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孩子是最好的礼物(你好李焕英父母与孩子的缘分)
你好李焕英孩子是最好的礼物(你好李焕英父母与孩子的缘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对于父母,养孩子就是一场修行,因为这是世间最磨人的事情。听话时,孩子是小天使,磨人时,孩子是小恶魔,但大部分人却甘之若饴。我们不能包容别人的无理取闹,但是可以包容孩子的无理取闹,我们不能容忍别人的一味索取,但对孩子却可以无私奉献。随着孩子的长大,他的蹒跚学步,他的牙牙学语,他第一次走进幼儿园,都是孩子正在成为一个独立人格的蓄能。而我们对他的期待,对他的爱,始终是那么简单,无非就是健康、平安、快乐就好,哪怕他最后要离开。正如龙应台所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是今生今世不断地互相目送,互相告别。你长大了,他在路的一端,看着你离开家乡,奔向前程;他变老了,你站在路的另一端,看着他渐行渐远,直至逐渐消失在路的拐角。这段话,听起来甚感悲凉,但是确实无比现实,因为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孩子诞生那
龙应台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父母与子女的缘分,走到头都是悲凉。
看完《你好!李焕英》大哭一场,特别是贾玲的哭戏,真挚到让人心疼。
电影里处处隐藏着贾玲对母亲离世的不舍和遗憾,电影结尾的绿皮衣,是贾玲妈妈一直想要的,贾玲开的敞篷车的车牌号是她母亲的忌日,车窗反射的央视大楼是贾玲事业的起点,这些都是贾玲想让妈妈看到,却看不到的。
电影虽不能完全弥补"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但也算是贾玲为妈妈的一次完美目送。
正如龙应台所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是今生今世不断地互相目送,互相告别。你长大了,他在路的一端,看着你离开家乡,奔向前程;他变老了,你站在路的另一端,看着他渐行渐远,直至逐渐消失在路的拐角。
这段话,听起来甚感悲凉,但是确实无比现实,因为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
-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场无所求的修行
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孩子诞生那一刻,从孩子离开母体,开始独立呼吸开始,他就已经是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首先期待的是,他五官、四肢健全,因为我们希望他能具备拥有独立、健全人生的前提条件。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的蹒跚学步,他的牙牙学语,他第一次走进幼儿园,都是孩子正在成为一个独立人格的蓄能。而我们对他的期待,对他的爱,始终是那么简单,无非就是健康、平安、快乐就好,哪怕他最后要离开。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对于父母,养孩子就是一场修行,因为这是世间最磨人的事情。听话时,孩子是小天使,磨人时,孩子是小恶魔,但大部分人却甘之若饴。我们不能包容别人的无理取闹,但是可以包容孩子的无理取闹,我们不能容忍别人的一味索取,但对孩子却可以无私奉献。
这种爱来自哪里?我也说不上来。
但我觉得,这场修行也许得不到什么,但能让你明白世间百态,让你清楚什么是无私无畏。
就如,电影中的李焕英一样,明明有更好的选择,但她还是选择了“老路” 她明白走“老路”是什么样的结果,但是她却说“我这辈子过得很幸福”。
这就是答案吧,李焕英和贾晓玲一起成长,一起修行,一天天遇到了更好、更强大的自己。
李焕英通过贾晓玲看到了更美的自己,看到了自己的无限可能,她功德圆满了。
- 孩子对父母的爱,远比我们想象要多,更纯
没做父母以前,总以为“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当父母后才发现,有一种爱,比母爱更单纯、更暖心,那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
记得有次看电视,宝宝在旁边玩,里面女主的妈妈正好离世,女主哭得正伤心,宝宝放下玩具问:她怎么了?我说:她妈妈死了,要分开了,所以伤心。她突然哭了,说:妈妈你也会死吗?我们也会像那样分开吗?
一时间,我竟然不知如何回答她了。
只能安慰她说,“大家有一天都会死,但是死并不代表分开”,我巴拉巴拉说了一堆,她似懂非懂得听着。
死亡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结局,而孩子想得就是很简单,就是不想和父母分开。
我们先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大概率的可能要先于孩子离开这个世界,走了之后,孩子在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个亲人,少了一份爱。
有些人的离开是有准备的,而有些人的离开是没有准备的。
李焕英的突然离开,让贾玲备受打击,贾玲曾说她的乐观、开朗都是妈妈给的,她现在过得不好还行,她过得越好越觉得遗憾,觉得如果妈妈在能看到这一切就好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也是突发疾病去世,一句话也没留下,而他生前,特别渴望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现在我看着家里宝宝跑来跑去,我也再想,如果父亲在就好了,他得多稀罕自己的小外孙女啊。
苦日子一一点过完了,父母却老了。幸福的日子刚开始,父母却走了。这种爱叫树欲静而风不止,这种痛叫子欲养而亲不待。就如贾玲给她妈妈买的绿皮衣一样,买到了,却永远没机会穿了。
很多时候,父母的修行结束了,孩子的修行却才刚刚开始。
电影里贾小玲的穿越就是她自己的修行,她觉得没给妈妈长过脸,所以哪怕面临可能自己消失的风险,也想给妈妈找个更好的男朋友。因为她不想让妈妈离开,哪怕离开的是自己。
而戏外的贾玲,一直遗憾对妈妈没有过正式的送别,当时接到消息时,人已经没了,只能直接赶到殡仪馆,所以她特别安排了医院的戏,就为完成一次无遗憾的送别。因为戏外的贾玲知道,离别已经在所难免,那就在戏里目送她离开吧,不留遗憾。
贾玲与妈妈
我想,戏里戏外的贾玲都是成功的,戏里她让妈妈开心了,无牵挂地走了,戏外她成功地导演了这部戏,喜中带乐,乐中带泪,把李焕英的故事告诉了全国的观众。
虽然她与母亲在人世间的缘分已尽,但那又如何?她乐观、开朗、自信,活成了自己最真实的模样,就是对天堂母亲最好的慰藉。
最后,我想说,虽然父母与子女的缘分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到头尽是悲凉,但是修行中的爱,那些点点滴滴,是实实在在、毫无参假的。
而这些点点滴滴,就是我们在修行中得到的舍利,也让我们的目送不那么悲凉。
我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随性的狐狸酱,是个三观正到炸裂的主儿,喜欢加关注哦。