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鲁迅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中西方文化激情对撞先驱鲁迅的一生)

鲁迅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中西方文化激情对撞先驱鲁迅的一生)背景:父亲为周伯宜,母亲为鲁瑞出生: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大清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新台门周家父母:

(1881~1936) 56岁

1881年 出生

简介:

鲁迅,男,曾用名(亦名):周樟寿、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字豫才。

鲁迅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中西方文化激情对撞先驱鲁迅的一生)(1)

鲁迅的笔名或署名:自树、庚辰、索子、索士、树人、令飞、迅行、树、黄棘、周豫才、周树、唐俟、俟、神飞、迅、风声、尊古、巴人、某生者、小孩子、学之、敖者、俟堂、宴之敖者、即鲁迅、L.S.、冥昭、杜斐、楮冠、楮冠病叟、华约瑟、中拉、葛何德、封余、许霞、EL、ELEF、许遐、L、洛文、令斐、豫才、豫、唐丰瑜、冬华、长庚、宴敖、隋洛文、乐贲、乐雯、它音、佩韦、阿二、丰瑜、明瑟、不堂、白舌、遐观、何家幹、飞、罗怃、干、动轩、周动轩、幹、何干、孺牛、丁萌、游光、丰之余、旅隼、苇索、越客、桃椎、虞明、荀继、家幹、尤刚、符灵、余铭、元艮、白在宣、一尊、敬一尊、子明、张承禄、赵令仪、倪朔尔、栾廷石、张禄如、邓当世、韦士繇、士繇、翁隼、崇巽、常庚、燕客、白道、曼雪、梦文、孟弧、公汗、霍冲、莫朕、中头、史贲、董季荷、杜德机、朔尔、康伯度、焉于、越侨、张沛、华圉、仲度、茹莼、苗挺、及锋、直、隼、直入、阿法、史癖、且介、庚、敖、越山、康郁、洛、姜珂、越丁、旁、齐物论、乐文、周玉才、晓角、戛剑生、何家干。纂述者、编纂者、译者、编辑者、旅沪一记者、编者、旅沪记者、记者、奔流社同人、朝花社、朝花社同人、上海三闲书屋、铁木艺术社、译文社同人。

出生:

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大清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新台门周家

父母:

父亲为周伯宜,母亲为鲁瑞

背景: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即将亡国

六世祖周煌曾中举人,此后周家世代书香。

  • 曾祖母:戴太君 (1813年-1892年)
  • 祖父:周福清 (1838年-1904年)翰林院庶吉士,捐官至内阁中书
  • 祖母:蒋太君 (1841年-1910年)
  • 叔祖:周玉田
  • 父:周伯宜 (1859年-1896年)秀才,闲居在家。
  • 母:鲁瑞(1858—1943),出身于绍兴平桥村一户官宦人家,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颇为开通,性格和善而坚毅,原先不识字,但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开始识字。此外,鲁瑞系周恩来祖母鲁氏夫人的堂侄女。

二弟:周作人 (1885年-1967年)

三弟:周建人 (1888年-1984年)

鲁迅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

1882年 2岁

1883年 3岁

1884年 4岁

1885年 5岁

1886年 6岁

1887年 7岁

1888年 8岁

祖父周福清按例捐官,获授内阁中书

1889年 9岁

1890年 10岁

1891年 11岁

1892年 12岁 读私塾

曾祖母戴氏病故,祖父周福清以丁忧去职。

三味书屋读私塾:

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题外:章闰水,闰土原型

章闰水(1877-1934),鲁迅笔下闰土原型,家在上虞道墟镇杜浦村。因为八字上五行缺水,所以小名叫做"阿水"。阿水称鲁迅"大阿官"。

章闰水父亲章福庆,竹匠,章家只有六亩薄沙地,收获的粮食缴完租税后所剩不多,故而到鲁迅家中做工。

鲁迅去南京读书后,鲁迅和闰水两人生活慢慢失去交集。

1893年 13岁

祖父乡试科场行贿案,光绪皇帝钦定为"斩监候",周家开始衰败:

9月,祖父周福清(亦名周介孚)因为向浙江恩科乡试正考官殷汝璋行贿,谋求周伯宜录取,被正考官殷汝璋举报(周福清用洋银一万元欲保6人录取,其中有周伯宜;而当时保1人录取贿赂行情收费1-3万元,最少6千元一人)。此案震动大清军机处,直接呈报光绪帝。

起先,祖父周福清犯罪潜逃至上海租界,父亲周伯宜被清朝官府抓进监狱顶罪;祖父到官府自首,父亲周伯宜才被放归。

祖父终被革职下狱,光绪皇帝钦定为"斩监候",周家为保祖父活命,每年花费大笔资金疏通官府。

父亲周伯宜则被革去秀才身份,变得喜怒无常、酗酒、吸食鸦片,冬天时重病在床,咳嗽,咳血,全身水肿,患上了肺结核。

鲁迅则被安置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

题外:回顾祖父周福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殿试金榜

二甲第17 名:殷汝璋,官至通政使司参议

二甲第135名:周福清,鲁迅祖父,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江西金谿县知县、捐内阁中书

1894年 14岁

周家为了使周福清得以活命,每年花费大笔资金疏通官府,直到八国联军事件之后,周福清1901年才被赦免。

1895年 15岁

1896年 16岁

家庭再生变故,父亲病逝:

父亲周伯宜自从1893年冬一病不起至1895年秋冬病势日加严重。

周家曾请当时名医何廉臣(1861~1929)看病。

生病期间,父亲周伯宜照样每日喝酒,从不忌口,病况每下。父亲周伯宜爱用水果作下酒物,鲁迅常去上街买鸭梨、苹果、花红之类给父亲下酒。

10月12日,父亲周伯宜(1861-1896)去世,死于肝硬化,中医称单腹胀,年仅36。

鲁迅对父亲的死耿耿于怀,认为是庸医耽误缘故。

鲁迅于当年开始写日记

1897年 17岁

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题外:周氏家族绍兴三台门

周氏兄弟居住的周家新台门是周氏家族在绍兴的三个台门之一(老台门、新台门、过桥台门)。

周家新台门,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共居住着覆盆桥周氏第九、第十两代分迁过来的的六个房族支系。

祖父周福清生四子一女,鲁迅父亲周伯宜是周福清长子。

1898年 18岁 入读南京水师学堂

入读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4月,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无需学费的学校':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南京水师学堂)并改名为周树人(原名周樟寿)。

远房的叔祖周庆蕃(号椒生)在这所学校教汉文,兼当管轮堂监督。

考入南京矿务学堂:

10月,转考入南京矿务铁路学堂,简称矿路学堂。

12月, 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题外:四弟周椿寿(1893-1898),五岁夭折。

1899年 19岁 入读南京矿务学堂

入读南京矿务学堂:

2月,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开学,学开矿挖煤。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与陈衡恪结下友谊,自学了《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

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期间曾刻过"文章误我"、"戛剑生"、"戎马书生"等印章。

题外:鲁迅年少时,其叔父周芹候钻研篆刻,鲁迅见闻习染就学会了篆刻。

1900年 20岁

学会一门外语:德语

在矿务学堂三年学习,鲁迅掌握了德语,后来据此翻译了《死魂灵》,学了《矿学》、《地质学》、《测算学》和《测图学》等课程

1901年 21岁

周家疏通官府八年为祖父保命,祖父出狱: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之后,大清大赦,祖父周福清被赦免出狱。自1893到1901年历经八年,周家家道衰落。

鲁迅下矿:

《朝花夕拾》回忆:到第三年我们下矿井去的时候,情况实在颇凄凉,抽水机当然还在转动,矿洞里积水却有半尺深,上面也有点漏水下,几个矿工便在这里鬼一般工作着。

1902年 22岁 留学东京弘文学院

学堂毕业,考取公费日本留学:

1月毕业时获得金质奖章,毕业后考取了"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奏奖五品顶戴"的官费对日留学生名额。

赴日留学,在日本东京减掉辫子:

2月,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日本专为中国留学生创办的速成性质的学院,普通科二至三年,速成科有六个月、八个月、一年、一年半不等),入编江南班(班次以学生省籍编排)。

鲁迅是江南班中第一个剪掉辫子的。

题外:许寿裳,鲁迅最好的朋友

许寿裳(1883-1948)鲁迅、周作人的同学、至交。

1902年,以浙江公费派往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与同学鲁迅、陈仪(后成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结交。

题外:东京弘文学院

亦名宏文学院,是日本教育家嘉纳治五郎在东京牛込为中国留学生创办的学校。

初创于1896年,1902年1月正式成立,至1909年7月关闭。

该校学生有:连英煌、陈天华、黄兴、李待琛、杨度、胡汉民、牛保才、杨昌济、张澜、朱剑凡、胡元倓、李琴湘、方鼎英、许寿裳、鲁迅、沈心工、陈幼云、陈师曾、陈寅恪、刘勋麟、鲍贵藻、李四光、侯鸿鉴、郑菊如、李书城、林伯渠、邓以蛰、赵戴文、程鸿书等。

《浙江潮》在日本发行:

与许寿裳、陶成章等浙江籍留日学生在东京组织浙江同乡会,出版百科全书式的月刊《浙江潮》

1903年 23岁

在《浙江潮》上,鲁迅以笔名"索子"发表近万字的《中国地质略论》,是中国首次使用"侏罗纪"、"白垩纪"等地质年代中文名称(从日文翻译),中文首次使用"猿人"、"化石",明确提出地质学一次并下定义"地质学者,地球之进化史也,凡岩石之成因,地壳之构造,皆所深究"。

在《月界旅行》的序言中的《说鈤》一文,刊发于《浙江潮》刊物上;这里的"鈤"是指化学元素"镭",距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奖只隔了半年。

1904年 24岁 入读日本医校

日语速成科毕业,放弃采矿专业,转学医:

4月,从东京弘文学院毕业,获得"日本语及普通速成科"文凭。

按清政府给予的官费资格,鲁迅应该升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所属的采矿冶金科学习。

但鲁迅决意学医,理由是:西医对日本的维新有助力;希望毕业回国后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误治的病人的痛苦,还可以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鲁迅自幼牙齿不好

祖父周福清去世:

7月13日,祖父周福清因科场案、丧子,抑郁而终。

免费入读日本医校: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中国驻日公使兼留学生监督杨枢向该校校长发出照会,介绍鲁迅入校。鲁迅成了该校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学制四年,学校不收鲁迅学费。

9月,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相识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

年底,鲁迅成为光复会第一批会员

1905年 25岁

12月8日晨,华兴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会员陈天华(1875-1905)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尽,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取缔清国留日 学生规则》,在当时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鲁迅参加了陈天华追悼会。

鲁迅学医成绩单(1904级学生第一学年三个学期平均成绩):

鲁迅的医专同班同学医学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鲁迅学年成绩,如下

  • 解剖学 59.3分
  • 组织学 73.7分
  • 生理学 63.3分
  • 伦理学 83分
  • 德语 60分
  • 物理 60分
  • 化学 60分

平均65.6分,全班第68名(班上同学142人)

鲁迅考得最好的是属于社会科学的伦理学。自然科学和医学专业科目成绩较普通,只有藤野担任的解剖学一科没有考及格。

题外:藤野先生

藤野严九郎(1874-1945),日本医生,藤野曾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解剖学。藤野比较关心鲁迅的学业,曾亲自给鲁迅修改讲义的笔记。

藤野评分十分严格,在1904至1905学年有20个同学留级(低于50分要留级),许多留级生都对藤野抱有怨恨,并且认为藤野先生曾经泄漏考题给鲁迅。

虽然谣言很快被澄清,但此事加深了周树人心中"弱国子民"的屈辱感。

1906年 26岁 弃医从文

观看日俄战争幻灯片,决定弃医从文,医专肄业:

在医专课堂上观看老师播放的日俄战争的幻灯片,里面有中国人给沙俄当坐探,被日军逮捕以间谍罪枪毙砍头,大量本地中国人围观。鲁迅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决定弃医从文。

3月,鲁迅自仙台医专退学(仙台医专大二肄业),临走前到藤野家辞行,藤野送给鲁迅一张写有"惜别"的照片。

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与路矿学堂同学顾琅合著完成著作《中国矿产志》,此书被晚清、民国初期的教育部门指定推荐为"国民必读"和"中学堂参考书"。

奉母命,极不情愿下,与朱安结婚:

夏秋间,被母亲鲁瑞用"母病速归"的电报召回

7月26日,遵照母亲的意见而与时年28岁的朱安结婚。

八九月间,新婚后第四天,鲁迅和二弟周作人等东渡回日本。

题外:鲁迅很不喜欢这位传统的妻子,无论是在浙江绍兴老家还是在北京,鲁迅都极力避免和朱安见面,而朱安大部分时间就是照顾婆婆鲁瑞。

题外:可怜可悲可恨的朱安

包办婚姻妻子,比鲁迅大三岁,是一位传统缠足女性:会烹饪,会缝纫,不识字,性格温顺。

自与鲁迅结婚后,二人从没有发生实质关系。

1936年,当鲁迅去世消息传到北京西三条的家里时,鲁迅的母亲和朱安都异常难过,鲁瑞由于年逾八旬,一时间病倒了,只有朱安忙里忙外。其实朱安的处境是尴尬的,鲁迅在临终前留下了类似遗嘱的文字,对自己的后事及家人做了交代,但唯独没有给朱安留下一个字。对鲁迅的版权和遗产问题,朱安交由许广平全权处理,从未提出过异议。

1943年,鲁迅的母亲在北平病逝,死前将15元零用钱转给朱安;

1944年,生活贫困至极,听从周作人的建议,朱安决定出售鲁迅的藏书,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都很焦急跑到北京周家,开口就责备她卖掉鲁迅遗产。朱安激动的回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朱安对丈夫鲁迅,一生都在忍让迁就,没有半句怨言,晚景凄凉也没有辱没鲁迅的名声,她做到了一个女人能够承受的极致。

1947年6月29日,朱安在北平病逝,身边没有一个人,一生被视作包袱,踢来踢去。

朱安生前希望自己死后能葬在鲁迅身边的愿望也没有实现。她也并未葬在鲁迅母亲墓的旁边,而是被埋在北京西直门外的保福寺墓地,多年后被毁。

1907年 27岁 流浪于日本

在日本的数年,鲁迅在东京居住,职业不明。

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1908年 28岁 流浪于日本

在东京接受章太炎影响:

章太炎流亡东京,鲁迅在章太炎家听《说文解字》《庄子》《楚辞》等,成为章太炎的学生。

8月和12月,受章太炎影响,鲁迅于《河南》杂志发表《文化偏至论》和《破恶声论》。

1909年 29岁 回国当老师

《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在杭州当老师:

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优级生理学、初级化学教员

1910年 30岁 老师

在绍兴当老师:

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学教员,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今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等职务。

1911年 31岁

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1912年 32岁 教育部佥事

在中华民国教育部工作:

2月,袁世凯做大总统后,随政府搬到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1科科长、教育部佥事。

题外:鲁迅共做了14年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公务员(1912-?与1927-1931期间)

8月28日,鲁迅与同僚兼好友钱稻孙、许寿裳完成了袁世凯总统府交办的一项大事——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设计国徽。

这时,他沉迷于收集研究拓本之中。

后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并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北京大学兼职讲师。

1913年 33岁

分管图书情报(图书资讯)业务:督导京师图书馆(后来的北京图书馆,现在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等。

6月,京师图书馆分馆建成并开放,后来的读者之中,就有刻苦自学的沈从文、梁漱溟等。

10月,以教育部两千四百元拨款为经费,在北京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东口外建立起京师通俗图书馆。

1914年 34岁

与其他章太炎弟子钱玄同、许寿裳促成教育部通过章太炎的记音方案,作为国语的标音符号,即今日仍在台湾通用之注音符号前身。

1915年 35岁

1916年 36岁

秋的一天,鲁迅与三弟建人、学生宋琳到中央公园(即现在的中山公园)游玩,发现社稷坛后戟殿是设立图书馆的绝好之处,便萌发再建一馆的设想。

1917年 37岁

7月7日,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

7月14日,乱平即返教育部。

为北大设计校徽美术字体: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请鲁迅为之设计校徽。

8月7日,鲁迅将设计完竣的北大校徽"北大"美术字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采用。

8月,在鲁迅的提议之下,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建成开发。

1918年 38岁 笔名鲁迅首次使用

1月,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1919年 39岁

4月,发表短篇小说《孔乙己》

《孔乙己》经典人物:

  • 孔乙己: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馆里人们嘲笑的对象,最后下场不明。
  • 掌柜:孔乙己经常来喝酒的"咸亨酒店"的老板。
  • 丁举人:因为孔乙己偷了自己的书,把他吊起来打断了腿。
  • "我":小说的叙述者,人物身份是咸亨酒店的伙计。

周氏各房族支系衰落,变卖新台门,鲁迅三兄弟合力在北京购置房产:

经族人共议将整座台门连同百草园一并卖给了东邻朱姓人家。

11月,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卖掉绍兴的老宅,合力购置北京西城八道湾11号三进的四合院,全家居住于此。

房屋易主后,原有的绍兴屋室大部分被拆掉重建。

1920年 40岁

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

6月,读《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

9月,发表小说《风波》

1921年 41岁

1月,发表白话文小说《故乡》

《故乡》经典人物:

  • 闰土:少年是具有活力与机智的少年,为"我"敬佩。中年是贫穷的农民所取原型为章闰水。聪明才智,而且对人友好,所以得到人们的爱载。
  • 杨二嫂:尖酸刻薄,贪小便宜的市井妇女。所以很多人都讨厌她。
  • 宏儿与水生:分别是鲁迅的侄子与闰土的儿子,二人是一对初识的好伙伴。

12月4日,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第一章

《阿Q正传》经典人物:

  • 阿Q:小说主人公,社会中的小人物,一穷二白,但自尊心很重。每次遭遇到不幸的事,都会找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为自己安慰。
  • 赵太爷:乡绅,阿Q的"米饭班主",对阿Q甚为苛刻。
  • 吴妈:赵太爷家女工,阿Q曾对她出言不逊。
  • 小D:底层人物,帮佣为生,曾与阿Q干架。鲁迅表示小D长大后也是另一个阿Q"。

1922年 42岁

1923年 43岁

兄弟失和,鲁迅搬家:

7月18日,周作人写信与鲁迅绝交。据称兄弟失和的原因,是因为鲁迅调戏弟媳羽太信子,而另外的说法,是因为鲁迅对羽太信子持家奢侈不满。随后鲁迅搬到砖塔胡同居住(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

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

12月,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

1924年 44岁

与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会面: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访紫禁城,北京方面安排鲁迅与泰戈尔会见且合照。当时中国文坛对于泰戈尔访华的评价趋于两极化,鲁迅将其访华评价为"做了一瓶香水"

鲁迅与诸同事多次与市政公所交涉,将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升格为京师第三普通图书馆。

3月25日,发表短篇小说《祝福》

《祝福》经典人物:

祥林嫂:年轻时不幸成为寡妇,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工,改嫁后,丈夫和幼子相继去世,精神备受打击,最后被鲁家开除,沦为乞丐,在岁末鲁镇民众忙着祭拜福神("祝福")的时候死去。

7月,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8月返京。

11月,与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等人创办同人周刊《语丝》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1925年 45岁

因支持"女师大风潮",被教育部免职:

"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胜诉。

好友易培基接任教育总长后,签署了让佥事周树人复职的命令,并以兼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身份发出新的教授聘书

1926年 46岁

遭遇段祺瑞政府通缉:

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

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避难期间笔耕不辍。

8月,《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

12月,辞职。

1927年 47岁 教育部特约编译

1月16日,鲁迅离开厦门

1月18日,抵达广州

1月19日晨,在孙伏园等人的陪伴下移入"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2月18、19日,赴香港在上环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两场题为"无声的中国"及"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演讲。

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

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

四一二事件后,鲁迅开始批判国民党政府:

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

4月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

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与刚刚毕业的学生许广平在广州同居,离开广州赴上海。

与许广平同居生活:

10月,与许广平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半租界),二人在上海居住9年左右。

题外:许广平

许广平(1898-1968),出生于广州高第街名门望族许家。

  • 祖父许应骙是慈禧太后重用的大臣,曾任总理衙门大臣、礼部尚书,官拜一品,获赐"紫禁城骑马";
  • 爷爷和许应镕、许应锴两位叔公都是进士及第,缔造了一门三魁(一门三进士)的荣景;
  • 堂兄许崇智曾任粤军总司令
  • 堂兄许崇清则为广州前教育局长。
  • 后来许广平成了香港演员许绍雄的姑婆。

1922-1926年,是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

1949年,许广平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12月,鲁迅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

教育部改革,鲁迅领取薪水:

蔡元培将教育部改革为大学院期间(1927年12月至1931年12月),鲁迅被蔡元培聘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每月工资300圆,大学院改回教育部后,这笔工资名义改为"教育部编译费",仍按月支付,4年鲁迅共领薪水14700圆大洋。1932年起,鲁迅不再兼任教育部"特约编译"。

1928年 48岁 教育部特约编译

春,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

与创造社、太阳社大部分成员就"革命文学"问题展开论争。

开始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为之翻译。

开始提倡革命美术,倡导现代木刻运动。

1929年 49岁 教育部特约编译

鲁迅唯一的儿子周海婴(1929-2011)出生:

9月27日,许广平在上海生子,鲁迅为其取名"周海婴",意为"上海出生的婴儿"。

年底,与冯雪峰多次磋商组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华夷之辨1929-1934:

鲁迅杂文多次批评中国人攀附满蒙战功。

1930年 50岁 教育部特约编译

2月13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3月2日,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被选为常务委员)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鲁迅与左联部分成员有很多思想上的冲突。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在上海期间,和宋庆龄、陈赓有交往。

鲁迅所主持的文学团体和郭沫若、郁达夫主持的文学团体有矛盾。鲁迅扶植奖掖文学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萧军、萧红等,批评过当时笔名为"狄克"的张春桥。

1931年 51岁 教育部特约编译

1月20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

1月28日,回旧寓。

鲁迅爱好木刻版画:

鲁迅在上海创办了"木刻讲习会",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从此开始,是为中国创作版画的先锋。

1932年 52岁 教育部特约编译

1月29日,淞沪战争爆发。

1月30日,鲁迅和周建人两家共十口人躲进鲁迅的密友内山完造创办的内山书店的三楼避难。

2月6日,鲁迅和周建人一家以及仆人等十人又到英租界内的内山书店分店避难。

题外:内山完造(1885-1959),汉名邬其山,旅居中国上海的日本商人,内山书店老板,鲁迅的密友。

与艾青等人发起"春地美术研究所"。

1933年 53岁

1月,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2月17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作《为了忘却的纪念》怀念柔石。

4月,内山完造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替鲁迅租下大陆新村的住所(今上海鲁迅故居)。自1933年4月11日至逝世前鲁迅一直居住于此。

1934年 54岁

1月,与郑振铎合编的《北平笺谱》出版。

5月,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章闰水1877-1934去世(闰土原型):

  • 绍兴大旱,地里颗粒无收,闰水卖地还债,交捐,至此成为一贫如洗的穷苦农民,只能靠租种土地和出外打工为生。
  • 由于贫困和积劳成疾,五十多岁的章闰水背上生了一个恶疮,家里又没钱医治,致使伤口化脓,一直不能愈合,而且越来越严重,终于在五十七岁时亡故。
1935年 55岁

2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6月,集成《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长序。

1936年 56岁

鲁迅临终前最信任的主治医生:须藤五百三

须藤五百三为鲁迅治病一直到死,还写了关于鲁迅病状的重要文献《医学者所见的鲁迅先生》及《鲁迅先生病状经过》。

去世:

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

2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5月15日再发病,医生诊断胃疾,自后发热未愈,

5月31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情况不乐观。

6月,身体略有好转,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

10月17日,旧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

10月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上海大陆新村寓所因肺结核病去世,具体死因是由肺结核和肺气肿诱发的严重气胸。

10月21日下午,约2万人送葬,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蔡元培、宋庆龄、沈钧儒先后致悼辞,抬棺有巴金、鹿地亘、胡风、曹白、黄源、张天翼、靳以、姚克、吴朗西、周文、萧军、黎烈文。最后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身后:

鲁迅的遗嘱共有7条,如下

  •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 二,赶快收敛、埋葬拉到。
  •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是糊涂虫。
  •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务,不可当真。
  •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其中一半是翻译欧美文学及日本文学作品。

归宿:

1956年,鲁迅墓由虹桥万国公墓迁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园,茅盾、许广平、宋庆龄、巴金、周扬、张春桥、金仲华等扶棺。

子嗣:

子1人


鲁迅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中西方文化激情对撞先驱鲁迅的一生)(2)

鲁迅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中西方文化激情对撞先驱鲁迅的一生)(3)


说明:

1、“评价过的可好?”为纯个人主观异想,请勿对照主流客观评价,不喜勿喷,感谢。

2、若是没有任何资料或记录,“评价过的可好?”中某些类别评价有可能取中位值(理论意义是不好也不差,正常普通水平),仅仅是为了右边雷达图能闭环。

3、年岁说明:

①、以出生的第一年为1岁,第二年为2岁,不管是否满整12个月。如1801年12月31日出生,记为1岁;第二年的1801年1月1日,则记为2岁。

②、以去世的最后一年计年龄,不管是否满整12个月。如1899年12月31日是99岁,第二年的1900年1月1日过世,仍然记为100岁。

③、与周岁、虚岁没有关联,一一对照无意义。

④、出生年月记录有误,以目前记录的为准,暂时不管对错。如农历,公历年月混乱,多个文献资料互相矛盾,太离谱,出生去世年月出现混乱,大体采用作者个人主观喜好,本着年岁长寿,出生年月混乱暂以早为准,去世年月混乱暂以晚为准。

⑤、样式“7月20日”表示公历日期,样式“七月二十日”表示农历日期。

4、本着年岁顺序展现一个人的大体完整的成长经历,个中出现重大低级错误等,敬请提醒,以便提高阅读体验。再次声明这里不是官方正史,这个作者也爱胡“扯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