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②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即价格变动1%,需求变动小于1%。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即价格变动1%,需求变动大于1%。【Tips】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d为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把负号略去,取其绝对值。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点弹性和弧弹性3.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做题目觉得有些公式记混了,索性整理一波

(一)需求价格弹性

1.定义: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程度;需求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价格对需求的影响程度;需求的变动率是价格变动率的倍数。

公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1)

【Tips】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d为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把负号略去,取其绝对值。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点弹性和弧弹性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2)

3.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即价格变动1%,需求变动大于1%。

②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即价格变动1%,需求变动小于1%。

③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即价格变动1%,需求变动等于1%。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3)

5.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4)

(二)需求交叉弹性

1.定义: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j)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i)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公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5)

2.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6)

(三)需求收入弹性

1.定义: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之比,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公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7)

2.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8)

(四)供给价格弹性

1.定义: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公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9)

【Tips】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和供给量是呈同方向变化的,因此Es为正值。

2.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10)

(五)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假设只有一种投入可以改变,而其他投入不可以改变,这是对企业短期行为的分析。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称为短期生产函数。

假定资本量固定不变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随着劳动量的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平均产量(AP):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AP=TP/L

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或产出。MP=ΔTP/ΔL

(六)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1.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

短期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短期总成本TC=平均成本AC×总产量Q

平均成本AC=平均固定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

2.边际成本MC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由于短期内固定成本是常数,不受产量的影响,因而边际成本也就是指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11)

(七)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12)

依据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原则,可得:

简单定价法则: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13)

通过重新调整该公式,可以建立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更为直观的定价关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14)

【提示1】在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例,应该等于需求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

【提示2】垄断企业索取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受制于需求价格弹性。当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即Ed的绝对值较小时,垄断者可以确定较高的价格;但是,随着需求价格弹性的增大,Ed的绝对值扩大,则价格将非常接近边际成本。

(八)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15)

(九)消费和储蓄

1.三种消费理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16)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17)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18)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消费 储蓄=收入,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19)

(十)投资函数及投资乘数

1.投资函数

投资是购置物质资本(如厂房、设备和存货,以及住房建筑物)的活动,即形成固定资产的活动,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

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预期通货膨胀率和折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投资的成本取决于实际利率,如果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既定,则实际利率越高,投资成本越高,投资就会减少,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如果假设投资和利率之间呈线性关系,则投资函数可写成:

I=I(r)=e-dr

e——自主投资,是由于人口、技术、资源等外生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与利率无关,即使利率为零也会存在。

-dr——引致投资,随利率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化。

2.投资乘数

乘数也叫倍数,即一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20)

公式表明投资乘数k为边际储蓄倾向s的倒数。

(十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总收入=总支出

总支出=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净出口

总收入=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净出口

消费=自发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总收入(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总收入=(自发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总收入) 投资 政府购买 净出口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21)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自发消费 投资)/边际储蓄倾向

(十二)经济增长因素的分解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22)

(十三)价格总水平的含义、度量及决定因素

1.价格总水平的含义及度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23)

2.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

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包括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产出、总需求和总供给。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24)

(十四)奥肯定律

1.奥肯定律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美国产出与失业之间的一个数量相关关系。

相对于潜在的GDP(即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实现的GDP),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1个百分点。或者说,相对于自然失业率(即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实际GDP就会相对于潜在的GDP下降2个百分点。如果用y表示实际GDP,用y*表示潜在的GDP,用u表示实际失业率,用u*表示自然失业率,那么,奥肯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y-y*)/y*=-2×(u-u*)

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十五)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

反映财政支出变化情况的三个指标是: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25)

财政支出变化情况的指标:

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上年财政支出)/上年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

(十六)衡量国债相对规模有两大指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26)

(十七)增值税的税率与征收率

(1)增值税的征收率

增值税的征收率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和特定一般纳税人,均按3%的征收率计征,但销售自行开发、取得、自建的不动产以及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按5%计征。

(2)增值税的税率

增值税的税率适用于一般纳税人,目前有基本税率13%、9%、6%和0共四档税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27)

(十八)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28)

(十九)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1)综合所得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29)

(2)其他所得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30)

(3)扣除

①捐赠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②专项扣除

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五险一金)。

③专项附加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二十)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是用来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财政政策乘数具体包括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31)

【提示】财政乘数效应表明:当政府投资或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支出减少、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二十一)我国货币层次划分

①M0=流通中货币

②M1=M0 单位活期存款

③M2=M1 单位定期存款 个人存款 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流通中的货币 单位活期存款 单位定期存款 个人存款 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提示1】

①M0是指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即通常所指的现金)

②M1是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即流通中的货币和单位活期存款。因其流动性较强,是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

③M2是我国广义货币量,包括M1以及一些准货币(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M2是研究宏观调控的主要变量。

【提示2】根据M0,M1,M2的范畴可知,我国货币只包括现金和存款两类。

(二十二)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研究货币供给机制就要分别研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行为和过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32)

(二十三)集中趋势的含义及测度指标

1.集中趋势的含义

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程度,集中趋势的测度也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2.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

(1)均值

均值也就是平均数,就是数据组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该组数值的个数。

①均值是集中趋势中最主要的测度值,是一组数据的重心所在,解释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②均值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但不适用于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③均值易受极端值的影响,极端值会使得均值向极大值或极小值方向倾斜,使得均值对数据组的代表性减弱。

(2)中位数

①含义

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位置居中的数值叫做中位数。中位数将数据分为两部分,其中一半的数据小于中位数,另一半数据大于中位数。

②计算

根据未分组数据计算中位数时,要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中位数的位置,n为数据的个数,其公式为:

(1)n为奇数:中位数位置是(n 1)/2,该位置所对应的数值就是中位数数值。

(2)n为偶数:中位数位置是介于n/2和(n/2) 1之间,中位数就是这两个位置对应的数据的均值。

③适用

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主要适用于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不适用于分类数据。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抗干扰性强,尤其适用于收入这类偏斜分布的数值型数据。

(3)众数

①含义: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

②适用:众数适于描述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集中趋势。尤其是分布明显呈偏态时,众数的代表性更好。而定量数据中,可能出现多众数和无众数的情况,因此众数不适用于描述定量数据的集中位置。

有些情况下可能出现双众数、多众数或者没有众数,难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4)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比较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33)

(二十四)离散程度的含义及测度指标

1.离散程度的含义

离散程度反映的是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集中趋势的测度值是对数据水平的一个概括性的度量,它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取决于该组数据的离散水平。

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就越差,离散程度越小,其代表性就越好。

2.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

衡量离散程度的指标包括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34)

(二十五)偏态系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35)

偏态系数的取值含义可用数轴表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36)

(二十六)标准分数(也称为“Z”分数)

1.标准分数适用及计算

在统计上,均值和标准差不同时,不同变量的数值是不能比较的,来自不同分布的变量值不可比,但是每个数值在变量分布中相对于均值的相对位置是可比的,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标准分数来比较不同变量的取值。标准分数可以给出数值距离均值的相对位置。

标准分数Z=(原始分数Xi-平均分数X)÷标准差s

2.标准分数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当数据服从对称的钟形分布时,可以运用经验法则来判断与均值的距离在特定倍数标准差之内的数据项所占比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37)

(二十七)抽样误差的估计

1.抽样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计算

在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中,将样本均值作为总体均值的估计量。则估计量的方差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38)

【提示】实践中,总体方差是未知的,通常用样本方差来替代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1)抽样误差与总体分布有关,总体单位值之间差异越大,即总体方差越大,抽样误差越大。

(2)抽样误差与样本量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样本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3)抽样误差与抽样方式和估计量的选择也有关。例如分层抽样的估计量方差一般小于简单随机抽样。

(4)利用有效辅助信息的估计量也可以有效的减小抽样误差

(二十八)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最简单的回归模型,只涉及一个自变量。该模型可以表示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39)

【提示1】因变量Y是自变量X的线性函数(β0 β1X)加上误差项ε:

(1)β0 β1X反映了由于自变量X的变化而引起的因变量Y的线性变化。

(2)误差项ε是个随机变量,表示除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的影响,它是不能由X和Y的线性关系所解释的Y的变异性。

【提示2】描述因变量Y的期望值E(Y)如何依赖自变量X的方程称为回归方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

E(Y) = b0 b1X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图示是一条直线,

β0是回归直线的截距;

β1是回归直线的斜率,表示X每变动一个单位时,E(Y)的变动量。

【提示3】回归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预测,即利用估计的回归模型预估因变量数值。

(二十九)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①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就是简单算术平均数。

②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第一种情况,由连续时点(逐日登记)计算。又分为两种情形。

a.资料逐日排列且每天登记。即已掌握了整段考察时期内连续性的时点数据,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

b.指标值变动才登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权重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

第二种情况,间断时点序列,由间断时点(不逐日登记)计算。又分为两种情形。

a.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相等。

间断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思想是“两次平均”:先求各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数,再对这些平均数进行简单算术平均。

b.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不相等。

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计算也采用“两次平均”的思路,且第一次的平均计算与间隔相等的间断序列相同;进行第二次平均时,由于各间隔不相等,所以应当用间隔长度作为权数,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

【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计算总结】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40)

(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通常是由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的。

计算思路:分别求出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对比,用公式表示如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41)

(三十)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的内容如下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42)

(三十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发展速度

(1)发展速度的有关概念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43)

(2)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44)

2.增长速度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45)

(三十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46)

(三十三)速度的分析与应用

1.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2.速度指标的数值与基数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3.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各期的基数不同,因此,运用这一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要结合“增长1%的绝对值”分析,这一指标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增长1%的绝对值=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报告期前一期发展水平×1%

(三十四)利润表的概念、作用、格式和内容以及编制方法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47)

(三十五)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内容及编制方法

我国企业现金流量表,属于年度报表,由报表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组成。

1.正表采用报告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后汇总反映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48)

(三十六)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能否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是反映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如下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49)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50)

(三十七)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等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是衡量企业整体经营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越强。

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如图: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51)

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如下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52)

(三十八)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指标如下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53)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合集: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5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