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家乡的黄米糕散文:散文家乡的烧柴味

家乡的黄米糕散文:散文家乡的烧柴味那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外面放牛,是靠着瓦房上的炊烟来判断时间的。烟火正冒着,是告诉我们家里正在做饭,时间尚早,可以继续让牛吃草,炊烟渐稀了,就说明饭就要做好了,这时就可以骑着牛儿回家了。有时我和几个小伙伴玩耍得忘了看烟火,就听见外婆倚在大门口或是走到路口大声呼喊着我的乳名,那一声声的呼喊,多了一份甜润的亲情,使流动的空气也变得醉醺醺了······记得我们小时候的住房都是土墙房,盖着自家烧制的瓦片。我的外婆在世时。一日三餐都是由她来做,她也乐于沉浸在烧火这种烟熏火燎的氛围里。我们那儿的火坑就是用四块石条围成的,中间从房梁上挂着一个能收缩长短的铁钩,叫火档钩,铁罐铁锅就挂在上面做饭。火坑上面的房梁上挂着腊肉,熏得黑乎乎的,但味道很香。由于常年累月的烟熏,房内的墙壁被熏成了黑褐色,连房梁都被熏得油光可鉴了。这就是人间烟火,家家都闻着这种味道,日子滋润,人也滋润。巴山人就在这种烟火中世代绵延着。

赵慧

家乡的黄米糕散文:散文家乡的烧柴味(1)

牛背驮着夕阳,悠悠走回村庄。

夕阳西下,山村民宅的屋顶上升起了或浓或淡的炊烟。

那时候的川东乡村民宅基本依山傍水,零星而建,土墙黑瓦,一个院坝,几丛竹林。四起的炊烟就是从这些屋顶的瓦缝里钻出来的,在竹梢上慢悠悠地袅绕着,轻飘飘地随风而扬。看到这四处飘散的炊烟,闻着悠悠的烟熏味,心中就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归属感,一种温暖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我骑着牛悠悠地走在夕阳中,那泥巴路柔软质朴,接地气。夕阳慢慢接近山巅,慢慢隐入西山,天光逐渐暗淡下去。这时,趁着凉爽,牛儿还在大口地啃着草。炊烟就是这个时候升起的,从山这边到山那边,冒出许多许多,袅袅而上。浓浓如墨,淡淡如云彩,粗粗细细,归巢的麻雀,从竹梢上飞下来,停歇在屋檐下。炊烟、野鸟、暗淡的天色,还有周遭的山野·······多么宁静而美好。渐渐地,天黑得看不到炊烟了,但还能闻见炊烟的味道。

小时候,我陪着外婆烧火。我专注地看着火塘里那烈烈燃烧的木柴,倾听它哔哔啵啵的声响,闻着那悠悠的香气。久而久之,我能从它的气味中辨出是哪一种柴,比如,松树、橡树,黄荆条、野蒿等。那是可心的香味,那是真切的温暖。

吃过晚饭,还要煮猪食,一个大抬罐,挂在火档钩上,火苗使劲地舔着罐底,罐里咕咕地煮着。一家人围着火坑烤火,拉着家常话。小窗外,星星眨着眼睛,我喜欢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情景,夜鸟偶尔叫几声,远处传几声空灵的犬吠,增添了夜的浓度。

记得我们小时候的住房都是土墙房,盖着自家烧制的瓦片。我的外婆在世时。一日三餐都是由她来做,她也乐于沉浸在烧火这种烟熏火燎的氛围里。我们那儿的火坑就是用四块石条围成的,中间从房梁上挂着一个能收缩长短的铁钩,叫火档钩,铁罐铁锅就挂在上面做饭。火坑上面的房梁上挂着腊肉,熏得黑乎乎的,但味道很香。由于常年累月的烟熏,房内的墙壁被熏成了黑褐色,连房梁都被熏得油光可鉴了。这就是人间烟火,家家都闻着这种味道,日子滋润,人也滋润。巴山人就在这种烟火中世代绵延着。

那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外面放牛,是靠着瓦房上的炊烟来判断时间的。烟火正冒着,是告诉我们家里正在做饭,时间尚早,可以继续让牛吃草,炊烟渐稀了,就说明饭就要做好了,这时就可以骑着牛儿回家了。有时我和几个小伙伴玩耍得忘了看烟火,就听见外婆倚在大门口或是走到路口大声呼喊着我的乳名,那一声声的呼喊,多了一份甜润的亲情,使流动的空气也变得醉醺醺了······

离开家乡很多年,难以体会到只有家乡才有的那种纯正的烟火味。只有在梦里回到家乡,走一走梯田的田埂,看一看那日渐凋零的村子。看着炊烟袅绕,细细体味人间的真味。还梦见油菜地边有一堆火粪兀自燃烧,噼啪作响,四周冒着浓浓的烟雾,中心是红红的,靠近点,有一种温暖包裹了全身。

什么是火粪呢?这是一种农家肥,就是把周围的树叶杂草拢到一起,再用锄头铲下一坡地皮堆放在一起点燃,任其燃烧,直至自灭。我们也叫窝灰。家家户户每个冬天都要烧上几堆,以改变土质。每到窝灰的季节,外婆带着我们去地里,总是装着几个红薯或者洋芋,等着我哼哼唧唧哭闹着喊饿时,外婆就把几个红薯放进火粪堆里烧起来。我眼巴巴地守在火粪旁边,边烤火边等红薯烧熟。不一会,外婆就过来掏出红薯说,吃吧。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红薯在衣服上滚几下,剥了皮就开吃,烤出的红薯外焦里嫩,闻着香,吃着更香。我问外婆,这火粪烧的红薯咋这么好吃呢?外婆说,真火烧的当然好吃。

为了找回儿时的味道,我自己也烧过红薯,在街上也买过烤红薯,但味道远不及火粪烧的好吃。我抚心自问了一句:这难道不是外婆说的真火的味道?所以味道也就不同。

外婆已经离世多年,我也多年不放牛了。主要是没人烧木柴了,再也闻不到炊烟的味道了,心里就开始恐慌,不踏实起来。

家乡的烟火味,外婆的炊烟香,是一种古老的味道,是一种原始的味道,是一种生命的根的味道,最温暖的人生味道。

我喜欢这种人间真味——家乡的烧柴味。

作者简介:

赵慧,女。四川省宣汉县新华乡人。现居河北唐山。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请关注转发。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家乡的黄米糕散文:散文家乡的烧柴味(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