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银集团卢氏县:会宁企业界的一棵常青树
建银集团卢氏县:会宁企业界的一棵常青树2008年给汶川5·12抗震救灾捐资10万元,2010年给舟曲泥石流救灾捐资5万元。给白银市慈善总会、会宁县慈善会、会宁县总工会、会宁县消防大队、会宁县老年人协会、会宁县残疾人协会等单位共计捐资50多万元。2006年为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在会宁县县城建设城隍殿(红一方面军指挥部旧址)时捐资20多万元。同年在会宁县河畔镇捐资136万元建设了红色旅游景点“红园”,同年“红园”被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称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何仰峰先生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召,召集社会上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和富余劳动力,自发组建了一支能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民营建筑工程队伍。1982年1月,成立了会宁县河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范围逐步扩大,何仰峰先生集思广益、审时度势、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确立了“以建筑施工为龙头,一
何董事长照片
编者按:这是何定一记忆爷爷何仰峰的一篇文章,何仰峰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代下海创业的企业家,他从1979年开始创业,到1982年成立公司,到今天,78岁高龄还在担任企业的董事长,为企业的发展掌舵。何仰峰创业40多年,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弄潮儿之一,经营企业几十年,他一直乘风破浪,是会宁企业界的一颗常青树,和他一起下海创业的这一批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创业的先锋!他们身上那些优秀的品质,依然是后来的青年需要汲取的宝贵品质!,他们都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一批民营企业家!在这里也向他们致敬!
河畔风光
何仰峰简介:何仰峰,1944年9月生,会宁县河畔人,高级工程师职称,现任白银市建银实业总公司董事长,白银市慈善总会荣誉会长、会宁县佛教协会会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何仰峰先生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召,召集社会上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和富余劳动力,自发组建了一支能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民营建筑工程队伍。1982年1月,成立了会宁县河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范围逐步扩大,何仰峰先生集思广益、审时度势、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确立了“以建筑施工为龙头,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方针,做出了“从会宁起步,在白银立足,向兰州发展”的战略决策,为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公司发展总体规划。从此,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
目前,公司拥有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流动资金1800多万元,实现利税3600余万元,现有职工600余人,高级管理人员1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0人。
在公司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何仰峰先生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主动承担起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几十年来,何仰峰先生在企业正常发展进程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其中助教兴学方面先后给会宁三中、河畔独立中学、河畔中心小学、河畔李塬小学、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资60多万元,仅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给会宁县河畔镇河畔村取得本科大学生捐资12万元。同时,何仰峰先生热衷家乡群众文化公益事业和地方民俗活动,从八十年代开始陆续捐款捐物,和当地群众、社会贤达一道兴修河桥山紫竹寺,积极传承保护民俗文化,使河桥山成为当地群众开展文化娱乐和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1993年河桥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市级旅游景点,2011年被省宗教局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
2006年为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在会宁县县城建设城隍殿(红一方面军指挥部旧址)时捐资20多万元。同年在会宁县河畔镇捐资136万元建设了红色旅游景点“红园”,同年“红园”被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称号。
2008年给汶川5·12抗震救灾捐资10万元,2010年给舟曲泥石流救灾捐资5万元。给白银市慈善总会、会宁县慈善会、会宁县总工会、会宁县消防大队、会宁县老年人协会、会宁县残疾人协会等单位共计捐资50多万元。
公司成立以来,帮助公司职工大病看病支付30多万元。2012年和会宁县慈善会签订2012——2016年捐资助学协议,每年捐助贫困大学生20人,每人2000元,5年20万元。历年来,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累计捐资达千万元。累计劳务输出6000余人次,脱贫致富4000多人次。
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由于何仰峰先生对社会的贡献,1988年被选为政协会宁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90年被选为会宁县河畔乡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农民企业家”和“全省乡镇企业安全生产者”,1991年当选为甘肃省乡镇企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同年被聘为河畔税务所义务监督员,1993年经省人事厅、省乡镇企业局、省职改办评审授予工程师职称,1994年被会宁县人民政府任命为河畔乡副乡长,同年再次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农民企业家”。1997年担任政协白银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001年连任为政协白银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004年被中国诚信企业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诚信企业家”,2005年12月8日被省乡镇局、省职改办评为高级工程师职称,同年被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展促进会授予“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2006年被聘为白银市慈善总会荣誉会长,2011年11月1日在会宁县佛教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会长。
河桥山侧景
我眼中的“悠悠岁月”
—记我可亲可敬的爷爷何仰峰
何定一
我一直都觉得,人世间走一遭,要做一些有意义的,值得纪念的事情。爷爷用他大半生的光阴,创建企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回报社会,回报家乡,自行化他,利乐芸芸有情,慈善公益,枚不胜举,做了很多值得世人称道的事迹。对我来说,我眼中的爷爷有着更真实、更生活化的一面,也有着他人看来不一样的悠悠岁月。如果说爷爷的事业是一张宏伟蓝图的话,那我看到的爷爷则更像一壶香茗和一本厚重的书,值得细细回味和品读。
河桥山正景
儿时回忆
1995年冬,我出生在会宁县河畔镇。河畔镇因祖厉河流经此地而得名。河畔镇是会宁县第一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河畔就是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这里便是我的家乡,这里也是我和爷爷故事开始的地方。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记得有一次我生病,需要打很多天的吊针,由于父亲忙于公务,母亲一个人抱不动我,爷爷就负责打完针后带我回家。我数着一层层的楼梯,听着爷爷沉重的呼吸,伏在爷爷宽厚的脊背上,风雨无阻,半月有余,直至康复。
三年级的时候,我得了腮腺炎住院治疗,我的父母都因此焦急万分。可能我年纪小,并没有觉得腮腺炎有多严重,但是爷爷却很焦虑,让我好好调养身体,在家休息。可是从小好学的我,坚持要去参加当年的期末考试。最终我拖着病体考了双百,在学校表彰大会上被点名表扬,从此成为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爷爷到现在还对这件事情赞赏有加,觉得我必成大器。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爷爷对我的关爱。试问哪个家长不会喜欢爱学习的好孩子呢?
小时候的我很贪玩,老是缠着爷爷奶奶带我去公园。七八岁的小男孩可以说是天生的“麻烦制造者”,很多长辈都对当时的我“唯恐避之不及”。虽然爷爷很宠着我,但是一直跟我强调要“识惯”,懂得适可而止。所以我从小也就养成了懂分寸,知礼节的好习惯。我就这样在爷爷的关心和爱护下一天天长大了。人常说,爷爷奶奶会给小孩养成很多坏习惯,因为天底下的爷爷奶奶都疼孙子,都会无条件满足这些“小霸王”的任何要求。但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养成任何劣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爷爷教育方式的影响。从小爷爷就教导我,要尊重长辈,懂礼貌,懂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那时候还不懂得爷爷对这个家庭的付出,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我才明白,没有什么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眺望红园
人生不过是砥砺前行
到了高中,我的学习变得紧张起来。只有周末或节假日才能和爷爷相聚。我那时候很叛逆,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较劲罢了。我当时很不喜欢爷爷在过年过节的时候讲话,一讲就是几个小时。过年的时候,桌上的饭菜热了又热,爷爷也是讲了又讲。爷爷讲完后还有大爸和我父亲接着讲,讲到情深处甚至动情落泪。我有时候觉得这哪里是过年,这简直就是居委会年度大会的现场。但随着我长大,我慢慢明白了这件事情的意义,也明白了爷爷这样做的出发点以及他对家人表达关心和爱意的特殊方式。我也慢慢学着在这样的场合中发言,而且发言越来越有水平,从初高中时的吞吞吐吐和言之无物到现在的井井有条和侃侃而谈。
临上大学前的那个暑假,爷爷跟我分享了他的创业奋斗史。我也是在那一年对爷爷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我了解到他是个很了不起的企业家,为社会和家乡做了很多的贡献。他一直跟我说,先做人,后做事,要做世人赞扬的事,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我也是从那时开始,逐步认识到爷爷是一个低调谦虚,稳中求胜的人。现在想来,爷爷的经历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励志电影。爷爷十几岁就出去打拼,搬过砖,拉过沙,在高原地区扛过石头,也在运煤的铁路上扒过火车。拿爷爷的话说,叫“一把瓦刀走天下”。爷爷当年的经历都是当代年轻人无法想象的。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爷爷是实实在在吃过苦的人。我作为孙辈听到这些真得很惊讶,因为如果换做我,我早就放弃一百次了。
虽然说现在的社会也有一定的生活压力,很多年轻人买不起房,结不起婚。但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如果你放弃,那面临的可能是食不果腹的命运,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一直觉得,爷爷是一个伟大的人,当年跟他一起出去闯荡的同乡大多都放弃了,但爷爷成为了坚持到最后的那个成功者。我觉得爷爷性格中不服输的精神是他身上最大的闪光点,也是我最值得去学习的地方。
不管做什么,不轻易言弃,只要肯干,没有什么事情是干不成的。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我觉得爷爷是第一种。他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气质,有一种敢作敢当的魄力。
河桥山山门
唯有陪伴最长情
考上大学之后,爷爷和我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我每次出远门之前,都要一起吃一碗牛肉面再出发,就当是他对我的送别。大学期间,周末或闲暇的时候我会跟爷爷通电话,询问生活近况以及身体是否安好,同时也会汇报我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他不要过于担心。我一直觉得兰州到上海的距离不算太远,不理解爷爷对我的牵挂,总是觉得回家是件容易的事。
直到我准备远赴英国求学的那天早晨,吃完牛肉面,爷爷面带微笑,眼中却闪着泪花。等我走出好远,回头一望,爷爷还在原地向我挥手。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这一次的离别与以往不同,望着爷爷的身影,我的眼泪也不自觉地奔涌而出。
留学的两年像是一个亦真亦幻的梦,美好又难忘。因为身体原因,爷爷奶奶没能去英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等我回国后,我看到爷爷脸上新增的皱纹和满头银发,我的泪水差一点就夺眶而出。我从那时才深刻理解到什么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多陪伴,多关心,多听听他给我讲以前的故事。
龙应台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段,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我想,这同样适用于爷爷和我,虽然我们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就在做着减法,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往前走,至少不留遗憾。
河桥之景——般若桥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979年,爷爷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启了他的创业生涯,四十多年风风雨雨,爷爷的奋斗史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从会宁县河畔镇起家,一路从白银发展到兰州,许多地方都留下了爷爷的足迹和汗水,也留下了一段段难以磨灭的光辉事迹。
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自然环境的限制导致这里发展缓慢,间接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不敢放手一搏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然而,爷爷四十年前就跟别人有着不同的想法。他觉得如果只守着自己的两亩三分地,生活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俗话说穷则思变,变则通。爷爷说干就干,几十年风风雨雨,爷爷在地方贤达人士和广大群众的认同和支持下,再加上自身的努力,逐渐把事业做到了跨地区的水平,在各地区,各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爷爷在发展事业的同时,也不忘扶危济困。爷爷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在与社会各界人士和商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推动了家乡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脱贫致富,解决就业,劳务输出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爷爷的所为,即是古人所言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完美注解。爷爷常给我讲,不要做“说话的巨人,做事的矮子。”在我心目中,爷爷一直在用行动诠释着怎样做一个令人敬仰的巨人。而我们后辈,才得以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爷爷曾经问过我,以后长大了想做个什么样的人。我说,我想向您看齐,做一个像您一样的人。
我深知,在爷爷生活的那个年代,要想达到爷爷这样的高度已实属不易,更何况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各行各业都已趋近饱和的社会。在这个白手起家已然成为历史的年代,要想闯出一片天地,得付出比爷爷更多的努力,吃更多的苦才有可能达到。
我想,作为爷爷的子孙,当有泰山崩而不惊的胆识,应放手一搏,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河桥一景——紫竹寺山门
乡梓情浓乐奉献
爷爷在青年时代即受到太爷爷的影响,笃信佛教、积善行德、乡梓情浓、乐善好施,用实际行动为保护传承当地民俗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屈指称赞。
在我的故乡河畔镇,原有一处名为河桥山福荫寺的佛教寺院,曾经香火兴盛,是河畔以及周边地区群众进行民俗活动的场所。由于年久失修,爷爷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积极捐款捐物,和当地群众共同开展寺院的修复活动,将故乡的寺庙修葺一新。我想,爷爷对家乡民俗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关心重视,更意味着爷爷对故乡的回报和奉献。
爷爷担任会宁县佛教协会会长已有十年时间,在这十年里,爷爷对河畔镇乃至会宁县佛协及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去奉献,这是一个人的公益大爱胸怀。
爷爷为河桥山的保护修建工作尽心尽力,废寝忘食。几十年亲力亲为建设现场,严格要求建设队伍不马虎做好每一丁点地方。家乡的事情在爷爷心里永远是第一位的。
爷爷就是用这样的实际行动表达着他对家乡的一片赤子之心。家乡的河桥山,原有的一条壕沟,后被填平,成了方便大家的停车场。
河桥山建设的景点般若桥、玄空门、笔架山,美轮美奂,让来观赏的人们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得赞叹。般若,在佛经里释义是:“大智慧”,般若桥的寓意就是:“利贯金石,强济天下,通济利涉,安全渡过,万民以福,众生以智”。般若桥横跨在两山之间,静卧于涧水之上,构造依山取势,雕刻精美,比例适度,线条流畅,仰望如日出云,远观似长虹饮涧,实有“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神似之感;亦有“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的灵动之美。
河桥山的奇,河桥山的美,爷爷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智和汗水,可以说是爷爷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魄力毅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坚持和诚心,铸造而成。
河桥山的建筑艺术之美,让河桥山成为河畔古镇的一处风景名胜。这背后是爷爷几十年间一如既往、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回报家乡的赤子情怀和公益爱心。
爷爷是个很谦虚低调的人,他一直在用他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才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全党号召全国上下全民动员学习党史,走访革命纪念地,缅怀革命先辈,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的家乡河畔有一处名胜:红园。自2006年长征胜利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七十周年之际建成至今,慕名而来凭吊缅怀革命先烈的游客络绎不绝。同年,红园被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授予为全省党史教育基地。
我是从爷爷自传体回忆录《悠悠岁月》一书中得知,爷爷是红园的倡导者、策划者、投资者、建设者。由此可见,继承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烈,在爷爷心底是何等的重要。
爷爷正是通过红园来教导后辈,当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不由得,我对爷爷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后来听说,2007年,原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韩正卿来家乡河畔红园视察,李书记见到爷爷说道:“在民间,民营企业家投资建设红色革命纪念场所在全省是一个创举,了不起!不简单!”我作为爷爷的孙儿听到这样高的评价,也倍感骄傲和自豪。
爷爷的精彩人生,不是寥寥数语就可总结。在我眼中,爷爷是多面的,他既有着挥斥方遒的果敢与气魄,也有着慈眉善目的关怀与疼爱;他会因为孙儿们调皮捣蛋而生气发怒,也会因为害怕儿女们操心他而故作镇定;他会因为工作不顺而心烦气躁,也会因为苦尽甘来而开怀大笑。爷爷是一名事业有成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家族长辈。希望时间能够放慢脚步,能让我把我和爷爷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我眼中的“悠悠岁月”即是爷爷您的岁月如歌,一眼万年。
河桥一景——悬空门
(作者:何定一,甘肃会宁河畔人,1995年11月生,2017年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经济法专业本科毕业,法学学士,2019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供职于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