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追过的黑莓(黑莓简史三:落日余晖)
这些年我们追过的黑莓(黑莓简史三:落日余晖)第一产品定位错误,黑莓固守着过去企业级市场的成功经验,在消费级市场来临以后没有及时转变产品理念。在黑莓管理层眼里,黑莓手机的定位首先是一个商务移动工具,并专注于企业级市场。它有最好的邮件系统,极高的安全性、并集成了诸多商务应用,这也是黑莓的护城河。其次黑莓才是一个智能手机。但是当iPhone开辟消费级市场后,在新的战场里,黑莓的企业级市场优势已经荡然无存,黑莓被绊了一跤,从一个领先者变成了追逐者。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在iPhone眼里,智能手机是一个移动电脑,它也应该有电脑的样子,有浏览器,有应用平台,有各种应用。因此iPhone有简单的交互方式,有最先进的操作系统ios,有AppStore,有最好的开发平台。每一步都走在时代之前,并精准的踏准了消费者的需求。黑莓的产品理念却是拧巴的,实体按键对商务人士最方便,因此忽略了触摸屏,简单嵌入式操作系统更省电,因为省电待机长是商务人士的刚需,因此
黑莓简史(一):从小作坊到智能手机的先驱
黑莓简史(二):智能手机的无冕之王
2007 年5月苹果发布了iphone手机。iPhone内置了ios操作系统,集成了safari 浏览器,上网体验堪比桌面浏览器,并带来了革命性的触摸屏交互方式。和黑莓相比,iPhone才算的上是真正的手机电脑,更重要的是iPhone面向的是普通消费者,而不是黑莓所关注的企业商务人士。它的发布意味着智能手机从企业级市场正式过渡到消费级市场,新时代的巨幕已经缓缓拉开。
iPhone第一年的销量就高达136万台,抢占了13%的智能手机份额,黑莓不得不严正以待,为了反击iPhone,RIM在2008年5月发售了黑莓Bold 9000,Bold配置了质量更好的屏幕,内置了wi-fi 和Gps,支持3G。在应用方面也集成了浏览器。不过打开网页流畅性远差于iPhone。于是在六个月后又紧急发布了黑莓Storm 9500。Storm的浏览器已经很接近Safari。但是因为操作系统的原因,基础操作的流畅度非常差,连打开菜单都很慢。从外形上看Storm已经是全触屏手机,在外观设计和硬件配置上甚至好于同时代的android手机。不过可惜的是操作系统太渣,严重拖了后腿,实际上ios和android是完整的移动操作系统,功能上已经达到windows这种桌面操作系统水准。而黑莓这种基于java ME的嵌入式系统,只能实现简单的功能,这种系统架构在功能机时代很流行,最大的问题是基于这种系统上很难开发应用,官方还可以不惜代价开发内置应用,而第三方开发商基本都会放弃黑莓,去选择android和ios。而智能手机战争的关键点恰恰就是操作系统,ios 和android很快就发布了各自的应用商店,短时间内开发者就发布了数千个应用,总下载量高达数千万次,而黑莓对开发者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吸引力。因此Storm发布之后风评并不好,大部分是负面评价,可谓受尽侮辱,不仅比不过iphone,连Android手机都不如。
Bold
Storm
对于智能手机而言,2007年和2008年是最关键的两年,黑莓并没有抓住这唯一的逆袭机会,此后一败再败,再也没能翻身。无论是手机销量还是股价从这时开始都一路向下,黑莓在08年股价大跌31%。而同期iphone的销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165万,并在第三季度超过了黑莓手机。
很多评论者认为黑莓的失败是因为执着于实体按键,跟不上触摸屏手机的趋势。然而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黑莓就开始研发的触摸屏,仅略晚于iPhone,而且黑莓也在iphone之后快速推出触摸屏手机,因此实体按键绝非关键因素,笔者认为真正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产品定位错误,黑莓固守着过去企业级市场的成功经验,在消费级市场来临以后没有及时转变产品理念。在黑莓管理层眼里,黑莓手机的定位首先是一个商务移动工具,并专注于企业级市场。它有最好的邮件系统,极高的安全性、并集成了诸多商务应用,这也是黑莓的护城河。其次黑莓才是一个智能手机。但是当iPhone开辟消费级市场后,在新的战场里,黑莓的企业级市场优势已经荡然无存,黑莓被绊了一跤,从一个领先者变成了追逐者。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在iPhone眼里,智能手机是一个移动电脑,它也应该有电脑的样子,有浏览器,有应用平台,有各种应用。因此iPhone有简单的交互方式,有最先进的操作系统ios,有AppStore,有最好的开发平台。每一步都走在时代之前,并精准的踏准了消费者的需求。黑莓的产品理念却是拧巴的,实体按键对商务人士最方便,因此忽略了触摸屏,简单嵌入式操作系统更省电,因为省电待机长是商务人士的刚需,因此没有研发高级操作系统的需求,当然像应用商店这样的产品对黑莓而言也不是必要的。迎合了商务人士就会忽略普通消费者。所以黑莓对iPhone只能步步跟随,凡事都慢人一步。从2008年开始,黑莓的新用户已经有一半都是普通消费者,企业机用户可以双向收费,而普通消费者只能从终端收费,反而拉低了黑莓的利润率,黑莓的管理者为了提高利润率,并不舍得将资源倾斜到消费级市场,最终黑莓的市场推广也远逊于iPhone和android。虽然销量逐渐落后于iPhone 但是黑莓仍然自信能守护企业级商务市场,因为像邮件这样的移动应用,黑莓有十几年的经验,苹果,谷歌这类互联网企业很难短时间内做出同等水准的服务。但是当App Store诞生以后,游戏规则就变了,第三方企业级服务商在android和ios上开发了各种各样的企业级应用,无论是功能上还是质量上都强于黑莓,至此黑莓的护城河被逐渐击溃,连安家立命的企业级市场也最终丢弃了。
第二个是企业战略存在重大失误。对于手机这种平台级终端,在关键时间点(2007-2009)的关键战役(操作系统之战)中一败涂地。早期没有充分重视,后期又盲目赌在自研操作系统。和PC一样,手机的操作系统战争是极其惨烈的,因为一个操作系统代表一个生态,整个市场最多只能容下1~2个生态,成功者如andorid和ios会越来越强,最终垄断整个市场,而失败者只能被挤出市场。事后看来,黑莓在操作系统上的商业决策如同儿戏,早期的时候明显没有看到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实际上硬件模组大多来自于产业链,iPhone在硬件上的领先最多只有半年的时间窗口,用户感受到的手机好坏就主要取决于软件层面,也就是操作系统的优劣。但凡黑莓操作系统不拖后腿,即便使用android这种开源系统,手握数十亿现金的黑莓至少能博得一席之地,然后真实的情况是黑莓使用kjava这种低端原始的系统去和ios这种现代化的完整操作系统硬刚,犹如鸡蛋砰石头般毫无还手之力。时间走到2010年,App Store已经有数十万应用,50亿的下载量,android商店也拥有10万以上的应用,大势已定。然而可怜黑莓这个时候才意识到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此时上策是立刻使用开源的android系统,中策是部分机型使用android系统,同时也保留自研系统,双线作战,对冲风险。下策是继续不惜血本研发自研系统,企图逆天改命。昏聩的黑莓管理层最终使用下策,他们在2010年重资收购了QNX软件公司,并基于QNX操作系统(一种微内核硬实时操作系统)继续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2013年推出了Z10,并搭载全新的BlackBerry 10系统,BlackBerry 10基于QNX内核,在功能上是足以和ios和Android相媲美的,然后此时移动操作系统市场已经被ios和android垄断,没有多余的份额留给黑莓了,在苦撑两年之后,黑莓终于死心,2015年宣布放弃黑莓10,正式转向android系统 然后现实又扇了黑莓一巴掌,此时的Android系统份额已经被三星和一众中国公司瓜分,黑莓游进了更深的红海,又折腾了一年之后,绝望的黑莓认输了,彻底放弃了手机业务。我们可以看一下同时期的成功案例三星,三星除了使用android系统之外,也重资押注自研系统bada bada死了以后,又搞出了tizen,甚至在早期还押注过window phone和塞班。可谓留了好几手,生怕走错一步。因为操作系统这种生态之争要么赢要么输,没有中间状态,失败的风险非常高。所以三星才每一种操作系统都押注。只有这样才能平摊风险。假如黑莓不孤注一掷,留一些资源给android系统,黑莓绝不会衰落的如此之快。
z10
黑莓除了手机硬件业务外,手里仍然有一副好牌,那就是黑莓起家的BIS/BES邮件通信系统,基于这个系统,黑莓在2005年就发布了IM工具BBM,可以让黑莓手机之间免费传信息、视频、图片。这个产品是非常伟大的,极具创新,也是黑莓手机上的最好的应用。时间上比后来的社交软件例如微信、whatsapp、 instagram要早很多年,是移动社交领域的真正先驱。更不用说黑莓引以为傲的安全性,即使到现在也足以吊打这些社交软件。据说曾经的黑莓的CEO吉姆·巴尔西利提出将BBM开放给所有平台,转型成软件服务公司,这个方案如果执行,说不定黑莓能成为类似于whatsapp和微信这样的超级社交平台,甚至能重塑辉煌。可惜这个项目没有得到麦克的同意,因为麦克担心会影响硬件销量。虽然黑莓在2013年最终开放了BBM,但是为时已晚。社交市场已经有多个成熟产品,BBM优势不再,最终在2019年,黑莓关闭了有1.9亿用户的BBM个人版,只保留企业版本。
退出手机业务以后,黑莓利用其在安全领域的优势,开始转型为软件开发商,为银行等机构提供提供安全软件系统。同时还提供车载系统和自动驾驶软件服务。虽然仍然有40亿美金的市值,但是和巅峰800亿比起来,黑莓已经远离了最辉煌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