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援鄂日记(虽然担心我家乖乖)
最新援鄂日记(虽然担心我家乖乖)地点:黄冈在前线过一个难忘的生日1月26日抵达黄冈第一天,来自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管护师郭兆霞,在同事杨晨的帮助下,她们互相剪去了心爱的长发。医护人员在医院期间需要全副武装,防护服一上身就是四五个小时,整个人闷在里面,长发非常不便,而且收拾头发也要花时间,同时也存在头发残留污染的风险。所以当使命来临,她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剪去长发,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若无身有千斤担,岂会忍心断青丝。一缕缕青丝坠地,虽们心有不舍,但比起家国情思,她们毅然选择了后者——剪短头发就是我们的请战书!
湖北黄冈紧邻武汉,是目前湖北省除武汉病例数最多的城市。大别山区域治疗中心,是黄冈市中心医院新院区,由于疫情到来被提前改造启用,山东省100多名医疗勇士就在这里奋斗。
1月25日(大年初一),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7名医务专家作为首批赴湖北医疗队员登上紧急驰援前线之路;1月28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批12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疫情防控第一线;2月2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二批6名护理骨干又出征……截至目前,济宁赴湖北医疗队员已达25人。他们目前的工作生活情况怎么样?一起来看这些“战地日记”带我们走近这群战斗天使。
你们短发的样子也很美
地点:黄冈
1月26日抵达黄冈第一天,来自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管护师郭兆霞,在同事杨晨的帮助下,她们互相剪去了心爱的长发。
医护人员在医院期间需要全副武装,防护服一上身就是四五个小时,整个人闷在里面,长发非常不便,而且收拾头发也要花时间,同时也存在头发残留污染的风险。所以当使命来临,她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剪去长发,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
若无身有千斤担,岂会忍心断青丝。一缕缕青丝坠地,虽们心有不舍,但比起家国情思,她们毅然选择了后者——剪短头发就是我们的请战书!
在前线过一个难忘的生日
地点:黄冈
根据总指挥部的安排,今天我院医疗队进驻大别山医疗点,我和刘晓伟主任担任第一批值班队员。我们克服种种困难,提前两个小时进驻。一是准备物品,熟悉工作环境;二是培训与我们对接的当地医务人员。4个小时共收治22个病人,其中有三个病重患者。病房是改建的,没有电梯,接病人、拿药需要来回爬七层楼,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爬一次就喘的厉害。护目镜里满满的雾气和汗水。
虽然工作环境很艰苦,而且冒着巨大的风险,但我感受最多的不是疲惫而是感动与责任。首先是来自当地工作人员的感动,他们在一线坚持工作了很长时间,没有休息,他们内心有一份责任,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其次是来自病人的感动,我们收治的一位60多岁老大爷,不停地咳嗽,我过去确认他的病情,他伸手让我站住,说离我远点我会传染的。正如网上说的,我们隔离的是病毒,而不是人心;再次是来自后方的感动,得知省里到市里,医学院领导、单位领导,甚至是社区领导给我们送去关照和慰问,在此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看着一座座空荡荡的城与一个个眼含泪水的面孔,我想我们有责任让它再次繁华热闹起来,就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成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一样,我们医疗队进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也会成为抗击新冠的转折点,加油!
——李岷记于2020年2月1日
地点:黄冈
2月2日是李岷的生日,同在一线的孔德珍在日记里这样记下这样的文字。
身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过个生日真是有纪念意义,可是我们12人的团队只有4个参加,因为大家要么在值班,要么马上去值班,或正休息准备下一场战斗。生日现场,这是我见过最简单的生日会,为了好兆头,大家特意插了6根蜡烛,希望全队人员顺顺利利完成任务。蛋糕快速吃完,口罩继续带上。大家聊到工作,我们也有可能被感染,这或许是抗疫胜利前最后一次聚会了,疫情很残酷,为了完成支援任务,救治更多的患者,我们要加强自我防护,手卫生多少遍都不为过,哪怕酒精刺激到皮肤红痛,因为,面对疫情我们别无选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者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
——孔德珍记于湖北黄冈
90后的青春担当
地点:黄冈
大年初三,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驰援武汉的12名勇士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一病区护师张岭,是这支队伍里年龄最小的一位。90后的她,年纪虽轻,业务能力很强。刚满30岁的她已经是科室里的骨干力量了。大年初一,在接到护士长微信群里发布的支援武汉的通知后,她第一个报了名。就在去武汉的前夜,张岭还在科室里忙碌着,直到1月27日下夜班,她才有机会回家去匆匆看孩子一眼。张岭的两个孩子,大的3岁,小的才1岁半,纵然对孩子有太多不舍,对父母有太多的亏欠,她还是把孩子交给了刚做完肾脏手术的婆婆,毅然转身奔向武汉。她说:“比起父母和孩子,正奋力与病毒斗争的武汉人民更需要她,守好祖国这个大家庭,我们的小家才能更加安稳。”
在驰援武汉之际,张岭的姥姥又生病住进了医院,怕老人家担心,她一直瞒着,直到平安抵达武汉,家里人才告诉姥姥。老人家得知这一消息后彻夜未眠,流着泪对护士长说,“我家乖乖很棒的,谁家的孩子谁心疼,我担心我家乖乖,但我不能给她拖后腿。”
医疗队在到达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后,进行了紧锣密鼓的培训。在这里,她们需要与之斗争的不仅仅是肆虐的病毒,还有难以言说的孤独。所有支援的医护人员过的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下班后单人单间隔离,相互之间不允许串门走访。普通民众自我隔离还有家人的陪伴,他们有的只是电子设备和书籍,难以想象他们会承受多么大的孤独与压力。
因为防护用品有限,为了节约,医务人员上班期间基本是不吃不喝,有生理需求也只能通过纸尿裤解决。医院这边的姐妹们担心张岭不适应,她却在电话里笑着说:“小时候没用上纸尿裤,这也算圆了儿时的梦了。”为了更好地穿脱防护服,张岭也剪掉了自己的一头长发。
在疫情面前这些奔赴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学会苦中作乐,为全国人民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他们的牺牲与奉献让人肃然起敬,相信有他们在,病毒很快就会被打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唐首政整理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