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黄金时代语录(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萧红黄金时代语录(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一场洪水让萧红逃离了那个小仓库。她和萧军住进了欧罗巴旅馆,日子过得清贫但快乐。终于萧军当了家庭教师,他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只是他们的感情也在慢慢变化。由于当局对革命先进分子的打压,萧红与萧军撤退至青岛。在青岛,他们给鲁迅先生写信,应先生之邀,他们来到了上海。 因为无力支付房费,萧红被旅馆老板关进了一间破旧不堪的仓库里。在那里,她认识了萧军,他们有了初次见面。他以给萧红送书之际,来到了那间小仓库,看到了眼前这个女子。起初,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直到萧军发现了萧红的诗和画,那一刻,“她是我认识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他们相爱了。 萧红中学毕业那年,因为不满意家里安排的婚事,选择了逃婚,与表哥陆哲舜私奔到了北平。表哥已婚,迫于家庭的压力便离开了萧红。这是萧红第一次尝到被抛弃的滋味。这次私奔,使得家里声名狼藉,在一个冬天的夜晚,父亲下令举家离开呼兰城前往他的老家阿城乡下。 因为不堪忍受被禁足,萧
我叫萧红,原名张乃莹。
这是许鞍华导演的影片《黄金时代》开头的一幕,讲述人萧红。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洛神”。成名作《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马伯乐》、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商市街》等。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跟祖父最亲。1942年1月,病逝于香港圣提士反女校临时医院,那年她31岁。她的一生境遇坎坷,漂泊无依,尤其是她的感情。
萧红的早期生活
萧红中学毕业那年,因为不满意家里安排的婚事,选择了逃婚,与表哥陆哲舜私奔到了北平。表哥已婚,迫于家庭的压力便离开了萧红。这是萧红第一次尝到被抛弃的滋味。这次私奔,使得家里声名狼藉,在一个冬天的夜晚,父亲下令举家离开呼兰城前往他的老家阿城乡下。
因为不堪忍受被禁足,萧红再次出逃,这一次,她逃到了哈尔滨。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 她饥寒交迫。不久后,她投靠了之前的未婚夫汪恩甲。他们在东兴顺旅馆住了段时间,因为不堪家里的压力,在一个夏夜,汪恩甲彻底离开了旅馆。此时,萧红怀有身孕。
萧红与萧军
因为无力支付房费,萧红被旅馆老板关进了一间破旧不堪的仓库里。在那里,她认识了萧军,他们有了初次见面。他以给萧红送书之际,来到了那间小仓库,看到了眼前这个女子。起初,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直到萧军发现了萧红的诗和画,那一刻,“她是我认识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他们相爱了。
一场洪水让萧红逃离了那个小仓库。她和萧军住进了欧罗巴旅馆,日子过得清贫但快乐。终于萧军当了家庭教师,他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只是他们的感情也在慢慢变化。由于当局对革命先进分子的打压,萧红与萧军撤退至青岛。在青岛,他们给鲁迅先生写信,应先生之邀,他们来到了上海。
萧红是幸运的,能够认识鲁迅先生,并被他赏识。鲁迅先生曾在她的《生死场》序言中写道:“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添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这得益于她敏感的内心,她将笔触面向普罗大众的底层人民,将饥饿、贫穷跟痛苦写得淋漓尽致。诗人胡风曾经这样评价过她,说她写的的人物都是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来的,她凭感受和天才在创作;而萧军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刻苦和努力而达到的艺术高度。是的,她本就是一个不拘世俗的女子,内心率性而灵动。而萧军不同,他粗犷、好强而又大男子主义。他们不一样。
因为感情的苦闷,萧红常常去鲁迅先生家。往往一坐就是半天,不说话,独自抽烟。
旁人很担心,于是通过鲁迅先生的朋友黄源,萧红东渡日本。在日本,她常常给萧军写信。殊不知,他竟珠胎暗结,而对象竟是在日本帮助她的朋友。回到上海,萧红专心沉浸于创作,以能忘却痛苦。不能忍受时,她一人跑到大街上游荡,像鬼。背叛的滋味太痛苦了。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二萧流落到武汉。在那里,他们遇到了端木蕻良。在那里,萧红与端木渐渐熟识。
一直都有疑问,为什么萧红最后会选择端木。我想是因为骨子里的认同感,她的作品更接近文学本质,这份认同感给了她从未有过的温暖,那是她从未在萧军那儿得到的。
1938年1月,因为李公仆的感召,二萧一行6人毅然赴临汾任教。在临汾,萧红认识了丁玲。丁玲眼中的她,不世故,保有纯洁和幻想。这是因为这份纯洁和幻想,才让她有时变得软弱和犹豫,尤其在与萧军有关时。正如许先生曾说的:“萧红先生文章上相当英武,但在处理问题时感情胜过理智。
不久,日军攻陷太原,向临汾逼近。这一次,二萧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萧军想去打游击,而萧红选择撤退。因为太爱他了,她曾一度想跟随他去。而萧军呢?纵然有不舍,但也改变不了他前进的方向。
萧红与端木蕻良
当他再次回归时,却也物是人非。经过考虑,萧红和萧军彻底分开,选择和端木在一起。这一次,她又怀上了萧军的孩子。
萧红与端木返回了武汉,在那里,他们结了婚。“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谅解、体贴、爱护”。萧红如是说。这句话是对端木说的,也是对萧军说的。
同年,6、7月间,武汉即将陷落。萧红托人弄两张去重庆的船票。票只有一张,来的人不是萧红 ,是端木。我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萧红会留守。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一个孕妇,拖着肚子,日夜躺在地铺上,没有钱,没有住,孤身一人,内心得有多凄苦啊。可她依然坚强,坚强到请大家吃冷饮。她的坚强让人心疼。
她辗转来到重庆而后到香港,经历了分娩,孩子的离去后,她将心思投入到创作中。《呼兰河传》和《马伯乐》就是在这段时间创作的。萧红一直很高产,因为现实太痛苦了,动荡的环境,自身的遭遇,让她不得不将自己麻痹在创作中,唯有创作能带给她些许慰藉。
萧红生命最后的日子
到香港一年后,萧红被查出患有肺结核。身心的折磨,让她一度很崩溃。还好她身边有个照顾他的人——骆宾基。据他所说萧红的弥留之际多是他在陪伴,萧红去世五年后,他成了第一个写萧红传记的人。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萧红辗转各个医院,因为庸医的误诊,萧红开了喉部手术。从此,她的身体每况日下,直到永远画上了句号。
后记
萧红曾说过,萧军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共富贵。端木可以共富贵,但不能共患难。萧军后来这样回应她在四川的那个假设,“如果我当时接到消息,我也是无能为力。”想来是萧红高估了她与萧军的爱情。她一直高估了。
如果说,萧军是她爱的人,那端木则是爱她的人。我相信,端木是爱她的。不然不会明知她有身孕还毅然跟她结婚。不然不会在45年之后到广州银河公墓为萧红扫墓,公然写下“天涯海角非远,银河夜夜相望。”不然不会在死后留下四分之一的骨灰,葬在圣提士反女校校园旧址。
二十岁那年,萧红逃离了家庭。11年间,她辗转各地,由北至南,从东到西,居无定所,心无可依,她的心是孤寂而荒凉的。
影片中,萧红提及“黄金时代”。那是一段在日本的日子,“自由,舒适,平静,安闲,没有经济上一点儿压迫,是在笼子里过的。”
短短31年,历经了满目疮痍的战争年代,有自己爱的人,有爱自己的人,文学作品响彻文坛,流芳百世。这又何尝不是属于萧红的黄金时代呢?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黄瓜想结一个果,就结一个果,若都不愿意,就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人间不值得,这句话对萧红来说,竟是如此应景,也许,只有那个后花园,才是她的真正归属。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电影和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