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聊聊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聊聊农业的发展历程)1、原始的刀耕火种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相传伏羲氏的时候,人们过着“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的生活。至神农氏时,才“制耒耜,教民农作”,有了农业。而最早的农业是由采集业发展而来的。 区域的差异与交融 五谷与六畜
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
人类以石器和木棍进行渔猎采集已有二百余万年历史。
史学家认为,农业的发端是在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开始的。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一、从采集向种植发展
相传伏羲氏的时候,人们过着“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的生活。至神农氏时,才“制耒耜,教民农作”,有了农业。而最早的农业是由采集业发展而来的。
区域的差异与交融
五谷与六畜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1、原始的刀耕火种
2、铁器牛耕的出现
传统农业 即经验农业时代:
大约在5000年前,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具的出现,以及后来铁的冶炼和应用,使金属农具得以应用,由此引发了劳动工具、土地加工、水利灌溉、施肥改土、耕作制度等一系列的革命性进展,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将原始农业推进到传统农业时代,从而,创造了四千年辉煌的农业文明。
1、劳动工具的演变
2、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水利工程建设
(2)黄河流域的治理
(3)具有地方特色的坎儿井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我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
商周时期: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称“耦耕”。即奴隶在奴隶主的监视下,集体耕作“公田”。
春秋以后:自耕农出现,即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形成。从此,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成为社会主要生产方式。
近代农业 即工业化农业时代
工业:十八世纪英国成功设计了种子条播机、脱谷机、收割机、饲料配制机;十九世纪内燃拖拉机的产生使畜力牵引为机械动力所替代,德国的齐得勒制成DDT;二十世纪合成氨、尿素、六六六、对硫磷等,化肥、农药工业长足发展。
生物学:十九世纪德国学者施来登、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英国学者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德国学者李比希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和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建立了遗传理论,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发展了土壤学科。
在细胞学、进化论、遗传学、植物营养学的基础上,近代农业有三次大突破:
第一次:20世纪30年代美国双交玉米种的推广,由原来的亩产100kg增加到350kg;
第二次:20世纪40年代墨西哥选育的矮杆、高产、抗病、耐肥、抗倒伏、广适应的小麦品种 亩产由原来的50kg增加到250kg 并由此掀起一场“绿色革命”;
第三次: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矮杆、早熟、高产新品系IR-8 一季稻亩产可达600-650kg。
由于农业的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的应用,使农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良种---产量潜力
化肥---增产措施
农药---病虫草害防治---稳产措施
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此将四千年的传统农业推进到近代农业,带来了20世纪农
业的高速发展。
近代农业的特征是
1、机电工具和无机能源的大量应用;
2、动植物育种和科学的种植与养殖;
3、投入增加,化学品广泛应用,技术密集;
4、产业分化,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结构。
但是,化学品的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资源的破坏,能源的过度消耗,困扰着社会,于是人们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农产品:要成为商品即,标准、均一、规模;要多品种,多品牌,多规格,以适应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需求;要品质优、成本低、价格低。这就要求农业要走标准、集约、高效的道路。
农业的发展趋势
20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两个重大科学事件:
1.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DNA重组技术
2. 计算机 ------- 信息技术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需求,
以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将近代农业推进到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及其特征
1. 现代农业 所谓现代农业,就是指在现代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
2.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第一、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发展农业;
第二、现代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而运用的农业;
第三、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和信息技术所武装的农业;
第四、现代农业是标准化农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食品等多元化产品制造技术迅猛发展 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