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看待父母上网成瘾:面对 银发族 父母们沉迷网络

如何看待父母上网成瘾:面对 银发族 父母们沉迷网络当时,国内曾有“教育专家”陶宏开大力抨击网络游戏,将其比喻为“电子海洛因”,受到很多家长的追捧;临沂四院杨永信曾长期借精神科诊疗之名,利用电击、电休克对沉迷游戏的青少年施加酷刑,令青少年心身都受到重创,痛苦不已。在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刚横空出世的时候,不少青少年群体因为沉迷游戏而荒废学业、挥霍金钱,很多父母对网络游戏简直恨之入骨。这些担忧的背后,其实是“银发族”沉迷网络的社会现象。那么,作为子女该如何应对老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呢?第一,我们不宜将“银发族”沉迷网络视为洪水猛兽,更不宜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禁止他们上网,比如没收手机,或者强迫他们用非智能手机等等。图片来源于网络

#好医生为健康护航#

很多人以为现在老人家都不会上网、不会用智能手机。其实,有些老人玩起手机来,比年轻人还疯狂!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群体的网络普及率为38.6%。其中,有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个小时。

不少年轻人也担心父母天天刷手机,会对其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老年人对网络诈骗缺乏识别能力,容易上当受骗。

这些担忧的背后,其实是“银发族”沉迷网络的社会现象。那么,作为子女该如何应对老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呢?

第一,我们不宜将“银发族”沉迷网络视为洪水猛兽,更不宜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禁止他们上网,比如没收手机,或者强迫他们用非智能手机等等。

如何看待父母上网成瘾:面对 银发族 父母们沉迷网络(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刚横空出世的时候,不少青少年群体因为沉迷游戏而荒废学业、挥霍金钱,很多父母对网络游戏简直恨之入骨。

当时,国内曾有“教育专家”陶宏开大力抨击网络游戏,将其比喻为“电子海洛因”,受到很多家长的追捧;临沂四院杨永信曾长期借精神科诊疗之名,利用电击、电休克对沉迷游戏的青少年施加酷刑,令青少年心身都受到重创,痛苦不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的开发与流行已成为了难以阻挡的时代潮流,不少年轻父母在业余时间也会打打游戏,并知道不能严令禁止孩子打游戏。部分有智慧的父母还意识到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确实不能沉迷,但如果使用得好,可以通过玩游戏来引导孩子培养规则意识、自律能力及底线思维。

同样的,“银发族”沉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今是数字星球时代,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非常普及,老年人上网与亲友联系、网友互动,能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减轻退休后容易出现的孤独感、无存在感等。

互联网还有大量的学习资源,老年人在网上能够接触到更多前沿、先进的信息,有利于他们与时俱进,不至于被时代发展完全抛下,并拓展兴趣爱好,增加生活充实感。

有些老年人上网学习知识后,还再次创业、或者做一些公益活动,发挥余热,体现自身的价值感。

第二,老年人上网接触新事物,有助于跟上年轻人的步伐,与孙辈找到共同话题,营造出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氛围。

关注我们公众号的粉丝大多都是出生于60后、70后的父母,还有部分80后的年轻父母,我自己就是个70后。

在临床心理干预中,我经常对这个年龄层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是数字星球的“原住民”,一出生就拥抱互联网;父母是数字星球的“移民”,一开始有点懵圈,但慢慢也适应了。

而老年人群体则是数字星球的“难民”,他们能学会使用手机与网络,其实是从“难民”到“移民”的进步过程,更是与他们的孙辈、“原住民”拉近心理距离的一种方式。

在很多家庭中,年轻父母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平常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照顾。而老年人与孩子的年龄差距极大,成长的时代背景差异也极大,很容易产生代沟。如果老年人采取过去那套简单、粗暴的方式,总是打击、打骂孙辈,会对孩子造成巨大心理伤害。

我们接诊的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中,有很多人就遭受过来自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患者刘可,有一次不小心摔坏了地球仪,姥姥就对她破口大骂,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可如果老年人有学习意识,通过上网接触到年轻人的世界,懂得一些网络的梗,这很有利于拉近与孙辈的距离。

现在很多老年人还上网看科学育儿的文章、视频学习,并意识到自己过去教育儿女的方法中,有很多是不科学的,并有意识地在孙辈身上避免,更加懂得尊重孙辈的心理感受,避免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在这一点上,有的老年人甚至比父母做得更好。

如何看待父母上网成瘾:面对 银发族 父母们沉迷网络(2)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我们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老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不能只看到弊端,甚至还要感谢互联网时代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令他们能够更有意义地安享晚年。

第三,如果家中老人过度沉迷网络,我们更加要关注的是背后的心理根源——他们很有可能太孤独、空虚、缺乏关注了。

首先做子女的要先进行自我反省。我们是不是很少真正地陪伴老人?老人们在客观上帮了我们不少忙,我们是不是还对他们的付出缺乏认可,还经常抱怨?

很多老人夫妻之间感情不和,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子女都忙于自己的生活、工作,不爱跟父母沟通,他们的内心其实非常孤寂,才会将情感需求转向网络中。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与预防青少年、儿童沉迷网络是一样的,想让老人家不沉迷网络,当子女就应该多陪伴父母、多陪他们聊天,多认可他们的付出,跟他们一起从事有意义的、轻松快乐的活动。

对于绝大部分老人来说,如果一家人经常有说有笑,乐也融融,能享受儿孙共聚一堂的天伦之乐,谁还想天天抱着手机?

这种温馨融洽的家庭气氛不但对老人好,对孩子更好,有助于他们更加心身健康地成长,长大后也更可能懂得多陪伴自己的父母,将这种良好家风传承下去。

而且子女陪伴老人的过程中,还可以趁机为父母科普防网络诈骗的知识,帮助父母提高识别和防诈骗能力。

还有,希望年轻人在生活中不能总说自己的父母“老了”,这很容易给父母带来负性的心理暗示。

我国的退休年龄是60到65岁,但曾经有一些心理卫生工作者认为,步入50岁后便属于老年人了,我非常不认同这个观点。现在的人普遍十分长寿,对于老年人的界定年龄应再往后退,而不是前移。

而且,人的年龄至少要分为3种,即物理年龄、生理年龄及心理年龄。物理年龄指的是个体出生到如今的年限,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年龄,但这个年龄可能仅仅只代表物理上的时间长度,并不能代表个体的身体状态与心理状态。

而生理年龄主要指身体机能的健康状态,这是可以自己把握的,不少人通过运动、健康饮食、积极乐观的心态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处于年轻的状态。比如已过8旬的钟南山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锻炼及健康饮食,这令其如今仍看起来非常年轻,其生理年龄可能才50~60岁左右。

心理年龄则指一个人性格、内心世界的成熟度和活跃度,只要老年人懂得与时俱进,敢于尝试、接触新鲜的事物,也能拥有年轻的心态,避免在心理上老气沉沉、顽固死板,难以适应社会。

最后,想向广大老人们说一句,虽然衰老是自然规律,但我们无须总是因为物理年龄增长而焦虑。我们可以通过有益的运动、饮食、娱乐,还有必不可少的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并努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来令自己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保持年轻,甚至还能实现“逆生长”,比年轻人更加活力四射!

#情感点评大赏# #过半的中老年人沉迷网络 你怎么看?# #精神心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