏老公的那次大病,也因为全国退休职工工资全面上涨,而老公在海南岛的中外合资企业效益也变好,老公的女儿也毕业自立工作了,赵敏和老公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赵敏坐飞机两天来回,把绵阳日报社职工宿舍自己的那套三室两厅的楼房减价卖了,回海南岛给老公买了他梦寐以求的国产都市越野车,赵敏也辞去在海南岛海口的应聘工作,在家做起了真正的“退休大妈”。自驾车游遍全国是老公的夙愿,那些年来每个黄金周或年假,老公和赵敏都自驾车跨过琼州海峡,游览国内的名胜古迹山山水水。
十年过去,除了国内的自驾游,赵敏和老公还离境游览了二十多个国家。
最后赵敏明白了,爬上山顶并不是为了让全世界看到你,而是让你看到整个世界。
赵敏在琼州海峡渔排采风 摄于2000年代
赵敏在琼州海峡渔排上
赵敏在琼州海峡渔排上的一天
在渔排采摘大海里的丰收果实
盆满钵满的
渔排上的午餐 吃的都是刚从大海里打捞上来的
暮色中坐渔船归去
赵敏去海南岛翁田渔村采风
海南岛翁田渔民之家
赵敏在海南岛翁田海边
海南岛翁田渔民正在收网 从网上摘下来好大的海鱼!
赵敏和渔家女
赵敏和渔家女
赵敏和海鱼
赵敏和花蟹
面朝大海
遥望海那边的故乡
渔民从沙地里摘回西瓜招待客人
纯朴的渔家女笑得好美
赵敏好开心
好吃~
赵敏和渔民干一碗!(雪碧)
放养的海南岛文昌鸡
海南岛热带丛林中的渔民小屋
海南岛翁田村休闲的渔民
海南岛文昌著名的抱罗粉
抱罗粉
赵敏吃抱罗粉喜滋滋的
赵敏在海南岛大海边
风起了
赵敏面对三亚南山著名的南海观音
赵敏在海南岛三亚槟榔林中
赵敏在海南岛尖峰岭
赵敏在海南岛尖峰岭的吊桥上
夜宿海南岛尖峰岭
赵敏与海南岛尖峰岭的“天池”
赵敏在海南岛三亚南山寺
三亚南山寺
赵敏与三亚南山寺著名的南海观音
赵敏与老公自驾车去海南岛五指山途中 当地村民手指远处那座大山告诉赵敏:那就是“毛公山”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赵敏来到海南岛著名的五指山
赵敏采访宋氏祖居
赵敏在宋氏祖居里
宋氏祖居院坝里的大树
赵敏在海南省获得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合格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
赵敏任海南日报主办的教科导报编辑
赵敏任海南日报主办的教科导报编辑部主任、编委
赵敏任海南省南海出版公司总编辑助理
2005年春节赵敏代表南海出版公司 出席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 “海南省社科、新闻出版、文艺界迎春茶话会”
2005年春节赵敏代表南海出版公司 出席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 “海南省社科、新闻出版、文艺界迎春茶话会”
赵敏在海南岛三亚 身后是自家的第一辆车
这样的车赵敏只能做下“车模”~
赵敏与海口“阿里郎” 好吃~
赵敏在海口万绿园
赵敏在海南岛南丽湖
赵敏在海南岛石头公园海钓
赵敏海钓
赵敏海钓
赵敏又到三亚海边
赵敏坐在海边的吊床上小憩
赵敏在海口假日海滩游艇俱乐部
赵敏在海口假日海滩游艇俱乐部游泳池边小憩
赵敏在海口假日海滩
好大一棵树!
赵敏在海口假日海滩游艇俱乐部
海南岛假日海滩的中秋之夜
不为胜负,只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