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言一行皆文明(一米之处见文明)

一言一行皆文明(一米之处见文明)企业复工复产了,公共交通恢复了,商场人气旺了,街头再现车水马龙景象……城市正在恢复生机和活力。“一米线”是条健康线公交车门被众人包围,医院收费窗口前人挤人,办事机构窗口前并排站着陌生人……这是以前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幕。疫情防控期间,“一米线”的话题热了起来。在银行、医院、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一般都设置了“一米线”。“一米线”是个人隐私保护线、公共秩序维系线,也是一条文明线。疫情防控期间,“一米线”同时是一条健康线,也是丈量文明的界线、衡量责任的标尺。文明养成见诸点滴小事,也依赖对规则的共同呵护。增强“一米线”意识,既是对他人的负责,也对社会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

来源:开封网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实习生 崔禹尧

一言一行皆文明(一米之处见文明)(1)

市民排队到超市购物。 全媒体记者 李克君 摄

【核心提示】

公交车门被众人包围,医院收费窗口前人挤人,办事机构窗口前并排站着陌生人……这是以前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幕。

疫情防控期间,“一米线”的话题热了起来。在银行、医院、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一般都设置了“一米线”。“一米线”是个人隐私保护线、公共秩序维系线,也是一条文明线。疫情防控期间,“一米线”同时是一条健康线,也是丈量文明的界线、衡量责任的标尺。

文明养成见诸点滴小事,也依赖对规则的共同呵护。增强“一米线”意识,既是对他人的负责,也对社会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

“一米线”是条健康线

企业复工复产了,公共交通恢复了,商场人气旺了,街头再现车水马龙景象……城市正在恢复生机和活力。

但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结束,如何有效防控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仍是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医院、超市、商场、银行等人流集中的场所,疫情防控任务更是十分艰巨。

疫情防控期间,“一米线”的话题在社会上被广泛讨论。“请您保持一米安全距离”“请在一米外等候”……在我市,“一米线”10多年前就开始出现在银行、车站、医院等场所。“一米线”的出现不仅保护了个人的隐私安全,同时也解决了无序排队的问题。

“请大家自觉排队,间隔一米。”4月17日上午,在金明西街的一家超市门前,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手持喇叭,不停地提醒前来购物的市民注意保持距离。超市门前的空地上,工作人员用隔离栏杆设置了一条通道引导人流。超市入口,工作人员为每一位进入超市的市民测量体温,还不时提醒大家注意保持距离,门旁的墙上也贴有注意间隔距离与配合检查的提示。进入超市,一些等待称重的市民聚集在了一起,负责称重的工作人员看到后马上提醒:“请大家排好队,自觉保持距离。”在超市的收银台附近,偶尔有市民聚集时,旁边戴着红袖章的疏导员会提醒市民保持距离。

记者在中山路一家银行看到,等候办理业务的人坐在椅子上耐心等待,都有意识地错开落座,尽可能保持较大距离。在这里工作了10多年的陈婕告诉记者,从她开始上班,这里的服务窗口就设置有“一米线”,主要是为了保护顾客的隐私和资金安全,如防止存折和银行卡密码泄露等。随着科技的进步,银行安装了叫号系统,顾客可以坐在等待区,无需进行现场排队,但是“一米线”还一直保留着。“一米线的存在不仅是一种警示,也是提醒大家养成文明习惯的一种宣传。”陈婕说,疫情防控期间,“一米线”的概念被延伸到了等待区,顾客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都会自觉地错开落座,保持距离。

4月20日上午,记者在西门大街一家大型医院看到,门诊挂号收费窗口前的地面上清晰地画着“一米线”,把挂号收费区和等待区划分开。为了防止人群集聚,不时有工作人员提醒大家保持距离。随后,记者来到输液、休息等区域,这里虽然没有设置“一米线”,但医院也在一排排座椅上用贴胶带的方式,提醒前来就诊的患者错位落座。现场值班的一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以往门诊“一米线”着眼于保护病人的隐私,疫情期间则更多地是为了防止来医院人员交叉感染,“一米线”的概念有所升级,目的仍是尽可能让大家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

在我市的各大医院,市民有序排队后,通过测体温等程序后才能进入医院大楼。很多医院还安排了医护人员不时提醒大家保持距离。

记者采访时发现,我市有很多窗口单位严格按照“一米线”进行疫情防控。在市民之家,市民在进入政务服务大厅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并进行扫码实名登记。在政务服务大厅,办公人员与正在办理业务的市民相隔较远,而且均佩戴口罩。等待办理业务的市民在休息区等待时,均自觉保持安全距离。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市民在办理完业务后很快离开大厅,没有人员聚集。正在等待办理业务的市民赵锋说:“大家都是取号等待办理,人员不聚集,这样更安全一些。”

一言一行皆文明(一米之处见文明)(2)

市民在景区外排队等待进入。 全媒体记者 李克君 摄

市民防护意识有待增强

采访中,记者看到,疫情缓解后走出家门的人们,多数不再扎堆、凑热闹,而是有意识地“保持距离”。在银行、医院等场所,有形的“一米线”得到自觉遵守。但在更多场所,没有告示、没人提醒,无形的“一米线”意识是否已经在人们头脑中扎下根呢?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的一些大型超市和小区附近的商店,看到的情况却是“一米线”被屡屡漠视,拥挤现象屡见不鲜,收银台和服务台挤满簇拥的脑袋。

4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晋安路一家水果生鲜商店。在这家店的水果自选区,人流量并不大,一些防范意识比较强的顾客,主动与其他人疏远。但在店门口左侧设置的收银台旁,5位顾客在排队结账,由于空间狭小,他们彼此前后距离只有10厘米,几乎紧挨在一起,并没有拉开一定的防护距离。“为啥两人不能离远点?”记者询问一位准备结账的女士。“这家店就这么点地方,这会儿来能买到新鲜水果,结果挤满了人结账,也没法拉开距离,想后退一步都没地方站。”这位佩戴口罩的女士答道。

一米的距离到底有多远?记者测量了一下,一米的距离大约是成年人正常走路时向前走两步的距离。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一些小的百货店或蔬果店没有设置“一米线”,依然有人员因排队结账而聚集的情况发生。“蛋糕便宜啦,买一斤送半斤……”解放路一家糕点店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光顾。尽管玻璃上贴着“保持距离”的提醒,但顾客还是肩并肩,趴在柜台前选购糕点。

而在大型超市,随着客流量的回升,“一米线”被忽略现象比比皆是。

4月19日中午,在黄河大街的一家超市,很多市民都买了满满一购物车商品,在收银台前排起长队。记者注意到,虽然市民都佩戴了口罩,但很少有市民相隔超过一米的。有些推购物车的市民还有购物车作为阻挡,一些没有推购物车的顾客则紧挨着排队等待结账。“结个账就走了,没那么多讲究。”当被问到为何不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时,一位老大娘显得理直气壮,“光我站远点没用啊,后面的肯定会插队站我前面,你信不信?谁都想快点结完账走人。”

“工作人员自己都忙不过来,哪有人来管我们排队。”前来购物的市民范云佳说,保持安全距离全靠自觉,“我用购物车隔开一段距离,再往后退一步,应该有一米以上了。”

“应该有人维持秩序,让顾客间保持足够的距离,人多聚集光靠口罩防护有多大作用啊。”正在付款的市民裴冲说,“‘一米线’是安全线,也是文明线,希望有更多商家负起责任,主动设置,时时提醒顾客;也希望顾客自觉遵守规定、保持距离,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裴冲建议,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更应设置“一米线”,给疫情防控再加一把“安全锁”。

疫情之下“一米线”有多重要

日前,社交网络上,一则关于上海市民“北欧式”排队到居委会预约购买口罩的短视频火了。

视频中,居民们戴着口罩,各自相隔几米左右的距离,安静地排出了松散而蜿蜒的队伍。有人马上联想到了“芬兰式排队”——在芬兰的公共场所,排队等候时,人与人之间都会保持足够的距离,互不打扰。而在北欧的车站、商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他们很注意人与人的物理距离。特别是安静车厢的设定,进去的人不许说话,可以安静地看书。

市民张晶华由于工作关系,在国外工作多年。她告诉记者,在欧美一些国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到公共场所游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是官方明文规定,而是大家一种生活习惯。有时距离不一定限制在一米,只要人们感觉舒适就可以。

为什么倡议人们要保持一米距离?医学专家多次强调,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看,飞沫传播是一种主要传播方式。所以,戴好口罩、做好消毒、人群间保持一米到两米的距离、减少家庭聚会等聚集性活动,对防止病毒传染十分必要。采访中,不少市民会觉得戴了口罩就不用相隔一米了。但其实有些人的口罩佩戴方式不对,比如常出现带反了、鼻夹没有按严,或者佩戴有安全阀的口罩等,都会造成一定的病毒传播隐患。所以保持安全距离也是有必要的。

除了新冠病毒,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比如流感、水痘、结核病等,所以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学校、超市等人群密集的地方。

4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表示,个别省份出现聚集性病例,提示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不扎堆少聚集。

因此,在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记者注意到,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发布的“健康返岗”提示中,也对楼宇商场的安全防护措施明确提出,要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商场(商业综合体)、超市在扣除货柜摆放占有面积外,按照人均占有2平方米的容量计算顾客的流量。客流量较大时应采取限流措施,同时要对人流相对集中的货柜、售卖处进行分流,劝导顾客彼此间保持一米以上距离,避免人群过度拥挤。

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火车站在客流易集中的进出站口、问询台、出租车站、公交车站等处,均设置了“一米线”,倡导旅客“保持一米安全距离”。 在上班族集中的地方,主动通过设置蛇形隔离带、发放倡议书等行动,引导员工在进出楼门、上下电梯、取餐就餐时保持不少于1米的距离。一些已经开始营业的餐厅,还为外卖骑手准备了“一米”等餐区,座椅之间隔开距离,避免骑手扎堆。

在我市,市疾控中心与11家文明单位近日结合爱国卫生月,联合组织开展“公勺公筷一米线,文明餐桌我贡献”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单位的志愿者来到鼓楼街、寺后街、马道街和书店街,向过往群众和沿街商家发放“公勺公筷一米线,文明餐桌我贡献”“防疫有我,爱卫同行”倡议书和爱国卫生月海报,倡议商家推行公勺公筷,划设“一米线”,呼吁他们改进营业方式,提倡广大群众实行预约就餐、错峰就餐,避开用餐高峰,减少用餐人员聚集,并在结账时保持间距、扫码支付,尽可能减少直接接触。志愿者还邀请商家、消费者在倡议书上签名,宣传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

一条细细的“一米线”,分量并不轻。保持“一米线”,不仅是保护生命的安全防线,也是巩固防疫成果的科学防线。“一米线”应该引起所有人的重视。

守好文明线和健康线

“一米线”是个人隐私保护线、公共秩序维系线,也是一条文明线,更是一条疫情之下的健康线。文明养成见诸点滴小事,也依赖对规则的共同呵护。

4月20日傍晚,正在汉兴路一家超市购物的市民王雪冬说:“推广‘一米线’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医院、超市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如果个人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外出购物、看病、就餐时不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或是在封闭的空间内人与人密切接触,很容易埋下交叉感染的风险隐患。”

“由于缺乏规则意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不愿意规规矩矩地排队。就算是必须排队的场合,也是恨不得人和人紧贴在一起。”采访中,市民罗靖宇非常赞许“一米线”。他说,“一米线”像一把尺子,测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守好文明“一米线”,既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引导,更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努力践行。疫情防控期间,人们的“一米线”意识普遍增强。他希望疫情过后,大家仍能保持“一米线”习惯,并内化为自觉行为。

如何呵护“一米线”规则,不少市民提出好的建议。市民闫学军建议:“社会各部门应努力积极推广 ‘一米线’,落实出行‘一米线’、就餐‘一米线’、排队‘一米线’、办公‘一米线’等,比如,在营业柜台或服务窗口每隔一米处画线,设置温馨提示牌,或采取网上预约、一人一办等方法,加强人员疏导,避免聚集,为公共安全加一道‘安全锁’。”

“一些公共服务场所在‘一米线’上失守,没有主动承担起足够的责任。以‘没必要’和‘忙不过来’为借口忽视‘一米线’的公共服务场所并不鲜见。”市民高勇林表示,如此不作为是对公共秩序的不负责任。 维护“一米线”文明,需要公共服务场所在加强引导上下功夫。比如健全硬件设置、完善人性化管理。不能仅仅在地上画出“一米线”,还可以使用伸缩隔离带、移动护栏杆,对拥挤插队者予以拦截。

采访中,多数市民认为, “一米线”不仅是疫情期间的防护措施,也应该成为疫情之后的社会文明习惯。希望大家能够用实际行动守护“一米线”,尊重他人、遵守秩序,让文明和秩序成为城市的最美风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